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教师版)课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衰.(shuāi)亡憎.恨(zēnɡ) 骇.(hài)人听闻用之不竭.(jié)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盛.(shèng)气凌. (línɡ)人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

重蹈覆辄(辙) 决无仅有(绝) 高竦入云(耸) 彩取(采) 气慨(概) 缈小(渺)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重蹈覆辙)(2)极其少有。

(绝无仅有)(3)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

(言过其实)(4)地位最高,没有更高的。

(至高无上)(5)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气势汹汹)(6)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骇人听闻)(7)以傲慢的气势压人。

(提示:)二、课文探究导引(一)找关键词句,概括每节大意提示: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说明两类人观点的错误。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二)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提示: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关系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三)问题探究:(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2〖必修三〗〖原创〗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作者/会员名〗jsgylr〖Email〗jsgylr@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关系;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乔治.萨顿在其一系列的科学史的著作至中华,以确凿的材料论证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本文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二、作者简介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著有《科学史导论》。

整体感知与研习1、作者认为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如何?a、极端对立 b、种子来自东方,今日西方仍需东方。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这些种子是指实验科学和数学。

史学史告诉我们,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炼丹术)和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告诫西方人不要忘本。

再指出“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强调东方一旦改变了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接受了实验主义的精神,也就是接受了现代的科学文化。

再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最后表示了对于东西方文化协调前景的期待。

2、作者分析批评了怎样的偏见?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本段从发达的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谈起,一层层地深入下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1【课前导学】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

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

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

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课堂讲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的情况。

二、师生讨论归纳如下: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对比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和特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东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东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西方科学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重点: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西方科学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分析西方科学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对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比并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重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4.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异同。

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重点:总结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5.3 教学难点:深入思考和展望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未来。

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东方科学的代表人物和成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培养学生对东方科学成就的认知和尊重。

6.2 教学重点:东方科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科学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比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和差异。

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其对世界科学的影响。

2. 印度古代科学:介绍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等。

3. 阿拉伯科学:介绍阿拉伯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星盘等。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希腊古代科学:介绍希腊古代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

2. 欧洲中世纪科学:介绍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进步。

3.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的比较1. 科学观念的差异:分析东方和西方在科学观念上的不同,如东方注重实用主义,西方注重理性主义。

2. 科学方法的区别:探讨东方和西方在科学方法上的差异,如东方注重经验总结,西方注重实验验证。

3. 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如东方的科学传播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西方的科学传播则更加开放和广泛。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差异。

2.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科学的影响和启示。

六、东方科学的现代发展1. 中国现代科学: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等。

2. 印度现代科学:探讨印度独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如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

3. 阿拉伯国家的科学现状:分析阿拉伯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以及他们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分析其差异和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视角。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古代东方的科学2.1.1 中国古代科学2.1.2 印度古代科学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2.2 近现代东方科学2.2.1 日本近现代科学2.2.2 苏联近现代科学2.2.3 我国近现代科学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古代西方科学3.1.1 古希腊科学3.1.2 罗马科学3.1.3 中世纪欧洲科学3.2 近现代西方科学3.2.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3.2.2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3.2.3 20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发展四、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比较4.1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4.1.1 文化背景的差异4.1.2 科学发展历程的差异4.1.3 科学发展思想的差异4.2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联系4.2.1 相互借鉴与影响4.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与西方科学4.2.3 未来发展趋势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5.2 课程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东方和西方科学将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

学生应关注这一趋势,以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

六、东方科学思想与方法6.1 儒家与科学6.1.1 儒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1.2 儒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2 道家与科学6.2.1 道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2.2 道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3 佛家与科学6.3.1 佛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3.2 佛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七、西方科学思想与方法7.1 希腊哲学与科学7.1.1 希腊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1.2 希腊哲学中的科学观念7.2 基督教与科学7.2.1 基督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2.2 基督教中的科学观念7.3 启蒙运动与科学7.3.1 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3.2 启蒙运动中的科学观念八、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 东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 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九、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 东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1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9.2.2 近现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3 当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 东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1 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2 印度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 西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与社会互动10.3.1 科学与技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10.3.2 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挑战10.3.3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十一、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11.1 东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 西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 全球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2 环境问题对科学技术的挑战11.3.3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12.1 东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 西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 全球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2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2.3.3 科技泡沫与经济稳定的关系十三、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改变13.1 东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 西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 全球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2 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3.3.3 科技革新与未来人类生活的展望十四、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 东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 西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 全球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2 科技霸权与国际政治的冲突14.3.3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十五、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5.1 东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1 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2 印度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3 阿拉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 西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2.1 欧洲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2 美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3 其他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 全球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3.1 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2 科技革命与全球挑战15.3.3 人类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思想与方法、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变、国际政治的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表格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表格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差异;(2)培养学生通过表格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2)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及其特点。

难点:如何通过表格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资料;2. 学生准备: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特点;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强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关于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对比表格;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东方或西方科学家进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东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2)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

2.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介绍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3)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东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如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等;2. 第二步:介绍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的科学思想、欧洲中世纪的科技成就等;3. 第三步: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主要差异,如研究方法、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对比;4. 第四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5. 第五步: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东方科学和西 方科学是互补 的 (怎么办)
待发 科展 学方 法 , 以 谦 虚 的 态 度 对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 子来自东方.
西方文明有弊端
分论点一
科学方法的弊端
科学本身的应用 的弊端
然今 需日 要 的 分论点二 东西 方方 仍
(为什么)
要 尊 重 东 方 科 学
(是什么)
(为什么)
本篇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东方科学为西方科学提供基础 数 学 应 用 科 学 伊斯兰装饰图案暗藏 领先西方500年数学玄机 《九章算术》 "算经 之首"
科学史告诉我们,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 炼金术以及其它应用科学方面都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伊斯兰装饰图案暗藏领先西方500年数学玄机
美国哈佛大学日前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伊斯兰 世界对数学有过重要贡献。研究人员认为,中世 纪伊斯兰世界的外墙砖设计图案说明它们的设计 者掌握了西方世界500年后才掌握的数学概念。 声明说,到15世纪,砖的图案已经变得非常 复杂,其中一些图案就是今日数学家所说的“准 晶体”设计。这些图案由十边形、五边形、菱形 、六边形和三角形5种多边形组成,每一种都代表 一个独特的装饰基调。西方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 由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首先提出这个数学概 念的。
波斯文明
除了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 外,独立起源的文明就要数古波斯文明了。波斯人 在公元前550年,一举征服西亚中近东各国,建立了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时至今日,曾经辉 煌的波斯文明在世界上仅留下这惟一的大型宫殿遗 址。它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 华,是伊朗首屈一指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到伊朗游 览的外国游客必定要去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二、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三、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

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一生著作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在萨顿身后,科学史已经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

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

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

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说明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

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

事实胜于雄辩。

(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讨论以下问题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也可分出“三段论”来。

本论第4段,直截了当:态度粗暴、“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观点鲜明。

接着5、6、7段反复论述“必须谦虚”“不应傲慢”,第8、9段小结:要“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科学工作)”。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

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5、试举事实例子说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伦理悖论;②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消费有限的能源,时时爆发能源危机;③经济上每隔一定时间就爆发危机,陷入瘫痪。

天人合一齐生死、等万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论证方法。

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

()
③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④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
①对比论证;②比喻(不是拟人,所谓“拟人”,必须写出人的特性)论证;③演绎论证;④比喻论证。

七、主题分析
本文阐述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出东方对于西方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学的缺陷,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帮助,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日两个方面,西方应该采取谦虚的、正确的态度来学习。

八、艺术鉴赏
1.运用比较的说理方法
文章第5节拿美国文明有理由骄傲同只有300年历史记载的渺小作比较,观点鲜明。

2.善用修辞,词语生动
本文虽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语言很生动,形象。

九、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用书》1-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