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合集下载

全国卷五种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全国卷五种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 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弄懂关键词内涵
• 一带一路:大国担当,合作共赢,开放交流,传承创新。 • 大熊猫:自然遗产,中国名片,友谊交流。 • 广场舞:流行娱乐,健康活力,欢乐幸福,大众文化。 • 中华美食:饮食文化,中华传统,中国魅力。 • 长城:文化遗产,中国符号,民族精神。 • 共享单车:创新思维,共享经济,绿色出行,文明规范。 • 京剧:传统文化,国粹艺术,继承发扬。 • 空气污染: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发展阵痛。 • 美丽乡村:绿色家园,协调发展,幸福生活。 • 食品安全:绿色健康,关注民生,道德法制。 • 高铁:中国科技,中国速度,生活新方式,中国新名片。 • 移动支付:科技创新,便捷生活。
找关键词! 第三问:如何找关键词?
了解材料类型并分层!
方法指导:如何找准写作范围
方法步骤
第一步:了解材料类型并分层!
第二步:找关键词!
第三步:概括核心事件
逆向思维
第二问:如何概括核心事件? 找关键词了!
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
1.以主人公为代表的人群; 2.核心动词; 3.核心对象; 4.限制动词的状语性(如目的,对象,原因, 方式)
说 明

// 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三小时闲暇时间。于是
,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 有人觉得,这些闲 暇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
价 担心无聊了。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好像更无聊
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概述类材料审题:已练作文(二)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 的闲暇时间;而庸者,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 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2024届高三作文备考之多则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24届高三作文备考之多则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何为多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

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掌握的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二、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步骤1、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

命题者往往提供2~3则材料,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2、辨析材料间关系。

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材料内涵丰富。

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关系清楚了,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

3、确定立意。

性质相同的材料容易找到共同点;性质相对的材料容易从互补叠加角度立意;性质相异的既可以从共同点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相异点角度多向立意。

总结起来就是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意。

探究案多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自然会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同点、不同点或者关联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立意的关键所在。

主要是(1)、同中求异,(2)、异中求同、互补法。

(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相同性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用求同法,找出共同点,它即是中心观点,即异中求同。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求同法”要求“异中求同”,形式是:①多则材料。

命题类型(一)解释材料类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五大命题类型及备考策略

命题类型(一)解释材料类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五大命题类型及备考策略
关键词句 “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是材料中的关键词
深刻内涵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是功利是短视;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是目光长远;把得与
失看成过程,是较高的境界。
事物联系 辩证地看待“得与失”,“得”可能就是“失”,“失”可能就是“得”,今日的挫折就
是明天成功的基础,明日的成功又或是将来失败的根源。
一个有思想、有境界、有抱负的人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会是一个能“感到欣慰 和富足”的人,所以我们应当让自己登上高处。托尔斯泰说:“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 听到上帝的声音。”我的朋友,你呢?
经典论断
[真题在线](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 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跳舞”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
事物联系 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有沉稳务实的脚步才可
以拥端舞蹈,即云端的舞步
[以例学文]
登上高处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 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将自己放在低处才能稳稳当当。然而,因怕失足坠落而 不敢登上高处的心态,我以为十分不妥。倘若人人怀有“登高必跌重”的念头, 个人何以进步,社会又何以发展? 在思想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有人说:“人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否则将会变成毫无希望的枯井。”是 呀,人如果不能登上思想的高地,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境况!蜀后主刘禅就是 这样一个人,他没有让思想登上高处,所以胸无大志,缺乏主见,赏罚不明, 最终葬送了刘备打下的江山。人只有从一个较高的思想层面想问题,才能把 问题想得透彻,才会看得比别人更远。
最后,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 确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6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审题立意_材料作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多则材料型

审题立意_材料作文_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多则材料型

审题分析: 这是提供多则材料的作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 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 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 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 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 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试将三个材料 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 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 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 “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 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 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同时,三则 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高考作文专题复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 多则材料型
多则材料型
多则材料类材料作文由两还需要从整体 上把握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到所列人、 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在弄清 材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有把握 地归纳出话题或作文要表达的主旨。材料 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四类:同类列举、异类 列举、对比列举、联合列举。
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 从反面揭示“小” 与“大”的辩证关 材料的中心应是: 系 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 成重大损失。
练习3: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拟 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 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 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价值了。 审题分析:这两种人的观点是对立的,进 一步分析,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两者的“关联点”就是人生应树立 怎样的价值观,是奉献还是索取。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摘要:一、立意的重要性1.立意是文章的灵魂2.立意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和深度3.立意要准确、有新意、有针对性二、审题的关键性1.理解题目要求2.分析题目关键词3.确保文章符合题目要求三、组材的原则1.围绕立意选取材料2.材料要真实、典型、有说服力3.材料要丰富多样,体现广度和深度四、选材的方法1.从生活中选取素材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3.从个人经历中选取素材五、行文排序的技巧1.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段落2.注意过渡和衔接3.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正文: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一个精准、有新意、有针对性的立意。

立意的确立,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现象、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提炼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分析题目关键词,确保文章符合题目要求。

确立了立意后,我们需要进行组材,即围绕立意选取材料。

在选材时,我们要遵循围绕立意、真实典型、丰富多样的原则。

材料的真实性是文章的基础,典型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更具广度和深度。

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生活中的亮点;我们也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借鉴名篇佳作,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个人经历中选取素材,以真实的故事和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选好材料后,我们需要考虑行文排序。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更易理解。

在行文排序时,我们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段落,注意过渡和衔接,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总之,立意、审题、组材、选材和行文排序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

高考语文 议论文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范文)

高考语文  议论文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范文)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提示】一、评价过程中要紧抓任务指令:1.“以两、三句为基础”,多或少都要降类。

2.“合理引用”,不引用者降类,引用生硬者酌情扣分。

二、题目要求分析诗句或名言来源不同,含义也各异,题目要求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立意,要合理引用。

首先,数量上,要采用两句或三句,不能只用一句,或超出三句,否则就是不按要求作文,是要降档给分的。

其次,不能两三句孤立使用,各写两三段凑字数,内容上没多少关系,行文上没有连贯性。

引用的两三句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一个确定的论点。

这就要求我们对诗句或名言进行分类组合。

要进行分类组合,就要对几个材料各自的含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含义可以是诗句在原诗中的意思,也可不拘泥于原诗含义,而作更大范围的解说。

理解了意思,就可分类组合来确定立意了。

如何分类?基本方法就是前面说的“求同存异”法。

所谓“求同”,就是把内涵相同相近、可适用于相同话题的两三句名句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个相同的观点,这叫近义组合法。

所谓“求异”,就是把内涵不同甚至对立的两三句名句组合在一起,但是这些名句还是必须适用于相同的话题,这叫做“反义”组合法。

反义组合应当注意对立的意思或观点适用的不同情境,要符合对立统一、辩证统一、中心统一原则,做到水乳交融,否则就造成了“分家”甚至真正成了互相对立,使文章没有了统一的中心,成了孤立地引用诗句。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综合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 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 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 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 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 面正确的观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7: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 ①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②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③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④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 来主义》。 ⑤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⑥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 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 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 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 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 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提高自己的 审题立意能力,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些方法,还 需要大量的科学整合与系列训练,更需要尽力调 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全面提升自己的 思维品质与语文综合素养。
审题分析:把材料结合起来思考,提示了 材料的对比特性,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 作对比分析,即求异,找出二者的对立点:言 行不一,律己与律人标准不一。由此我们可以 提出一个正确的主张:高尚的品质绝不体现在 嘴上,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材料一中的小新 背双腿瘫痪的同学上学,且一背就是6年1000 多个日子,小新助人为乐,靠的不是如何说, 而是靠的实际行动,可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事 例。(言行一致)
例6:
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 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 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 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够个兵的 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 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成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五种类型的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多则材料类作文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一、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

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

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

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二、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例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

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

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

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

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

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例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

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三、相对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2、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

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由此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

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例六: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

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

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

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

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

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四、递进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

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七: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

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

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

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

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

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五、综合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

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例八:筛选以下材料,实际立论作文。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本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第1、3、4则材料都有,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第5则材料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第6则材料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1、3、4则材料也有;而第2则材料与其它各项不大。

其中,第1、3、5则材料构成相同关系,又与第6则材料形成对比关系,正反角度皆可切入。

而第2则材料为干扰项,需排除。

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拟定为:《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等。

例九: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审题时,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3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个通才。

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

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

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