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1、2节同步要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第2节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多选)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C.a离开墙壁后,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a离开墙壁后,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2.(多选)一小型火箭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其沿运动方向的相反方向释放出一物体P,不计空气阻力,则( )A.火箭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B.物体P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C.火箭运动半径一定增大D.物体P运动半径一定减小,火箭的速度一定增大,火箭做离心运动,运动半径增大。
但物体P是否离开原来的轨道运动,要根据释放时的速度大小而定,若释放的速度与原来的速度大小相等,则P仍在原来的轨道上反方向运动。
反之,轨道半径变化。
3.光滑水平面上停有一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小车上站有质量均为m的两个人,由于两人朝同一水平方向跳离小车,从而使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同时以2 m/s的速度(相对地面)跳离车比先后以2 m/s的速度(相对地面)跳离车使小车获得的速度要大些B.上述A项中,应该是两人一先一后跳离时,小车获得的速度大C.上述A项中的结论应该是两种跳离方式使小车获得的速度一样大D.两种跳离方式使小车获得的速度不相等,但无法比较哪种跳法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大,两人无论是同时跳离小车或是不同时跳离小车,跳离后两人都有相同的动量,所以无论两个人如何跳离小车,小车最后的动量都一样,即两种跳法,使小车获得的动量相等,所以两种跳离方式使小车获得的速度相同,故正确选项为C。
4.如图所示,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
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 )A.v0-v2B.v0+v2C.v0-m2(v0-v2)m1D.v0+m2(v0-v2)m1(m1+m2)v0=m2v2+m1v1,解得v1=v0+m2(v0-v2)m1。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考点总结及配套习题)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1)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 (1)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2)第3节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5)第4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34)章末总结 (44)第二章机械振动 (50)第1节简谐运动 (50)第2节振动的描述 (57)第3节单摆 (67)第4节科学测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76)第5节生活中的振动 (86)章末总结 (96)第三章机械波 (100)第1节波的形成和描述 (100)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 (114)第3节波的干涉和衍射 (125)第4节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125)章末总结 (135)第四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40)第1节光的折射 (140)第2节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48)第3节光的全反射 (156)第4节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156)第五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66)第1节光的干涉 (166)第2节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77)第3节光的衍射 (184)第4节光的偏振 (191)第5节激光与全息照相 (191)章末总结 (198)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2.[物理观念]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3.[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现象.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2)公式:p=m v.(3)单位:动量的单位是kg·m/s.(4)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p2-p1(矢量式).(2)计算: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首先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动量取为负,由此可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二、动量定理1.冲量(1)概念: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公式:I=Ft.(3)单位:冲量的单位是N·s.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在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2)公式:Ft=m v2-m v1.(3)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即F=m v2-m v1t,从该式可以看出:当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力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1.利用碰撞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外做功.例如,冲床冲压工件时,由于冲头动量变化大且冲头与工件的碰撞时间很短,在冲头与工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2.延长作用力的作用时间.汽车上的驾乘人员都必须系上安全带,万一出现事故,这些设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动量一定不变.(×)(2)物体的质量越大,动量一定越大.(×)(3)恒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冲量越大.(√)(4)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2.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不一定发生变化A[动量具有瞬时性,任一时刻物体动量的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选项A正确;动能不变,若速度方向变化,动量也发生了变化,选项B项错误.惯性由物体质量决定,物体的动量越大,其质量并不一定越大,惯性也不一定越大,选项C错误.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故其动量也一定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3.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A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Ft,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错误;物体所受冲量I=Ft与物体动量的大小p=m v无关,C错误;冲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D错误.]考点1动量和冲量正在玩旋转秋千的游客,他的每一时刻的动量相同吗?每一时刻的动能相同吗?提示:游客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时刻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 v表示.(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表达式Δp=p2-p1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冲量的性质(1)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取决于力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矢量性: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冲量的计算(1)若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力的冲量的数值等于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的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若力为同一方向均匀变化的力,该力的冲量可以用平均力计算;若力为一般变力,则不能直接计算冲量.(2)若知F-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力的冲量.如图所示.(3)冲量的计算公式I=Ft既适用于计算某个恒力的冲量,又可以计算合力的冲量.如果计算分力的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分力的冲量;若计算合力的冲量,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Δp与合力的冲量具有等效代换关系.【例1】(多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分别是α和β的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由静止从同一高度h2下滑到同样的另一高度h1,如图所示,则A、B两物体()A.滑到h1高度时的动量相同B.滑到h1高度时的动能相等C.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相同D.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相等思路点拨:解此题注意两点:(1)动量及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2)动能及动能的变化量是标量.BD[两物体由h2下滑到h1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2-h1)=12m v2,v=2g(h2-h1),物体下滑到h1处时,速度的大小相等,由于α不等于β,速度的方向不同,由此可判断,物体在h1高度处动能相同,动量不相同.物体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不同,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B、D正确.]动量和动能的比较[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动量的理解1.(多选)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量不变B.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动量不变,它的速度可以改变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动量时刻变化,A错;速度的大小、方向有一个量发生变化都认为速度变化,动量也变化,B对;运动状态变化即速度发生变化,C对;对一个物体来说,其质量一定,由p=m v可知,其动量不变,速度也一定不变,故D错.]训练角度2动量变化量的计算2.一台自动传送盘,盘上离转轴0.5 m处有一质量为0.5 kg的零件,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当盘以角速度为2 rad/s转过180°的过程中,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A.0.25 kg·m/s B.0.5 kg·m/sC.1 kg·m/s D.2 kg·m/sC[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Δp=m v2-m v1=2mωr=2×0.5×2×0.5 kg·m/s =1 kg·m/s,故选项C正确.]训练角度3冲量的理解和计算3.重为4 N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5 s内,关于重力对物体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冲量为零B.重力的冲量为10 N·sC.重力的冲量为20 N·sD.重力的冲量与摩擦力的冲量相等C[物体重为4 N,在5 s内,重力的冲量为:I1=Gt=4×5 N·s=20 N·s故A、B错误,C正确;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摩擦力为f=mg sin 30°=2 N故5 s内摩擦力的冲量为:I2=ft=2×5 N·s=10 N·s故重力的冲量大于摩擦力的冲量,故D错误.]考点2:动量定理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如图所示),这样做是为什么?提示:人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一定,屈腿下蹲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依动量定理可知,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 v′-m v=F·Δt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2】用0.5 kg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v=4.0 m/s,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 s,那么:(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g 取10 m/s2)(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忽略铁锤的重力.思路点拨:对铁锤,根据受力情况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铁锤对钉子的作用力;由前2问的结论,分析哪种情况下可以不计铁锤的重力.[解析](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只受钉子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1,取竖直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得F1t=0-m(-v)所以F 1=0-0.5×(-4.0)0.01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0 N ,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受钉子的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F 2-mg )t =0-m (-v )F 2=-0.5×(-4.0)0.01N +0.5×10 N =205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5 N ,方向竖直向下.(3)比较F 1与F 2,其相对误差为|F 2-F 1|F 1×100%=2.5%,可见本题中铁锤的重力可忽略.[答案] (1)200 N (2)205 N (3)见解析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 定性分析现象4.如图所示,突发交通事故时,车内正面的安全气囊弹出.弹出安全气囊可以( )A.增大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B.减小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C.增大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安全气囊弹出不会改变人的惯性,故A、B错误;安全气囊弹出后可以延长撞击时间,从而减小作用力,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训练角度2定量计算5.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B[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m v-0,解得ΔmΔt=Fv=1.6×103 kg/s,所以选项B正确.]1.物理观念:动量、冲量概念、动量的变化.2.科学思维:动量定理.3.科学态度与责任:解释碰撞、缓冲等现象.当堂演练1.(多选)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C.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C[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就不一定大,A错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与加速度方向无关,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B正确,D错误;动量相同指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故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正确.]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块通过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根压缩了的轻弹簧(与两物块均不拴接),如图所示,A物块的质量是B物块质量的2倍.现烧断细线,在弹簧弹开两物块的过程中,用I A、I B分别表示弹簧对A、B两物块的冲量大小,则()A.I A=I B B.I A=2I BC.2I A=I B D.3I A=I BA[烧断细线后在弹簧弹开两个物块的过程中,A、B所受的弹簧弹力大小相等、作用时间t相等,则由I=Ft知:I A=I 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如图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B.快速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C.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在缓慢拉动和快速拉动纸条的过程中,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但快速拉动时,纸条与杯子作用时间短,此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小,由I=Δp可知,杯子增加的动量较小,因此杯子没有滑落,缓慢拉动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大,杯子增加的动量大,杯子会出现滑落,A、B错误;为使杯子不滑落,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应尽量小一些,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小一些,选项C错误;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时,杯子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较大,则滑动的距离较小,杯子不容易滑落,选项D正确.]4.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竖直下落,以6 m/s 的速度碰触地面,再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小球动量的变化量Δp 和合力冲量Δ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p =2 kg·m/sB .Δp =-2 kg·m/sC .ΔI =0.4 kg·m/sD .ΔI =-0.4 kg·m/sA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Δp =m v 2-(-m v 1)=0.2×(6+4) kg·m/s =2 kg·m/s ,方向竖直向上,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可知ΔI =Δp =2 kg·m/s ,C 、D 错误.]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 kg 的运动员进行蹦床运动表演,从离水平网面3.2 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0.5 s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从开始下落到与网接触前,重力的冲量大小;(2)求运动员从接触网到离开网,网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大小.[解析] (1)由h =12gt 2得t =0.8 s由I =mgt 得I =400 N·s.(2)由v 21=2gh 1得v 1=8 m/s由v 22=2gh 2得v 2=10 m/s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mg -F )t ′=-m v 2-m v 1得F =2 300 N[答案] (1)400 N·s (2)2 300 N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2.[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了解它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一、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的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内力.这种情况严格地说只是动量近似守恒,但却是最常见的情况.(4)系统受外力,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4)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不仅低速、宏观领域遵循这一规律,高速(接近光速)、微观(分子、原子的尺度)领域也遵循这一规律.二、反冲运动与火箭1.反冲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2.火箭(1)原理: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靠喷出气流的反作用来获得巨大速度.(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一是喷气速度,喷气速度越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越大;二是燃料质量越大,负荷越小,火箭能达到的速度也越大.3.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1)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了反冲运动.(2)消防高压水枪、射击步枪等的反冲作用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动量不一定守恒.(√)(2)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动量不可能守恒.(×)(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是守恒的.(×)(4)一切反冲现象都是有益的.(×)2.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A.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B.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B[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3.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 kg,速度大小为10 m/s,B质量为2 kg,速度大小为5 m/s,两者相碰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 m/s,则B的速度大小为()A.10 m/s B.20 m/sC.30 m/s D.40 m/sA[以A物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A=10 m/s,v B=-5 m/s,p=p A+p B =5×10 kg·m/s+2×(-5) kg·m/s=40 kg·m/s.碰撞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m A v A′+m B v B′,解得v B′=10 m/s,与A的速度方向相同,故选项A正确.]考点1:动量守恒的判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所示.(1)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2)在连续敲打下,这辆车能否持续地向右运动?提示:(1)以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时,人受到平板车施加的摩擦力,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地面光滑,以人、大锤和平板车为系统动量守恒.(2)当把锤头打下去时,锤头向右摆动,系统总动量要为零,车就向左运动;举起锤头时,锤头向左运动,车就向右运动.用锤头连续敲击时,车只是左右运动,一旦锤头不动,车就会停下来,所以车不能持续向右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四种情况:(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如宇宙中两星球的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视为这种情形.(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所受合外力为零.像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的碰撞就是这种情形.(3)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当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例如,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的瞬间,弹片所受火药爆炸时的内力远大于其重力,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4)系统受外力作用,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例1】(多选)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B.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C.两球匀速下降,细线断裂后,它们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D.木块沿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滑下的过程中AC[A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B图中,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墙壁对滑块有作用力,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C 图中,木球与铁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D图中,木块下滑过程中,斜面始终受挡板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故D错误.] [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同CD[在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的过程中,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木箱、男孩、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相同,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2: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中(如图所示),若草船的质量为m1,每支箭的质量为m,草船以速度v1返回时,对岸士兵万箭齐发,n支箭同时射中草船,箭的速度皆为v,方向与船行方向相同.由此,草船的速度会增加吗?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不计水的阻力)提示:不计水的阻力,将船、箭视为一个系统,船与箭的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草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m1v1+nm v=(m1+nm)(v1+Δv),得Δv=nmm1+nm(v-v1),所以草船的速度会增加nmm1+nm(v-v1).(1)系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2)内力: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2.对“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的四点理解(1)系统的总动量指系统内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2)总动量保持不变指的是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3)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但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可能在不断变化;(4)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任意两个时刻的总动量都相等,不能误认为只是初、末两个状态的总动量相等.3.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特性。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第1章测评

第1章测评(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火车通过站台的时间时,可把火车看成质点B.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可把运动员看成质点C.蚂蚁很小,可把蚂蚁看成质点D.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快”,下列关于“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同学运动会上100 m跑得真“快”是指平均速度大B.专业赛车比家用小轿车起步要“快”是指瞬时速度大C.石头以很“快”的速度撞至地面,“快”是指平均速度大D.某条高速公路最“快”限速120 km/h,“快”是指平均速率大3.一物体始终沿s轴正向运动,分不同速度的三个阶段:前3 s为4 m/s,中间3 s为5 m/s,后3 s为6 m/s。
则( )A.前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后3 s时间内的速度小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等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国际标准的400 m跑道分为两个半圆部分和两条直线跑道,其中两个半圆内侧半径为36.5 m,而直线跑道长为84.39 m。
某同学沿着400 m标准跑道的内侧跑了200 m,则其最小位移为( )A.73 mB.111.58 mC.120.89 mD.168.78 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s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6.如图所示,在1 000 m体能测试中,小明沿圆形400 m跑道从A点出发,其成绩为3分4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平均速率为4.55 m/sB.小明的平均速率为0.91 m/sC.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91 m/sD.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8 m/s7.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OA=AB=OC=CD=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 轴的负方向运动,以向右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A→B→C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2 m,路程为4 mB.质点在A→D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为-4 m,路程为4 mC.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D.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8.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 m/s2、a乙=-4 m/s2,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D.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三、非选择题:共60分。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速度

第3节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某同学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公园再回到家的锻炼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度B.图中的速度5.0 km/h为瞬时速度C.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率D.图中的速度5.0 km/h为平均速度的大小2.关于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代表质点运动的轨迹B.图线的长度代表质点的路程C.图像是一条直线,其长度表示质点的位移大小,每一点代表质点的位置D.利用s-t图像可知质点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及发生某段位移所用的时间3.(河北阶段练习)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三级跳远比赛中,小东同学经过4.8 s的助跑以大小为7 m/s的速度起跳离开跳板。
其中“4.8 s”和“7 m/s”分别是( )A.时间,平均速度B.时间,瞬时速度C.时刻,平均速度D.时刻,瞬时速度4.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5.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m/s,平均速率为m/s。
6.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质点在段上做匀速运动,在段静止,在段速度反向,在段位移为零。
关键能力提升练7.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
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8.(多选)某物体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往返运动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第1 s末、第3 s末、第5 s末、第7 s末的位置距离出发点一样远D.物体在第2 s末、第4 s末、第6 s末、第8 s末又回到出发点9.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考点总结及配套习题)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1)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 (1)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2)第3节科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5)第4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34)章末总结 (44)第二章机械振动 (50)第1节简谐运动 (50)第2节振动的描述 (57)第3节单摆 (67)第4节科学测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76)第5节生活中的振动 (86)章末总结 (96)第三章机械波 (100)第1节波的形成和描述 (100)第2节波的反射和折射 (114)第3节波的干涉和衍射 (125)第4节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125)章末总结 (135)第四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140)第1节光的折射 (140)第2节科学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48)第3节光的全反射 (156)第4节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156)第五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166)第1节光的干涉 (166)第2节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77)第3节光的衍射 (184)第4节光的偏振 (191)第5节激光与全息照相 (191)章末总结 (198)第一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第1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2.[物理观念]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3.[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其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现象.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2)公式:p=m v.(3)单位:动量的单位是kg·m/s.(4)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p2-p1(矢量式).(2)计算: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首先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动量取为负,由此可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二、动量定理1.冲量(1)概念: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2)公式:I=Ft.(3)单位:冲量的单位是N·s.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在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2)公式:Ft=m v2-m v1.(3)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即F=m v2-m v1t,从该式可以看出:当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力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1.利用碰撞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外做功.例如,冲床冲压工件时,由于冲头动量变化大且冲头与工件的碰撞时间很短,在冲头与工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2.延长作用力的作用时间.汽车上的驾乘人员都必须系上安全带,万一出现事故,这些设施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事故对车内人员的伤害.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某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动量一定不变.(×)(2)物体的质量越大,动量一定越大.(×)(3)恒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冲量越大.(√)(4)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一定时,力作用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2.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其动量不一定发生变化A[动量具有瞬时性,任一时刻物体动量的方向,即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方向,选项A正确;动能不变,若速度方向变化,动量也发生了变化,选项B项错误.惯性由物体质量决定,物体的动量越大,其质量并不一定越大,惯性也不一定越大,选项C错误.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故其动量也一定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3.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A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Ft,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错误;物体所受冲量I=Ft与物体动量的大小p=m v无关,C错误;冲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D错误.]考点1动量和冲量正在玩旋转秋千的游客,他的每一时刻的动量相同吗?每一时刻的动能相同吗?提示:游客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时刻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所以动能不变.(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 v表示.(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2.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表达式Δp=p2-p1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冲量的性质(1)过程量:冲量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取决于力和时间这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矢量性: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与相应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冲量的计算(1)若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力的冲量的数值等于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的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若力为同一方向均匀变化的力,该力的冲量可以用平均力计算;若力为一般变力,则不能直接计算冲量.(2)若知F-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力的冲量.如图所示.(3)冲量的计算公式I=Ft既适用于计算某个恒力的冲量,又可以计算合力的冲量.如果计算分力的冲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分力的冲量;若计算合力的冲量,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Δp与合力的冲量具有等效代换关系.【例1】(多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沿着倾角分别是α和β的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由静止从同一高度h2下滑到同样的另一高度h1,如图所示,则A、B两物体()A.滑到h1高度时的动量相同B.滑到h1高度时的动能相等C.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相同D.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相等思路点拨:解此题注意两点:(1)动量及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2)动能及动能的变化量是标量.BD[两物体由h2下滑到h1高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2-h1)=12m v2,v=2g(h2-h1),物体下滑到h1处时,速度的大小相等,由于α不等于β,速度的方向不同,由此可判断,物体在h1高度处动能相同,动量不相同.物体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不同,而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B、D正确.]动量和动能的比较[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动量的理解1.(多选)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量不变B.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D.一个物体的动量不变,它的速度可以改变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动量时刻变化,A错;速度的大小、方向有一个量发生变化都认为速度变化,动量也变化,B对;运动状态变化即速度发生变化,C对;对一个物体来说,其质量一定,由p=m v可知,其动量不变,速度也一定不变,故D错.]训练角度2动量变化量的计算2.一台自动传送盘,盘上离转轴0.5 m处有一质量为0.5 kg的零件,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当盘以角速度为2 rad/s转过180°的过程中,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A.0.25 kg·m/s B.0.5 kg·m/sC.1 kg·m/s D.2 kg·m/sC[零件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Δp=m v2-m v1=2mωr=2×0.5×2×0.5 kg·m/s =1 kg·m/s,故选项C正确.]训练角度3冲量的理解和计算3.重为4 N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在5 s内,关于重力对物体的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冲量为零B.重力的冲量为10 N·sC.重力的冲量为20 N·sD.重力的冲量与摩擦力的冲量相等C[物体重为4 N,在5 s内,重力的冲量为:I1=Gt=4×5 N·s=20 N·s故A、B错误,C正确;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摩擦力为f=mg sin 30°=2 N故5 s内摩擦力的冲量为:I2=ft=2×5 N·s=10 N·s故重力的冲量大于摩擦力的冲量,故D错误.]考点2:动量定理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如图所示),这样做是为什么?提示:人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一定,屈腿下蹲延缓了人落地时动量变化所用的时间,依动量定理可知,这样就减小了地面对人的冲力.(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 v′-m v=F·Δt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2)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①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③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2】用0.5 kg的铁锤把钉子钉进木头里,打击时铁锤的速度v=4.0 m/s,如果打击后铁锤的速度变为0,打击的作用时间是0.01 s,那么:(1)不计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2)考虑铁锤受的重力,铁锤钉钉子时,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g 取10 m/s2)(3)比较(1)和(2),讨论是否要忽略铁锤的重力.思路点拨:对铁锤,根据受力情况应用动量定理可以求出铁锤对钉子的作用力;由前2问的结论,分析哪种情况下可以不计铁锤的重力.[解析](1)以铁锤为研究对象,不计重力时,只受钉子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设为F1,取竖直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得F1t=0-m(-v)所以F 1=0-0.5×(-4.0)0.01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0 N ,方向竖直向下.(2)若考虑重力,设此时受钉子的作用力为F 2,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F 2-mg )t =0-m (-v )F 2=-0.5×(-4.0)0.01N +0.5×10 N =205 N ,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铁锤钉钉子的作用力为205 N ,方向竖直向下.(3)比较F 1与F 2,其相对误差为|F 2-F 1|F 1×100%=2.5%,可见本题中铁锤的重力可忽略.[答案] (1)200 N (2)205 N (3)见解析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跟进训练]训练角度1 定性分析现象4.如图所示,突发交通事故时,车内正面的安全气囊弹出.弹出安全气囊可以( )A.增大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B.减小事故突发时人的惯性C.增大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安全气囊弹出不会改变人的惯性,故A、B错误;安全气囊弹出后可以延长撞击时间,从而减小作用力,减小事故突发时由于撞击对人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训练角度2定量计算5.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C.1.6×105 kg D.1.6×106 kgB[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m v-0,解得ΔmΔt=Fv=1.6×103 kg/s,所以选项B正确.]1.物理观念:动量、冲量概念、动量的变化.2.科学思维:动量定理.3.科学态度与责任:解释碰撞、缓冲等现象.当堂演练1.(多选)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C.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C[物体的动量是由速度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动量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惯性也就不一定大,A错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与加速度方向无关,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B正确,D错误;动量相同指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而动量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故同一参考系中,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C正确.]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块通过一根细线相连,中间夹着一根压缩了的轻弹簧(与两物块均不拴接),如图所示,A物块的质量是B物块质量的2倍.现烧断细线,在弹簧弹开两物块的过程中,用I A、I B分别表示弹簧对A、B两物块的冲量大小,则()A.I A=I B B.I A=2I BC.2I A=I B D.3I A=I BA[烧断细线后在弹簧弹开两个物块的过程中,A、B所受的弹簧弹力大小相等、作用时间t相等,则由I=Ft知:I A=I 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如图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B.快速拉动纸条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C.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为使杯子不滑落,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大一些D[在缓慢拉动和快速拉动纸条的过程中,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但快速拉动时,纸条与杯子作用时间短,此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小,由I=Δp可知,杯子增加的动量较小,因此杯子没有滑落,缓慢拉动时,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大,杯子增加的动量大,杯子会出现滑落,A、B错误;为使杯子不滑落,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应尽量小一些,杯子与纸条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尽量小一些,选项C错误;杯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时,杯子在桌面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较大,则滑动的距离较小,杯子不容易滑落,选项D正确.]4.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竖直下落,以6 m/s 的速度碰触地面,再以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内,关于小球动量的变化量Δp 和合力冲量Δ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p =2 kg·m/sB .Δp =-2 kg·m/sC .ΔI =0.4 kg·m/sD .ΔI =-0.4 kg·m/sA [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Δp =m v 2-(-m v 1)=0.2×(6+4) kg·m/s =2 kg·m/s ,方向竖直向上,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可知ΔI =Δp =2 kg·m/s ,C 、D 错误.]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50 kg 的运动员进行蹦床运动表演,从离水平网面3.2 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 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0.5 s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从开始下落到与网接触前,重力的冲量大小;(2)求运动员从接触网到离开网,网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大小.[解析] (1)由h =12gt 2得t =0.8 s由I =mgt 得I =400 N·s.(2)由v 21=2gh 1得v 1=8 m/s由v 22=2gh 2得v 2=10 m/s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mg -F )t ′=-m v 2-m v 1得F =2 300 N[答案] (1)400 N·s (2)2 300 N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2.[科学思维]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了解它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一、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的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内力.这种情况严格地说只是动量近似守恒,但却是最常见的情况.(4)系统受外力,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与另一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4)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不仅低速、宏观领域遵循这一规律,高速(接近光速)、微观(分子、原子的尺度)领域也遵循这一规律.二、反冲运动与火箭1.反冲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2.火箭(1)原理: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靠喷出气流的反作用来获得巨大速度.(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一是喷气速度,喷气速度越大,火箭能达到的速度越大;二是燃料质量越大,负荷越小,火箭能达到的速度也越大.3.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1)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了反冲运动.(2)消防高压水枪、射击步枪等的反冲作用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动量不一定守恒.(√)(2)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动量不可能守恒.(×)(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是守恒的.(×)(4)一切反冲现象都是有益的.(×)2.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A.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B.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C.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D.火箭燃料燃烧发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B[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运动,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3.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质量为5 kg,速度大小为10 m/s,B质量为2 kg,速度大小为5 m/s,两者相碰后,A沿原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为4 m/s,则B的速度大小为()A.10 m/s B.20 m/sC.30 m/s D.40 m/sA[以A物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A=10 m/s,v B=-5 m/s,p=p A+p B =5×10 kg·m/s+2×(-5) kg·m/s=40 kg·m/s.碰撞后,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m A v A′+m B v B′,解得v B′=10 m/s,与A的速度方向相同,故选项A正确.]考点1:动量守恒的判断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所示.(1)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2)在连续敲打下,这辆车能否持续地向右运动?提示:(1)以人和大锤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时,人受到平板车施加的摩擦力,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动量不守恒,地面光滑,以人、大锤和平板车为系统动量守恒.(2)当把锤头打下去时,锤头向右摆动,系统总动量要为零,车就向左运动;举起锤头时,锤头向左运动,车就向右运动.用锤头连续敲击时,车只是左右运动,一旦锤头不动,车就会停下来,所以车不能持续向右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四种情况:(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形,如宇宙中两星球的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视为这种情形.(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所受合外力为零.像光滑水平面上两物体的碰撞就是这种情形.(3)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当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例如,抛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爆炸的瞬间,弹片所受火药爆炸时的内力远大于其重力,重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4)系统受外力作用,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例1】(多选)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B.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C.两球匀速下降,细线断裂后,它们在水中运动的过程中D.木块沿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滑下的过程中AC[A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B图中,剪断细线,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墙壁对滑块有作用力,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C 图中,木球与铁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D图中,木块下滑过程中,斜面始终受挡板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故D错误.] [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同CD[在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出木箱的过程中,男孩和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木箱、男孩、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不相同,故D正确.故选C、D.] 考点2: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中(如图所示),若草船的质量为m1,每支箭的质量为m,草船以速度v1返回时,对岸士兵万箭齐发,n支箭同时射中草船,箭的速度皆为v,方向与船行方向相同.由此,草船的速度会增加吗?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不计水的阻力)提示:不计水的阻力,将船、箭视为一个系统,船与箭的作用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草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m1v1+nm v=(m1+nm)(v1+Δv),得Δv=nmm1+nm(v-v1),所以草船的速度会增加nmm1+nm(v-v1).(1)系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2)内力: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2.对“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的四点理解(1)系统的总动量指系统内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2)总动量保持不变指的是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3)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但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可能在不断变化;(4)系统在整个过程中任意两个时刻的总动量都相等,不能误认为只是初、末两个状态的总动量相等.3.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特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第一章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f f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_第一章_第2节_质点和位移_节练习有答案

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2节质点和位移节练习一、解答题1. 某地出租车公司标明收费标准为“2元/公里”,其中的“公里”指的是位移还是路程?2. 一名海轮领航员在早晨7:00定位时报告,该海轮已航行至前一天晚上停靠位置正东100km处。
该领航员报告的是海轮的位移还是其行驶的路程?二、多选题2016年10月19日,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对接,为中国航天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下列几个过程中,可把“神舟十一号”飞船看成质点的是()A.飞船发射升空后,跟踪飞船运动轨迹时B.分析飞船飞行速度时C.与“天宫二号”对接前,调整飞船姿势时D.控制飞船完成对接过程时三、解答题体育场标准跑道的周长是400m。
某运动员在跑道的直道部分进行100m短跑比赛,他跑完全程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各是多少?如果该运动员沿跑道跑了两圈,他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各是多少?一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了5m,接着沿斜面向下运动了8m。
若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建立一维坐标系,请分别画出小球向上运动和运动全过程发生的位移,并求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桥上由北向南直线行驶。
假如你和小明均用一维坐标系来描述汽车的运动:你以北桥头为原点,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小明把坐标系的原点设在桥头,选定的正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你们通过各自建立的坐标系对汽车位置的描述一致吗?对汽车运动的位移、路程和时间的描述呢?请予以解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新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2节质点和位移节练习一、解答题1.【答案】路程【考点】位移路程时间与时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出租车公司标明收费标准为“2元/公里”,其中“公里”是指出租车实际运动轨迹长度,指路程。
2.【答案】位移【考点】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重心【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一名海轮领航员在早晨7:00定位时报告,该海轮已航行至前一天晚上停靠位置正东100km处,报告的是初末位置的距离和方向,指的是位移。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第1章动量及其守恒定律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单纯套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而不考虑实际情况1.(2023山西吕梁期末)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薄木板A,木板A获得初速度v0后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滑块B无初速度轻放在木板A的上表面,对于滑块B在木板A上滑动的过程(B始终未从A的上表面滑出,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大于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B.A、B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都不守恒C.当B的速度为13v0时,A的速度为23v0D.当A的速度为13v0时,B的速度为23v0易错点2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不能正确掌握速度的相对性2.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放射出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相对于核的速度为v0,原子核剩余部分的对地速率等于( ) A.v0 B.mM−mv0C.mM v0 D.m2m−Mv03.一门旧式大炮在光滑的平直轨道上以v=5 m/s的速度匀速前进,炮身质量为M=1 000 kg,现将一质量为m=25 kg的炮弹,以相对炮身的速度大小v1=600 m/s 与v反向水平射出,求射出炮弹后炮身的对地速度v'。
(保留3位有效数字)易错点3 绳(线)张紧瞬间机械能损失问题4.如图所示,物块A、C的质量均为m,B的质量为2m,都静止于光滑水平台面上。
A、B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短细线相连。
初始时刻细线处于松弛状态,C位于A 右侧足够远处。
现突然给A一瞬时冲量,使A以初速度v0沿A、C连线方向向C运动,A与C相碰后,粘在一起。
(1)求A与C刚粘在一起时的速度大小;(2)若将A、B、C看成一个系统,则从A开始运动到A与C刚好粘在一起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思想方法练一、整体法—隔离法1.(2024江苏泰州联盟五校期中)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两个相互接触的木块A、B,质量分别为m1、m2,现有一子弹水平穿过两木块,设子弹穿过木块A、B的时间分别为t1、t2,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为f,则子弹穿过两木块后,木块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ft1m1ft1 m1+m2B.ft1m1+m2ft1m1+m2+ft2m2C.ft1m1f(t1+t2) m1+m2D.f(t1+t2)m1f(t1+t2) m1+m2二、矢量三角形法2.(2024江苏苏州中学质量评估)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圆槽,A、C等高,B为半圆槽最低点,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由静止释放,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半圆槽,刚好能运动至C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和时间质点和位移【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质点、参考系、时间和位移等基本概念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点梳理】要点一、质点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嫦娥一号”卫星为立方体,两侧太阳能电池帆板最大跨度达18.1m,重2350 kg,近观相当庞大,但相对苍茫宇宙空间又是如此渺小,出现在指挥荧光屏上也仅是一个光点,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其运行位置、飞行速度和轨道等问题时,有没有必要考虑其大小和形状?(没有必要)实际研究中会采取一种怎样的科学模型呢?(质点)2.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②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如:地球很大,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就变成次要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当然,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但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了.当研究的问题不明确时,可遵循分析问题的习惯:一般来说当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可用物体上—个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研究其运动性质时,可将它视为质点;做转动的物体,当研究其细微特征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但是当物体有转动,且因转动而引起的差异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忽略时,物体也可视为质点.此外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能否作为质点的依据.③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质点的物理意义实际存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是不存在的,那么定义和研究质点的意义何在?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约1.3×104km)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08km)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要点二、参考系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坐船在河中旅行的人观看两岸的风景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同是那一座山,为什么有时感觉它是动的而有时却感觉它是静止不动的呢?平常我们认为坐在屋子里的人是不动的,而毛泽东却有诗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来作参考.2.参考系①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②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如: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汽车为参考系,树木是运动的,这就是我们坐在车里前进时感到树木往后倒退的原因.“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考系,“仔细看山山不动”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心为参考系,因为人随地球自转,而地球周长约八万里.③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要点三、坐标系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例如在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当然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系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①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建立了直线坐标系.②物体在平面内运动时,可以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③空间内物体的运动,可建立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例如:描述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时可建立三维的空间坐标系.如图所示为三种不同的坐标系,其中:(A)中M点位置坐标为x=2m;(B)中N点位置坐标为x=3m,y=4m;(C)中P点位置坐标为x=2m,y=3m,z=0m.要点四、时刻和时间间隔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用到“时间”一词,如:火车到站时间是12时45分,开出时间是12时50分,在本站停留时间是5分钟,前两句话中的“时间”与第三句话中的“时间”的含义是否相同,如何区分?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前述三句话中前两个“时间”都是指时刻,第三个“时间”指时间间隔.特别注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可能是指时间间隔也可能指时刻.在物理中两者物理意义不同,必须严格区分,物理学中说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2.时间轴上的表示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时间表示一段线段如图所示,0~3表示3s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是1s的时间.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都是指时间.“7”所对应的刻度线记为7s末,也为8s初,是时刻.【注意】ns末、ns初是指时刻,第ns内是指1s的时间,第ns末与第(n+1)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时刻时间区别①时刻指一瞬时,对应于物体所处的位置②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③只有先与后、早与迟的区分,没有长短之分①时间指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对应于物体的一段路程或位移②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③只有长短之分,无先后、迟早的区别联系①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即△t=t2-t1②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它们间的时间间隔就会趋近于零,时间间隔就趋近于时刻了③时间间隔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即由一个一个连续的照片可以组成录像,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便构成时间4.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符号分别是s、min、h.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里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要点五、路程和位移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登泰山时从山门处到中天门,可以坐车沿盘山公路上去,也可以通过索道坐缆车上去,还可以沿山间小路爬上去,三种登山的路径不同,游客体会到的登山乐趣也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相同的,可见物体运动的路径与其位置变化并不是一回事.2.路程:质点的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其单位就是长度的单位.3.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4.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①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B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通常用字母“x”表示,它是一个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②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有关,但它不能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例如,质点环绕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它的路程不为零,但其位置没有改变,因而其位移为零.③由于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所以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但位移的大小有可能和路程相等,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否则,路程总是大于位移的大小.在任何情况下,路程都不可能小于位移的大小.④在规定正方向的情况下,与正方向相同的位移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位移取负值,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比较两个位移大小时,只比较两个位移的绝对值.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可列表如下:项目位移路程区别定义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方向性(1)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2)由起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方向为位移的方向(3)这一矢量线段的长为位移的大小(24)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1)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为路程的大小(3)遵从算术法则图示(曲线运动)物体由A点到B点有向线段的大小和方向表示质点的位移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弧AB轨迹的长度即为质点的路程联系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单位都是米(m)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对于单向直线运动来讲,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要点六、标量和矢量的区别要点诠释: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能量等运算遵从算术法则.2.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求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量.如:力、速度等.运算法则和标量不同,我们在以后会学习到.3.对矢量概念的理解:①矢量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②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在数值前加上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正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加上正、负号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③矢量前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矢量大小的比较实际上是矢量绝对值的比较.如前一段时间位移为2m,后一段时间位移为-3m,则后一段时间物体的位移大.要点七、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要点诠释: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沿这条直线建立坐标轴,则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此时物体所处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位移等于物体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如果A、B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那么质点的位移△x=x B -x A.若初位置x A=5m,末位置x B=-2m,质点位移△x=x B-x A=-2m-5m=-7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由A 点指向B点,与x轴正方向相反.【典型例题】1.类型一、关于质点的理解例1、(2015 北京昌平期末)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绕太阳公转的地球B.从北京往上海运动的火车C.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答案】A、B【解析】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体积相对于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所以可看作质点,故A正确;火车的长度相对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此时的火车可以看做质点,所以B 正确;研究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选项C错误;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看其动作,也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总结升华】根据质点的定义,能否将问题看做质点,关键是物体自身因素对我们研究问题的影响,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可否视为质点的重要依据.举一反三【高清课程: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例1】【变式】如在研究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E.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F.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G.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H.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答案】ACE类型二、关于参考系的理解例2、(2015 阜阳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答案】C【解析】摄影师眼中清晰的滑板运动员是静止的,显然是选择滑板运动员为参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