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最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
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cm(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题荟萃

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题荟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
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
1.(2009兰州)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解析:D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不漏气,只有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使得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显著减小,水才能进入到瓶子中。
②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消耗完毕,测量结果才准确。
③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由于热胀冷缩缘故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④红磷不能使用硫磺、木炭来代替,因为硫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气体压强显著减小,如使用硫磺或木炭则必须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
答案:D2.(2009佛山)右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
请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后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填整数)的位置上。
(3)实验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1/5。
2.(1)氧气(2)8(3)氧气提示:白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故活塞先向右移动,当温度降下后气体体积缩小活塞左移。
【点拨】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主要原理为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得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根据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比来确定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练习:1. (2010金华)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
专题02 空气 氧气(第02期)(教师版)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

专题02 空气 氧气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1.(2024·湖南长沙)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
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A .2O B .2N C .2CO D .2H O【答案】A【解析】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选:A 。
2.(2024·吉林省吉林市)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 .二氧化硫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A【解析】A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引起酸雨,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B 、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 、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故选A 。
4.(2024·吉林长春)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
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红磷B.木炭C.硫D.铁【答案】A【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白烟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产生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A)4:1 (B)1:4 (C)1:5 (D)4:5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7.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9.桌子上入一个空烧杯,烧杯内()(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10.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1.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拓展:1、如图,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生的实验现象是:(1) (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足量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置于90℃的开水上方加热白磷,白磷燃烧,现象是,胶塞向移动,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移动,最后停留在刻度为处,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3、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小军的装置(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除尽(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测试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专题测试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A.CO2、SO2、N2B.SO2、CO、NO2C.H2、N2、NO2D.O2、CO2、H2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需反省装置的气密性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熄灭马上翻开止水夹C.用排水法搜集氧气,当气泡延续平均放出时,才干搜集D.用排水法搜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3.以下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的剖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氮气不与红磷反响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B.不能用木炭替代红磷C.图Ⅰ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D.图Ⅱ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某班同窗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扑灭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状况。
实验终了,甲同窗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清楚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窗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清楚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以下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窗能够运用红磷的量缺乏,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窗能够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窗能够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熄灭时瓶外局部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窗能够拔出熄灭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外局部空气受热逸出A.只要①③ B.只要②④ C.只要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5.空气中的氧气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应用磷在密封容器中熄灭,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经过进入水的体积量测定氧气的含量,以下是三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请回答以下效果:①图3中白磷熄灭时〔40℃时白磷就能在空气中自动熄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熄灭发生少量的白烟;活塞先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______移动;最后停留在刻度_________处。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一选择题1.实验室中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碳粉代替红磷B.装置气密性要好C.实验中红磷的用量可以任意量D.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2.如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 D.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3.利用如图3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可以用碳粉代替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4mL刻度线处4.用如图4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 C.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注射器活塞开始停在50mL刻度处。
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温度,使白磷燃烧;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白磷足量,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30mL附近。
以上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7.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第2章小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3·营口)古人用硫黄涂在松木片顶端制得“发烛”。“发烛”
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C )
A. CO(一氧化碳) C. SO2(二氧化硫)
B. H2O D. N2(氮气)
A. 铜粉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时玻璃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第3题
C. 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 将铜粉改为木炭粉,也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23456
4. (2023·苏州昆山期末)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 a 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 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 a 点时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第9题 A. 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制取O2的发生装置 B. 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制取O2的收集装置 C. 装置④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工业上常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 问题。
(4) 若操作①中量筒读数时仰视,操作③中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所测 实验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23456
实验二: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 图乙、图丙所示:
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含培优竞赛试题)(原卷版)

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01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1. 实验方法和原理在曲颈甑(盛空气)里加热汞(如图)。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原理:汞+氧气加热———→氧化汞(消耗氧气)氧化汞加热———→汞+氧气(生成气体)2. 实验现象及分析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
生成气体的体积和所消耗气体的体积(约为总体积的1/5)恰好相等,且将生成的气体加入到前一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不能维持生命的氮气)里,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致。
3.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蒸馏水烧杯内剩余蒸馏水131mL 90.0mL 63.6mL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 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
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 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 求
答
出
两
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 室 温, 打 开 铁 夹 后, 水 能 否 进 入 集 气 瓶? 为 什 么? ________________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 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 操作过程如下: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 处;c .将过量的 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
盖紧密封盖; 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 B 的高度使
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 .木炭
C .铁粉
⑶ 往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c m (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 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⑷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
实验。
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精品文档
-*
电10?
-■'-]
气 I I I h
精品文档
(3) 图1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 20mL 的注射器活
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1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图1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 _____________ 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
处才停止。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图12实验,你认为图 1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
13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 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70%。
(1)右图中A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测定空气中 体积分数
白磷着火燃烧,活塞先右移, 后左
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
_______ (填整数)的位置上。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
算, _________ 约占21%
4. 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 步的
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用放大镜会聚6V 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 梯”处的白磷上。
请回答问题。
(1)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
相比,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
1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
12)(选用容积 为45mL 的18 x 180mm 勺试管作反应容器)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指出实验中A 、B 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
(2) 图1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
11、图12实验,。
"金属
图11
图12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的体积约为其容
______ %。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精品文档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
(Mg 3N 2)固体。
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 _______ 。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
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
⑶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
可)。
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mL 空气,
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 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 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_ % (填“ >”、“=”、
“ <”)。
造成该实
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
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8.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
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