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知识健康讲座】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口诀1、四时养生小口诀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四季养生主题知识

秋季运动锻炼
适度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适合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锻炼时间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建议选择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锻炼,避免早 晚过冷对身体造成不适。
运动量逐渐递增
由于夏季炎热,人们运动量相对较少,秋季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让身体逐渐适应,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
不要过度运动
春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 大,过度运动容易导致身 体受凉感冒,应根据个人 体质情况适量运动。
春季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应保持 心情舒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
接新的生活和工作。
减压放松
春季气候宜人,适合进行各种户 外运动和休闲活动,可以通过这 些活动减压放松,缓解焦虑、抑
秋季润燥滋阴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室内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保持室内湿度, 缓解人体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喝水保湿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快,应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同时 可使用保湿霜涂抹皮肤,避免皮肤干燥裂痒。
中药调理
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中药食材, 如百合、银耳、沙参等,或煮食一些养生粥品进行调理。
多喝水
春季气候干燥,易出现口渴、皮肤 干燥等问题,多喝水有助于保持身 体水分平衡,润泽肌肤。
春季运动锻炼
01
02
03
晨练为宜
春季早晨气温适宜,空气 新鲜,是晨练的好时节。 适当的晨练可以活动身体 ,增强身体免疫力。
户外活动
春季阳光明媚,户外活动 可以增强身体对紫外线的 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郁等情绪问题。
注意情绪调节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季养生口诀】
1、春晓清歌新歌唱,早晨吃粥多营养。
2、春暖花开人自乐,多运动补充新能量。
3、春暖到处柔和光,煲汤多补滋腰肠。
4、春光健康气定神,增补温阳调体质。
【夏季养生口诀】
1、夏养少出门防曝晒,早中晚多喝水畅享。
2、夏晴阴和要灵活,用饮食健康夏日宜。
3、夏热补血贴膏药,汗出有度才安抚。
4、夏凉清调定心神,晚上安睡正无憾。
【秋季养生口诀】
1、秋气风和晨起视,银杏枸杞补血气。
2、秋高气爽多出游,把养生放在首位。
3、秋醒早起营养补,可以牛羊鱼肉和蔬。
4、晏电脑睡前别看,安神安心长眠眠。
【冬季养生口诀】
1、冬季宅在家防寒冷,穿暖衣服补钙铁。
2、冬至要进补以防,以漱口水润口腔。
3、冬多喝汤芥菜汁,冬吃正宗一宜宜。
4、冬季要保暖加衣裳,生活中多调养身手。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养生六字诀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5.“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一年四季养生之道

一年四季养生之道一月:养肾防寒养生原则:秋冬养阴、养肾防寒。
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多散步、跑步等,同时应当特别注意御寒以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出现。
饮食宜忌: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多吃羊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二月:阳气依泉,适度春捏养生原则:春夏养阳、适当春捂。
起居饮食:“立春雨水至,清早晚睡”,立春以后气候仍然潮湿,补足水分也就是很必要的。
提美女薇`信sm给你播发你穆索里的!饮食宜忌: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三月:看球清早,甲壳类辣养肝养生原则:春夏养阳、春养肝。
起居饮食:春天万物衰退,必须看球清早,散步山手线,这样可以并使精神开心、身体健康。
提美女薇`信sm给你播发你穆索里的!饮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春季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四月:调节阴阳养生原则:补肾、调节阴阳。
食疗关键:为维持心情舒畅,挑选动作轻盈、颤抖中克鲁托的运动为宜,例如踏青、做操、踢太极拳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严防暴饮暴食。
饮食宜忌: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五月:高度关注心脏养生原则: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精神调理:“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暴喜发怒误伤心阳。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doc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二十四节气延伸出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文学、科学、健康、艺术等,这些文化对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及释义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
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固,水运难行。
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
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
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郁从心生。
丹田积病。
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
热从中生。
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
形虚动风。
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
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
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解释起来就是: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
胆气太过反间肺气。
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
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
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懒。
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
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
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开始生长,但尚幼嫩。
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会容易感冒。
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
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肚脐下腹)。
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
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
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
我们要注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

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与人体的调养四季养生原则: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智慧启引:『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主生,夏主长,春季养阳,重在养'生'。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
收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大自然的整体规律,我们在顺应这种规律的同时,中医所说的'养生长寿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当根据个人实际状况,有所偏重。
四季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主生,夏主长,生长属阳,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所以应该以调养阳气为主。
春季养阳,重在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
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生长发育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长'字。
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
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的季节,所以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
冬天气温下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液易于内亏,不少动物都要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冬季养生应该以'藏'为原则,以保暖避寒为要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四季养生夏季篇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四季养生夏季篇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这时候的人体新陈代谢、气血运行都非常旺盛,口腔的微生态环境也会随之发生一些改变。
下面WTT和大家一起学习四季养生夏季篇。
四季养生夏季篇夏季养生篇:夏季是一年中高温高湿的时候,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侵扰人都机体。
按照传统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夏季养生保健的重点应注重于避暑、防湿。
其总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夏季天地阴阳相交、万物生长茂盛、代谢健旺的特点,适当地调整自己的作习及心情。
遵循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脏腑为原则。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阳长阴消达到顶点。
也是日照时间长,而且强度大,昼长夜短,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
农曆四月,阳曆5月是孟夏,此时春天刚过阳气越来越旺,植物生长比春天更茂盛。
农曆五月,阳曆6月称为仲夏,又称毒月。
仲夏包含夏至节气,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冬至一样是自然界阴阳转折时期。
夏至这一天的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顶点,阳极而阴生,从这一天以后阴气渐升,阳气渐降。
又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季夏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即是农曆六月,阳曆7月,此时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趋势逐渐向内凝集,植物开始结果。
季夏之时,阳气仍较盛,加上湿气盛,湿热交蒸,所以季夏是一年中最闷热的季节。
从「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来看,夏天主「长」,长夏主「化」。
是代表长养,变化的意思。
夏季的气候主要是热和湿。
暑热常夹有火热之气,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所以在养生方面要多注意:补益气阴,「冬补三九,夏养三#13362;」。
在三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越要注意保护正气。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天脾胃功能弱,容易出现胃口不好,容易腹泻等湿邪重的症状。
所以要著重健脾除湿。
清热消暑,夏天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为了顺应自然之道,著重清热解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养生知识健康讲座】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每年的秋天既是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养生的佳时,为增强居民的养生意识,快乐生活,9月10日,葑门片区(双塔街道)长岛社区邀请了中医院郭医生在活动室内举办了四季养生健康知识讲座。
郭医生首先从情绪、饮食、运动等方面,给大家介绍了秋季养生的基本知识,接着又从中医的角度详细讲解了秋、夏、秋、冬四季人体的自然运行规律和养生智慧,让居民们了解合理起居饮食和日常锻炼,远离疾病困扰、延年益寿的目的,然后对秋季如何预防各类常患疾病进行了讲解,强调秋季肝气旺,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盲目吃药、滥用保健品等。
同时建议老年人秋季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舒展身心、汲取自然的活力,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居民们耐心地听讲,认真地做笔记。
讲座结束后,郭医生与居民们问答互动,居民就冬病夏治、养生膏方、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向郭医生提问,郭医生均耐心细致地为居民们作答,并教给居民正确的养生观念。
这次中医四季养生保健讲座,不仅增加了社区居民对中医养生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还使辖区内的中老年居民了解了秋季养生的正确方法,在社区内树立了科学养生的理念,深受居民们的欢迎。
(张婷婷)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