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哲学家罗素
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一、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
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
二、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
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凝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幺?”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
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
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

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罗素生平简介罗素的一生,为社会和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从罗素简介之中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她是怎样一个人,罗素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印象和代表作。
罗素,全名伯特兰·罗素是英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英文名为Bertrand Russell。
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生于英国,英格兰蒙茅斯郡特里莱赫中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十一岁的时候罗素开始学习欧氏几何,并与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1894年大学毕业。
1895年罗素在剑桥三一学院荣获研究员的职位。
在1901年时罗素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这一悖论引发了20世纪初对数学基础的危机,影响力之大。
在1913年罗素还与怀特海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了名著的《数学原理》。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后人称赞的。
哲学家罗素名言

哲学家罗素名言
1. “不要害怕思考,就像不要害怕走路一样,你不去走怎么知道前方有什么美景呢?比如,当你面对一个难题,不思考怎么找到解决办法呀!”
2. “对爱情的渴望,难道不像是对温暖阳光的追求吗?想想看,当你遇到那个特别的人,心中是不是充满了喜悦,就像在寒冷中突然被阳光照耀!”
3. “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呀,这就好比攀登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你难道不想不断向上,去领略更多的风景吗?就像那些不断探索的学者们。
”
4.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会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就像风筝,有线牵着反而能飞得更高更远!比如,当你可以拒绝那些不喜欢的事情时,那感觉多棒啊!”
5. “幸福源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就如同花朵散发的芬芳!想想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就像闻到那迷人的花香一样让人陶醉吗?”
6.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就像在黑暗中照亮前行道路的火把!当你遇到困境时,希望不就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力量吗?”
7. “恐惧是心灵的牢笼,把我们困在原地,这和被链子锁住有啥区别呀!比如,当你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不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吗?”
8.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这不就像船有了帆和舵!你看那些充满爱和知识的人,他们的生活多精彩呀!”
9. “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这和生活的多彩多样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如果一切都千篇一律,那多没意思呀!就像不同的经历才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
”
10.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这就像猎手抓住猎物一样果断!想想那些成功的人,不就是善于抓住机会吗?”
我的观点结论:哲学家罗素的名言真的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思考。
伯特兰 阿瑟 威廉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01 人物经历
03 获奖记录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主要贡献 04 个人生活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 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婚恋
罗素一生先后七次陷入情,并先后同其中的四位结婚。
人物评价
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 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 化。(瑞典文学院评)
罗素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由于他的哲学著作,特别是他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早期所完成的著作而赢 得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评)
《西方哲学史》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 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 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其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 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于 作者的历史眼光不亚于作者的哲学见解。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西方读书界的畅销书,确立了罗素作为一位历史学 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正是被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而走上了哲学道路。
罗素

逻辑 学家
哲学家
罗素
数学家
伯特兰.罗素1872年5月 18日生于英格兰蒙茅斯 的一个贵族家庭,1970 年2月2日卒于威尔士的 彭林代德赖恩附近的帕莱 斯彭林,享年98岁。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 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 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 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 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 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2.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 都没有思考过。 3.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4. 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借助皮亚诺的符号系统, 以纯逻辑的概念和原理 定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这种有关数 学和逻辑的关系的观点, 即以逻辑为基础论证数 学,称为“逻辑主 (logicism)。
罗素与弗雷格
罗素的表达能力极强,文字通顺明快。 他能把极其复杂的数学和逻辑方面的 技术问题以及相关的哲学问题说得连 非专业的爱好者也能明白。在这方面 他补偿了弗雷格的不足。正是通过罗 素清晰和富有感染力的介绍,才使本 来默默无闻的弗雷格在数理逻辑和数 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得到 公众的承认。
• 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 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 《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 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 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 由”。
罗素从11岁起就开始对数学 的基础问题发生兴趣。他学 习了几何学,熟练地掌握了 几何定理的推导。但是他对 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 么要不加证明地接受作为这 一切推导的出发点的几何公 理?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罗素的伦理观念及其对伦理学的发展
提倡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的
•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
•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伦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强调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提倡功利主义
• 认为道德原则是行为的基础,应该遵循
• 提倡功利主义,认为行为应该以实现最大幸福为目标
对现代伦理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产生影响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01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 在哲学、数学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02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
影响
• 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在国际哲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受到广泛关注
• 对国际哲学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5
罗素的作品和遗产
罗素的主要著作及其影响
《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作)
• 提出逻辑主义,对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对数学基础问题研究产生影响
《哲学问题》
• 阐述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
•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危险》
• 论述和平主义观点,反对战争和核武器
• 对现代和平运动和核裁军运动产生影响
天才哲学家罗素

伟大且行云流水般的著作——《西方哲学史》
• 内容: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 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 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脉络。
• 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古代哲 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 个时期
• 论述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 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 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罗素的哥哥反叛,罗素则压抑自己。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在他的 自传里他说:他那时考虑过自杀,是他对数学对知识的强烈热爱支 撑他走了下来。
婚姻情况
65岁与帕特
丽夏结婚生
79岁同伊迪
有一男
丝结婚 22岁与比他年
长五岁的美国
姑娘阿鲁丝结
婚
50岁与多拉·布 莱克结婚生有
一男一女
47岁爱上 柯列蒂·奥尼尔
31岁爱上奥 托琳·摩勒尔
夫人
42岁爱上 一位美国姑
娘
44岁爱上康 斯坦斯·马
勒逊夫人
人生经历
11岁开始学欧几 21岁获得数学学 47岁因撰写一篇 79岁获诺贝尔文 90岁再次入狱。
里德数学 位,之后获得伦 反战文章而被判 学奖和英国嘉行 93岁建立“罗素
18岁考入剑桥大 理科学学位
刑入狱
勋章
和平基金会”
罗素其思
罗素认为“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 的学问”
罗素说:“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 是独特看法”、“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正 是这种批判特性,使得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辨识功用,从而可以对科学上和日常 生活中所使用的原则加以批判的研究,最后找到某种确切性的结果。
著作贡献
1915年,出版《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的反战小册子。 1916年,出版《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 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 1921年,出版《心的分析》 1926年,出版《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 1927年,出版《物的分析》 1940年,出版《意义和真理的探究》对堕胎、离婚和同性恋看法 1945年,出版《西方哲学史》 1948年,出版《人类的知识》
中外哲学家,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

中外哲学家,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1970〖英国〗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他于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
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
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数学原则》(1903年)、《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6年至1913年间完成)、《哲学问题》(1916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心的分析》(1921年)、《物的分析》(1927年)、《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西方哲学史》(1945年)、《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哲学与历史学的美妙融合
• 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
最主要影响和贡献——逻辑分析
• “矛盾分析法”
• 对本国哲学家洛克的分析,虽 然洛克对他对后世都产生过极 大的影响,但他的哲学理论在 逻辑上是有缺陷的。认为洛克 的哲学思想从纯粹意义上来说 谈不上优异。
• 在整个哲学史发展过程中,尤 其在认识论方面,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对后世产生的坏的影 响比好的影响要多,但正因如 此,这二人的名字在西方哲学 中才那么响亮。
学三一学院 36岁当选皇家学 78岁当选英国科 84岁组织著名的 95岁组织战争罪
会会员
学院荣誉院士 《维也纳宣言》 犯审判法庭
著作贡献
1896年,出版《德国的社会民主》 1897年,出版《论几何学的基础》 1900年,出版《数学的原理》这部著作至今依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发 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10、1912和1913年,出版《数学原理》这部著作是20世纪科学的 重大成果,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 1905年,发表《论指谓》奠定了他著名的摹状词理论基础。 1914年,出版《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该书所采取的是彻底的 经验主义立场,它把罗素置于约翰·洛克、伯克莱、大卫·休谟和 约翰·穆勒的继承者的行列。
罗素其思
罗素认为“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 的学问”
罗素说:“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 是独特看法”、“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正 是这种批判特性,使得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辨识功用,从而可以对科学上和日常 生活中所使用的原则加以批判的研究,最后找到某种确切性的结果。
31岁爱上奥 托琳·摩勒尔
夫人
42岁爱上 一位美国姑
娘
44岁爱上康 斯坦斯·马
勒逊夫人
人生经历
11岁开始学欧几 21岁获得数学学 47岁因撰写一篇 79岁获诺贝尔文 90岁再次入狱。
里德数学 位,之后获得伦 反战文章而被判 学奖和英国嘉行 93岁建立“罗素
18岁考入剑桥大 理科学学位
刑入狱
勋章
和平基金会”
天才哲学家罗素
罗素其事
一战爆发以后,大哲学家罗素不去参战而去反战, 有个老太太很生气地对他说:
“别的小伙子都为了保卫文明穿上军装打仗去了,你就不惭 愧吗?”
罗素回答说: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罗素其人
如果你想简单、明快的读懂西方哲学史,请读罗素的《西 方哲学史》
如果你想真切的了解诸如“哲学是什么?它有何用”这类 问题,请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如果你想了解人的心灵,增加自己的智慧,激发自己的思 想,进而成为一个关注现实人生之人,请读罗素的《西方哲 学史》
罗素是谁?为何我们一定要读他的《西方哲学史》?
目录
1 个人生活 2 人生经历 3
主要贡献
4
名人名言
5
个人评价
6 个人总结
个人简介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1872年—1970年) 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 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 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跟爱因斯 坦是同时代人。
罗素语录
幻觉不是你的错,在幻觉中做决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他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是时代理性主 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我们应该去仰望的智者。
伟大且行云流水般的著作——《西方哲学史》
• 内容: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 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 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脉络。
• 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古代哲 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 个时期
• 论述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 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 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 学问题》、《贵族,是罗素爵士,生于老牌贵族家庭,其祖父两 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其父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与 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穆勒是好友,穆勒也是罗素的教父。
2岁母亲去世4岁父亲去世,他和哥哥姐姐跟祖父母长大。他的祖母 是个很严厉很有控制欲的公爵夫人,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 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题赠给罗素, 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著作贡献
1915年,出版《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的反战小册子。 1916年,出版《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 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 1921年,出版《心的分析》 1926年,出版《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 1927年,出版《物的分析》 1940年,出版《意义和真理的探究》对堕胎、离婚和同性恋看法 1945年,出版《西方哲学史》 1948年,出版《人类的知识》
注重经验性,主张政治活动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者。 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伦
理、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 平运动。
他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 学,了解哲学
罗素的哥哥反叛,罗素则压抑自己。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在他的 自传里他说:他那时考虑过自杀,是他对数学对知识的强烈热爱支 撑他走了下来。
婚姻情况
65岁与帕特
丽夏结婚生
79岁同伊迪
有一男
丝结婚 22岁与比他年
长五岁的美国
姑娘阿鲁丝结
婚
50岁与多拉·布 莱克结婚生有
一男一女
47岁爱上 柯列蒂·奥尼尔
罗素其思
罗素是一位哲学大家,但凡是学哲学,都一定绕不过他曾提的一 个“养鸡场理论”,而这个理论一直影响到今天那些仍对哲学感 兴趣的人们,比如说世界级畅销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就在书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罗素比喻道,说假设农场里有一只鸡, 每次一看到农场主来,就被喂食物,那么这只鸡就以为农场主和 喂食之间有因果联系。但结果这天,农场主带来的不是鸡食而是 一把猎枪,农夫把鸡杀了。所以说通过经验判断的真理不一定是 真理。科学也是值得怀疑的。
他指出,“我们所要达到的批判并不是毫无理由地就决定摒弃每种显而易见的知 识,而是根据每种显而易见的知识的价值来对它加以衡量,经过衡量之后,保留下 来任何表现为知识的东西。”
罗素还认为一切知识之所以得到建立,是基于我们的本能信仰,如果起基础作用 的本能信仰被废除,也就无所谓知识了;在我们的本能信仰中,有些信仰并非是真 正意义上的本能信仰,如果这些非本能的信仰一直和那些本能信仰纠缠在一起, 就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得以确立的信仰基础发生危险。因而,这就有必要指明本 能信仰中的层次。这个任务就是由哲学来完成。
个人评价
英国哲学家艾耶尔 在一本讨论维特根斯坦的书中有过如此有趣
的赞叹:维特根斯坦如此伟大, 以至于成为仅次于罗素的哲学家。
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 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伯特兰·罗素:我为什么活着?
个人总结
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