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国际风电并网要求的经验:
¾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丹麦、爱尔兰等欧美风电 发达国家都具有各自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或风电 并网标准,并随着风电的发展不断地对其进行修订升级,对于 风电场及风电机组的技术要求也有相应变化。
¾ 希望风电成为一种能预测、能控制、抗干扰的优质电源,电网 友好电源。
数据来源:CWEA
4
1.1 中国风电发展
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6亿千瓦。
东北电网
西北电网 西藏
华北电网
华中电网
华东电网
千万千瓦风电基地
南方电网
台湾
5
1.2 风电国家标准的产生
z 2005年12月12日,我国首 个风电场并网的指导性技术 文件《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 技 术 规 定 》GB/Z199632005 颁布实行。
1.08
。 风 电 可 在 400 万 范 围 内 运
1.07
行,750系统电压可保证。
1.06
1.05
1.04
0
1000
x-Axis: 风电场总出力: MW
2000
安西750kV母线: 电压(pu)
酒泉750kV母线: 电压(pu)
金昌750kV母线: 电压(pu)
3000
4000
但是,………...
故障前
55MW
230kV 232kV
223MW
234kV
38Mvar 电容器组
25
3.3 吉林电网风电机组切机情况介绍
80ms后故障线路三相切除; 80-110ms后,洮南大通风电场内所有机组跳闸;120-150ms 后,富裕风电场所有风机跳闸;同发龙源、华能场内所有风电 机组跳闸; 05:07:55 故障线路重合成功;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尤其是风电,已经成为我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是风电发电的核心技术,也是风电发电的重要环节。

首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时,要求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频率、稳定度、容量等要求与现有系统相符。

其次,安装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时,要求设备的性能参数满足电网规定,以确保接入系统后,电网稳定运行。

另外,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还要考虑接入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性,以及与电网接入的对等性,确保风电发电的稳定运行。

此外,安装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时,还要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的负荷分担,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同时,在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中,还需要考虑调度管理等问题,以确保风电发电及接入电网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时要求设备的性能参数满足电网规定,要考虑接入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性,以及与电网接入的对等性,要考虑风电场接入电网时的负荷分担,以及调度管理等,这些都是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必要技术要求。

只有满足这些技术要求,才能保证风电发电的稳定性,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更多的支持。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4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4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是制定风电发电设备与电力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风电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接入电力系统,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等。

一、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1. 电力系统应根据风电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接入形式、接入区域等因素,对其所能接受的新风电并网容量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接纳能力。

2. 电力系统评估接纳能力时应考虑到风电与其他电力源的配合程度、输变电设备的处理能力、电网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纳能力评估结果应按时更新,并向风电发电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方提供。

二、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即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并保持稳定运行。

2.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稳定要求,且在电网故障出现时具备自动脱网保护功能。

3.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无功控制要求,以保持电网的无功平衡。

4.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具备与电网的保护、自动化和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5.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满足电网的功率质量要求,包括电压波动、谐波、间断等指标。

三、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按时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包括增减出力、停机、并网等指令。

2.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考虑到电网运行的需求,如平衡负荷、调整电压和频率等。

3.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与电网调度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方便电网对其进行调控。

4.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远程监控和遥控功能,以便实现对其操作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

5.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规程和安全运行要求。

四、风电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及电力系统规划

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及电力系统规划

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及电力系统规划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转型的推进,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

风电场作为风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其电网接入方案和电力系统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和电力系统规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风电场电网接入方案是指将风电场的发电功率引入到电力系统中的具体方案。

根据风电场的规模、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电网接入方案。

1. 直接接入配电网:对于小型风电场来说,直接接入配电网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案。

通过安装电压等级相匹配的变压器,将风电场的发电功率直接输送至配电网。

这种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还能够将多余的电力供应给周边地区。

2. 并网发电:对于大型风电场来说,采用并网发电的方式更为常见。

这种方式需要建设专用的输电线路,并将风电场的发电功率与电力系统进行统一调度。

并网发电方案可以实现风电场的规模化利用,提高整个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3. 储能系统配合接入: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发电可靠性和调峰能力,可以采用储能系统与电网接入相结合的方案。

通过将风电场的多余电力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释放,从而实现平稳的电力供应。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因风速不稳定而引起的发电波动。

二、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电力供需、电网接入方式和电力负荷等因素,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的过程。

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规划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在规划电力系统时,应采用多元化的电源配置和故障隔离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同时应对风电场的接入进行合理调度,避免过载和供电不足的问题。

2.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由于风速的不稳定性,风电场的发电功率会有一定的波动性。

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调度和储能系统的使用,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 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在规划电力系统时,应综合考虑风电场的发电成本、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案。

风电场电网接入技术及应用

风电场电网接入技术及应用

风电场电网接入技术及应用风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发电成本低、环保、可持续等特点使其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如何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高效接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风电场电网接入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和问题阐述三个方面探讨风电场电网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一. 风电场电网接入的基本原理风电场电网接入其实就是将风电场的电能与电网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向电网输送电能。

其基本原理是实现风电场产生的交流电通过特定的线路和连接设备与输电电网相接。

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轮、发电机、变幻器、电容器等组成,通过输电线路与交流电网相连。

总体来看,风电场电网接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风电场的电力输出量受风速、风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电功率具有瞬时性、非周期性和随机性。

2. 输电线路所带负荷变化大,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

3. 风电场电网接入需要满足输电安全、输电稳定、备用能力等的要求。

二. 风电场电网接入的技术应用目前,风电场电网接入已有多种技术应用。

1. 风力发电系统与电力网的电能变换技术:目前已经应用的技术手段有集中渐变变桨系统、局部渐变变桨系统、场级调速系统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风力发电系统在电力生成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电能利用率,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风力突变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

2. 视在功率控制系统:视在功率控制是目前风电场电网接入的另一个技术点。

它能够有效地实现风电场的电能输出与电力网管理机构的控制要求的对接,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3. 风场对电网的影响研究: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风电场日趋复杂化,对电力网的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风场对电网的影响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和难点。

因此目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开发方案。

4. 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是风电场电网接入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它通过集中化管理、单元化控制,能够大幅度降低风电场管理难度,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力运行监测、操作调度等工作。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5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5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1.1基本要求风电场具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

为了实现对风电场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安装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出力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最大功率变化率风电场应限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

最大功率变化率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具体限值可参照表1。

表1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推荐值风电场装机容量(MW)10min最大变化量(MW)1min最大变化量(MW)3020630-150装机容量/1.5装机容量/515010030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功率变化率应当满足此要求。

这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但可以接受因风速降低(或超出最大风速)而引起的超出最大变化率的情况。

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的确定也可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系统的状况、其他电源的调节特性、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等,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共同确定。

1.3紧急控制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a)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b)当电网频率高于50.5Hz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在事故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风电场解列。

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风电场无功功率2.1无功电源a)风电场应具备协调控制机组和无功补偿装置的能力,能够自动快速调整无功总功率。

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

首先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一员。

而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作为保障风力发电稳定运行和最大化发电效益的关键环节,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探讨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应措施。

一、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重要性1.实现稳定运行风力发电场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一种,其特点是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保持发电的平稳输出,首要任务就是实现风力发电场和电网的高效接入。

只有风力发电场能够与电网实现稳定的连接,才能够实现整个机组(或风机)按照预定的运行参数进行工作,从而保障发电效益。

2.提高供电可靠性风力发电场的接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通过风力发电场与电网的连接,可以实现电能的互补,进一步优化电网的供电结构。

一旦风力发电出现断电等问题,电网可通过其他发电方式来保障供电的连续性。

这种可互补性将大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关键问题1.电网适应性电网适应性主要指电网与风电场接入时是否能够满足发电场的电气参数要求。

风力发电场的电压和频率通常与电网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进行配合调整,以保证双方能够互相适应。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网电压的波动、瞬时功率的跳变等因素,确保风力发电场接入后不会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

2.电网稳定性电网稳定性是一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风力发电场具有功率变化大、短期和长期的波动等特点,容易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风力发电场在接入电网时,需要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通过控制风电场的发电功率和无功功率等方式,稳定电网的运行。

三、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的运维管理1.技术运维管理针对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这一关键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运维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确保风力发电场的设备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其次,要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

网风电场AGC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_试行_

网风电场AGC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_试行_
4.1 总体要求.......................................................................................................................................... 4 4.1.1 标准性 ..................................................................................................................................... 4 4.1.2 可扩展性.................................................................................................................................. 4 4.1.3 安全性 ..................................................................................................................................... 4
4 能要求.................................................................................................................................................. 4
2 引用标准和规范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全文所属分类: 新闻资讯来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更新日期: 2012-09-20 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9】93号《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标准计划修订。

本标准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能源行业标准规定了大型风电场并网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对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GB/Z 19963-2005。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胜,迟永宁,戴慧珠,赵海翔,石文辉,李琰,李庆,张博,范子超,陆志刚,胡玉峰,陈建斌,张琳,韩小琪。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 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4、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5、风电场wind farm;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6、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connection of wind farm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7、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风电场并网点和公共电网连接的第一落点。

8、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9、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10、有功功率变化active power change一定时间间隔内,风电场有功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本标准规定了1min及10min有功功率变化)。

11、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s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12、风电场接入系统风电场接入电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已经取得政府核准的风电场开发项目,电网部门要加快电网建设,保证配套送出工程和风电场项目同步建成投产。

b) 为便于风电场的运行管理与控制,简化系统接线,风电场到系统公共连接点的送出线路可不必满足“N-1”要求。

13、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并网运行后,有义务依据《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规定的原则,按照调度指令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峰和备用。

14、基本要求风电场应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并符合下列要求:a) 风电场有功功率具有在场内所有运行机组总额定出力的20%~实际运行点(最大为100%)的范围内连续平滑调节的能力,并利用在此变化区间内的调节能力参与系统有功功率控制。

b) 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发送的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的控制指令,确保风电场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按照调度部门的给定值运行。

15、有功功率变化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包括1min有功功率变化和10min有功功率变化。

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应当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其限值应根据所接入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特性,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确定。

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限值的推荐值可参考表1,该要求也适用于风电场的正常停机。

允许出现因风速降低或风速超出切出风速而引起的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超出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的情况。

表1 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风电场装机容量(MW)10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MW)1min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MW)<3010330~150装机容量/3装机容量/10>150501516、紧急控制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的指令快速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置快速自动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或切除风电场;此时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可超出调度部门规定的有功功率变化最大限值。

紧急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力系统事故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b) 当电力系统频率高于50.2Hz时,按照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切除整个风电场。

c) 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允许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暂时将风电场切除。

d) 事故处理完毕,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电力系统调度部门应允许风电场尽快并网运行。

17、风电场功率预测风电场应配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系统具有0~48h短期风电功率预测以及15min~4h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功能。

功率预测应符合下列要求:a) 风电场每15min自动向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滚动上报未来15min~4h的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曲线,预测值的时间分辨率为15min。

b) 风电场每天按照电力系统调度部门规定的时间上报次日0~24时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曲线,预测值的时间分辨率为15min。

c) 风电场并网运行前需完成功率预测系统的安装调试。

18、风电场无功容量19、无功电源无功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a) 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

b) 风电场要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当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时,应在风电场集中加装适当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必要时加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20、无功容量配置风电场的无功容量应按照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并满足检修备用要求。

无功容量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对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感性无功及风电场送出线路的一半感性无功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送出线路的一半充电无功功率。

b) 对于通过220kV(或330kV)风电汇集系统升压至500kV(或750kV)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群中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感性无功及风电场送出线路的全部感性无功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送出线路的全部充电无功功率。

c) 风电场配置的无功装置类型及其容量范围应结合风电场实际接入情况,通过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无功电压专题研究来确定。

21、风电场电压控制电压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a) 风电场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具备无功功率及电压控制能力。

根据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指令,风电场自动调节其发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实现对并网点电压的控制,其调节速度和控制精度应能满足电力系统电压调节的要求。

b) 当公共电网电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风电场应当能够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97%~107%范围内。

c) 风电场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通过调整变电站主变压器分接头控制场内电压,确保场内风电机组正常运行。

22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23、基本要求对于风电装机容量占电源总容量比例大于5%的省(自治区)级电力系统,其电力系统区域内新增运行的风电场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要求应符合图1及下列规定:图1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a)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625ms;b) 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发生跌落后2s内能够恢复到额定电压的90%时,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24、故障类型电力系统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对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的要求如下:a) 当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场并网点线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风电机组必须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风电场并网点任意线电压低于或部分低于图1中电压轮廓线时,允许风电机组切出。

b) 当电力系统发生两相短路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场并网点线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风电机组必须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风电场并网点任意线电压低于或部分低于图1中电压轮廓线时,允许风电机组切出。

c) 当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风电场并网点相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风电机组必须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风电场并网点任意相电压低于或部分低于图1中电压轮廓线时,允许风电机组切出。

25、有功恢复对电力系统故障期间没有切出的风电场,其有功功率在故障清除后应快速恢复,自故障清除时刻开始,以至少10%额定功率/秒的功率变化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

26、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对于总装机容量在百万千瓦以上风电基地内的风电场,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应具有下列动态无功支撑能力:a) 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处于额定电压的20%~90%区间内时,风电场通过注入无功电流支撑电压恢复;自电压跌落出现的时刻起,该动态无功电流控制的响应时间不大于80ms,并能持续600ms的时间。

b) 风电场注入电力系统的动态无功电流为:2× (0.9-UT) IN ,(0.2≤UT≤0.9),其中,IN为风电场的额定电流,UT为故障期间并网点电压标幺值。

27、其他对于本规定中未涉及的其他情况,风电场是否需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可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与风电场协商或通过风电场低电压穿越专题研究确定。

28、风电场运行适应性29、电压范围电压适应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a) 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90%~110%之间时,风电机组应能正常运行;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110%时,风电场的运行状态由风电机组的性能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