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詹·麦克法兰与麦·布鲁特勃莱曾在他们合著的《现代主义》一书中用“文化地震学”来记录文艺史和思想史的变化与更替,他们将其分为三大级度。
第一级有效的计量为10年。
而那些形成了风格和感性的持续期变化的为第二级,费时100年。
那些压倒一切的位移,那些文化的灾变,那些人类创造的根本性的骚动——推倒了人们的信仰和观念中最稳固和最坚实的东西,把属于过去的广大地域夷为平地,它怀疑整个文明或文化,并疯狂地另起炉灶,这就是第三级的地震。
显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属于这一范畴。
现代主义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19C后半期至20C中叶的西方文学思潮或流派,它包括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以及存在主义文学等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社会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的产物。
现代这个关键概念,作为特殊的规则和实现特殊的状态,见诸尼采的著作。
我们很难确定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日期和确切点,因为在其形成波澜之势前便已经隐约存在于文学发展过程中。
当然有三位作家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鼻祖。
[美]爱伦·坡,[法]波德莱尔(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人造天堂》,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术管窥》)和[俄]陀斯妥耶夫斯基。
爱伦·坡倡导的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主张,对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的强调,开创了后来象征主义诗歌的先河。
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发表是象征主义文学在欧洲确立地位的标志。
诗人对“恶”的讴歌使古典美学发生倾斜和位移,从而使文学进入现代主义时代,其提出的“应和说”理论成为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纲领。
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对人类变态心理的分析和描绘使其作品具现代意义。
除此19C法国诗坛被誉为“三剑客”的魏尔仑、兰波、马拉美是早期象征主义的重要作家。
象征主义19C末20C初越出法国,在欧美乃至世界的流行形成了更具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
它坚持认为最高的真实是心灵的真实,只能通过象征暗示实现。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及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期间,在欧美文坛上崛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
它反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强调表现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采用实验性的写作技巧和反传统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及特征的详细介绍:一、内涵:1. 反传统倾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反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强调表现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体验。
它认为传统的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表达需求,因此试图通过创新和实验来打破传统的束缚。
2. 表现主义倾向: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强调表现主义,即通过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等手法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它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才是真实的。
因此,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超现实、梦幻般的氛围。
3. 形式创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注重形式创新,采用实验性的写作技巧和反传统的语言风格。
例如,现代主义小说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多重视角、时空跳跃等手法,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4. 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现实社会持批判态度,认为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孤独。
它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现实的阴暗面。
二、特征:1. 主题内敛: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象征、隐喻等手法之中。
读者需要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才能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2. 形式多样:现代主义文学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作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3. 反传统语言风格: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往往与传统语言风格不同。
它们常常使用简洁、明快、直接的语言,追求表达的精确性和力量感。
4. 关注个体与内心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它们往往描绘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展现他们在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奈。
现代主义文学

个人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性本恶的人性 观,导致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或互相残杀,或无法沟通。 个人与自我。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对自我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表示怀疑。潜意识理论对人性的揭示导致作 家们更从潜意识角度表现人。自我是被压抑的本能的外在 表现。个人在强大的社会压抑下,个性异化,自我消失。
尼采:权力意志论
他提出的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重估,为现代主义文学怀疑 一切和反传统提供了理论依据。权力是生命意志的集中体 现,权力意志是无目的的,超人是权力意志的化身,是世 界的主宰。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艺术 必须摒弃理性,艺术世界就是梦与醉的世界。
柏格森:直觉主义
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或称意识绵延,它是宇宙的主宰 和动力,客观存在的万物是其表象。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能 凭理性,只能凭直觉。直觉可以把握智力所不能提供的东 西。直觉主义几乎被所有现代主义作家所接受。
现代主义文学的背景
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思想文化: -叔本华:唯意志论 -尼采:权力意志论 -柏格森:直觉主义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叔本华:唯意志论
世界的本质是非理性的意志,世界由盲目的意志统治着, 人生永远受意志的驱使,追逐无法满足的欲望,因为人生 注定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人生是无意义的,人类历史也是 人与人之间一场无止境的互相残杀。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都 出自本能冲动。文艺创作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升华,创 作活动就是白日梦。潜意识和性本能理论对现代主义产生 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一、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反理性,反传统。 上帝死了,打倒偶像,一切价值重估。 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想; 不寄希望于理性王国的实现。重新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 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 类文明都是与人的本质相悖的。
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
01
矛盾
02
排列
04
随意性
06
虚实结合
03
不连贯性
05
比喻引申
塞缪尔·贝克特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贝克特的小说《无法命名 者》里的结束语是个绝妙好例:“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我愿意讲下去。”美国作家勒那德·米凯尔在 一篇短篇小说中讲过,“靠虚构或不靠虚构,人都没法生活。”小库特·冯尼格(Kurt Vonnegut Jr,1922- 2007)的《猫的摇篮》(Cat’s Cradle,1963)里的宗教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 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在性别上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例如布力 吉德·勃罗菲的作品《在运输中》的一个叙述者记不清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约翰·巴思的小说《牧羊郎加尔 斯》中的主人公及其所爱者在口答“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时一律说:“又是,又不是。”
肇始期
普鲁斯特19世纪90年代起,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波及到欧美各国而蔚为一个国际性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 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思潮而开始。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法国的象征主义 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 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领导人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 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成为 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在文学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观念相悖,讲究创新和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名词包括:流派、手法、主题等,下面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一种常用的叙述手法。
通常用于描写一个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通过模拟人的思维流动、心理活动的连续性,以及思维的错综复杂性,达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熄时》就是运用了意识流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碎片化(Fragmentation):现代主义文学偏好将事件、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进行碎片化处理。
通过打破传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非线性的结构呈现故事,强调主观和多元化的观点,使作品的结构更加难以捉摸,给读者留下更多的阅读空间。
例如,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中就运用了碎片化手法,将不同的场景和形象进行碎片化拼接。
3. 高难度作品(Difficulty):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复杂性,由此带来了作品的高难度性质。
作者采用复杂的句式、象征性的语言、深奥的思想等,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例如,由威廉·福克纳所写的《绮宴之帷》,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和非线性结构,使得作品的阅读难度大大增加。
4. 约定破裂(Breakdown of Conventions):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约定的突破也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
它打破了传统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语言运用等传统规则,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学形式。
例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颠覆了传统的剧本结构,通过削减情节和对话,以及强调人物的孤独和绝望,展示了战后时期的现实主义。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如上。
现代主义文学注重创新和突破,运用意识流、碎片化、高难度作品和约定破裂等手法,打破传统的文学约定和形式规则,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文学形态。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其特点主要包括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创新、主观性的强调、对现实与时代问题的深度思考等。
一、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创新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创新,以表达出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对文学表达方式的探索。
在语言方面,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摒弃传统语言的限制和约束,探索多种语言表达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词汇的限制,创造了大量新词、新造词和外来语词汇的使用,以达到更丰富和准确的表达效果。
在结构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叙事和时间顺序的限制,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例如,通过回溯和闪回的手法将故事的片段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联想。
二、主观性的强调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呈现出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多样性。
在叙事角度上,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使用一人称或多人称叙述的方式,使叙事更加直接和真实。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直接地接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主题和意义。
三、对现实与时代问题的深度思考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与时代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表现出对社会、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探索。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抽象、深奥和复杂的表达方式,通过象征、隐喻和以人物形象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它通过描绘社会的不完美、人性的脆弱和人类存在的焦虑,引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现代主义文学还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对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的思考。
它关注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人类的孤独、疏离、道德观念的破坏等,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警醒。
综上所述,现代主义文学以对传统形式的颠覆和创新、主观性的强调和对现实与时代问题的深度思考为特点。
这种文学流派在20世纪初期出现并发展,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更为读者带来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阅读体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思现实、思考人生意义的艺术表达方式。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对传统文学形式和结构进行了颠覆和重塑。
这一文学运动涌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动荡时期,被认为是对于现代社会、人类存在以及文学本身的一次颠覆性挑战。
背景现代主义文学在19世纪末的欧洲开始萌芽,并在20世纪初期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业化、都市化、技术进步等现代社会变革的加速,使得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和意识形态进行反思。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焦虑,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和矛盾。
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诸多典型特征,其中包括:1.意识流: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知,来展现人类的复杂心理活动。
这种写作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了碎片化的文本片段,让读者参与塑造故事情节。
2.主观现实: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主观的,对于现实的真相充满怀疑。
作家们试图通过多重视角、时空错置等手法来呈现复杂多元的现实,展示出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3.嘲讽和讽刺: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社会、权力、道德的批判来揭示现代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作家们以讽刺和嘲笑的手法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价值,挑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代表作品现代主义文学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一天的故事表现出爱尔兰都柏林市民的生活,采用多种叙述技巧,包括意识流和内心独白。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暗时》:通过描写主人公心灵的细腻变化,展现了现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挣扎和矛盾。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荒诞的幽默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独,对社会制度和个体命运进行了深刻探讨。
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实验,使得文学更加开放和自由。
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让人们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不同的解读。
现代文学流派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学形式。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学诞生和发展,丰富了文学的面貌。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现代文学流派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突破传统文学的规范和约束,以意识流、破碎的故事结构和非线性叙事等方式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现实的反思。
代表作家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弗兰兹·卡夫卡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流派以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描写和刻画为特点,追求真实、客观和生活的艺术表现。
代表作家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和恩斯特·海明威等。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类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社会思想意义。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追求碎片化、幽默和多语言等表达形式。
代表作家包括托马斯·品钦和多丽丝·莱辛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呈现了新的文学审美。
四、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女性主义文学流派是20世纪女性解放运动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旨在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问题,并呼唤性别平等。
代表作家包括西格里德·昆森和阿里斯泰娜·吕瓦等。
女性主义文学流派关注女性的独立性和权利,对现有的社会观念进行了挑战和反思。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近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文学形式和观念的深度反思和跨界实践,追求审美多元化和个体经验的表达。
代表作家包括伊塔洛·卡尔维诺和华莱士·史蒂文斯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挑战了传统文学的界限和规则,呈现出多样化和开放的创作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这类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再现生活,而是主张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向人们展示生活的压迫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被扭曲,故事往往荒诞,主题往往令人绝望。
现代主义文学 1·历史社会演变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
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
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
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
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
当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受到质疑时,马克思的思想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潮,许多现代主义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
·科技与文化因素整个19世纪,主导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
在其影响下,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观念是指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地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以把握。
电子理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继诞生进一步摧毁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地改变了语言。
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
然而,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却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
他的直觉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调。
此外,康德不可知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克罗齐的直觉美学理论,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学和艺术思潮左拉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盛行于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
它强调对外部现实的模仿,注重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的事物和繁琐的细节。
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桥梁。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
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2·孕育期(1840年-1890年)夏尔·波德莱尔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摒弃浪漫主义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歌颂,转而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揭露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这奠定了后来盛极一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而爱伦坡则倡导所谓“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强调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这些后来都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然而严格的说,上述两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却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这一理念的雏形。
·肇始期(1890年-1910年)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传播到欧美国家,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股重要思潮的开始。
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
法国的象征主义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领导人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
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波及到欧洲其他国家。
如比利时的法语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梦幻剧《青鸟》;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把法国象征主义引入德语世界;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马士革》奠定了表现主义戏剧鼻祖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作家的风格还是比较暧昧的,没有后期那么成熟。
大多数早期现代主义作家都经历过从其他文学流派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
例如,叶芝早期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和细腻的感情,而他后期的作品则完全变成了纯粹现代主义的抽象。
·鼎盛期(1910年-1930年)《变形记》弗朗兹·卡夫卡,1907年这段时间,现代主义文学各种流派此起彼伏,欧美文坛空前繁荣。
除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英美意象派文学和法国超现实主义文学相继诞生。
意识流文学已经正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所有流派的中流砥柱,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大师和作品。
表现主义戏剧跨越了德语国家的界限,传入美国。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卡夫卡的《变形记》(1912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奥尼尔的《琼斯皇》(1922年)等等。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美、法、德、意各有自己的现代主义流派,而巴黎则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本营。
现代主义文学在1920年代发展至顶峰。
·衰退期(1930年-1950年)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恐慌,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清党在苏联的扩张,国际形势日益复杂。
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现代作家试图建立战后文学新秩序的梦想,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短暂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切建构重新坍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伦理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重要分支流派了。
尽管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如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等,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势已去,开始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取代。
现代主义文学 3·象征主义文学在现代文学的流派中,发展最持久、成就最高的流派主要是诗歌和戏剧。
它以早期的法国为中心,然后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
作家:瓦列里、马拉米、兰博、魏尔伦、叶芝、艾略特、里尔克、梅特林克等。
·表现主义文学主要在德语国家,后来扩展到美国。
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尤其是戏剧成就。
他在小说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作家:尤金·奥尼尔、卡夫卡、凯撒、托勒、斯特林堡等。
·未来主义文学弗吉尼亚·伍尔芙它诞生于意大利,后期传播到法国和苏联,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
其他流派的成就横向来看没有那么高,但是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上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意识流文学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流派中,唯一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中心的流派,已经传播到了所有的欧美国家,尤其是英语和法语国家。
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
作家: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夫等。
·意象主义文学它主要发生在英国和美国,只涵盖一类诗歌,有时被视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英国和美国的一个分支。
代表人物:休谟、庞德、弗林特、罗赫尔等。
·超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兴起和发展得最晚的一支,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涉及文艺所有领域,诞生于法国,其前身是盛行于1916年-1923年间的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盖斯科因、埃利蒂斯等。
现代主义文学 4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由各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
它的概念演变和价值取向是多样而复杂的,不同的学派和群体往往各有各的见解。
然而,作为20世纪一种充满创新和反传统精神的文学思潮,它在整体上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
现代文学1异化主题。
它是人类的外化和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现代文学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本质的探索。
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文明与追求人类自由和自然的人是本质对立的。
20世纪高度发达的西方现代文明使人处于严重的异化状态。
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和文明的批判,是基于西方人力欲摆脱异化,走向自然。
因此,异化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一异化主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主要是人与物质世界的异化,表现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人的异化,表现为全民与个体人的对立。
人际关系的异化是个人被他人异化,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和自我的消失,表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现代主义文学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客观物理世界转向主观心理世界。
现代主义作家视客观实体为非真实,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认为艺术的使命是非写实的、泛表现的,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在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看来,传统文学那种看似逼真的人物和物象描写,实则是一种假象;现实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紊而不乱的整体结构,而是片断的、琐屑的、非逻辑的无序结构,因此,必须摒弃对人物性格、和一切与之相关的附属品的描绘,使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理现实。
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所关注的不是巴尔扎克式的外在社会结构形态,而是人的精神、心理现象。
如表现主义作家力图展示“本质的东西和藏在内部的灵魂”,即使写具体的人物和物景,也只是将其作为精神现象的外壳与形式,写物的目的不在物本身,而在与之对应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