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工作流程(基本诊疗路径)

合集下载

临床营养科的诊疗范围

临床营养科的诊疗范围
嘱托长嘱 执行科室:营养科
营养不良的危害
营养不良的危害
住院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消化道结构
营养支持 治疗的意义
3.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的营养咨询及食谱设计 4.孕产妇、婴幼儿、中老年、亚健康人群的合理营养
临床营养治疗路径
标准诊疗服务流程
入院





周 复 查
营养筛查
,1
有营养风险
营养评估
制定营养 计划
营养评估
出院计划
无需再住院
需 在 院 治 疗
患者监测
状况变化
实施营养支持
(营养治疗;PN;EN)
营养支持流程图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否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有
肠内营养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是
肠外营养

消化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否

整蛋白配方
预消化配方
特殊疾病配方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皮脂计测量 全脂含量
肠内高营养治疗 3元/小时 20小时
肠内高营养用一次性营养袋A1 10元/袋 5袋 肠内高营养用一次性营养袋A2 20元/袋 5袋 肠内高营养用一次性营养袋A3 30元/袋 5袋 肠内高营养用一次性营养袋A4 40元/袋 5袋 肠内高营养用一次性营养袋A5 50元/袋 5袋
营养技师2名)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讨论稿)科室功能和任务:临床营养科是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的临床医疗科室。

其主要功能和任务是:1. 完成临床营养的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疾病与营养代谢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2. 完成营养门诊及住院病人(包括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营养诊断工作(各种疾病状态和/或营养不良的评价、诊断);3. 确立营养治疗方法(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膳食、基本膳食);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开列营养医嘱;4. 实施营养治疗全过程: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液、匀浆膳等的配制;治疗膳食的称重、配制及基本膳食配备和制作并运送至临床各病区患者的床前。

5. 根据临床营养学理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营养相关性药品(肠外、肠内使用的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类、维生素类及营养复合制剂等)。

科室执业条件:营养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一)人员配备1.营养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

按照医院技术职称编制配备医师、技师、护士、膳食操作间管理员,按技术工种编制有厨师、护理员等相关人员。

2.营养科主任是本单位营养学科带头人。

科主任应具有营养学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及相应医疗专业技术职务。

3.营养科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营养科工作1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4.膳食操作间管理员应当具有烹饪学基础,并取得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5.营养科医师要求医学营养专业毕业或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

营养医师人数与床位比例为1:100。

6.营养技师不少于2人。

7.营养科护士人数不少于2人,要求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执业护士证书,完成相应治疗工作。

8.营养科厨师要求烹饪院校毕业,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临床营养工作手册

临床营养工作手册

临床营养工作手册依据GB/T ISO9001-2016 标准文件编号:LCYYZX-SC-2017版本:A审核:批准:2017发布2017实施临床营养中心发布临床营养工作手册目录1.临床营养中心简介与架构图1.1临床营养中心简介 (1)1.2临床营养中心组织架构图 (1)1.2临床营养中心人员架构图 (2)2. 临床营养中心管理制度2.1临床营养中心查房制度 (3)2.2临床营养中心会诊制度 (3)2.3临床营养中心值班、交接班制度 (4)2.4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5)2.5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制度 (5)2.6 治疗膳食配置室工作制度 (6)2.7体成分分析仪、能量代谢测定系统操作维护制度 (6)2.8 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与考核制度 (7)3. 肿瘤营养标准化示范病房相关制度3.1肿瘤营养标准化示范病房工作制度 (9)3.2肿瘤营养治疗会诊制度 (11)3.3肿瘤营养规范化培训制度 (13)3.4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患者宣教制度 (14)3.5肿瘤营养不良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14)4. 临床营养中心岗位职责4.1营养临床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16)4.2临床营养部主任岗位职责 (17)4.3营养转化研究部主任岗位职责 (17)4.4营养医师岗位职责 (18)4.5营养技师岗位职责 (18)1.临床营养中心简介与组织架构图1.1临床营养中心简介临床营养中心于2016年7月19日正式成立,设有临床营养部和营养转化研究部,临床营养部下属科室包括:营养食疗配制食堂、营养综合管理办公室、外科临床营养科、内科临床营养科、健康营养管理科;营养转化研究部下属研究室:肿瘤营养免疫研究室和肿瘤营养临床转化研究室。

中心现有副主任2名;临床营养部主任2名,分管外科临床营养科和内科临床营养科,营养转化研究部主任1名。

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营养医师3名,营养技师1名。

全科硕士3名,本科生6名。

临床营养中心工作以患者营养治疗为重点,独立设置,面向全院开展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8•【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76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已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本机构临床营养诊疗能力。

鼓励尚未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根据《指南》要求,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3月18日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营养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医疗机构设置临床营养科和开展相关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设置临床营养科,应当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设置、建设和管理临床营养科。

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营养与喂养服务,应当按照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等相关技术规范加强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内独立开展临床营养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名称统一为临床营养科。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设临床营养科病房,为住院患者提供临床营养诊疗服务。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当开展以下工作:(一)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宣教的实施与监督;(二)根据临床需求,参与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会诊,或加入MDT 团队;(三)按需提供医疗膳食、肠内、肠外营养建议或处方;(四)规范管理、监督肠外营养执行;(五)规范管理医疗膳食业务;(六)规范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使用;(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本机构的临床营养相关工作规范。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战实用指南大全)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战实用指南大全)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战实用指南大全)一、引言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作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从实战实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定义、实施步骤、管理要点及发展趋势,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南。

二、临床路径的定义及作用1.定义: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针对特定病种或手术,以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化医疗流程。

2.作用: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同质性和连续性,降低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1.组建临床路径团队: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多个科室的协同合作,因此,组建一个跨学科的临床路径团队至关重要。

团队应由临床专家、护理专家、药师、康复师、营养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2.确定纳入病种: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筛选具有明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病种,优先选择病种治疗流程相对简单、变异性和不确定性较小的病种。

3.制定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表单是实施临床路径的核心文件,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康复计划等内容。

制定临床路径表单时,要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和临床研究,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4.实施临床路径:将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表单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执行各项医疗活动,确保医疗服务的同质性和连续性。

5.监控与评价: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定期收集相关数据,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医疗质量和成本效益。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临床路径表单,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6.持续改进: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2684字)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长:戴耀明副组长:王钢、朱国清、张军成员:方天英、左惠榕、张清德、刘际川、王孝良、张继荣、张敏、蒋林海、孙涛、邱元龙、朱金根、刘蓓2.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评价专家小组:组长:戴耀明副组长:罗衡桂、李胜成员:张军、刘玉芳、张清德、张敏、孙涛、蒋林海、邱元龙、王孝良、刘际川、史勇、刘蓓3.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 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长:马金生副组长:李智伟高克毅王大峰成员:马金生李智伟高克毅王大峰段新杰王震宇吴会战李庆民刘海静何清芳刘贵炎马建军宁雪光张洪辉高菲孙兰香赵毅杨双合唐志军孙云峰曹飞陈艳红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教部。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_1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_1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23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行情况及目前我院实际,现调整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2023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1、医院设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见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文件。

2、各临床科室必须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在指导评价小组指导下,开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制定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方案,并督促落实;(3)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4)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方面的培训;(5)向指导评价小组提出本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调整及临床路径文本制修订的建议;(6)分析变异的原因及提出解决或修正的方法;(7)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8)其他需要实施小组承担的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营养科工作流程(基本诊疗路径)一、住院病人
临床营养科应组织实施对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筛查结果记录放入大病历),对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定期复查;对存在营养风险、且有营养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在接到会诊单后24h内进行营养会诊。

(条件不足的可针对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如外科、慢性疾病、危重症、肿瘤、消化、老年及干部保健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为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必要的营养检测、评估和诊断,给予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连续营养治疗5天及以上的患者,营养医师应建立营养病历,并书写专门的营养治疗医嘱单放入大病历或直接在大病历上开具营养治疗医嘱。

对建立营养病历的患者进行三级营养查房、书写病程记录。

对于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治疗效果评价或出院前营养状况评估,对于出院时仍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继续通过营养门诊随访。

患者出院后营养病历暂放临床营养科保存。

二、门诊病人
临床营养科挂号
问询病史
能量代谢测定
人体营养评价人体成分分析
实验室/生化检测
膳食营养评价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