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行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心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心法官,如狄仁杰;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指责;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苦痛;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督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二、官职人物类:特征:特殊征召。
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
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
特,公牛。
敕:皇帝吩咐。
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
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与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升官、降职了:擢:升官。
陟:升官。
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推荐文档

一、 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 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 按律:依照法律; 狱:案件; 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 梏:手铐; 枷:枷锁; 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官: 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 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 功曹、议曹:办案人员; 掾吏:牢头,狱卒; 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 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 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 株:株连; 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 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 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 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 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推荐文档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文言文高频词汇及满分方法

文言文高频词汇(85个)A实词释义例句1.安怎么,哪里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安稳,稳定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安逸,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身衣食所安(《曹剃论战》)B实词释义例句2.备完备,齐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防备,戒备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佩戴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准备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3.奔跑,奔跑(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屠乃奔倚其下(《狼》)虽乘奔御风(《三峡》)4.兵士兵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兵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5.并一起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皆,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可译为“连同”“和”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C实词释义例句6.才仅仅、只才通人(《桃花源记》)才能才美不外见(《马说》)7.策马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记载策勋十二转(《木兰诗》)8.曾竟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9.长长久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推动、促进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成长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10.称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著称不以千里称也(《马说》)称说四海亦谬称其氏名(《送东阳马生序》)11.诚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正,确实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12.出指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现,显露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发出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生长出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从内到外,与“入”相对不复出焉(《桃花源记》)拿出皆出酒食(《桃花源记》)13.从跟随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听从,顺从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介词,自,由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介词,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D实词释义例句14.道道路伐竹取道(《小石潭记》)正确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学说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道理闻道有先后(《师说》)15.得.得到,获得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同“德",感恩、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领会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与“无"连用,表推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办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找到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河中石兽》)能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16.独只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独特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独自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老而无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F实词释义例句17.发发作,爆发怀怒未发(《唐雎不辱使命》)出发有时朝发白帝(《三峡》)显露、流露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兴起,指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放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18.反同“返”,往返(返回)始一反焉(《愚公移山》)(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思,反省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反而,反倒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19.方地方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七百里(《愚公移山》)正方欲行(《狼》).20.分分开,分裂今天下三分(《出师表》)半,一半自非亭午夜分(《三峡》)分给,分发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本分,职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量词,可用来表示长量词,可用来表示长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1.复再,又而复问其妾日(《邹忌讽齐王纳谏》)恢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回答,答复。
文言文高频词最全汇总

文言文高频词最全汇总一、与科考有关的:贡举: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举荐科目:孝、廉),指科举考试。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即考中。
登第:登科,科举考中进±。
进士: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中第:科举考试及格。
落第、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
状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会元:会试第一称会元。
解元:乡试第一称解元。
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二、表官职的:1.表官职的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开|J、Io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太史:记史,管文书。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荐:韩琦镇长安,荐知(主持,掌管)泾阳县。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亡羊补牢诸侯之所
• 73、微——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 74、委——把……交给 委命下吏
• 75、唯——希望 唯大王孰〔熟计议之
• 76、遗——送给 秦遗赵王书曰
• 77、恶——怎么 天下恶乎定?
• 78、悉——全部、都 悉埋于地
• 79、咸——全部、都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30、函——盒子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 31、恨——遗憾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32、胡——怎么 田园将芜,胡不归?
• 33、会——适逢、刚好遇到 会宾客大宴
• 34、疾——痛恨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 35、既——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既克,公问其故
• 36、假——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给予
• 57、少——责备、批评、嘲笑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 58、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②能承受,胜任,禁得起 驴不胜怒,蹄之
•
③美好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59、乘——〔辆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登上
• 60、适——到刚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彼乐土
•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
白〔告诉
•
与〔给予、结交、参与、赞扬
•
多〔赞扬
•
勤〔辛劳、勤奋、使...劳苦、努力尽力、勤王
•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
给〔食用丰足
•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
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共350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1【亟】早,急忙,赶快。
2【骚然】引起骚动。
3【诘】责问。
4【堕】坠,掉。
5【法】效法。
6【其……乎】可能会……吗?7【坟典】古代典籍。
8【乡曲】乡里人。
9【变节】改变志节。
10【折节】屈服,投降。
11【狱掾】狱曹的属吏。
12【辄】于是就;常常。
13【居无何】不久。
14【摄】暂代。
15【权】代理。
16【矫】假称;抬头。
17【致】表达;使……来到;获得。
18【庶几】希望;差不多。
19【谩】随意。
20【逮】等到。
(及,洎,比)21【踉蹡】走路不稳,跌撞。
22【部曲】军队。
23【斥候】侦察兵。
24【次】驻扎。
25【奚】为何,怎么,哪里。
26【不侔】不相等。
27【间】选拔。
28【二心】背叛之心。
29【如……何】怎么办。
30【从容】不慌不忙。
31【顾】回头;只是。
32【去】离开;距离。
33【殊】很;不同。
34【期】约定。
(刻期)35【有顷】一会儿。
36【平明】五更(3-5)【鸡鸣】四更(1-3)【夜半】三更(23-1)37【寻】不久。
38【起复】官员父母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39【陵易】欺凌。
15【衣冠】礼服;士大夫;文明;汉。
16【切谏】恳切直言劝谏。
17【尔曹】你们。
18【翼日】第二天。
(翌日)19【具】详细;准备。
20【间】间或,闲时。
21【臧否】优劣。
不臧:不好,不当。
22【恶】怎么。
23【既而】不久。
24微】如果没有。
25【分番】轮流值班。
26【雅】一向。
27【闵】怜悯。
28【内兄】妻子的哥哥。
29【厥后】那后来。
30【敕】下令。
31【宣导】向……传达。
32【入寇】侵犯。
33【备位】兼词,在……位置上。
34【牧】掌管;长官。
60【庶】或许;希望;差不多。
61【坐】受牵连治罪。
62【既而】不久,接着。
63【同僚】同事。
64【知人】识人之才。
65【口伐】声讨。
66【自恃】仰仗。
67【款】诚心诚意的。
超然客公众号68【纾】解决。
纾困,纾难。
69【夷】平定。
60【稽颡】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极度虔诚。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

文言文230个常考词汇1. 之:表示关系、介词,如之所以、之前、之后。
2. 而:连接并列的两个动作或状态,如而已、而今、而立。
3. 乃:表示结果、连词,如乃至、乃是、乃见。
4. 有:存在、具有。
5. 焉:什么地方、哪里。
6. 不:否定、表示不做某事。
7. 在:存在、处于某个位置。
8. 是:表示正确、肯定。
9. 也:表示也是如此。
10. 以:表示手段、方式。
11. 於:表示在、从、往。
12. 为:表示目的、作用。
13. 及:表示到达、达到。
14. 与:表示和、与其相反。
15. 已:表示过去。
16. 自:从、因为。
17. 以:表示条件、标准。
18. 为:表示身份、职务。
19. 之:表示所有、属于。
20. 人:指人类。
21. 有:存在、具备。
22. 无:没有、没有。
23. 为:做、成为。
24. 大:指大小、程度。
25. 小:指大小、程度。
26. 其:指代其他事物。
27. 此:指代近处的事物。
28. 君:对男性的尊称。
29. 我:指自己。
30. 山:高地、山脉。
31. 水:水流、水体。
32. 云:天上的气象现象。
33. 日:太阳、日期。
34. 天:空中、自然现象。
35. 地:大地、土壤。
36. 王:帝王、君主。
37. 侯:封建时代的爵位。
38. 公:古代封建时代的爵位。
39. 卿:古代官职名。
40. 吾:我、我的。
41. 彼:那个、他的。
42. 知:知道、了解。
43. 不:否定、不做某事。
44. 能:有能力、可以。
45. 得:获得、达到。
46. 夫:表示转折、强调。
47. 若:如果、似乎。
48. 如:像、表示比较。
49.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
50. 以:表示手段、方式。
51. 必:一定、必然。
52. 为:作为、表示目的。
53. 以:表示条件、标准。
54. 当:担任、成为。
55. 时:时间、时候。
56. 以:表示手段、方式。
57. 与:和、表示比较。
58. 及:到、达到。
59. 若:如果、似乎。
60. 乃:则、表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一、法律类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劓:割鼻子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
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
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6、法律方面的词语: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因为。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类:1.表示授予、提升: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⑦窜:放逐,贬官。
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⑧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⑨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3.表示调动: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②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③调:调动官职。
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④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⑤补:补充空缺官职。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⑥改:改任官职。
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⑦出:京官外调。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4.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
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
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
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常用实词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
例:晚有儿息5.黑衣:贫民百姓,布衣。
6.古代衣服颜色有等级:黄,宫里,龙为皇帝、太子。
紫,图案为龙是诸侯,图案为蟒是非血缘王。
红,地方行政长官,太守。
绿,县令。
白,读书人,白衣秀士。
蓝灰黑,老百姓。
赭,级别最低,褐色,泥土色。
赭衣,囚犯。
7.厄、卮,斗:古代酒杯。
8.箪:食具,笊篱。
9.唱喏(rě):打招呼。
10.抚礼:鞠躬。
11.敛衽:把衣服收拾好,表示严肃庄重的样子。
12.磬折:鞠躬弯腰。
13.却行:后退几步,倒退而行。
迎聘礼貌。
14.侧行:侧身而行,表示恭敬。
15.避席:站起来迎接客人。
16.拂席:请客人入座。
17.稽(首):磕头。
18.上寿:敬酒祝寿。
19.谒:拜见。
20.赍:赠送。
21.赉:奖赏。
22.便避:低眉顺眼的样子。
23.聘:皇帝派人拜见诸侯,反义词是朝、觐。
24.贽:见面礼。
25.贷:借入出(钱粮);推卸,例责无旁贷;饶恕,宽恕,例严惩不贷。
26.访:寻问。
27.引:拉;延请;邀请。
28.次:驻扎;顺序。
29.易:交换;改变;看不起。
30.诟、詈、骂、谩:骂。
31.辄:往往,就;总是。
32.每:常常;每当。
33.遣:派遣;打发。
34.适:到;刚才;适逢。
35.第:只、仅仅;住宅。
36.微:如果没有;地位低下。
37.格:打斗。
38.冀:希望。
39.幸:皇帝到某地。
40.被:遭受,例如被冰雪。
41.吊:慰问,例形影相吊。
42.知:掌管;治理;担任;了解;懂的;明白。
43.谨:小心谨慎。
44.厄:穷困不得志;处境艰难。
45.穷:不得志。
46.猎:打猎。
有时候是打仗的委婉说法。
与“畋”一样。
47.白:告诉。
48.进退:做官,隐居。
49.弭:消除。
50.寻:不久;长度单位。
51.科索:科敛,收税。
52.市:买、卖。
53.悉:全,都。
54.督:担任都督;统率,指挥;责备,责罚,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55.甫:刚刚;男子美称。
56.下车:到任,例下车伊始。
57.上车:登车,离任。
58.单车:单枪匹马;驾一辆车,形容轻车简从。
59.距:通“拒”,抗拒,抵御,把守。
60.从事、执事、视事:官职;有职守之人,官员。
视事,动词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61.乞骸骨:告老还乡,请求退休。
62.亲:父母。
63.劭:劝勉,自强,例老而益劭;美好,高尚,例年高德劭。
64.赠:追赠,人死后,朝廷追封。
65.谥:谥号。
66.即:于是,就;如果;接近,靠近。
67.存:看望,问候,例存候(存问,问候);抚恤,恤念,例存抚,存劳;思念,想念,例存乡,存思。
68.稽:稽查,调查。
69.俾:使,让。
70.遽:立刻,马上。
71.亟:急迫。
72.输:交给,下级对上级才用。
73.齐:治理得好。
74.让:责备,批评。
75.阳:通“佯”,假装;山南水北为阳。
76.矫:假托。
77.曼词:美妙动听的话。
78.交趾:脚踩到脚,比喻使者来来往往。
79.用:假如;因为,例用是、用此(因此,从此)。
80.属:名词,类,例之属;若属,你们;属文,写作(连缀)文章。
81.类:雷同。
82.短:批评,诋毁。
83.多:表扬,赞美。
84.少:批评。
85.过:拜访;责备,批评。
86.特:仅仅,只不过。
87.彰、旌、显:表扬,表彰。
88.表:表彰;文体,奏章。
89.引决:决,通“诀”;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