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以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场精神上的对话。
罗素开篇就指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哲学并非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纯粹思辨,而是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紧密相连。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罗素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尤为精彩。
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对话方式,探寻真理,追求智慧。
他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柏拉图的理念论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主要围绕着上帝的存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
托马斯·阿奎那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的经院哲学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素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对传统的神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近代哲学的发展更是精彩纷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唯理论的先河,他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建立可靠的知识体系。
而洛克、休谟等经验论者则强调经验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
康德的哲学则试图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他的批判哲学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到了现代,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等流派纷纷涌现。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中要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意义。
罗素在书中不仅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述,还对哲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背景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罗素 西方哲学史 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是伯特兰·罗素的一本经典著作,他在书中综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个哲学思潮和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以下是我对《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
阅读完《西方哲学史》,我对西方哲学的演变和不同思潮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伯特兰·罗素对于这一历史的分析印象深刻。
罗素在书中以系统的方式介绍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脉络。
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每个重要时期和思想家的贡献,并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对每个思潮和哲学家的观点和争议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提供了自己的批评和反思。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和它在我们思考和理解世界中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思潮和哲学家的观点,我对于哲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意识到哲学的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对话和辩论,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真理和人类存在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罗素对西方哲学的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哲学的发展和各个思潮的批判让我重新思考了哲学的目的和价值。
他强调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非纯粹的抽象思辨。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本启发性和深入的书籍。
它为读者提供了对西方哲学发展的全面了解,同时引发了我对哲学思考的反思和理解。
罗素的剖析和批判让我更加关注哲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哲学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本书对于想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历史和思想的读者来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读名著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作者(Bertrand Russell)简介: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Book One - ANCIENT PHILOSOPHY -Pythagoras№.1 -The opposition of the rational and the mystical, which runs all through history, first appears, among the Greeks, as an opposition between the Olympic gods and those other less civilized gods who had more affinity with the primitive beliefs dealt with by anthropologists.【译文】理性的东西与神秘的东西之互相对立贯穿着全部的历史,它在希腊人中间最初表现为奥林匹克的神与其他较为不开化的神之间的对立,后者更接近于人类学者们所研究的原始信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1在探索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对于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解。
罗素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逻辑学、数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特的哲学视角所吸引。
罗素强调了逻辑和数学在构建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他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
在伦理学领域,罗素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规则”原则: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个人权利以及尽量使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三条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思想使我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在政治哲学方面,罗素批判了极权主义,强调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保护个人自由,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罗素的著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思想使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罗素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回顾我的阅读体验,我深深感受到罗素哲学思想的深刻和独到。
他的逻辑推理和独特的哲学视角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也意识到,他的观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和学习罗素的作品,我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2《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西方哲学史》是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篇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感悟及体会1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
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明白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终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我,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
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
“一切死的就是不死的,一切不死的是有死的: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
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
“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
【本人评注】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生于以弗所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
他的文章只留下片段,爱用隐喻、悖论,致使后世的解释纷纭。
【短语笔记】regard as - 把…认作【例】Here I advanced a criterion which I regard as the only valid one.№.2-As might be expected, Heraclitus believes in war. "War," he says, "is the father of all and the king of all; and some he has made gods and some men, some bond and some free." Again: "Homer was wrong in saying: 'Would that strife might perish from among gods and men!' He did not see that he was praying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universe; for, if his prayer were heard, all things would pass away." And yet again: "We must know that war is common to all and strife is justice, and that all things come into being and pass away through strife."【译文】我们可以料想得到,赫拉克利特是信仰战争的。
他说:“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
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又说:“荷马说‘但愿诸神和人把斗争消灭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他不知道这样就是在祈祷宇宙的毁灭了;因为若是听从了他的祈祷,那末万物便都会消灭了。
”又说:“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消灭的。
”【本人评注】公元前六到五世纪,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把人们区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并且认为这种区分的根源在于战争。
【短语笔记】believe in - 信仰;信任【举一反三】trust in - 信任;依靠;存放【例】(1)Any person who is really profoundly humane can't believe in everlasting punishment.(2)Russia 's wheat export ban accelerates the risk of a price spike and again undermines the trust in food trade .№.3-His ethic is a kind of proud asceticism, very similar to Nietzsche's. He regards the soul as a mixture of fire and water, the fire being noble and the water ignoble. The soul that has most fire he calls "dry." "The dry soul is the wisest and best."【译文】他的伦理乃是一种高傲的苦行主义,非常类似于尼采的伦理。
他认为灵魂是火和水的混合物,火是高贵的而水是卑贱的。
灵魂中具有的火最多,他称灵魂是“干燥的”。
“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优秀的。
”【本人评注】继毕达哥拉斯之后,赫拉克利特对灵魂概念也作了解释。
从仅存的著作残篇看,赫拉克利特涉及到灵魂问题的论述并不多,但也不难看出,他在批判地吸取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灵魂观点的基础上,循着从物质及其运动出发然后引出认识论意义的途径,对灵魂概念作了新的规定。
【短语笔记】be similar to - 与…相似【举一反三】have … in common - 与…有共同之处【例】(1)Most banks' tests were based on historical crises , but this assumes that the future be similar to the past.(2)What these companies also have in common are unglamorous surroundings.№.4-The doctrine of the perpetual flux, as taught by Heraclitus, is painful, and science, as we have seen, can do nothing to refute it. One of the main ambitions of philosophers has been to revive hopes that science seemed to have killed. Philosophers, accordingly, have sought, with great persistence, for something not subject to the empire of Time. This search begins with Parmenides.【译文】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导的那种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会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们所已经看到的,科学对于否定这种学说却无能为力。
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复活起来。
因而哲学家便以极大的毅力不断在追求着某种不属于时间领域的东西。
这种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本人评注】承认理性灵魂不死并非毕达哥拉斯个人的杜撰,赫拉克利特也同样承认。
这是因为赫拉克利特也同样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物质和精神的区别,也同样把精神的东西想象为物质性的东西,于是在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时,亦即从认识论方面探讨灵魂问题时,也同样得出了理性灵魂不死的论断。
只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赫拉克利特是在强调了感性认识,肯定了人具有认识客观自然界的能力,并在考察了人的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谈论理性灵魂不死的,这比起毕达哥拉斯来,已经大大地前进了。
【短语笔记】accordingly - 因此,于是;相应地;照著【举一反三】同义词组:therefore - 因此;所以consequently - 因此;结果;所以hence - 因此;今后thus - 因此;从而;这样;如此【例】(1)Accordingly , it was no surprise that sterling and the gilt market recently wobbled , especially inthe wake of opinion polls pointing to the possibility of a hung parliament.(2)Both sexes , therefore , have reason to show off.(3)Consequently , organizations will be able to derive value by enabling human minds to cooperate in the coordination or operation of elements of production.(4)Electric forces can move the ion strings without disturbing their internal states , hence preserving the data they carry.(5)Thus , we challenge the world to create the future with our custo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