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及书法特点

王羲之简介及书法特点
王羲之(321~379),字玄宗,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唐朝书法家,一般认为是楷书的奠基者,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风格以清丽明快的特点著称,在书法史上受到赞誉。
王羲之是唐代书法大家,被誉为“书圣”。
他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书艺之冠”。
他是“四家”之一,唐朝文人书法四家为:颜真卿,王羲之,张旭,顾炎武。
其中,王羲之,又称“书圣”,他有“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空间感强,在书法史上称为“虚空之书”。
它的特点是“技法严苛、笔画细腻,点画清晰,精巧而不紧绷,毫发当家,有气势、有活力。
其字体清丽,视觉效果好,即使在远距离看也能有良好的书法韵味。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多,他的名作有《洛神赋》、《谷风图》和《楚辞图》等。
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现出他书法技法的精湛及其美妙的书法韵味。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目共睹,他的书法特点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
伴随着唐代书法家的出现,王羲之的书法也受到重视,几乎成为唐代书法发展的中流砥柱。
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他的作品也影响着后来的书法家,有关他的书法学术著作及其书法影响也有很多。
综上所述,可见王羲之是唐代书法史上最卓越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以拙于技法,精于笔墨,清丽明快,统与统,虚实有致的特点著称,受到一致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在书法史上受到赞誉。
书法家王羲之简介

书法家王羲之简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书法家王羲之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简介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
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
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代表作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王羲之人物评价庾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0]萧衍:“①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20] “②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20]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20]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21]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22]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典故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王羲之的成长故事

王羲之的成长故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成长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王羲之的生平简介王羲之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家族世代簪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少年时期便显露出过人的才智,成年后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参军等职,后来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在职期间,他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推广书法艺术,为东晋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王羲之的家庭背景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官至丹阳尹。
母亲郗氏也是名门望族,家族中多人擅长书法。
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成长,王羲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三、王羲之的学习书法经历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初学卫夫人,后遍观古今名家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等多种书体,尤以行书见长。
王羲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每天临池不辍,用尽一池墨水,终于独树一帜,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四、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展现了他卓越的书法技艺。
此外,他还编撰了《笔势论》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书法的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王羲之的作品及影响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代表作有《兰亭序》、《祭侄文稿》、《宣示表》等。
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人,皆深受其书法艺术熏陶。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书法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总结王羲之的成长故事,展示了一个天才少年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的历程。
他家族的背景、个人的才情、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是他取得书法成就的重要因素。
书圣王羲之的介绍

书圣王羲之的介绍王羲之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与临摹。
那么,关于王羲之,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资料简介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魏晋名门琅玡王氏,7岁就擅长书法;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353年,与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写就《兰亭序》;355年王羲之称病弃官;361年,卒于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
唐房玄龄、李淳风、褚遂良等共同撰写的《晋书·列传·第五十》是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合传。
仔细地阐述了王羲之是如何练就书法,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书圣”,王羲之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书法的深深痴迷,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借鉴及教育意义。
王羲之的故事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王羲之原籍是琅琊人,后随朝廷越过河东,在东晋官拜右,会稽内史,所以世人也称之为“王右军”。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王羲之,字逸少,出生于公元303年,安逝于公元361年(还有一作是公元321年——379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出生在西晋的一个名门望族之中,王羲之祖父王正官至尚书,其父亲王旷又是淮南太守,拥护朝廷东渡之人。
而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厉害,是为东晋的丞相。
所以王羲之在这样的大家族中,文学修养很是注重。
王羲之十二岁时,书法经自己的父亲启蒙,后来又师从女书法家为古人。
不过学成后王羲之没有仅仅满足于此,他广游群山,遍访古迹,从而能够博采众长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风格,使其书法达到了一种真正的高度。
王羲之的书法不同于两汉西晋时期的质朴实用的书风,而是形成了一种细腻用笔,多变结构笔法。
观摩王羲之的书法,能够感受到他的书风是极为精致的,将原本只重视实用的书法提拔到一个能够欣赏的艺术境界,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自王羲之之后,书法开始真正的讲究技法和情趣,书法家们开始争相发现书法的美,并且表现书法的美。
王羲之对于书法界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子书法的造诣更不必说。
之后南梁更是形成了第一次学王的高潮,到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形成了第二次学王的高潮。
后世的书法家无比诚服王羲之的造就,“书圣”一名在不经间广为流传。
关于王羲之的后裔子孙后代王羲之病逝在金庭,他的子孙把自己的居住地修建在王羲之的墓旁,这样就可以一直守护着祖先的墓,尽自己作为后代的孝道,现在的守墓人叫王粮才,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从王老先生懂事起,他就已经在王羲之的墓庐里了。
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王羲之的守墓人,可以说爷孙三代都为守护目的献出了自己的光阴,他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王羲之墓的杂草和一些落叶垃圾,王老先生认为这样做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的祖先的伟大成就,反而更加想要做这样一份工作了。
东晋王羲之简介

东晋王羲之简介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道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之一,书帖是研究王羲之信仰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
本文是东晋王羲之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王羲之(303年--- 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书圣。
东晋王羲之人物生平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东晋王羲之简介

东晋王羲之简介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道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之一,书帖是研究王羲之信仰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
本文是东晋王羲之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书圣。
东晋王羲之人物生平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希E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 《禊书》、《禊帖》,为三大行书法帖之一,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 一。 • 《兰事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 完美,用笔反复偃仰,变幻无穷,墨气随浓随淡,行款忽密忽疏, 自然生动,是王羲之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历代书家都推《兰亭 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此碑为历代学习行书的范本。
王 羲 之 诗 文
•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 魏晋:王羲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 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怀。况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 老之将至)
中文名: 王羲之 (301-361) 别 名 : 王右军、王会稽,字逸少 国 籍: 东晋 出生地: 琅琊(今山东临沂) 职 业 :官员,书法家 信 仰: 道教 主要成就: 创作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 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称 号: 书圣 身 高 :七尺有余
书法家介绍 王羲之(303-361),山东临沂人,后徒居浙江会稽。 字逸少,世称王右军,有“书圣”之誉。他出身仕宦名门, 西晋末年随父南渡,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东晋永和年间 (345-356)称病去官。他热衷诗歌、音乐与书法,龙其喜欢 鹅,曾以书作换鹅。相传有绍兴蕺(jÍ)山老媪持竹扇卖二十钱, 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增值为百钱,人们竞相购买。 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后来改变初学,博采众长。草书师张芝, 精书学钟繇,又遍习蔡影、张昶等书,精研体势,增损古法,一 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妍美流变之体,所以唐人称赞他:“兼撮 众法,自成一家,为万世宗师。”
书成换鹅
•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 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 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 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 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 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王 羲 之 作 品 欣 赏
轶 事 典 故
竹扇题字
•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 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 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 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 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 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 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 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 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