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牡丹亭·游园》PPT

合集下载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 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 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 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 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 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 之一。
➢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 “一生‘四梦’ , 得意处惟在《牡 丹》。”
题材渊源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 色还魂》话本。
解题
《游园》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
•明确: 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 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 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杜丽娘的形象:
身出名门、才貌端妍、聪慧过
人、老成、端庄、娴静、持重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闺塾 笼中的金丝雀
惊梦
生命意识
充分展现了对人的
青春爱情
感性情欲、人的自
回生
我生命的追求及其
实现过程
对生死追求的爱情的捍卫
小结
关于节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 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 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 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 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 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 。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生:柳梦梅, 旦:杜丽娘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 情的象征。从比兴象征的角 度讲,柳和梅是女子的心象。 作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 全篇,也是一种香草美人的 手法。
• “柳”又代指柳梦梅,“梅”又代 指杜丽娘。
• 上本:“梅”梦“柳”--杜丽娘 由生到死(因情而死) (梦生情, 人鬼情) ;
《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杜 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 视她为掌上明珠,试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 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 在深闺大院,平时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 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 到过,白天打个盹都成了违反家教、大逆不道的行为, 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来打发 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成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大家 闺秀,请了个迂腐的老先生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这个 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脑子 的封建教条。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 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 活的空虚,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少女苦闷万端。她 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太守府的后花园游玩。 《惊梦》一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游 园 ︼
汤显祖是明代最 杰出的戏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一颗璀璨的 巨星。其不朽名 作《牡丹亭》则 是文学遗产中的 瑰宝。
汤显祖的人生经历
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 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斋 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著有传奇五种:《紫箫 记》、《紫钗记》、《牡丹亭》(也叫 《还魂记》) 、《南柯梦》、《邯郸 梦》。《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本, 所以历代以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为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游园

抒情特点: 抒情特点: 于浓艳中含凄郁。 于浓艳中含凄郁。
内容赏析: 内容赏析:
[绕地游] 绕地游] 思春曲,唱出了少女的苦闷、彷徨。 思春曲,唱出了少女的苦闷、彷徨。 [步步娇] 步步娇] 迎春曲,写出少女对春光的向往、 迎春曲,写出少女对春光的向往、矜持和自 我欣赏。 我欣赏。 [醉扶归] 醉扶归] 伤春曲,感叹美貌无人欣赏, 伤春曲,感叹美貌无人欣赏,青春将逝的悲 伤。
《游园》选自汤显祖浪漫主义 游园》 杰作《牡丹亭》,它写了一个优 杰作《牡丹亭》 美动人、 美动人、充满感伤色彩和强烈爱 憎的爱情故事。 憎的爱情故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丽娘是我国古 典文学里继崔莺莺 之后出现的最为动 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在追求自由幸福的 过程中, 过程中,她遭受的 痛苦远远超过了崔 莺莺。 莺莺。
[皂罗袍] 皂罗袍] 面对美好的春光, 面对美好的春光,青春已觉醒的杜丽娘性格 发展,表现了追求幸福的苦闷,仍是一首伤春 发展,表现了追求幸福的苦闷, 曲。 [好姐姐] 好姐姐] 自喻、渲染、反衬。 自喻、渲染、反衬。 [隔尾] 隔尾] 对比,为下文的惊梦作感情上的铺垫。 对比,为下文的惊梦作感情上的铺垫。
牡丹亭. 牡丹亭.游园
汤显祖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牡丹亭》 紫钗记》 《紫钗记》 邯郸记》 《邯郸记》 南柯记》 《南柯记》 四部均以梦为关键。 四部均以梦为关键。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情的象征。从比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情的象征。 兴象征的角度讲,柳梦梅是女子的心象, 兴象征的角度讲,柳梦梅是女子的心象,作 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全篇, 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全篇,也是一种香 草美人的手法。 草美人的手法。

【同步课堂】《游园》课件(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34张PPT)

【同步课堂】《游园》课件(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34张PPT)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就曾用这支 曲子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 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 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 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 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 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 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 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 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 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 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 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 终成眷属。
四、《游园》六支曲子概览
教学重点:读懂台词,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1、作家简介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 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 (今江西临川)。
• 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游园》
部编版必修下册
课文简介:
• 《游园》选自《牡丹亭》第十出 《惊梦》前半部。
• 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 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 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 【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 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台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杜丽娘 形象特征。 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悉戏曲语言,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抒情传统,追寻作品包蕴的文化基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园》PPT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园》PPT优质课件

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
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明代社会科举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 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八 年两次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 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 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某等人,就派人去笼络他们。 但汤显祖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 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 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结果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 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永远落第了。但因此,汤显祖却以高尚 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
袍是《游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
态变化。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
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
【皂罗袍】 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
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
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yuán
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游园》
【文本解读】 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 建礼教的压抑。她受到《诗经·关雎》的触动,青春意识 开始觉醒。于是违背父母、塾师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 往后花园游赏。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她的心 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 妙心理,情真意切。诵读时,注意把握主人公的情绪流转, 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赏析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赏析课件

选。
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
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
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
《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
钗记》。 其余三剧:《牡丹亭》、《邯郸记》、《南 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玉茗堂 四梦》。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 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
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
的关键。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
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
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 “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 节。
【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
呖莺歌溜的圆。
第五支曲进一步抒写杜丽
娘惆怅的情怀。 牡丹未放、
“成对儿莺燕”更触发了她复
杂的心绪。哀乐相依,欢快中
又带着凄凉。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
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
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
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 陡然跌落的心境,在一阵无可奈何的
“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丽
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
中幡然猛醒而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
《惊梦》作了铺垫。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 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
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
灿,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
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 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 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

《游园》课件2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课件2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
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
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1.读完本曲,你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
整 体
感 2.这支曲子富有诗情画意,被誉为“惊才艳绝之 知 作”。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
3.这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美在何处?


➢ “锦屏人”深闺中人; ➢ “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 ➢ 句意: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2.这支曲子富有诗情画意,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作者是 如何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

本 ➢ 情景交融。曲中的景物描写都通过人物的眼睛与人物

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

中景浑然一体,巧妙迭出,无景不新,达到了炉火纯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 的破旧冷落。 皂 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 罗 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袍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 乐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 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游园【皂罗袍】
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罗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 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 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 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 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 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 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 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 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 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 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禁、羞答答的将发
髻也弄歪,还故意自我埋怨,写出了少女含
情脉脉、自我欣赏的微妙心理。它更激发了
杜丽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
求。
——迎春曲,写出少女对春光的向往、矜
持和自我欣赏。
【醉扶归】曲意是:你说我穿着绛红色的裙衫多么艳丽光 彩,颈上戴的宝石鋃嵌的花簪多么光彩夺目,可知爱美是 我的天性。恰恰这美好的春天却无人赏识。杜丽娘纵然有 沉鱼落雁之美,羞花闭月之貌,这青春之美又有谁来赏识 呢?
一方面对自己的美貌毫无掩饰的自我欣赏, 一方面又为自己的美貌和情思无人赏识而惋 惜。
——伤春曲,女主人公感叹美貌无人欣赏, 青春将逝的悲伤。
【皂罗袍】曲意是: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 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 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 樑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 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深闺人领略这大好春色太难!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字面上的意思是,牡丹虽然美艳,但它迟至 暮春才开花,不能开在百花之先。其实这是 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哀叹自己的青春被耽搁 了。
【隔尾】既然春香看不够,就由她留恋吧!可就 是观赏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也是白搭,倒不如兴 尽回家去消磨时光、打发日子。
“枉然”,是一种得不到任何收获或满足的 失望;“过遣”,是一种打发日子的无可奈 何。越游愁越重,女主人公内心的感伤和怨 恨到了无法排解的程度,这就为下半出的 《惊梦》作了铺垫。
——思春曲,唱出了少女的苦闷与彷徨。
【步步娇】曲意是:这飘飘悠悠的晴丝吹到了安静寂寥
的小院里,随着晴丝的飘来,那游丝一般的春天,也悠
悠来到杜丽娘的眼前。隔一会儿,才整理头上的装饰,
没料到那镜子把我半边脸偷偷照进去了,惹得我急忙躲
闪,把美丽的发卷也弄歪了。怎么能走出闺房而显露在
外呢?
整装美容后,第一次从镜中惊奇地发现自
《牡丹亭》写杜丽娘为情而死, 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 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 实;为情而生,则表达了青年 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 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游园》鉴赏
《牡丹亭》全剧共55出,课文节选 自第10出“惊梦”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 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 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 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 “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 她的青春的觉醒。
明清传奇篇幅宏大、题材广阔、情节曲 折、形式自由、角色细致、人物丰满、 曲调优美、词采丰富,标志着中国古代 戏曲的进步与成熟。
著名作家作品 明代:汤显祖“临川四梦” 清代: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 扇》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汤 显 祖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 大致同时。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即“玉 茗堂四梦” (《紫钗记》《牡丹 亭》《邯郸记》《南柯记》)中 《牡丹亭》影响最大。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 惟在牡丹。
他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 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 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 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 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
【绕地游】曲意是: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在小小、深深的庭院中站立,觉得遍地是撩乱人心的春 光。那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未做完的针线活抛在一边。 你为什么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呢?
一边是无限的春光,一边是枯燥单调的闺 阁寂寞。这种一闹一寂的强烈反差,催动着 少女思春的情怀,杜丽娘对春天的关情,也 是对自己青春的关情。最后一句的自问,把 意欲挣脱束缚、向往自由(大好春光)的热望, 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 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 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 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安郡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长年 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私自游览 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 睡,在梦中与一年轻书生柳梦梅相爱。 醒后终日寻梦不得,从此相思缠绵,抑 郁而终。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 入亭旁。三年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 赶考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 的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 阴魂相会。杜丽娘叫他挖墓开棺,杜丽 娘起死回生 ,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 高中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 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 二人终成眷属。
“姹紫嫣红”——绚烂的百花是如此生机盎然, “断井颓垣”——冷清的院落是如此破败荒凉, 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恰如深闺小院对杜丽娘 的圈禁。通过杜丽娘的直白,以“乐景”写 “哀心”,“倍增其哀”,宣泄了杜丽娘内心 的郁闷,表达了她追求自由的热望。
【好姐姐】曲意是: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 晚春的荼縻花的游丝如烟似云。牡丹虽有天姿国 色,可春归时也会与其它花一道凋零。悠闲的注 视着,那成双成对的莺燕歌声婉转,话语缠绵, 是何等快活。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 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游园》 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 青的地步。写景、抒情和人物的心理刻 画,浑然一体,景中情和情中景很难加 以区分。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 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 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 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 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 衰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