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路由协议安全

合集下载

RIP路由协议漏洞利用及防范措施

RIP路由协议漏洞利用及防范措施

RIP路由协议漏洞利用及防范措施摘要:路由器在实现网络数据的转发前首先需要配置网络路由信息,配置的方法主要有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两种,静态路由配置需要人为地逐条在各路由器中添加,配置较为烦琐,比较适合网络结构相对稳定的小型网络,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

动态路由配置后期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各自的路由算法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但对系统资源的占用高于静态路由配置。

常用的动态理由配置协议主要有RIP、OSPF、IGRP、BGP等。

其中RIP、OSPF、IGRP是内部网关协议,一般位于一个自治系统内部,具有统一的自治系统号。

BGP是外部网关协议,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

而RIP协议由于配置简单,系统开销较小,因此在小型网络中通常会使用RIP作为路由协议。

但是RIP协议其自身的安全漏洞会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使用RIP协议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RIP;路由协议;漏洞引言:RIP协议由于实现和配置简单、占用系统资源较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中。

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采用RIP协议部署企业网络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RIP协议自身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1.RIP协议工作原理1.1工作原理RIP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比较适合在小型同类的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它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协议,根据RFC1058、RFC2453等文件的规范标准,该协议使用跳数(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距离。

RIP协议在实现时作为路由设备系统中的一个常驻进程,负责从所处网络的其他路由器接收路由信息,更新维护本地的路由表,保证IP层在转发报文时能使用正确的路由。

同时,它还负责广播本地的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通知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进行路由表的更新。

RIP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是位于UDP协议之上的一个应用层协议,路由器借助RI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从而实现属于网络层的路由规则的改变。

路由协议--RIP

路由协议--RIP

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RIPHello,欢迎访问我的博客,此篇⽂章并不是技术专栏⽂章,⽽是博主对于⾃⼰所掌握的知识的⼀个记录。

博主也只是⼀个在校⼤学⽣,如果有哪⾥理解不到的地⽅,欢迎点评。

好了,⾔归正传。

引⼊:在引⼊正题之前,先来⼀盘开胃凉菜,为后⾯的知识做铺垫。

⾸先路由协议,是⼀种指定数据包转送⽅式的⼀种协议,它的作⽤主要有:⾃动发现路由、计算路由、⽹络拓扑⾃动更新,⽆需⼈⼯维护。

每个路由协议都有其⾃⼰的算法,⽤来计算出最优路由和维护⽹络路由信息的协议。

现今常⽤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BGP还有思科独有的EIGRP。

⼀.RIP是⼀种距离⽮量的动态路由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与RIPV2,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区别我会在下⾯的下⾯补充。

距离⽮量,就是按跳数(Metric)来决定最优路由,没经过⼀台设备(三层设备)则跳数+1,跳数最少的⼀条路径,看下图:如果这些路由器间运⾏的是RIP路由协议,那么如果A上有⼀条路由要到F,那么显⽽易见,他要从A-D-F这条路⾛,谁不想少⾛路呢。

RIP是基于UDP协议的动态路由协议,它所使⽤的端⼝号为UDP端⼝520,是个带有寓意的数字( ¯ □ ¯ )。

RIP⼯作在应⽤层,什么?为什么不是⽹络层? RIP是基于UDP的,众所周知,⽹络中的协议都是为上层应⽤提供服务,那么⾃然,UDP属于传输层,即UDP为RIP提供服务,那么RIP就是⼯作在应⽤层啦。

但是,这些路由协议,它们计算出的路径最终是为⽹络层提供服务。

RIP是⼀种也是内部⽹关协议(IGP),那什么是内部⽹关协议,其实就是⼀个⽤同种路由协议的协议组。

既然说了IGP,那么⾃然牵扯到EGP,外部⽹关协议,EGP就是连接两个IGP的协议。

RIP作为最早的⼀种动态路由协议,它相⽐于其他路由协议的优点主要有:原理简单,配置容易,适⽤于中⼩型企业⽹络(毕竟是最早的路由协议,并没有像现在的路由协议考虑的东西很多)⼆.RIP的功能(部分可防⽌路由环路,路由环路:因为某种原因,数据包在⽹络中绕圈圈,始终到达不了⽬的地,会浪费⼤量⽹络资源)1.⽔平分割,类似于泛洪,就是路由器从某个接⼝接收到的更新消息不允许再从这个接⼝发出去,不发送重复信息。

rip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rip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rip路由协议的优缺点RIP路由协议的优缺点一、双方的基本信息协议名称:RIP路由协议协议双方:协议双方为路由器的使用方和提供方。

提供方:网络中的各个路由器相互提供的路由信息。

使用方:在网络中需要使用路由信息的设备或者系统。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提供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和履行方式身份:提供路由信息的各个路由器。

权利:有权根据需要更改、替换、增加路由信息,并为此收取一定的优先级标准。

义务:提供方应根据协议约定,向使用方提供符合需求的路由信息,保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履行方式:提供方可以通过向使用方提供路由信息的方式执行协议。

期限:路由信息的有效期应根据协议约定,约定长短不一,最短不得低于24小时。

违约责任:对于履行不当或者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提供方应对使用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使用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和履行方式身份:使用方为需要路由信息的设备或者系统。

权利:有权根据需要获取、使用符合需求的路由信息。

义务:使用方应根据协议约定进行正确、合理的使用路由信息,避免对网络造成危害。

履行方式:使用方应在协议约定的范围内获取路由信息,并正确使用。

期限:使用方收到路由信息应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进行使用,不得超时或提前使用。

违约责任:对于超时、错误使用或不当使用路由信息的情况,使用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对对网络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协议的全部过程中,各个方应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在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提供方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更改路由信息,使用方有权根据需要使用符合需求的路由信息。

同时,双方应遵守协议规定的相应义务,保障协议的顺利执行。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协议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可被法律机构认可并实施。

六、其他协议中应包含可以超时、处理争端、修改条款等适用于RIP路由协议的条款,以确保协议的适用性和完整性。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路由信息,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

本文将详细解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一、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将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分享给相邻的路由器,从而完成路由信息的传递。

具体而言,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1. 距离矢量广播首先,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中的所有目的网络及其距离广播给相邻路由器,这个距离可以是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2. 距离矢量更新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距离矢量时,它会根据自己当前的路由表信息和接收到的矢量进行比较。

如果接收到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了之前未知的目的网络或者路径更短的目的网络,那么它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这一变化继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3.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达到路由表的全网更新。

RIP协议默认的更新周期为30秒。

二、RIP协议的优点和缺点RIP协议作为一种较为早期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实现简单:RIP协议的算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2)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规模较小时,其收敛速度可以满足需求。

(3)低带宽消耗:RIP协议的更新消息较小,对网络带宽的消耗较低。

2. 缺点(1)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矢量算法,其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路由表的更新。

(2)跳数限制:RIP协议的度量单位为跳数,理论上最多支持15个跳数。

这意味着当网络规模较大时,RIP协议无法实现准确的路由选择。

三、RIP协议的应用尽管RIP协议有其局限性,但仍广泛应用于小型网络和特定场景中。

1. SOHO网络在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网络(SOHO)中,往往规模有限且对带宽要求较低。

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被广泛用于此类网络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和自动更新。

rip协议

rip协议

RIP协议引言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它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本文将介绍RIP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网络中的应用。

工作原理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并计算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来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

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广播自己的路由表,告知邻居路由信息。

同时,每个路由器也会接收和保存来自邻居的路由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是基于Bellman-Ford算法的改进版本。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距离向量表,记录到达网络的距离。

路由器通过交换这些距离向量来确定最佳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具体而言,路由器通过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来交换路由信息。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完整路由表,告知邻居目前的网络距离情况。

邻居路由器接收到这些消息后,会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和自己的距离向量表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当网络中的某个路由器发生故障或者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会通过发送特殊的路由更新消息来通知邻居路由器进行相应的更新。

这样,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就可以实时地调整路由表,以反映最新的网络拓扑。

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对于小型网络而言十分适用。

2.开销小:RIP协议的路由更新消息较小,占用较少的带宽。

3.可伸缩性较差:由于RIP协议采用的距离向量算法,需要在整个网络中广播路由信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路由器需要处理的路由更新消息也随之增加,导致网络的性能下降。

4.慢收敛性:由于RIP协议的更新周期较长,整个网络的收敛速度较慢。

当网络拓扑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将路由表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网络中的应用RI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局域网和中小型企业网络中。

它适用于网络规模相对较小、路由变化不频繁的场景。

RIP协议详解

RIP协议详解

RIP协议详解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协议是网络中最为简单的协议,RIP协议是用来散发与路由器相关的网络信息的。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路由器需要知道能够达到什么网络以及到这些网络的距离有多远。

RIP协议就做这件事情。

RIP协议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协议。

许多人咒骂RIP协议,说它汇聚的速度太慢,没有可伸缩性和不安全,因为RIP协议的身份识别只有明文的方式,而且这个协议还受到了Split-horizon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协议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明这些问题,帮助你理解这个应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

RIP协议有两种版本:第一版(RIPv1)和第二版(RIPv2)。

RIPv1的功能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支持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地址解析。

这就意味着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有类域协议,你不能把24掩码网络分成更小的单位。

另外,RIPv1还使用广播发送信息。

这就意味着主机不能忽略RIP广播。

请记住,每次发出广播时,广播域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将收到一个中断,并且必须要要处理这个数据包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是不是它关心的东西。

RIPv2使用多播技术。

这个技术在以后的讲座中再介绍。

现在,你们仅需要知道主机在无需处理这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忽略这个多播包。

请记住,我们曾经说过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这里提到的距离指的是RIP协议中的跳数,而向量指的是目的地。

其它距离向量协议也许使用其它规则来对各向量进行度量,如BGP协议中的AS-PATH。

这两种版本的RIP协议都是每隔30秒钟向UDP端口520发送一次信息。

但是,它们发送什么信息呢?如果你推测是“它们的路由信息”,你就猜对了。

RIP能够发送有关它可以到达的网络的具体信息,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默认的网关播出(目的地为0.0.0.0,度量值/metric 为1)。

RIPv2数据包有自己的报头,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

请注意,RI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RIP 协议

RIP 协议

介绍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实现路由选择。

它是最早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之一,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实现的特点。

RIP协议的作用是帮助网络中的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以便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这一目标,让网络中的路由器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存在以及它们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

RIP协议使用距离作为决策指标,即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跳数。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其他网络的距离信息。

它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并接收来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距离向量:RIP使用距离向量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距离可以表示为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分割视图:RIP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网,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距离值。

‑更新机制:RIP 通过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路由表,以便及时了解网络拓扑的变化。

‑距离限制:RIP协议中,路由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尽管RIP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基于跳数的度量方式,RIP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路径不是最优的,而且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其收敛速度较慢。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高级的路由协议。

总之,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简单的网络拓扑和有限的网络规模。

解释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算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路由表初始化:初始时,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空的路由表。

路由表中的条目包括目标网络、下一跳路由器和距离值。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RIP协议采用了Bellman-Ford算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距离向量来决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介绍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RIP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路由信息以距离向量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广播传输,从而让每个路由器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

RIP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跳数”的指标来衡量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径距离,即将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时,会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路由器。

RIP协议中的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在更新路由表时,会将自己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收到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从而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

RIP协议的工作方式RIP协议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每个路由器需要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对其进行更新。

在稳定阶段,路由器之间会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以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

具体而言,RIP协议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1.初始化阶段: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当前的路由信息。

其他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路由信息交换:在初始化阶段结束后,各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进行更新。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会比较新旧两个路由表的距离向量,并根据距离向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P路由协议安全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是网络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
责决定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一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是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采用距离矢量算法来决定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增多,RIP路由协议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1.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距离矢量算法来决定数据包传输的
路径。

它通过将路由表中的路由器之间的跳数作为度量标准来选择最
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通过广播方式传递给相邻
的路由器,以便更新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

然而,这种广播方式也带
来了安全性问题。

2. RIP路由协议的安全威胁
RIP路由协议存在一些安全威胁,其中最常见的是路由欺骗攻击。

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伪造的路由信息来欺骗网络中的路由器,使其选
择攻击者控制的路径作为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这样一来,攻击者就可
以窃取、篡改或拦截经过网络的数据包,给整个网络带来严重的安全
风险。

3. 保护RIP路由协议的安全性
为了保护RIP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3.1 认证机制
引入认证机制是保护RIP路由协议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对路由器间的通信进行认证,可以验证发送路由信息的路由器的真实身份,防止路由欺骗攻击的发生。

常见的认证机制包括使用密钥或证书来进行数字签名认证。

3.2 数据包过滤
在网络中设置数据包过滤规则,限制只有授权的路由器才能发送或接收路由信息。

通过过滤无效或潜在安全威胁的数据包,可以有效减少RIP路由协议面临的风险。

3.3 完善网络监控
加强网络故障检测和异常行为监控,及时发现RIP路由协议的异常情况和潜在攻击行为。

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路由器的状态,可以快速识别并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4. RIP路由协议的替代方案
除了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RIP路由协议,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更安全的路由协议来替代RIP。

例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采用链路状态算法,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5. 结论
RIP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一种路由协议,但其安全性值得关注。

通过引入认证机制、数据包过滤和完善网络监控等措施,我
们可以提升RIP路由协议的安全性。

此外,考虑采用其他更安全的路由协议也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方法。

必须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是对RIP路由协议安全性问题的相关讨论和解决方案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方案。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保障网络通信的可靠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