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羲之 阅读答案
王羲之字逸少阅读答案

王羲之字逸少阅读答案【篇一:《王羲之学书法》阅读答案(附翻译)】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七岁善书窃而读之恐不能秘之待尔成人,吾授也不盈期月2.翻译句子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3.“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原因:认识:参考答案:1、(1)严守秘密;(2)传授,教授;(3)满,到。
2、c3、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掩蔽(掩盖、超过)我的名声的。
4、原因: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
认识:[答案示例]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
参考译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
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
母亲说:“你看《笔说》。
”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
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提分训练(八)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提分训练(八)(一)书圣王羲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修禊为古时习俗,每年三月上巳,人们集水边沐浴,以祓除邪气,消灾免祸),会上各人做诗。
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名曰《兰亭序》。
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此次聚会的欢乐之情,在序中作者还抒发了自己由美景易逝,继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ㅤㅤ《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因其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多数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劲、稳健,字中某一突出笔画尤其如此,如“群贤毕至”的“毕”的一竖,“少长咸集”的“少”的一撇,这种笔画稍有一偏侧就成为败笔了。
但是也偶尔用偏锋侧锋,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映带左右”的“带”的多个起笔,可以见出各种不同的尖颖,尽显纤细精巧之状,蕴涵妩媚秀丽之风。
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和高雅的艺术情趣难以达到这种境地。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笔画的神奇变化,看出王羲之当时书写的精神状态。
我们看“茂林修竹”的“茂”字,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堪称笔墨舞蹈。
结构体式变化多端。
《兰亭序》里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甚至有许多横扁字、瘦高字,王羲之都顺着字的自然形态来书写,不像其他帖里那样严整、规矩。
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雷同。
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古人早有评价:“凡(总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至二十许字,悉无同者,是时殆有神助。
[书法家王羲之短文答案]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
![[书法家王羲之短文答案]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69740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d.png)
[书法家王羲之短文答案]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一:[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法》阅读答案王羲之学书法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二:[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把字写端正》阅读答案阅读题要一般答题语言: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把字写端正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
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
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
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
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 “男”两字。
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
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
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
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不盈期月( ) (2)窃而读之(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此子必蔽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分析,说说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1)满(2)表承接
2.这孩子将来必定会盖过我的名声!
3.天资聪颖,爱好书法,教育得法。
《晋书王羲之》阅读答案

《晋书王羲之》阅读答案《晋书王羲之》阅读答案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③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④,皆此类也。
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王右军:指王羲之。
④重:看重,推崇。
解释文中划线字。
(4分)(1)诣:_________ (2)类:______________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但是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B.你只要说是王右军的书,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C.但是这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用它卖一百钱。
D.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姥又持扇来的原因是。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3分)本文通过王羲之的这两件事,表现了。
(3分)答案(4分)(1)到去 (2)像(2分)D(3分)姥如其言,人竞买之(3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推崇《晋书王羲之》阅读答案2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遂以女妻之。
授护军将军,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
浩果为姚襄所败。
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
使君起于布衣,自顷年割剥遗黎,殆同秦政,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
愿殿下更垂三思。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⑤(2分);(2)除了老师和父母教导得当,王羲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2分);(3)文中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健劲的成语是(1分)。
【答案】6.(4分)(1)擅长(善于)(2)满(3)书法(4)眼泪7.(3分)B8.(4分)(1)(父亲)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2)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遮盖过)我的名声。
9.(5分)(1)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等)( 意思对即可) (2)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意思对即可)(3)入木三分【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到后,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经很有老成的智慧了。
”她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力渗入木板三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入木三分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笔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画字,竟画到他妻子身上。
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自家体?没啦!”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糅合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刻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十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
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掉。
这家人把王羲之在木板上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
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啊!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入木三分”2. 联系短文内容,写出两个加点的“体”分别指的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2)3. 王羲之由()想到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
A. 勤学苦练,进步不大B. 揣摩名家书法C. 在妻子身上临空画字,受到妻子提示4. 用“_____ ”画出文中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句子。
5. 读完这个故事,你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
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语文高考题目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本文以作者在兰亭的一次宴会为背景,描绘了文人墨客欢聚一堂、畅谈诗词的盛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1. 下列关于《兰亭集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B. 《兰亭集序》全文共有一百四十字,分为三个部分C. 《兰亭集序》描绘了文人墨客欢聚一堂、畅谈诗词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D. 《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属于楷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 下列对《兰亭集序》中“会稽山阴道上,行则将至,坐则可望”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句话描绘了宴会地点的美丽景色B.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C. 这句话暗示了宴会的时间短暂D. 这句话与全文主题无关3. 下列对《兰亭集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兰亭集序》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B. 《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敬仰C. 《兰亭集序》中的书法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体现了王羲之的书法功底D. 《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二、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1. 下列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 诗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C.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D.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2. 下列对《赤壁赋》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景象B. 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C. 词中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D.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3. 下列对《离骚》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以屈原放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诚B. 诗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C. 诗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D. 这首诗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王羲之阅读答案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
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那是古今书法的典范。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怎样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在晋代名门家庭,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薄。
他曾经临摹过好多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他还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不但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而且经过苦研究,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
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笔势,一有空就用手在衣服上写字。
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
后来,他到永嘉做官,也总在池边苦心字。
之后,他就在池里洗砚刷笔,把一池水全染成了黑色,于是人们便称此池为“墨池”。
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打“√”。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原句意思不变。
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连接第2、3自然段的过渡句。
5.你能说说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成功的原因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一定很受教育,是否想起了那一句名言俗语呢,把它写下来。
参考答案:
1、正确的字有:专刻练
2、琢磨:专心学习练习。
淡薄:不在意,不关心。
3、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怎么可能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4、“王羲之不但善于……艺术风格”
5、淡泊名利苦心钻研
6、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