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一、说明《中级财务会计》是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行业会计制度,结合会计改革的实践,从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财务报告分析等方面介绍了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是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运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应用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内容选取上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们要将自己参与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真实感受会计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联系实际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实用性研究,不仅利用三尺讲坛传播知识,同时通过会计造假、会计贪污挪用等反面案例警示学生,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原则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让学生不仅从法律层面,而且从道德水准上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在课内外教学内容的结合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验。
(四)考核方式1. 基本要求和比例课程考核以教学大纲为考核范围,平时考核除考勤之外,其他内容均以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为主;期末考试为全面考查,其中课程重点掌握、掌握部分占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80%,了解部分和一般了解部分占20%。
2. 成绩构成与说明(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情况和课堂提问。
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考勤和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2%。
每学期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至少上交6次;考勤按学校本学期的相关规定执行。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期末考试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80%。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0926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开课部门:经济管理系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支撑会计核算能力培养的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以基础会计所揭示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为依据,全面阐述了企业常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并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财务报告等程序,最终提供一套通用的财务报告,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企业的一般业务,掌握会计要素基本业务的核算方法与核算技能,并熟练编制会计报表。
课程既强调学生熟练、准确运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企业非日常业务核算时,利用财务核算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中级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其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
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课程强调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包括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既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财务具体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能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熟悉企业的日常业务,理解财务核算的原理,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日常业务的核算方法与核算技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准确运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熟练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企业非日常业务核算时,利用财务核算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财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科技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编制单位:经济管理系财管教研室编制日期:2015年8月经济管理系制《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定位《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在学生学完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而开设。
《中级财务会计》以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为依据,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
2、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内容,进一步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贯彻会计基本法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将来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会计准则概述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2、基本要求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构成和各个要素的确认条件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构成和基本准则的作用第二章货币资金(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库存现金第二节银行存款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2、基本要求掌握库存现金清查的方法及核算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银行存款的核对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了解现金内部控制的内容、银行账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银行结算的主要方式第三章应收款项(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应收款项概述第二节应收票据第三节应收账款第四节其他应收款与预付账款第五节应收款项减值2、基本要求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以及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核算理解应收票据的性质和分类,应收账款的内容和确认了解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以及应收账款抵借和出售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存货(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存货的概述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第三节存货发出的计量第四节原材料第五节其他存货第六节存货清查第七节存货的期末计量及列报2、基本要求理解存货的定义、特征、范围、分类及确认条件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以及存货发出的计量掌握原材料的核算以及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的核算了解存货的清查、期末计量及列报第五章固定资产(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第二节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第五节固定资产的处置第六节固定资产清查第七节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及列报2、基本要求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条件及分类掌握外购、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理解接受投资等其他来源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理解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以及列报第六章无形资产(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第二节外来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第三节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核算第四节无形资产的摊销第五节无形资产的处置第六节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列报2、基本掌握了解无形资产的含义、特征及分类掌握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及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处置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列报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概述第二节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核算第三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第五节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第六节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及列报第七节其他资产2、基本要求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及范围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后续支出、转换和处置的核算了解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计量及列报了解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第八章金融资产(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第四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基本要求理解金融资产的含义及分类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会计处理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摊余成本、处置及发生减值的核算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发生减值及处置的核算第九章长期股权投资(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概述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减值及列报2、基本要求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类型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处置、减值的核算理解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两者之间转换的核算第十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基本要求了解非货币性资产的含义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征、确认和计量掌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掌握采用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第十一章流动负债(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流动负债概述第二节短期借款第三节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第四节应付职工薪酬第五节应交税费第六节预收账款与其他应付款2、基本要求了解流动负债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计价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掌握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核算第十二章非流动负债(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非流动负债概述第二节长期借款第三节应付债券第四节长期应付款第五节预计负债第六节借款费用2、基本要求了解非流动负债的含义、特点及内容掌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预计负债的核算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第十三章所有者权益(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概述第二节实收资本第三节资本公积第四节留存收益2、基本要求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其与负债的区别掌握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核算掌握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第十四章收入(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收入概述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第三节提供劳务收入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基本要求了解收入的定义及分类掌握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及账务处理理解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第十五章费用(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费用概述第二节生产成本的核算第三节期间费用的核算2、基本要求掌握费用的定义及分类理解生产成本的含义与核算掌握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含义与核算第十六章利润(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利润形成的核算第二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第三节利润分配的核算2、基本要求了解利润的含义及构成掌握利润形成的核算掌握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理解利润分配的程序及核算方法第十七章财务报表(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财务报表附注2、基本要求了解财务报表的含义、分类和基本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理解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以及附注披露的主要内容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三节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2、基本要求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含义、涵盖期间和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第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政策变更第二节会计估计变更第三节前期差错更正2、基本要求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含义掌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变更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三)实践环节要求1、实训项目名称:库存现金实训内容提要: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经济业务,使学生掌握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会计基础知识1.会计的定义与目的a.会计的概念b.会计的目的与职能2.会计的基本假设a.会计实体假设b.会计周期假设c.货币计量假设d.持续经营假设3.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b.会计等式的含义与意义4.会计记录与账户a.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过程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建立与使用第二部分: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5.凭证与会计分录a.凭证的种类与内容b.会计分录的编制与处理方法6.日记账与总账a.日记账的作用与用途b.总账的建立与使用方法7.试算平衡与调整分录a.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与调整方法b.调整分录的处理与记录8.资产负债表的编制a.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要素b.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9.利润表的编制a.利润表的结构与要素b.利润表的编制过程与方法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分析与决策10.财务比率分析a.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等的计算与分析b.盈利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等的计算与分析11.现金流量表的分析a.现金流量表的目的与内容b.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与指标12.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决策a.财务报表的解读与用途b.基于财务报表的决策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会计制度与估价方法13.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a.会计制度的种类与特点b.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与应用14.货币资金的估价方法a.现金与银行存款的估价方法b.其他货币资金的估价方法15.固定资产的估价方法a.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残值的估算b.固定资产的摊销与减值的处理方法16.投资性房地产的估价方法a.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基础与估价方法b.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与报表编制17.无形资产的估价方法a.无形资产的评估与估价方法b.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减值的处理第五部分: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18.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组成a.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b.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与模块19.内部控制的目的与要点a.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b.内部控制的要点与原则20.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流程b.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方法以上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际应用,使学员能够运用财务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3. 理解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4. 学会正确处理与现金流量相关的会计事项;5. 掌握成本核算和经营决策的相关知识;6. 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1.1 会计信息的特征和目标1.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1.3 会计制度和制度框架2.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2.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2.2 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2.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2.4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核算方法 3.1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3.2 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3.3 长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3.4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方法4. 现金流量的会计处理方法4.1 现金流量的分类和编制方法4.2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4.3 现金流量与偿还能力的评价5. 成本核算与经营决策5.1 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2 不同成本体系的应用5.3 经营决策中的成本分析6. 财务软件的操作6.1 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6.2 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软件的应用6.3 现金流量表和成本核算软件的操作方法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第五部分: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对学员对于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进行考察;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员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4. 实际操作:对学员在财务会计软件操作方面的熟练度进行考察。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201402修订)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英文)Intermedia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学时:80 学分:5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级财务会计是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并熟练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从事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中级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为会计学,其后续课程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高级财务会计。
该课程在财务会计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会计学原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主要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职业技能。
3.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特点财务会计特点;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第三节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第四节会计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确认;会计计量。
第五节财务报告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特征;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求;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In termediate Finan cial Acco un ti ng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要求一、授课对象::会计系会计学专业本科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二、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三、学分学时分配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对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会计的本质、会计的分类及会计的规范体系有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会计的规范三、讲授内容:第一节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会计的影响1•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了解)2•科学技术的进步(了解)3. 货币价值的变动(了解)二、会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用于宏观经济调控1.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了解)2. 支持经济法制(了解)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理解)二、会计是一门计量的技术(理解)三、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理解)四、会计与审计的区别(掌握)一、会计的分类1. 会计的分类(掌握)2.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掌握)二、会计的职能1. 反映(掌握)2. 监督(掌握)3. 参与经营决策(了解)第四节会计规范一、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了解)二、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了解)三、我国的会计规范(掌握)1. 《会计法》2 财务会计报告条例3. 企业会计准则4. 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对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结构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对会计的目标、会计要素,会计前提、会计原则等内容有较好的理解。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讲,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
但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2.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
这里应掌握各部分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组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标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成;介绍了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
既有国际惯例的作法,也有我国会计实务的规范。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继承与发展的结合。
本课程是会计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应用学科的结合体。
(三)适用专业与年级《中级财务会计》适用于高等院校财经会计本科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会计教学。
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
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四)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编写的,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资料:刘永泽主编《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中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陈立军、崔凤鸣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其他兄弟院校教材;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杂志等。
本教学大纲由会计学院会计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组全体授课教师反复认真讨论修订,最后由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定稿。
(五)课程学时、学分本门课程周学时5,5学分,总课时90课时。
后续课程为《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
(六)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分十三章:第一章为总论,是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要素;第八章负债要素;第九章所有者权益要素;第十至第十一章财务成果(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第十二章财务报告;第十三章会计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英文名: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等后置课: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学分:4学分课时:64课时主讲教师:涂娟、彭胜平等选定教材:刘永泽,陈立军等主编.中级财务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为依据,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具体程序与方法,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及编制方法等内容。
具体分为12章:第一章总论,是财务会计基本概念框架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资产要素的核算;第八章负债,主要介绍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核算;第九章主要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第十章、十一章,主要介绍费用、收入、利润的核算;第十二章主要介绍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财务报表的编制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运用财务会计的方法,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培养学生财务会计的应用能力,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规范性较强的课程,且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各章的知识点及重难点内容。
教师在讲授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应采用举例、案例分析等方式阐释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的会计问题;对学生课后预习、复习和知识的拓展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应安排一定的作业,并适时做好作业的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总论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掌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的内涵。
教学内容:一、财务会计的含义及其特征(一)财务会计的含义(二)财务会计的特征二、财务会计的目标(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二)财务会计的目标三、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五)权责发生制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客观性(二)相关性(三)明晰性(四)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六)重要性(七)谨慎性(八)及时性五、会计要素及其计量基础(一)会计要素(二)计量基础思考题:1.财务会计含义?财务会计的特征有哪些?2.如何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3.如何理解财务会计的目标?4.会计信息质量应具有哪些特征?5.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有哪些?它们的计量属性有哪些?第二章货币资金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货币资金的管理、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基本概念和内容;重点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核算。
教学内容:一、现金(一)现金管理(二)现金的核算(三)备用金的核算(四)库存现金的清查二、银行存款(一)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二)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三)银行存款的核算(四)银行存款的核对三、其他货币资金(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含哪些内容?2.企业应如何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3.现金的支付范围是什么?4.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有何规定?5.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相关概念;掌握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本章的重、难点是现金折扣、坏账损失的备抵法、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等。
教学内容: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及其确认(二)应收账款的计价(三)应收账款的核算(四)坏账损失的核算二、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价(二)应收票据的核算(三)应收票据的贴现三、预付及其他应收款项(一)预付账款(二)其他应收款思考题:1.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几种?有哪些优缺点?2.何为坏账?坏账损失如何核算?3.什么是应收票据?应如何核算?4.应收票据的贴现收入如何计算?会计上应如何处理?5.其他应收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存货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在了解存货的概念与分类基础上,理解存货取得、发出及期末存货的计价与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结果的核算,重点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
本章难点内容是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及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一、存货概述(一)存货的性质和确认(二)存货的分类二、存货的取得(一)存货的初始计价(二)外购存货的核算(三)自制存货的核算(四)委托加工存货三、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一)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二)发出材料的核算(三)发出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四)发出库存商品的核算四、存货的清查(一)存货盘盈的核算(二)存货盘亏的核算五、存货的期末计价(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运用思考题:1.什么是存货?可分为哪几类?2.存货取得时的初始成本应如何确定?3.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如何?4.存货清查有何意义?清查结果应如何核算?5.什么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如何运用?第五章投资课时分配:8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投资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核算方法,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原理。
本章难点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一、投资及其分类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三、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义(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含义(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五、长期股权投资(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思考题:1.什么是投资?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何核算?3.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何核算?4.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何核算?5.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如何计量?6.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其适用范围如何?第六章固定资产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固定资产性质、分类,理解固定资产计价方式、后续支出和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本章难点内容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期末计价的账务处理等。
教学内容:一、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的确认(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二、固定资产的取得(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三)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的核算(四)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三、固定资产折旧(一)折旧的性质及范围(二)折旧方法(三)折旧的核算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含义(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五、固定资产的处置(一)固定资产出售的核算(二)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六、固定资产的清查(一)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二)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七、固定资产的减值(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认定(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思考题:1.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确认应符合什么条件?2.不同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如何确定?3.你如何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意义?4.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5.企业应该怎样选择折旧方法?6.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是什么?第七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与种类、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理解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的减值,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出租与出售的核算。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无形资产取得与摊销核算,难点内容是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无形资产减值。
教学内容:一、无形资产(一)无形资产的性质与分类(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价(三)无形资产的取得(四)无形资产的摊销(五)无形资产的出售和出租(六)无形资产的减值二、其他资产(一)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二)其他长期资产的核算思考题:1.什么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哪些特征?2.无形资产如何确认与计价?3.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4.无形资产的处置应如何核算?5.其他资产有哪些内容?第八章负债课时分配:8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负债的分类与计价,掌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主要项目的基本核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应付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增值税的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基本核算方法;难点内容是企业应交税金、长期负债的利息、债券溢(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一、负债概述(一)负债及其分类(二)负债的计价方式二、流动负债(一)短期借款的核算(二)应付票据的核算(三)应付和预收款项(四)应交税费(五)应付职工薪酬三、长期负债(一)长期借款的核算(二)应付债券的核算思考题:1.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应如何计价?3.什么是增值税?增值税应如何核算?4.什么是长期负债?应如何计价?5.什么是借款费用?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处理?6.何为债券溢价、折价?溢、折价应如何核算?第九章所有者权益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基本核算、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的基本核算。
本章的重、难点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留存收益的核算。
教学内容:一、所有者权益概述(一)所有者权益及特征(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二、投入资本(一)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三)资本公积的核算三、留存收益(一)留存收益的内容(二)留存收益的核算思考题:1.什么是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哪些内容?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何区别?3.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应如何核算?4.什么是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什么是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第十章费用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掌握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期间费用的内容及核算。
本章的重点、难点主要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内容及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