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文及问题
《桂花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桂花雨》课后练习及答案《桂花雨》课后练习及答案练习一1.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告诉(shù sù) 箩(luó 1óu)筐提(tí dí)前糕(hāo gāo) 沉浸(jin qfn) 杭( háng kàng)州欣赏(sǎng shǎng) 摇落(1à luò)2.比一比,再组词。
杭( ) 捧( ) 抱( )坑( ) 棒( ) 泡( )炕( ) 奉( ) 袍( )摇( ) 箩( ) 浸( )遥( ) 萝( ) 侵( )谣( ) 逻( ) 锓( )3.根据拼音填汉字。
gāo:年____ ____大羊____ 竹____ ____药hé: ____必 ____作 ____苗 ____睦干____jiā: ____倍 ____击 ____节 ____锁雪____4.请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桂花桃花梅花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本植物生物桂树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役对打战争战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盛开——( ) 成熟——( )完整——( ) 新鲜——( )6.连线。
表演谢意描写规律表达节目描绘景物表示情感描述蓝图发现电灯提供要求发明秘密提取养分发展事业提出杂质7.按要求写句子。
(1)台湾和中国人民都盼着祖国早日统一。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明的成绩越来越差,他的心情很繁重。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不清的星星在漆黑的夜空中神秘地眨着眼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
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二、多音字盛chéng(盛饭) shèng(盛开)担dān(担心)dàn(重担)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三、近义词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四、反义词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五、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桂花雨课后练习与答案

一、按课文容填空1、《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ào chá泡茶yóu qí尤其hánɡzhōuwán zhěnɡ完整tíqián提前ɡāo bǐnɡ糕饼ɡǎn jǐn 赶紧lín jū邻居二、辨字组词。
捧(捧花)棒(木棒)龙(巨龙)尤(尤其)熟(成熟)热(热爱)述(讲述)迷(迷人)三、按句意写出用同音字组成的词语。
yáo1、使东西来回摆动。
(摇摆)2、指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谣言)3、对远距离的人、事、物实行控制。
(遥远)4、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瑶族)四、写出反义词。
盛开(收缩)仔细(粗心)担心(放心)喜欢(讨厌)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劲:A趣味;B力气;C 精神;D神情、态度。
1、他的手劲儿真大。
(B;)2、下棋没劲,不如打电脑。
(A )3、瞧他那股骄傲劲儿。
( D )缠:A缠绕;B纠缠;C应付。
4、这人真难缠,跟他说了半天,他就是不走。
(;C )5、这个箩筐缠了几根铁线后,很牢固。
(A;)6、半天了,他还缠着我不放,我只好给他钱,打发他去买火柴。
(B )六、选词填空。
观赏品尝欣赏1、爸爸最(欣赏)那美妙悠扬的琴声。
2、我去公园(观赏)美丽的杜鹃花。
3、妈妈做的红烧鱼,我(品尝)了,味道真是好极了。
优秀优异优良4、麦子收成了,农民伯伯总要选好(优良)的种子,把它贮藏起来,以备来年播种。
5、小明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大赛的冠军,老师、家长、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尤其是老师为自己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骄傲。
七、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梅花荷花桃花桂花1、按照开花的先后顺序:桃花、荷花、桂花、梅花。
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2、按时间顺序: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1】《桂花雨》课文原文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桂花雨》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万物有灵”。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线索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本篇课文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情感,借助事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是学习的重点。
学情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桂花树是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植物,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此外,“收桂花”“摇桂花”这样的情景与孩子们的生活脱节,不便理解;另外,文章表达了对母亲、家乡的思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造成情感衔接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三是利用好实物教学以及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有体会。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表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2.体会母亲“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3. 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地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2.体会母亲“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地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杜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演讲是著名作家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作者童年时代在祖父菜园子里的快乐时光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桂花雨》课文讲解

《桂花雨》课文讲解
一、作者与背景
二、课文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 2 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以及桂花的香气迷人。
2. 第二部分(第 3 6 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摇桂花”的情景,包括摇花
前的期待,摇花时的快乐,以及摇花后的享受。
3. 第三部分(第 7 8 自然段):描写了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但始终觉得
家乡的桂花更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三、主题思想
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时
光的怀念。
四、重点语句分析
1.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
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2.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
摇桂花呢?’”
通过“总是缠着”表现了“我”对摇桂花的急切盼望。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和弥漫的范围之广。
五、写作特色
1. 借物抒情:作者借助桂花这一事物,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2. 细节描写:文中对摇桂花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对比手法: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突出了家乡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桂花⾬》⼀⽂描写了“我”⼉时在家乡帮⼤⼈摇桂花的美好回忆。
表达了对⼉时往事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桂花⾬》课⽂原⽂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时候,我⽆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寻找,才能看到那些⼩花。
可是桂花的⾹⽓,太迷⼈了。
故乡靠海,⼋⽉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回,嘴⾥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箩。
送⼀箩给胡家⽼爷爷,送⼀箩给⽑家⽼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飘⼗⾥,⾄少前后⼗⼏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
落,⽐摇下来的⾹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好⾹的⾬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枝⼩叶,晒上⼏天太阳,收在铁盒⼦⾥,可以加在茶叶⾥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都浸在桂花的⾹⽓⾥。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处⼩⼭,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飘⼗⾥。
秋天,我常到那⼉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的桂花再⾹,也⽐不上家乡院⼦⾥的桂花。
于是,我⼜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3桂花雨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3.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大家找〕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香气会更浓。但母亲是用心去体味桂花的香气的,常言道“月是故乡明”。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带来的快乐。家乡的桂花已充盈于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处、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母亲的心中,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永远是最香浓的。
第3课桂 花 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Hale Waihona Puke 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案大家找〕桂花给“我”带来了迷人而难忘的香气以及童年“摇桂花”时的欢乐。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桂花雨指什么:桂花雨是指长工使劲地摇桂花树时,树上的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落得作者满头满身,像下雨一样.
《桂花雨》一文:
琦君散文《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的生活的留恋。
第一段:
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这是一个总起句,点明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最字可以说明喜爱的程度之深。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姿态:容貌神态、姿态出众
笨笨拙拙:不灵活,手脚慢、做事不利索;也表示事物的不精细。
本文指桂花的朴实无华,普通、不华丽。
用桂花和梅花进行对比,写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也写出了桂花的样子的特别与可爱。
3、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这句话从“不开花”和“开花时”两个方面介绍了桂花的形态,写出了桂花细小的特点。
只是,也得(děi)必须要,仔细地找,可以见出作者对这桂花的细小的不欣赏。
4、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繁花:指繁茂的花,各种各样的花。
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总结: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段: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间接写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浓郁的香味;而一个“浸”字,更是将桂花香的无形却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总结:写摇桂花的时间选择及原因。
第三段: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词语
姿态:姿势。
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