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晋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晋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晋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一、引言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原因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现状晋城市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

晋城市农村产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缓慢。

2. 技术水平较低。

大多数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3.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很多农村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改善设备条件。

4. 市场营销不到位。

许多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导致产品滞销。

三、问题上述现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和风险高。

2. 技术水平低下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资金短缺导致农村企业无法扩大规模和改善设备条件。

4. 市场营销不到位导致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四、原因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许多农民仍然抱持着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

2.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问题。

3. 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低,很多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导致产品滞销。

4. 资源分配不合理。

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很多优质资源被浪费或流失,影响了产业经济发展。

五、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3. 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公开,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

4. 合理分配资源。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38.44万人。

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

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

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

晋城蜂蜜产业调研报告

晋城蜂蜜产业调研报告

晋城蜂蜜产业调研报告晋城市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拥有优质的农产品资源。

在这些农产品中,蜂蜜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晋城市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晋城市蜂蜜产业现状:目前,晋城市的蜂蜜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蜂箱养殖为主导,以蜂蜜、蜂胶、蜂蜡等蜂产品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链。

晋城市每年蜂蜜产量约为5000吨,占山西省蜂蜜产量的30%左右。

二、晋城市蜂蜜产业的优势:1. 地理优势: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中部,气候条件适宜蜜蜂生长繁殖,土壤肥沃,有利于蜂蜜的生产。

2. 农产品资源优势:晋城市周边农田面积广阔,农作物种类繁多,提供了丰富的花粉和蜜源,有利于蜜蜂采集蜜粉和生产高质量的蜂蜜。

三、晋城市蜂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晋城市的蜂蜜产业相对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数量不多,产能有限。

2. 单一产品结构:目前晋城市蜂蜜产业以蜂蜜为主要产品,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结构,降低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3. 品质标准不统一:晋城市蜂蜜产业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四、晋城市蜂蜜产业的发展建议:1. 加强规模化养殖:通过扶持政策和技术培训,鼓励农民集中养殖,提高规模化养殖的效益,增加蜂蜜的产量和供应量。

2. 多元化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开发生产蜂胶、蜂蜡等深加工蜂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竞争力。

3.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蜂蜜质量检测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 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对晋城市蜂蜜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地方品牌,提升晋城市蜂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

五、总结:晋城市作为一个农业发达城市,蜂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规模化养殖,多元化产品结构,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提升品牌形象等措施,晋城市蜂蜜产业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晋城以后的发展趋势

晋城以后的发展趋势

晋城以后的发展趋势
晋城市是位于山西省西部的一个中型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晋城市将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大潜力。

2.城市建设:晋城市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水平。

包括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加大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晋城市还将注重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3.科技创新:晋城市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着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4.生态保护:晋城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污染治理,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

同时,晋城市还将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

总体来说,晋城市将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城市发展的多元化,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晋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晋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晋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0
contents
目录
• 晋城发展现状概述 • 晋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晋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晋城发展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晋城发展现状概述
晋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01
02
03
总体经济规模
晋城市的经济规模不断扩 大,财政收入、工业增加 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 稳步增长态势。
产业结构调整
晋城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投资环境优化
晋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 引更多优质企业和资本进 入。
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交通设施
晋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 网络日益健全,提高了城 市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
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对晋城发展的总结
经济发展
晋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GDP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支柱产业包 括能源、制造业、服务业等,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城市建设
晋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道路、桥梁、 公共设施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环保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晋城市将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强化环境监 管和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03 晋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 战
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
晋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 造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对新兴 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支持不足。
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晋城市的创 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核心

晋城煤炭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晋城煤炭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晋城煤炭产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煤炭产业重要的基地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晋城煤炭产业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1. 晋城煤炭产业的基本情况晋城煤炭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晋城市境内煤炭蕴藏量大,储量丰富,煤种多样,以无烟煤、气煤、褐煤为主。

2. 煤炭产业的发展与现状2.1 生产水平晋城市煤炭产量居全国煤炭生产省份前列,年产煤炭量超过1亿吨。

煤炭产业为晋城市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企业规模晋城市拥有一批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如晋城煤矿集团、晋城能源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3 煤炭品种晋城市主要生产无烟煤、气煤和褐煤。

其中,无烟煤是主要品种,品质优良,广泛用于电力、炼焦、化工等行业。

2.4 产业链条晋城煤炭产业链条完善,包括煤炭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

煤炭加工业发展较快,涵盖了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和煤电联产等产业。

3.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1 煤炭资源消耗晋城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资源消耗较大,煤炭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3.2 环境保护压力煤炭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3.3 产业升级难度大晋城市煤炭产业长期以来发展较为依赖于传统市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4. 发展前景与建议4.1 发展新兴产业晋城市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煤炭深加工等,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4.2 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晋城市应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力度,推广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技术,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4.3 完善环境保护措施晋城市应加强对煤炭产业的环境监管,推动企业治理污染,加大对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和处理力度。

4.4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晋城市的煤炭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结论晋城煤炭产业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但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在煤炭清洁利用、环境保护和企业创新方面仍有巨大潜力。

晋城市黄梨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晋城市黄梨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晋城市黄梨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晋城市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黄梨种植的主要产地之一。

黄梨产业在当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本文将从黄梨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晋城市黄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晋城市黄梨产业现状分析1. 产业规模方面,晋城市的黄梨种植面积较大,年产量较高,是山西省黄梨的主要产区之一。

但由于种植方式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产量和质量与其他主要产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 品种结构方面,晋城市主要种植的黄梨品种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品种上,缺乏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

3. 产业链发展方面,晋城市的黄梨产业链条较短,大多是以原料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环节和品牌塑造,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4. 市场营销方面,晋城市的黄梨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营销手段和手段相对陈旧,缺乏创新。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屡见不鲜,导致产品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沼。

1. 提升种植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应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质种苗,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黄梨的产量和品质。

对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引进新的优质品种,丰富黄梨的品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种植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方法,提高黄梨的产量和品质。

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提高黄梨的单产和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2. 拓展产业链,加强深加工应该加强黄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黄梨深加工产业。

通过加工制作黄梨酱、果汁、蜜饯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展黄梨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业,做大做强黄梨产品品牌,推动晋城市黄梨产业的转型升级。

3. 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营销晋城市的黄梨产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优质黄梨品牌形象,推动产品的市场化营销。

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地方特色黄梨品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提升商品附加值。

写晋城各方面的发展六百字

写晋城各方面的发展六百字

写晋城各方面的发展六百字晋城市是山西省位于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全市面积794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15万人。

自2005年开始实行城市化建设以来,晋城市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经济方面:晋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金属和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在这些支撑下,晋城市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钢铁、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止到2019年,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75.5亿元,人均GDP也提高到了15212元。

其次,教育方面:晋城市十分重视教育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9.4%,高中阶段学校和职业中等学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镇农村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目前,晋城市建有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山西传媒学院,此外还有多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

再次,旅游方面:晋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着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古迹。

比如千年古城榆次镇、鹊山森林公园、山西民俗博物馆等,同时晋城市也是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城市之一,不仅有着红色旅游胜地红旗渠,还是全国第一所国内国际旅游综合实验区。

此外,在交通、文化、卫生、环保等其他各方面,晋城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晋城高铁站的投入使用,让城市的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晋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也得到相应的推进和加强;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重特大病例治愈率高达99%以上;城市的环保意识和治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大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晋城市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中,城市的经济、教育、旅游等事业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晋城成为了山西省内的发展重镇,也成为了全国的知名旅游城市之一。

不过,晋城市的发展仍有空间,未来晋城市应加大招商引资和开放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技术、新业态的培育,努力塑造晋城独特的城市形象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步伐,着力保持先发优势,着力创优人居环境,着力扩大开放引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先行区示范区,坚定不移争当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排头兵,坚定不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极和新兴产业重要支撑基地,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晋城市重点产业发展概况晋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下辖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和沁水县六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人。

城市名片:晋城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厚,先后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世界投资中国中小魅力城市、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等殊荣。

交通便利:晋城地处中原腹地,辐射周边三省,是我国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重要枢纽。

太焦、侯月两条铁路线纵贯全境,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晋城距郑州、洛阳、长治三个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距天津、日照、连云港三个海港都有高速公路连接。

未来几年,我市将新建9条高速公路,与郑州、洛阳等10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资源丰富:晋城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无烟煤、煤层气、白云岩、石灰岩、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无烟煤探明储量272亿吨,占全国的1/4多。

煤层气总储量约为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1/5、全省1/2。

晋城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畜牧、蚕桑、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等农牧业资源丰富,是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和山西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气候适宜:晋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海拔在600米至800米之间,年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均气温11.5摄氏度,森林覆盖量35.7%,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绿地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温和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人们工作和生活。

政策优惠:国家批准山西省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尤其是综改试验区的确定,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这个最大的政策平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期,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做到上级制定的优惠政策在晋城不打折扣,市里能给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定兑现,外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我市学习借鉴,营造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经济发展迅猛:2011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财政总收入18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7.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43元。

“十一五”时期,我市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太原)。

晋城市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着力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重点发展以下八大类产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开放带动、集聚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放大、带动、集聚、引领作用,形成扩张和倍加效应,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

光电子信息产业:晋城是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的故乡。

随着富士康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我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讯连接器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光学镜头模组、精密模具和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核心技术的产业基地。

在第六届中博会上,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我市签订了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在我市建设全球最大的精密机构件、镜头模组、光通讯零组件、陶瓷结构件、精密刀具、铝合金部件、精密模治具、机器人等八大生产基地。

此外,我市的LED照明、泡沫陶瓷、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在技术和产业规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我市鼓励发展半导体光源(LED)产业,推进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

依托乐百利特公司的技术优势,在LED原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及相关配套件等完整产业链中形成多环节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把我市建成中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平台作用,研发应用前沿技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

积极发展高性能功能陶瓷、反光材料、磁性材料、铝矾土基刚玉、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品。

依托兰花集团、鸿诺光电、融高太阳能等企业推进多晶硅、单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产业发展。

依托高平唐一新能源、皇城相府中道能源公司加快高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

根据技术成熟度、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发展碳酸钙改性环保新型材料产业。

大力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高端纳米材料。

积极引进我市尚处空白的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项目。

环保产业:提高以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等为主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围绕矿山生态治理开展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服务。

发展生活污水处理、化工废水处理,噪声治理及锅炉脱硫除尘等环保设备,引进生产洁净产品技术,增加洁净产品种类。

积极拓展农村环保市场。

二、装备制造业晋城有名的“中国铸造之乡”,铸造产品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我市遵循“关小建大,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产业的转移,加速“冶炼”向“铸造”再向“制造”的转变步伐。

2011年全市已形成861万吨生铁能力,400万吨钢材产能,250万吨铸管铸件产能,168万吨球墨铸管及管件产能,汽车空调等专用机械零部件产能36万吨、400万套,工程机械、机床配件产能15万吨、100万套,煤机产品产能2.25万吨、80万台。

“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中部地区以专业化配套为特色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以冶炼铸造为基础、以铸造类基础零部件和机械套件为主体,以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为延伸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立足我市冶炼铸造业的产业基础,围绕淘汰落后和整合提升,加快冶金产业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内燃机及机械配套件,实现由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的转变,建设中部地区以专业化配套为特色的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

到“十二五”末,铸造及各类配套件产能达到每年600万吨。

冶金:进一步整合重组冶炼资源,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转炉和电炉。

重点发展优质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及各类建筑用棒、线、型材等系列钢材产品。

铸造:以泫氏铸业、春晨兴汇等企业为龙头,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整合带动周边中小铸管及管件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大口径城市地下供水和排水球墨铸管及配套管件。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以泽州南村为中心,高平三甲、陵川礼义为重点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球墨铸管及管件产业基地,实现由铸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依托清慧、金工、福川、路宝、汉通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发动机气缸、变速箱体、轮毂、制动鼓为主的汽车配件产业。

依托盛固精工、兴达铸造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压缩机铸件、内燃机、制冷压缩机、工程机械铸件等高档合金机械零部件产业。

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整合重组、上档升级、延伸拓展,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联合配套,促进我市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产业形成以通用性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能力。

到2015年,力争全市基础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

煤机成套设备:抓住煤矿机械化改造的有利时机,以金鼎煤机、昌平煤机、兰花汉斯、天泽太机、天巨重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煤机制造资源整合,集中优势,优化布局,打造山西南部最大的煤机制造基地。

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重点发展瓦斯抑爆设备、高端液压支架、短壁采煤机、液压锚钻车、煤巷钻装锚机、刮板输送机、矿用架空乘人装置、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煤炭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等采煤装备系列产品。

三、商贸物流业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构筑辐射周边10多个城市的大商贸战略要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打造山西东南部乃至中原城市圈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生态旅游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度假中心。

规划两期占地面积604亩的豪德光彩贸易广场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已开工建设。

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20亿元的兰花国际物流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兰花国际物流园区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已得到批准。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

商贸服务业:完善和调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改善全市商业布局,改造提升以新市街为主轴的商业街,新建区域商业中心,推动县域商业网点规划,完善全市商业服务体系。

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市场等社区商业的发展。

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平稳发展。

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增强农村购买力,实现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

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积极开展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继续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

规范和引导拍卖、典当、茧丝绸、畜禽屠宰、酒类、成品油、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发展围绕“为中原经济区服务、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服务、为富士康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制造业服务”为导向,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中心为目标,积极加快四大物流体系建设,构筑四大物流平台。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0%和12%;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加强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建设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破物流通道瓶颈,确保物流基础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晋东国际物流园区和晋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启动晋城各县(市、区)综合物流中心建设。

积极推动太原-晋城-焦作-郑州高速铁路,启动嘉南铁路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