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放射性化学20题复习题说课讲解

放射性化学20题复习题说课讲解

放射性化学20题复习题10个单选1、小明在实验室时工作的时候,以下行为正确的是(D)A 在实验室吹着空调吃饭B 趁着过滤的时候抽了支烟C 口渴了,去实验室内冰箱里拿了早上冰着的饮料D 离心机离心时,找了个板凳坐着。

2、以下哪种试剂是分析核素锶-90时的关键试剂(C)A 草酸B 氨水C 钇载体 D铯载体3、低本底α、β测量仪可以用来分析以下哪种核素(D)A 锶-90B 铯-137C 钚-239D 以上都是4、色层柱的下部使用(C)填充A 棉花B 脱脂棉C 玻璃棉D 滤纸5、钇-90的半衰期是(D)A 61.2hB 62.2hC 63.2hD 64.2h6、在分析核素钚-239时,加入氨基磺酸亚铁的目的是(C)A 氧化作用B 除去干扰核素C 还原作用D 催化剂7、进入实验室前,不正确的做法是(D)A 穿实验服和实验鞋B 戴上帽子和口罩C 头发过长时,把头发扎起来D 戴上墨镜8、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刚刚领出的烧杯打碎,不正确的做法是(C)A 拿起实验室扫把,小心的把碎渣清扫干净B 将碎玻璃渣放入普通垃圾桶C如有人在场,就及时向班组长汇报,如无人就当没有发生过D找班组物资管理员登记9、α谱仪可用于以下哪种核素的分析(D)A 锶-90B 钇-90C 铯-137D 以上都不是10、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A 小明在实验室完成钚-239的电镀后,拿下电镀片放入托盘中,脱下乳胶手套,走向仪器室,没有戴手套就拿起镊子将电镀片放入测量室,然后也没有戴手套操作鼠标和键盘B 小明、小花、小悠三人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使用台秤,称量了6个点位的大体积的重量C 小明在实验室做完工作后,将剩余的放射性废液小心慢速的倒入了水槽中,并仔细的洗涤好了这些玻璃器皿。

D 小明和小朱在实验室进行分析时,小明在电炉上加热溶液时,发现需要加入几滴双氧水,就让小朱帮忙去取。

5个填空1、进行强放射性操作前,一般先做无放射性物质的模拟实验,操作熟练后才能进行放射性物质实验。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A.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B.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四分之一所需的时间C.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八分之一所需的时间D. 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原来数量的十六分之一所需的时间答案:A2. 放射性衰变遵循的规律是:A. 线性规律B. 指数规律C. 对数规律D. 正弦规律答案:B3.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优点是:A. 易于检测B. 易于分离C. 易于合成D. 易于储存答案:A4. 下列哪种射线对人体的穿透能力最强?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的变化规律是:A. 电荷数增加,质量数不变B. 电荷数不变,质量数增加C. 电荷数减少,质量数增加D. 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减少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单位是______。

答案:贝可勒尔(Bq)2.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______。

答案:γ衰变3.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_{1/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λ = ln(2) / T_{1/2}4.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I与放射性核素的摩尔数n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I = λn5. 放射性防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

答案:屏蔽防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放射性衰变的特点。

答案:放射性衰变具有随机性、自发性和不可逆性。

衰变过程遵循统计规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衰变后的产物不再发生衰变。

2.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研究。

在诊断方面,可用于检测器官功能、血流情况和肿瘤定位等;在治疗方面,可用于放射性药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在研究方面,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放射化学知识点整理

放射化学知识点整理

放射化学第一章绪论1.1898年M. Curie用化学方法发现放射性元素钋;2.1910年,英国的Cameron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3.放射化学诞生于1898年。

4.1956年北大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

5.195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招收放射化学专业本科生。

6.198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博士点之一。

7.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一门科(基础8.放射化学:研究放射性化学的物理化学行为和状态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和原理)9.放射化学包括的内容:核化学,核药物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同位素生产及标记化合物,环境放射化学。

10.辐射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区别:放射化学侧重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而辐射化学主要研究辐射(射线)对物质的作用11.放射化学的主要特点:放射性;不稳定性;微量性1-7第二章基础知识1.核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相同的中子数N、处于相同的能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3.异位素: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中子:。

4.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5.同质异位素:不存在相邻的稳定的6.元素质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和827.元素中子数的幻数:2, 8, 20, 28, 50, 82,和1268.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9质子和中子是核子的两种不同状态10.核力:核子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吸引)11.原子核的核力作用半径大于电荷分布半径12.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核的质量数成正比13.原子核的核子密度约:1038核子•cm-314.核物质的密度约:1.66 ⨯1014(g•cm-3)15.位于中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为零;16.位于质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质子的结合能为零;17.核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18.对任一元素,质量数越大,α衰变能越小,质量数越小,α衰变能越大19.相对于β稳定线,中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质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20.只有在衰变能大于1.02MeV的情况下才能发生β+衰变21.放射性活度:每秒钟放射出的粒子个数(A) Bq(贝可), Ci(居里), 1居里=3.7⨯107Bq.22.质子:1H的原子核23.规定1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24.核物质:由无限多等量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称为核物质。

放化复习资料

放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2、α衰变:放射性母体同位素放出α粒子而转变为另一个新的子体核素 2、长期平衡:当母体的半衰期T 1很长时,在通常的测量时间内,观察不到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T 1>> T 2,λ1 <<λ23、电离: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粒子与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库仑作用时,把本身的部分能量传递给轨道电子,如果轨道电子获得的动能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逃逸出原子壳层而成为自由电子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只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使原子处于激发态。

4、标识X 射线或特征X 射线:跃迁到高能级的电子将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而使处于激发态的原子退激,激发能将以X 射线的形式放出5、轫致辐射:入射带电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作用,使入射带电粒子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伴随着发射电磁辐射6、光电效应:γ射线与物质原子中束缚电子作用,把全部能量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使之发射出去,而光子本身消失的过程7、康普顿散射:康普顿散射是 射线与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在作用过程中,入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光子受到散射,其运动方向和能量都发生变化,称为散射光子。

9、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可能不考)10、核阻止本领:入射重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上与原子核(核)发生弹性碰撞(阻止)转移给原子核的能量[补充1: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m(Z,A)之差称为质量亏损,用表示:m(Z,A)=Zmp+(A-Z)m n-m(Z,A)=ZMH+(A-Z)m n-M(Z,A)][补充2:质量过剩: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原子质量M(Z,A)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之差称为质量过剩,用 :表示 =M(Z,A)-A][补充3: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因衰变减小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二、配平方程四、简答题放射化学分离:放射化学分离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放射性物质与稳定物质分离或几种放射性物质彼此分离的技术。

放射化学学习资料

放射化学学习资料

第四章
放射性物质的分离方法
1、 改善沉淀分离的技术措施 (1)使用载体、反载体和净化载体; (2)破坏放射性胶体(络合剂,酸煮回流); (3)提高介质酸度; (4)加 入放射性核素杂质络合剂; (5)加入表面活性剂减少放射性核素在沉淀上的吸附; (6)均相沉淀 2、选用萃取剂的原则: (1)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2)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3)要不易于挥 发; (4)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的溶剂反应。 3、简单分子萃取 :1)特点:溶剂与被萃取物质没有化学作用,是一种被萃取物质在两相中溶解的竞争过程。 2)原理 在简单分子萃取体系中,被萃取的溶质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常有电离、络合、聚合等作用,因此其分 配比和分配常数一般是不同的。 4、中性络合萃取 1)特点:萃取剂是中性分子,被萃取溶质与萃取剂形成中性络合物而被萃取。主要中性络合 萃取剂有:中性磷类,含氧萃取剂,酰胺,中性含氮萃取剂,二烷基亚砜等 2)原理 在中性络合萃取体系中, 存在两种平衡(也可以表示为四种平衡) ,分别是水相中的络合平衡和水油两相的萃取平衡。 5、酸性络合萃取 1)特点:萃取剂是有机弱酸,被萃取金属离子和萃取剂 HA 中的 H+发生阳离子交换形成中 性络合物而被萃取,所以这类萃取又可称为阳离子交换萃取。 6、离子缔合萃取 1)特点:水相中金属的络阴离子(或络阳离子)与萃取剂形成的反离子以离子缔合方式结合成萃 合物而被萃取。这类萃取包括胺类萃取,氧正离子盐萃取和其它大离子缔合萃取等类型。 2)原理: 高分子胺萃取剂先与无机酸作用形成溶于有机相的胺盐,胺盐的阴离子再与金属络阴离子进行交换 而将金属离子萃入有机相。所以胺类萃取又称阴离子交换萃取。 7、协同萃取 1)特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萃取金属离子时,若金属离子的分配比比相同条件下 用单个萃取剂时的分配比之和高,这种现象称为协同萃取。 2)原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萃取剂作用时,生成了一种新的、 同时含有萃取剂和 协萃剂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更稳定。更易溶于有机相,因此产生了协萃效应。 1 8、萃取方法 :错流萃取;连续逆流萃取;分馏萃取 n 1 E ( E 1) n 9、萃取方法公式总结:简单萃取 P 1 E 1 E 1 1 P 1 n 1 ( E 1) n 错流萃取 逆流萃取 10、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结构 可分为骨架(基体和交联剂) ,以及离子交换功能团,其中骨架是立体网状结构 的高分子聚合物。目前最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是苯乙烯—二乙烯苯的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结构有四种类 型 :微孔球型;大孔球型;表面膜型;多孔表层型。 11、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弱碱性 1/n 阴离子交换树脂 n [M ] [H ] M/n 12、单位重量(或体积)离子交换树脂中所含可交换离子的多少称为树脂的交换容量 EH [M n ]1/n [H ] 13、离子交换反应选择系数 14、影响选择系数的主要因素有:与树脂的性质、被交换的溶质离子的性质、离子交换过程的分配比 D 15、离子选择性顺序:Na+<Ca2+<Al3+<Th(IV) ,F-<C1-<Br-<I16、塔板理论是 Martin 和 Synger 首先提出的色谱热力学平衡理论。它把色谱柱看作分馏塔,组分在塔板间隔内的 分配平衡过程。塔板理论导出了色谱流出曲线方程,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浓度极大点的位置,能够评 价色谱柱柱效。 如果洗脱色层中溶质在两相分配比为常数,则吸附等温线为直线,此时,洗脱液中溶质随洗脱时间分布曲线为 一条高斯分布曲线。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放射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射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辐射防护B. 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C. 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性质D. 放射性物质的生物效应答案:B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下列哪种粒子不会发生改变?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答案:C3.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什么?A. 放射性物质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B. 放射性物质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C. 放射性物质释放能量所需的时间D. 放射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时间答案:A4. 下列哪种元素不具有放射性?A. 铀B. 钍C. 铅D. 氡答案:C5. 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通常用于什么领域?A. 医学诊断B. 食品加工C. 核能发电D. 军事应用答案:A6.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与什么有关?A. 温度B. 压力C. 物质的化学状态D. 物质的物理状态答案:C7. 哪种类型的辐射可以穿透人体?A. α辐射B. β辐射C. γ辐射D. X射线答案:C8.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随机事件,这意味着什么?A. 可以预测单个原子衰变的时间B. 可以预测大量原子衰变的时间C. 无法预测单个原子衰变的时间D. 无法预测大量原子衰变的时间答案:C9.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物通常是什么?A. 稳定的同位素B. 放射性同位素C. 非放射性元素D. 放射性元素答案:B10.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是什么?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核能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量减少到初始量的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半2.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与原子核的______有关。

答案:结构3.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______。

答案:核能4. 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在医学诊断中常用于______。

答案:示踪5. α辐射的穿透能力最弱,但对______的电离能力最强。

放射化学总复习

放射化学总复习

基本概念:1.1898年M. Curie用化学方法发现放射性元素钋;2.1910年,英国的Cameron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3.放射化学的主要特点:放射性;不稳定性;微量性4.放射化学诞生于1898年。

5.1956年北大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

6.1958年开始在全国正式招收放射化学专业本科生。

7.198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批准建立的首批博士点之一。

8.我国目前核电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约为2%。

9.具有相同的质子数Z、相同的中子数N、处于相同的能态且寿命可测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10.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称作同位素:。

11.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为同中子异位素:。

12.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称作同质异能素:13.不存在相邻的稳定的同质异位素14.元素质子数的幻数为2, 8, 20, 28, 50, 和8215.元素中子数的幻数为2, 8, 20, 28, 50, 82,和12616.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17.质子和中子是核子的两种不同状态18.核子间存在的短程强相互作用(吸引)为核力19.原子核的核力作用半径大于电荷分布半径20.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核的质量数成正比21.原子核的核子密度约为1038核子∙cm-322.核物质的密度约为1.66 ⨯1014(g∙cm-3)23.位于中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为零;24.位于质子滴线上的核素,其最后一个质子的结合能为零;25.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衰变;26.对任一元素,质量数越大,α衰变能越小,质量数越小,α衰变能越大27.相对于β稳定线,中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质子过剩的核素发生β+衰变;28.只有在衰变能大于1.02MeV的情况下才能发生β+衰变名词:核物质及其特点:由无限多等量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密度均一的物质称为核物质。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放射化学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B. 放射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

C. 放射化学只研究放射性物质的物理性质。

D. 放射化学在核医学、核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答案:C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下列哪项是不变的?A. 原子核的电荷数B. 原子核的质量数C. 原子核的中子数D. 原子核的质子数答案:D二、填空题1.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初始数量减少到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初始数量的一半2. 放射性衰变常数λ与半衰期T1/2的关系是λ = ______。

答案:ln(2) / T1/2三、简答题1. 简述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类型。

答案: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类型包括α衰变、β衰变、γ衰变和自发裂变。

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如何变化?答案:在α衰变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在β衰变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在γ衰变中,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均不变。

四、计算题1. 假设一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为5天,初始活度为100 Ci,求10天后该物质的活度。

答案:根据活度衰减公式A = A0 * (1/2)^(t/T1/2),其中A0为初始活度,t为时间,T1/2为半衰期。

代入数据得A = 100 * (1/2)^(10/5) = 100 * (1/2)^2 = 25 Ci。

2. 已知一种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常数λ为0.1天^-1,求该物质的半衰期。

答案:根据半衰期公式T1/2 = ln(2) / λ,代入数据得T1/2 = ln(2) / 0.1 ≈ 6.9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2.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

3.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Z 个质子和(A-Z )个中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m(Z,A)之差称为质量亏损,用∆m(Z,A)表示∆m(Z,A)=Zm p +(A-Z)m n -m(Z,A)=ZM H +(A-Z)m n -M(Z,A)4.质量过剩: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原子质量M(Z,A)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之差称为质量过剩,用∆表示• ∆=M(Z,A)-A5.原子核的结合能:由Z 个质子和N 个中子结合成质量数为A=Z+N 的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原子核的结合能,以B(Z,A)表示6.比结合能: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

(亦即若把原子核全部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添加的能量。

用于表示原子核结合松紧程度。

)将结合能B( Z,A)除以核子数A ,所得的商ε7.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因衰变减小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示方法: 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式中:N 0为t =0时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N 为时间t 时存在的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A Z B X Nn Zp N A Z +→+氕)(011H 211(,)H D 氘312(,)H T 氚AA ZB ),(=ε21T t0λ-e N N =e 为自然底数,e=2.71828;λ为衰变常数,它表示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概率.8.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样品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以A 表示。

单位:贝可勒尔(Bq ):1Bq=每秒1次核衰变居里(Ci ): 1Ci=3.7×1010次衰变/s(放射性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而不是放射源发出的粒子数目。

)9.放射性平衡: 在递次衰变中,如果母体的半衰期比任何一代子体都长,从纯母体出发,经过足够长(5~10倍于最长子体半衰期)时间以后,母体的原子数(或放射性活度)与子体的原子数(或放射性活度)之比不随时间变化,称在该母子体之间达到了放射性平衡,又称久期平衡。

10.暂时平衡: 某种放射性核素母体按自身的衰变规律产生子体核素。

若母体的半衰期在有限程度上长于子体的半衰期,在经过一定的衰变期以后,子体核素的原子数以一种固定的比值与母体原子数建立平衡的现象就是暂时平衡。

T1>T2,λ1<λ211.长期平衡当母体的半衰期T1很长时,在通常的测量时间内,观察不到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的变化,称为长期平衡 。

T1>> T2,λ1 <<λ212.不成平衡: 当母体的半衰期T1小于子体的半衰期T2时,或者λ1>λ2,母体以自己的半衰期衰减,子体则从零开始生长,达到极大值后以慢于母体的速度衰减,待时间足够长[t >(7-10)T1],母体衰变殆尽,子体以其自身的半衰期衰减。

整个过程母、子体的放射性活度之比一直在变化,不存在任何放射性平衡称为长期平衡。

T1< T2,λ1>λ213.放射性衰变类型: 根据原子核中放出的射线的种类,可将放射性衰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α衰变——α衰变时,放射性母体同位素(X)放出α粒子(实际为氦原子核)而转变为另一个新的子体核素(Y)。

② β衰变——β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核内核子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dt dN A -=2211N N λλ=21A A =原子核从核外的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过程称轨道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decay (EC, or e))(K俘获、L俘获)。

③γ衰变——γ衰变是指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的一种电磁辐射,它一般是伴随着α或β衰变产生的.原子核通过γ衰变从能量较高的激发状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状态(基态)。

④电子俘获衰变(EC)——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电子而发生的放射性衰变叫电子俘获衰变。

(母体通过从核外俘获电子而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

)14.放射性衰变规律放射性同位素不管其衰变方式如何,其数量随时间的减小都服从于指数定律:N=N0e-λt式中:N0为t=0时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N为时间t时存在的母体同位素的原子数;e为自然底数,e=2.71828;λ为衰变常数,它表示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概率.15.放射性衰变系列在已知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中,原子序数大于82的放射性同位素可组成三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列根据其母体同位素,可分别称为238U衰变系列(铀系)、235U(锕铀系)和232Th(钍系).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发展后,又发现237Np衰变系列(镎系).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在同一个衰变系列中,母体与子体同位素的原子量之差为4的倍数。

16.原子核反应:入射粒子(或原子核)与原子核(靶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17.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18.粒子加速器: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

19.核反应堆:是一个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或核聚变反应,从而实现核能-热能转换的装置。

从能量的产生方式看,核反应堆可以分成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两大类。

目前世界上有大小反应堆上千座,绝大多数属于裂变反应堆,而聚变反应堆由于技术原因,尚处于发展过程中。

20.放射性核素:能发生放射性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按其来源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核素之分。

21.载体:是以适当的数量载带某种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另一种物质载体与被载带物具有相同的化学行为,最终能与放射性物质一起被分离出来载体有两类:同位素载体、非同位素载体同位素载体:载体是微量物质的同位素分离89Sr、90Sr用SrCl2;137Cs用CsCl,131I用127I,3H用1H等非同位素载体:载体不是微量物质的同位素分离226Ra加入Ba, 147Pm钷-Nd(NO3)3;99Tc-NH4ReO422.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在含有某种特定放射性核素的物质中,该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对物质中总放射性活度的比值。

(该物质中可能有多种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纯度只与其中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而与非放射性杂质的量无关)23.放射化学纯度:简称放化纯度,指在一种放射性样品中,以某种特定的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占总的该放射性核素的百分数。

(该物质中可能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只针对某一种放射性核素而言)24.放射性浓度C :是指单位体积某放射性活度C=A/V 单位为Bq/ml 或Bq/L 。

25.放射性: 某些核素自发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俘获核外电子,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

26.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

27.比活度:也称为比放射性,指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与其质量之比,即单位质量(通常用重量表示)产品中所含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式中:A ,m A 分别是物质中某种放射性核素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及其质量,m 是该物质中稳定核素化合物的质量通常情况下,m >>m A ,则mm A S A +=mA S ≈28.放射化学分离:放射化学分离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放射性物质与稳定物质分离或几种放射性物质彼此分离的技术。

29.放射化学分离方法特点①微量性:大多数放射性物质以微量或低浓度状态存在,如10毫升含有104贝可钴60的溶液中,钴60仅2.4×10-10克,浓度为3.9×10-10摩尔/升,这样少量的钴60很容易被容器表面吸附或被沉淀载带失去,因此通常要使用载体。

②不稳定性:放射性物质不断进行放射性衰变,如果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较短,就必须迅速完成分离,否则最后可能毫无收获。

例如,钫210的半衰期为 3.18分,通过核反应生成的钫210如果经过10分钟才分离完毕,则即使分离过程收率为100%,所得的钫210量也只有起始量的11.3%;对于半衰期为几秒的放射性核素,只有依靠专门拟订的快速化学分离方法才能证明它们的存在或进行研究。

③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毒性及其辐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使化学处理必须在特殊的防护条件下进行,增加了操作的困难。

30.共沉淀法: 当溶液中引入某种常量物质,并使之形成沉淀时,微量放射性核素能随常量物质一起自溶液转入沉淀物中的现象(此法是放射化学分离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分离方法,对微量的放射性物质而言,是一种分离和富集放射性核素的有效手段。

31.共沉淀机制32.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又叫液-液萃取法,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放射性核素分离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TBP 磷酸三丁酯萃取铀)优点:方法简便,分离速度快,适用于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分离,选择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制备无载体的源,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可供选择的萃取剂多等。

缺点:有机物的毒性、易挥发性及易燃性等33.萃取率E :经萃取而进入有机相的欲萃取物的量占其在两相中总量的百分数34.萃取次数与相比的选择进行一次萃取 萃取率E 1为:E 1=[1-1/(D 萃R+1)]×100%R 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值,R = V 有 / V 水残留欲萃取物的百分数r 1为:r 1=1- E1=[1/(D 萃R +1)]×100% %100⨯=两相中欲萃取物的总量取物的量被萃入到有机相中欲萃E进行x 次萃取,萃取率E x,总为:E x,总={1-[1/(D 萃R+1)]x }×100%残留欲萃取物的百分数r x 为:r x = [1/(D 萃R +1)]x ×100%35.回收率:也称为富集因数( R i )是衡量分离过程中欲分离核素回收效率的指标。

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收率也可以通过测量其活度来计算:A 0:原始物料放射性活度 A:产品中预分离核素的放射性活度36.14C 在考古上推究年代:碳的化学性质 放射性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普通碳相似,但质量数大的碳进行光合作用及从空气到水表面的吸收等反应中的速度均比12C 慢。

i R %=⨯100分离后得到欲分离核素的量原始物料中欲分离核素的量i R %0100=⨯A A t t e A A λ-=0212ln T =λt e A A T t 21693.00-=t A A T t 021ln 6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