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关于罗素和他的思想.ppt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周友德主讲
1
关于罗素
2
关于罗素的思想
3
我读罗素的思考
世界思想史上的一匹野马 --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一、关于罗素
1、总的评价
伯特兰· 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 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 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 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 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 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 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 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 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 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 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 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世界思想史上的一匹野马 -- 关于罗素和罗素的思想
一、关于罗素
4、罗素生平
随着一战的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文明面临的巨大威 胁之恐惧所压倒,而作为反战人士投身到写作、演说和组织活动中去。 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反战的小册子《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 1916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 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 人士的广泛关注。自1914年英国参战到1917年底,他还一直为反战活动 而奔波。他组织了“拒服兵役委员会”,并因一张传单而被法院判为有 罪,并因此被三一学院解职。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 入狱,他在狱中完成《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撰写《心的分析》。自 1916年后,罗素只有相对短期的大学职业,主要依赖写作谋生。这是他 以后著述多产的部分原因。
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婚后第三年,他和妻子一道
罗素的分析哲学

罗素的分析哲学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分析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哲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哲学领域的影响。
一、逻辑原子主义罗素是逻辑原子主义的倡导者之一。
逻辑原子主义认为,语言和思维可以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来解释。
逻辑原子是最基本的概念,不能再分解。
通过逻辑原子的组合,可以构建出复杂的概念和命题。
罗素认为,通过逻辑原子主义可以解决哲学中的一些难题,如语言的意义和真理的问题。
二、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罗素认为,逻辑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
他通过逻辑的研究,发展了数理逻辑,并提出了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是一个自指的命题,它引发了对集合论的深入思考。
罗素通过逻辑的分析,揭示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分析哲学与科学罗素认为,分析哲学与科学是紧密相关的。
他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可以解决哲学问题。
罗素的分析哲学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兴起。
四、逻辑与语言罗素认为,逻辑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他通过逻辑分析语言的结构和意义,提出了逻辑语义学的概念。
逻辑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真理条件,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道德哲学罗素对道德哲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性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共同利益的。
罗素的道德观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对哲学的影响罗素的分析哲学对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罗素的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解决了哲学中的一些难题,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罗素的思想对逻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罗素的伦理观念及其对伦理学的发展
提倡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的
•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
•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伦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强调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提倡功利主义
• 认为道德原则是行为的基础,应该遵循
• 提倡功利主义,认为行为应该以实现最大幸福为目标
对现代伦理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产生影响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01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 在哲学、数学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02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
影响
• 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在国际哲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受到广泛关注
• 对国际哲学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5
罗素的作品和遗产
罗素的主要著作及其影响
《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作)
• 提出逻辑主义,对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对数学基础问题研究产生影响
《哲学问题》
• 阐述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
•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危险》
• 论述和平主义观点,反对战争和核武器
• 对现代和平运动和核裁军运动产生影响
罗素西方哲学史

羅素《西方哲學史》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出生於政治世家,祖父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教父是知名哲學家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 ~1873年)。
羅素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和哲學,1895年以論文《論幾何學之基礎》獲得劍橋大學研究員資格,1910年和老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發表《數學原理》,1918年因反戰被監禁,失去劍橋教職;1920年訪問中國,在北京講學一年。
1950年以《西方哲學史》(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其得獎理由為:羅素撰寫過多部重要作品,並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與思想自由。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之所以得到極大程度的重視,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除了上述理由外,《西方哲學史》一書中展現自從蘇格拉底(Socrates)之前的古希臘文明乃至當代英美分析哲學的樣貌,正如該書之副標題「And Its Connection with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所述,《西方哲學史》是一本欲連結古今政治社會情境的偉大著作。
即使有後起之秀,如柯普斯登(Frederick Copleston)等,寫過更大部頭的哲學史,或寫過更為淺顯易讀的小書,如《寫給所有人的簡明哲學史》(“A Passion for Wisdom: A Very Brief History of Philosophy”,Robert C. Solomon與Kathleen M. Higgins合著),或以不同語言、寫出更具有故事性的讀本,如《蘇菲的世界》(英文譯名“Sophie's World”,挪威人Jostein Gaarder著)、《哲學家的咖啡館:小女孩與教授的哲學書》(Das Cafe der toten Philosophen: Ein Philosophischer Briefwechsel fur Kinder und Erwachsene)等書,均無損羅素《西方哲學史》的歷史地位,而當代哲學家與讀者對該書的支持與重視程度亦有增無減。
深入了解罗素其人其事其思想与名言

思想-政治学
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罗素是一个自由主 义者,但他反对一切反抗行为所怀有的那种天生的激进态度和同 志感情,却使他对社会主义者反抗贫困的斗争深表同情,因而他 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而是具有浓厚社会主义倾向的 自由主义。
思想-政治学
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罗素坚持个人的基本自由不应受到侵犯。他认 为,实践中的个人学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除了经过应有的法律程序以外,不应接受处罚; 另一方面,应当有一个范围,在这中间个人的活动不受政府控制。
生平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 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 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 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 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 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 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 后人称赞的。
我为何而生ຫໍສະໝຸດ 名言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
奔过巨 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 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
名言
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 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罗素

罗素一、生平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二、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 教育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几乎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会有一个政治动机,会被当时的政府,宗教所利用,或者这个教育一定是能够维持当时的社会秩序的,就比如日本的幼儿园令的颁布就是为了当时的父母生产劳动而无暇照顾父母颁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而在文艺复兴提前的教育当时也是被教会所利用,每一个孩子都是被压迫遭受各种束缚的,这种现象的教育大有在,那时候的教育都被战争,国家沦为了社会制度下的政治武器,所以说这种教育是可悲的,是不能持续发展下去的,罗素这对这些现象明确的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关注个人,而不讨论美好国家的建设。
2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因为传统的教育者是不尊重儿童的权利的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的,他们那时候只是把儿童当做成一个东西,而没有把他当做是一个人,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教育者应该怎样健康培养每个幼儿的个性,应该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
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幼儿园中的花草树木能够健康成长,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使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罗素

限定摹状词适用于一个特定的对象,因此又称为专名, 即专属于那个对象的名称。 方便起见,称呼限定摹状词为专名,而非限定摹状词 就直接成为摹状词。
根据摹状词理论,命题的主词只能是专名。
摹状词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符号,没有唯一的
指称,不能够作为主词出现,摹状词的作用 是描述一个事物,
摹状词理论的核心在于以一阶逻辑的方法重
后来因为个人的生活作风问题,地方法院就取
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 胜任教授一职。
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
“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 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 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 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罗素于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 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 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被拘禁7天。
把《威弗利》的作者替换为司各特,得到语句“乔 治四世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司各特”。 然而,第一个语句是真的,替换以后得到的第二个 语句却是假的,
尽管事实上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
按照罗素的理论,自然语言中的一切名称都是摹状词, 摹状词通过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而指谓这个对象。 摹状词分为两种: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祖 父约翰· 罗素勋爵在19世纪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 相,父亲安伯雷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 论者, 罗素不到四岁就失去双亲,6岁时祖父去世,自此以 后有祖母和家庭教师抚育和培养他。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并获得了数学 奖学金, 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 员。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罗素

阅读教学论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模式
一、 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阅读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理 念 (二)、阅读教学法的总体和阶段目标 1、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2、 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三)、阅读教学法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1、 语文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 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地西方哲学思潮
——伯特兰﹒罗素
人物生平
பைடு நூலகம்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 家。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 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 经济学院任讲师。 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 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 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 1919年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 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 论》一书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 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 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欲望:人的欲望有四大种:贪婪、竞争、虚荣、
权力。
金钱崇拜 :指的是一种信仰,即认为一切价值
都要用金钱来衡量,金钱是人成功与否的惟一尺 度。
人物影响
在现代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以及社会 政治领域内,罗素都享有崇高声誉。 在学术领域,他不仅是风靡20世纪的分 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而且是对数学逻辑 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逻辑学家,他在 政治领域所从事的大量活动,在国际舞台 上有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学院:理学院
哲学家罗素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摘要:罗素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首先将哲学定义为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并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谈到哲学是种生活方式的观点,同时他把哲学视为宽容的学问,最终怀揣着浪漫情怀评述哲学史上灵动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
透过《西方哲学史》可以读出身为哲学家的罗素在陈述哲学思想时的严谨;又可以读出身为普通人的罗素在评述哲学家和哲学思想时的丰沛情感。
关键词:罗素;哲学观;哲学史观
1.罗素的生平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
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曾对二十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
与怀特合著的《数学原理》(三卷),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
在哲学观点上,罗素最初是新实在论者,二十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并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
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
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
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他在教育观点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
在政治态度上,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主义。
他的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哲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育与美好生活》等。
2.罗素的哲学思想
罗素在其经典之作《哲学问题》中指出,研究哲学不是像物理学家所做的那样,是为了寻找那些问题的具体的、确定的,这样或那样的答案,而只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
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所使用的那些概念的范围,丰富了我们智慧的想象力,并且减少了我们“独断的自信”。
2.1.物质论
罗素对“什么是物质”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是从贝克莱主义出发的。
罗素曾经拍案叫绝地认为“贝克莱还是有他的功绩,他指出物质的存在完全可以合情合理地被我们所否定,并且指出倘使有任何东西可以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话,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是我们感觉的直接客体”。
罗素认为,“物理的客体”只能是而且必须是“从我们所直接认知的东西中的得出的一种推论”。
可见,他所走的是从贝克莱到马赫的老路,认为感觉或知觉是第一性的东西。
2.2.认识论
罗素认为如果一种物质是存在的,那么我们的认知也就应该是我们有关它存在的知识。
他一直在分析的问题是:我们认知的事物究竟是不是事物本来的面目,我们如何去认知这些事物,认知这些事物是通过我们的亲身经验还是通过描述,归纳法在我们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效,还是像上部分所说的那样,我们经验过的,我们所感知的,才是我们真正认知的。
照这样说,归纳法在我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中就应该是有效的,但为什么归纳法却不能凭经验来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
罗素告诉我们,凡是根据经验而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就都是基于一种既非经验所能肯定的、又非经验所能否定的信念,因此这一部分读来让人觉得很矛盾,或许这正是需要哲学精神去探索的地方吧。
2.3.先验论和共相论
康德关于先验的理解,有心灵所固有这一因素,有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的条件这一因素,也有普遍有效这一因素。
罗素似乎不赞成这样的说法,罗素认为先验的命题并不是在其来源,而是独立于经验而产生的,从来源说,他认为经验是因,而先验命题是果,他认为先验命题之为先验,是因为它的准确性是不靠经验所证明的。
同时,罗素谈到“共相”问题,罗素所指的“共相的世界”,也就是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大师柏拉图的那个“理念世界”的再版。
但是这里又有些疑点:罗素向我们介绍的共相是有区别的。
他认为有些关系是经验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关系是感觉经验得不到的,这是离感觉材料相当远的共相。
2.4.真理论
罗素认为真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真理必须是那种承认有它的反面(即虚妄的理论)的理论,在这方面,我们的信念理论必须有别于我们的认识理论,因为就认识而言,不必考虑任何反面,就真理和虚妄的相互关联而言,倘使没有信念,便不可能有虚妄,因而便不可能有真理。
第二,一种信念是真理还是虚妄,永远有赖于信念本身之外的某种东西。
第三,一个真理的精髓在于其构成一个圆满的体系,也就是构成大真理的一部分。
对于这种学说,罗素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没有理由来假定只可能有一个一致的信念体系;第二个就是在哲学里,两种敌对的假说都能够说明一切事实,这样一致性作为真理的定义就无效了,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只有一个一致性的体系。
在论证真理问题上,罗素一直在强调“信念”,强调本能的信念之合理的权威性。
2.5.哲学价值论
罗素提出,哲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的学问。
哲学对于科学上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那些原则都要加以批判地研究,而且要从这些原则中找出它们的不一致来;只有在找不到摈弃它们的理由的时候,才能把它们作为批判研究的结果接受下来。
哲学和别的学科一样,其目的首先是要获得知识。
哲学所追求的是可以提供一套科学统一体系的知识,以及由于批判我们的成见、偏见和信仰的基础而得来的知识。
3.总结
总之,罗素的哲学观非常有见地,他几乎对我们目前所认为的哲学做了完全不同的回答,真正让哲学回到了它本真的状态,使哲学根源于人的心灵,紧扣人的生活,关注人的现实,激发人的思想,磨砺人的思维,增加人的智慧。
因而他也使哲学一改古板、灰色、抽象的面孔,变得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思、定位哲学,促进、繁荣哲学,使哲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马克思说,哲学即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教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改造世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学习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就不会被物欲的社会冲昏头脑,在忙于日常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兴飞.论罗素独具特色的哲学史观[J].青春岁月.2013(4).
[2] 吕朝奎.罗素的哲学观[J].哲学研究.2009(19).
[3] 樊娅苹,卢芝艳,崔建爱.智慧之光——读罗素的《哲学史观》[J].2011(27).
[4] 张晋龙.浅析罗素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J].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