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文化教育
正确的餐桌礼仪

正确的餐桌礼仪
正确的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素质,也体现了对其他人的尊重。
以下是一些关于正确餐桌礼仪的建议:1.入座:等所有宾客入座完毕后,你再坐下。
不要急于拿起餐具,也不要随意移动别人的餐具或食物。
2.餐具的使用:使用餐具时,应从外到内依次使用。
吃完一道菜时,再换新的餐具。
如果你不确定怎么用某个餐具,可以等别人先行动,或者向别人询问。
3.保持安静:在吃饭时,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或大笑。
如果有东西掉到地上,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4.注意坐姿:坐姿应该端正,不要趴在桌子上,也不要翘二郎腿。
保持身体挺直,这样看起来会更精神。
5.食物的取用:尽量按照自己的食量取用食物,不要浪费。
如果有不喜欢或不能吃的食物,可以礼貌地询问别人能否将其交换掉。
6.敬酒:如果你要敬酒,最好等到主人或其他宾客敬完之后再行动。
在敬酒时,要站起来,目视对方,以示尊重。
7.吃完后:吃完后,将餐具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通常是放在盘子里),然后等待主人的下一步指示。
8.其他注意事项:在吃饭时,不要长时间看手机或离开座位。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或打嗝。
以上就是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遵循这些规则可以帮助你显
得更有礼貌、更有风度。
记住,餐桌上的行为举止也是你个人素质的体现。
餐桌文化礼仪

餐桌文化礼仪
餐桌文化礼仪
一、就餐礼仪
1、准备就餐前,要遵守桌椅安排,先招呼客人入座,男士先坐,女士后坐。
2、坐下时要注意腿部动作,不要把腿放在桌子上;也不要随意乱放腿。
3、不要说脏话、谈论暴力或讲笑话,不要嚼口香糖或口香糖般的食物,不要咀嚼、吐痰或放声大笑;
4、不要将餐具拿取太频繁,要注意桌上比较重要的杂项,不要拿取与用餐无关的餐具;
5、也不要将手放在餐桌上,或随意乱动桌上物品;
6、应尊重他人,不要有干扰行为,不要随意流利,不要在桌上吃食;
7、不要把容易碰触而又比较脏的食物放在桌上,要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要使用太大量的调料;
8、不要发出讨厌的噪音,不要拿餐具放在桌子上,不要影响他人吃饭;
9、不要用牙刷、牙签、湿纸巾或其它清洁工具把桌子擦拭;
10、不要空坐,不要饮酒,不要尴尬地说话。
二、吃饭礼仪
1、要注意坐姿、动作、口气、表情,尽可能积极地做出友善的
举动;
2、看不懂餐具怎么用,可以从旁边从容地问候,以免尴尬;
3、拿取餐具时要从容地拿取,放取时要小心,不要乱动;
4、另外,要注意不要用餐具太慢、过猛或过慢,不要有嘴型、咀嚼发出声音等;
5、不要饮食或起哄,不要在别人面前将食物给自己,要给别人一定的宽容和尊重;
6、不可用力抓食物,也不可以把头伸向食物,不可以看别人吃的太多、太少;
7、不可以用手搅拌食物,要用筷子把食物切细,以米饭为例,最后可用筷子把切细的米饭拢起来一次性吃;
8、不可吃香肠、鸡爪、虾子等容易碰触的食物,也不可以把食物放在别人的餐具里;
9、每次吃完就要把餐具放回原处,嘴里还有剩余的食物要用纸巾吃干净,结束用餐后,要将桌面收拾干净。
饭桌礼仪知识点总结

饭桌礼仪知识点总结一、入座与起立1. 当参加餐桌聚餐时,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先入座,然后其他人根据他们的示范依次入座。
2. 当主人或者长辈起立时,其他人应该跟随起立,表示尊重。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用餐结束时,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起身后才能离席。
二、就餐姿势1. 就餐时,应该保持优雅的姿势,坐直身体,收起手肘,不要将肘部搭在桌子上。
2. 用餐时,应该把手放在膝盖上,而不是放在桌子上。
只有在用餐前或用餐结束时,才可以将手放在桌子上。
3. 在用餐过程中,不要说话时大声嚼食物或张大嘴巴,要注意咀嚼食物时不要发出响亮的声音。
三、使用餐具1. 使用餐具时,应该使用最外层的餐具开始,然后依次向里使用。
比如,在西餐中,从外到内依次是餐叉、餐刀、餐匙。
2. 用餐时应该使用餐叉或勺来送食物到嘴里,不应该用手抓取食物。
3. 在用餐中,不要用饭勺或者酒杯做出指向别人的动作,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四、用餐顺序1. 在正式的用餐活动中,应该遵循正式的用餐顺序,比如先吃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最后是甜点或者水果。
2.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不要随意吃取自己喜欢的菜肴,而是等待服务员或主人分发食物。
五、用餐时的交谈1. 在用餐时,避免谈论一些不雅或者敏感的话题,比如个人隐私、政治、宗教等。
要尊重就餐者的感受,避免让他们感到尴尬。
2. 用餐时,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和微笑面对其他就餐者,尽量保持谈话的愉快与和谐。
避免大声喧哗或者争吵。
六、用餐时的礼仪1. 用餐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专注于用餐过程和交谈,这样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互动。
2.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保持饮食的文明,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或者动作,比如打嗝、喷嚏、弃食等。
总之,饭桌礼仪是一种表现文明素养的方式,遵循饭桌礼仪不仅可以让用餐更加愉快,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修养。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饭桌礼仪,让用餐过程更加令人愉悦。
就餐文明礼仪(通用5篇)

就餐文明礼仪(通用5篇)就餐文明礼仪(通用5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餐文明礼仪,一起来看看吧。
就餐文明礼仪篇11、节约粮食,文明就餐,不相互喂食。
2、维护食堂秩序,排队打饭,相互谦让。
3、维护食堂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4、尊重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不与工作人员争吵。
5、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饭前洗手,饭菜含在嘴里的时候不说话不打闹,不随地乱扔乱吐饭菜、果皮等。
6、骨、刺以及无法吃的其他东西,不要随地乱吐,应该放到餐具里。
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
7、不要当着食堂工作人员的面,抱怨饭菜不好。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向学生会反应说明一下情况。
8、我们学校统一使用公用餐具,因此我们学生吃完饭后,应把餐具主动放到收盘处,不要把餐具带出餐厅。
要爱护餐厅公务,不敲打碗、盘、桌、椅等。
就餐文明礼仪篇21、宴请的基本礼仪有哪些?(1)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2)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
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3)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4)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5)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
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
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6)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一、提高餐饮礼仪水平餐饮礼仪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是内外兼修的。
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内在修养的提高是提高餐饮礼仪的最根本的源泉。
1、加强道德修养餐饮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
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公共卫生、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餐饮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餐饮礼仪修养要先修德,即应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
2、自觉学习餐饮礼仪俗话说,知书才能达“礼”。
明礼行礼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还要学习基本的餐饮礼仪知识,掌握现代餐饮礼仪的规范要求。
一个人懂得的礼节礼貌知识越广博、越全面,他在待人接物时就越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因此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餐饮礼仪要注意搜集、学习、领会和实践。
久而久之,自己的餐饮礼仪也就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3、躬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现代社会请人吃饭和被人请吃饭是经常的事情。
要养成良好的餐饮礼仪,就要多实践,不要怕出“洋相”,也不要自卑羞怯。
通过不断锻炼,就能克服在讲究礼节礼貌时的羞怯症、自卑症、妄自尊大症等,增强自己的礼貌修养。
对一个人来说,培养餐饮礼仪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使自己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餐桌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主题:文明餐桌,有你有我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11日三、活动目的:1、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文明用语使用的必要性,展现中学生高尚的文明素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2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礼仪,不仅关乎个人的形象,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下面是100条餐桌礼仪常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1、入座时应注意场合和主人的意愿,遵循“主位让贤、年长者先、女士优先”的原则。
2、注意言谈举止,不要说话粗鲁、无礼。
3、吃饭时应挺直腰杆坐,不宜趴在餐桌上。
4、进餐时应先等主人和长辈开始,然后再开始用餐。
5、吃饭时不可以大声喧哗,不要嘴里含着食物说话,避免满口食物而说话。
6、擦嘴时用餐巾擦,不可以用衣服或其他物品擦拭。
7、不可以吧餐具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8、用餐时不可以剩余食物嚼在嘴里,应该嚼烂后咽下去。
9、享用饭菜时应该细嚼慢咽,避免过快吃饭。
10、喝汤时不可以咀嚼,应该慢慢地喝下去。
11、用餐时不可以吸取汤类食物,应该用勺子舀起来喝。
12、不要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引起不适。
13、不可大声打嗝或打拍子,以免影响他人食欲。
14、禁止用米饭塞牙缝、用指甲剔牙,应该使用牙签。
15、吃不下了的食物可以放到碟子里,不可以吐到碗或桌上。
16、不可口含冰块吹风或扔掉,应该用手把冰块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17、不可以吃太辣,太咸等刺激性食物,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
18、餐桌上不要讨论过于私人的话题,避免引起他人反感。
19、碗、盘、勺、筷等餐具要摆放整齐,不能凌乱放置。
20、用完餐具后应该放在洗碗池或擦干净后放回到原处。
21、不可以随意挑食或夹食,应该有所节制。
22、倒酒时不能自斟自饮,应该互相斟酒。
23、不要一直盯着吃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谈论其他话题。
24、吃饭时不可以钻到桌子底下取东西,也不能把东西从桌子上扔到地上去取。
25、吃饭前应该彻底洗手并擦干,避免影响他人食欲。
26、进餐时不可吸烟,应该在吸烟区域吸烟。
27、女士在用餐时应该避免化妆,以免污染餐具。
28、如果不慎打翻饮料,应该立即请求清洁工重新清洗。
29、用餐时不可以过度喝酒,以避免影响自己的思维和健康。
餐桌的礼仪

餐桌的礼仪餐桌的礼仪(通用15篇)餐桌的礼仪11、座次: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2、点菜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3、吃菜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
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
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对宾客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您所了解的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桌礼仪文化教育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由于中西方劳动人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不一样,就形成了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许多不同。
只有懂得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规则,才能够使我们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用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对待西方饮食文化,为学生发展其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以中职英语教材中的餐桌文化为例,从餐桌礼仪的入座礼仪、进餐礼仪、离席礼仪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一、入座的礼仪(Seat etiquette)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各族人民有着自己的特色菜肴。
相传我国从周代起,在饮食礼仪方面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餐桌礼仪制度,这些礼仪从古到今都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在欧美国家还保留了下来。
西餐礼仪自清代起传入中国,从此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就一直相互影响和发展。
中西方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
中国人好客,只要遇上高兴的事都喜欢请客。
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
就餐时通常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或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男
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依次入座。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在中国,坐在左边为尊,右边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不过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都用圆形餐桌,请客时大家可以围着桌子坐,完全不用理会那些规定的主宾位置,大家可以面对面坐,比较随意。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从客人身边上菜,以免不小心把菜或者汤汁洒在客人身上,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西方人如果在外就餐通常是服务生带位,入座,也没有什么主宾的说法,而且是Go Dutch即AA制;在家请客时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就餐入座时,每个人都会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以后身子要坐端正,不可左右摇晃,身体与餐桌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
双手不可以撑在桌面上,腿不可翘着。
餐桌上已摆好的餐具也不要随意摆弄。
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西方国家讲究女士优先的原则,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他们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二、进餐礼仪(Dining etiquette)
俗话说,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
这里说的吃相就是指进餐礼仪。
要想吃相优雅,就必须懂得中西方进餐礼仪的区别,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要弄清中西方的进餐礼仪,得先明白中西餐的
上菜礼仪。
如教学生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6 hat’s for Dinner?的话题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蔬菜沙拉或奶酪(vegetable salad or cheese)、甜品或水果(dessert or fruits)和饮料(drinks)等几道菜式。
同时告诉学生中餐的菜序是汤—菜—酒—水果。
中餐虽然没有西餐那么复杂,但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因为中国人请客是无酒不成席的。
学习了中西方上菜礼仪后教育学生注意进餐时的礼仪。
中西方人使用的就餐餐具也不一样。
首先,学习中餐进餐礼仪。
据说从禹王时代筷子就成了中国人摄取食物的主要餐具。
这时告诉学生进餐时千万不可用筷子敲击碗或桌子,也不可以用筷子指着别人,更不可把筷子含在嘴里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都是不合餐桌礼仪的。
在中餐餐桌上,后辈应让长辈先动筷子,然后自己再动筷一起吃。
吃饭时要把碗端起来,不可以不端碗把嘴凑近桌子对着碗吃。
夹菜时,应从靠近自己的菜夹起,不要站起来到其他人眼前的盘中去夹菜,更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挑肥拣瘦,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要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也不可猛吃,更不能把菜盘子端到自己面前。
如果是在家请客,在吃饭过程中后辈要尽量主动照顾长辈,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
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自己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不可饭碗一推,什么也不说就离席而去,因为这样是失礼的。
其次,教给学生西餐进餐礼仪。
西方人进餐同样讲究礼貌、讲究卫生、尊重长者。
他们在进餐时会与左右客人交谈,但都避免高声谈笑。
进餐过程中,不能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西方人用刀叉就餐,使用刀叉的基本原则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或汤匙。
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
喝汤时不能吸着喝,应用汤匙舀起送入口中。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
用餐完毕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的就餐礼仪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礼仪。
如在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 1 Nice to Meet You!时教育学生进餐时不要在餐桌上化妆(not to make up ith rouge, poder),也不能用餐巾或用桌布擦鼻涕(not to ipe your nose on the napkin or table cloth);不能用汤或水清洗喉咙(not to clear your throat noisily in public);口含食物时不要说话(not to speak hen your mouth is full of food)。
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人进餐时都要尽量避免出现打嗝、打喷嚏等其他声音,不然的话,就得与在座的人说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以示歉意。
鱼刺、骨头等不要吐在地上,应放到自己面前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桌面上。
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
碰一碰,以示敬意。
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作为学生尽量不要喝酒,可以用饮料或茶来代替酒敬长辈,这样做,那些长辈们是不会怪罪的。
吃饱后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就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同时教育学生在学校就餐时应注意谦让,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在规定的窗口自觉排队打饭,安静文明进餐,不挑食,不端着碗走来走去,注意吃相要文雅等。
吃饱后,将餐具与剩饭菜一起放在指定的位置,保持餐厅卫生。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三、离席礼仪(The absence etiquette)
中餐在宴会结束时,其他宾客应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才能散席。
客人离开时,主人通常在家门口为宾客送行并邀请他们下次再来家里做客,这时客人也会向主人表示感谢,同时客人在离开时也会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西餐的离席礼仪则是客人先将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
离席时,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告别时向主人致谢,更为慎重的还可再以电话或谢卡致谢。
学完了以上内容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中西餐就餐礼仪,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模拟中西餐的就餐仪式进行练习,并邀请英语组的老师作评委,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评,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
其实,西餐与中餐一样,是一种饮食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礼仪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我们应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用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对待西方饮食文化,不应该盲目地追随和模仿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