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模型

合集下载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亲子相互作用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互动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是对这种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型。

通过研究这一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并提供指导家长的有效方式。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包括了家庭环境、父母行为、亲子关系质量和孩子发展这四个主要要素。

首先,家庭环境是亲子相互作用的基础,它包括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家庭文化等。

一个稳定和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行为是亲子相互作用中的关键要素。

父母的行为方式、教养方式和情绪表达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的温暖和支持可以促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而严厉和冷漠的父母行为则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亲子关系质量是亲子相互作用模型中的核心要素。

亲子关系质量包括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沟通和亲密程度。

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质量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而亲子关系质量差的家庭则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孩子的发展是亲子相互作用模型中的结果。

孩子的发展包括了认知、情感、社交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一个健康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可能导致孩子的发展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相互作用的良好发展。

首先,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质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温暖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自身行为的模范作用。

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亲子相互作用模型是研究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它对于理解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和指导家长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关注家庭环境、父母行为、亲子关系质量和孩子发展这四个要素,家长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解读董进宇博士亲子关系模型图

解读董进宇博士亲子关系模型图

解读董进宇博士亲子关系模型图教育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软件: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骨2、自信心:进入大脑的主程序3、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4、主动进取精神:人生的动力源5、学习兴趣:学习行为的生理学动力6、良好习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八个工具:1、爱:无条件的爱2、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3、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4、确认:直接说出孩子优点+帮孩子建立是非观念、往大脑中输入价值观5、理解:必须把孩子视为朋友+搞清楚孩子行为的原因+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6、陪伴: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家长的人本身与他相处,才能学会“人”的各种行为方式7、制定规则:该怎么做+平等协商+制定行为标准和规则+执行规则+负责检查监督8、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1、忽略孩子的存在2、强迫3、破坏性的批评家庭教育的两个“陷阱”:1、有条件的爱2、家长输不起的心态亲子关系模型图简介在这个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成了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教育是一个终身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子女的关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

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亲子关系模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整个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图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

亲子关系变化的阶段模式

亲子关系变化的阶段模式

亲子关系变化的阶段模式亲子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关系之一,它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亲子关系的变化通常会出现一定的阶段模式,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亲子关系阶段模式:1.依恋阶段依恋阶段是亲子关系的起始阶段,从孩子出生到大约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达到了高峰。

他们会寻求父母的安慰、保护和照顾,并通过依恋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父母也会对孩子有强烈的亲密感和责任感。

2.探索阶段探索阶段发生在孩子大约两岁到十几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对外界充满好奇,并渴望独立探索和尝试。

他们会表现出对自主性的强烈需求,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

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抵抗、挑战和争吵,同时也会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

3.分化阶段分化阶段发生在青春期,孩子进入到成年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发展独立的个性,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

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同龄人,并试图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阶段可能会面临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4.重新连结阶段重新连结阶段发生在孩子成年后,通常是大约二十岁之后。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重新产生依赖和关注,尤其是在面临生活挑战、取得成就或者面对失败的时候。

他们逐渐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并愿意寻求他们的意见和支持。

父母也会重新扮演起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以上是亲子关系变化的一些常见阶段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经历,因此亲子关系的发展并不是固定的,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亲子关系的变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父母和孩子都会对彼此产生影响,这需要双方之间的理解、尊重和沟通。

总之,亲子关系是一个持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互动方式。

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可以更好地维系和发展健康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首先是附件模式,这种模式下,父母对孩子形成过度依赖,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延伸。

在这种模式下,父母往往过度关心孩子的需要,忽略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独立性。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取决于父母的赞许。

第二是分离独立模式,这种模式下,家长强调孩子的个人独立性,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决策权。

尽管有些分离是正常的,但在这种模式下,家长可能过分强调独立性,并缺乏关心和支持。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被重视,导致与父母的关系疏远。

第三是对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立和冲突。

家长可能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过分强调。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感到无力和沮丧,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最后是适度独立模式,这种模式下,家长能够在关心和支持孩子的同时,鼓励他们发展独立性。

家长在这种模式下充当导师的角色,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意见和决策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尊重的,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成长。

这四种模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影响。

附件模式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分离独立模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重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

对立模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力和沮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受到负面影响。

而适度独立模式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保持平衡,既要关心和支持孩子的需求,又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决策。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导师,指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总的来说,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在不同的家庭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附件模式、分离独立模式、对立模式和适度独立模式对孩子和家庭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适度独立模式被认为是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最佳模式。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

亲子关系建立的四个模式
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父母的关心、呵护与培养,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关系模式,如控制型、支持型、连接型和探索型。

首先,控制型模式是父母以强制规定、惩罚、非理性拒绝为主要手段,严厉管教孩子,但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破坏了亲子关系。

其次,支持型模式是以理解、支持、关心为基础的家庭环境,父母重视孩子的人格发展,相互之间有支持、关爱与信任,这种模式能够营造出安全感、保护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连接型模式是父母孩子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充分利用耐心与温柔作为基础,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学习、犯错与表达自己,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感受,以帮助孩子感受到被充分尊重和理解的感觉,确保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会感到沮丧与孤立。

最后,探索型模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学习新事物,给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及支持,父母也会更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帮助他们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们在积极、安全的家庭环境里探索新的技能,并且可以在父母的辅导下不断提升自我,建立起更强的独立能力。

综上所述,父母孩子关系的模式有控制型、支持型、连接型和探索型,而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有策略地结合这四种模式来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身为父母的我们,应当把控自身,与孩子建立基于关心和尊重的沟通模式,关注孩子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他们构建一个可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和谐家庭。

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模型(二)

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模型(二)

大家好!老杨(471601687) 22:04:36你好放声行者(61292672) 22:04:58忙坏了,呵呵dragon(11287982) 22:05:04大家早都到了吧,呵呵dragon(11287982) 22:06:04昨天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亲子教育软件的话题,还记得吗?百灵鸟(404047622) 22:11:01呵呵,老师来了行云流水(491695537) 22:06:46开练了甲天下(494003280) 22:07:2710点呀甲天下(494003280) 22:07:42呵呵dragon(11287982) 22:08:05呵呵,刚刚才在另一个群里分享完了百灵鸟(404047622) 22:13:08呵呵,老师刚从其它群里分享,刚忙完就赶过来了,精神可佳甲天下(494003280) 22:08:38精神可佳百灵鸟(404047622) 22:14:35我们抓紧时间开课罗!dragon(11287982) 22:09:48感谢大家的支持,嘿嘿dragon(11287982) 22:10:07大家还记得昨天说过的给孩子的做的6条信念吗?百灵鸟(404047622) 22:15:41嗯,我相信你,我信任你,我相信你会处理得很好,我关心你,对我来说你很重要百灵鸟(404047622) 22:15:57好象少了一个dragon(11287982) 22:11:13哈哈,百灵鸟非常棒呀百灵鸟(404047622) 22:16:12呵呵,老杨(471601687) 22:11:41满厉害的!甲天下(494003280) 22:11:46还有一个是什么?百灵鸟(404047622) 22:16:53这要老师帮忙补充下了我愿意倾听你甲天下(494003280) 22:12:36老师请说dragon(11287982) 22:12:52这条加上就好了dragon(11287982) 22:12:54呵呵甲天下(494003280) 22:13:06呵呵dragon(11287982) 22:14:43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呀dragon(11287982) 22:15:36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dragon(11287982) 22:16:12我们在教育孩子上面所表现的方式恰恰与我们的父母亲相反dragon(11287982) 22:16:51自己出生自很保守的对自己很限制的家庭dragon(11287982) 22:16:56当他们自己做父母的时候,表现的很宽容dragon(11287982) 22:17:01相反dragon(11287982) 22:17:27自己出生自很宽容的家庭dragon(11287982) 22:17:37当自己做父母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很很严厉保守的情况百灵鸟(404047622) 22:22:49这是为什么呢dragon(11287982) 22:18:12人的逆反行为呀dragon(11287982) 22:18:32一种心理的作用dragon(11287982) 22:19:38哪位朋友有过这种感受的?可以分享一下dragon(11287982) 22:20:30所以我们说,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自于欠完美的家庭,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所表现的方式恰恰与我们的父母亲相反。

(完整版)亲子关系图形

(完整版)亲子关系图形

亲子关系:你的家庭三角是哪一种呢?母亲 一、最佳的家庭关系------“等边三角形”这种家庭关系中,父母之间有很好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有很好的关系。

如果说孩子中高考是目前这个 家庭的主要奋斗目标的话,这个“等边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

只要父母给孩子的力量是同方向的, 大小相等,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勇往直前, 最终实现中高考的目标从图形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父母共同向孩子提供力量的时候,这个三角形的顶点聚集了很大的力量。

这种 力量可以有效的破除前进方向上的各种阻力(等边三角形的稳定度很好),孩子得到的力量也是稳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的复习状态和考试状态一定是最佳的。

孩子父亲孩子母亲父亲二、较为容易实现的家庭关系——“等腰三角形”1、能够给孩子较大力量的“等腰三角形”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他们都与孩子保持了相等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父母给孩子的力量是均衡的、同方向的,就可以给孩子较大的力量(虽然在稳定性方面比起“等边三角形”稍差一些)孩子母亲父亲2、能够给孩子一定力量的“等腰三角形”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他们都与孩子保持了相等的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给孩子均衡的、同方向的、较大的力量,但是在孩子身上合成的力量,很难抵御前方的较大压力或阻力。

而且,还会有被压力或阻力击垮的可能性。

父亲三、无法给孩子足够支持力的家庭关系------- “任意三角形”1、父母关系较差的状态图形上我们看到似乎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是由于父母的关系“极差”,使得这样的三角形趋于“直线”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竭尽全力给孩子各种力量, 但是在孩子身上合成的力量,却没有多少是向前的力量, 有很多的作用力都互相抵消掉了,根本无法抵御前方的压力或阻力。

一定会有被压力或阻力所击垮。

孩子母亲孩子母亲父亲母子关系好于父子关系孩子母亲父亲父子关系好于母子关系2、父母争夺孩子,使孩子原地打转的状态以上这两种关系中,由于母亲或父亲的作用力大于另一方的作用力,就使得在孩子身上聚集的力量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合力不是向着前方,而是偏向于左(或右),使得孩子无法前进,只能在一个范围里打转转,完全失去了向前的动力。

(原创)两圆模型与情感关系三圆模型与亲子关系

(原创)两圆模型与情感关系三圆模型与亲子关系

(原创)两圆模型与情感关系/三圆模型与亲子关系作者:恳谈李舒仙自做咨询以来,接触最多的是情感咨询的案例,从中我们发现了不少情感问题的共性。

本文尝试用两圆模型来描述亲密关系形成过程、历程中的各种变化轨迹以及各种情感关系的要素所属区域。

以下所有图示中,A、B代表情感关系中的两个个体,无性别差异。

圆心代表A、B两个个体的独立人格,AB代表A与B的交叠部分,红色单向箭头的方向表示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移动,红色双向箭头表示彼此向对方移动,圆周的四个小箭头表示圆在扩大。

亲密关系形成过程:一份亲密关系,一般要经历陌生、相识—相吸、相恋—相爱、关系进一步密切化四个阶段,如图所示:陌生相识—相吸相恋—相爱关系进一步密切化此图中的AB,表示关系进一步密切化后,双方交叠的空间部分,空间具体多大由双方的心态、意愿、感受与行为以及相互作用的性质如何决定。

情感发展历程的几种变化亲密关系要经历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和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权力争夺期和整和期也叫磨合期,磨合期怎么度过,能否顺利度过,决定了关系的最终走向。

我们用图示来表示以下几种可能的变化轨迹:追与逃的控制/反控制模型状态1是相对稳定的,A、B都相对独立。

A若觉得交叠部分AB不够大,使她焦虑、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时,就会向B推进,想方设法扩大AB部分,了解更多B的信息,以缓解焦虑,获得安全感,如状态2所示。

如果B能接受这样的状态,感受良好,这份关系是暂时稳定的,可以维持的。

如果B觉得交叠部分(AB)太大了,自己的自由空间(B-AB)减少了,不舒服,压抑,就会想逃离,往后退,退到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如状态3;而A看到B退,就会追,追得越快,B逃得越快,最终形成状态4,彼此有隔阂,相互冷漠,成了陌路人。

若B不满状态1,向A推进,结果亦然,B追,A逃,图略。

理想化的爱情关系(病态双生)模型当AB双方在磨合期中,都渴望增大交叠部分AB时,会互相向对方推进,使AB增大,如状态2,随着AB 的逐渐增大,也许在这个过程中,AB增大到一定程度,彼此都感到满意、安全的时候会停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精神软件“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 的相互关系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当一 个人的行为与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 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 就产生了责任心。
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积极 进取的!孩子会变的被动,家长推一下 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主动进取精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 这日常行为就决定了他的成就。
○小结: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 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 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就象刚出厂的 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 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应 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 社会上正常行走。
亲子关系模型
吉林省博瑞智教育发展中心 董进宇博士
2004年5月25日摘抄
关爱下一代
序: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 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 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 普遍使用,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 西,才能为大家所遵循。亲子关系模型是我们 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整个家庭 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图,家长和孩子间 有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他们之间的互动关 系。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 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自己,相信家长的所 有批评、表扬懂得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如果 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
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 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 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好。如果没有主 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 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不可能在人 生中成功的。
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 没有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 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 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高枕无忧
□亲子关系模型图
教育的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1、爱 2、表扬 3、鼓励 4、确认 5、理解 6、批评
1、自尊心 2、自信心 3、责任心 4、进取心 5、学习兴趣 6、良好习惯
※高压线:1、忽略孩子的存在;2、强迫;3、破坏;
※陷 阱:1、有条件的爱; 2、输不起的心态;
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 树立的过程;
自信心是一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 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例:自信是人们做事时的心理运算程序: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 题时,大脑会深入试题的内部去运转,去寻找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 系把题作对;没有自信的孩子,看到题马上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问 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 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来我妈会怎么训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作 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结论:我数学不好吧?我 还是不行!
第三个工具是“表扬”
表扬是孩子取得成绩时给他加油的核心 方法。
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表 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 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 常做的行为。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 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 自信会增强。
第四个工具是“确认”
确认是家长帮助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 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 动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都是 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

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 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这种情况下,所 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你全可以不会,只要 你能激发起他成长的动力,他仍然可以 正常成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 育孩子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 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 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 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 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家长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 任务?
六个精神软件的领会。
第一个精神软件“自尊心”的建

自尊心是孩子的脊梁。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 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 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
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 建立了孩子的自尊心,就等于点燃了孩子的生 命之火,他就有成长的动力;
第五个精神软件“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 是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 的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 成自动反应。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 的。
要是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 是第一位的,而学习的兴趣需要家长对 孩子从小进行培养。
第六个精神软件“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来的反应, 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 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 士、博士、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 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 才会没果说孩子是我们雕塑的作品,那么我 们手中应有的工具是什么?
六种重要的工具 --展示如下
第一个是“无条件的爱”
作为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是有意识 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 时候,他的 自尊心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 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 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
无条件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 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个是“鼓励”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 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 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 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份是真理。” 教育孩子,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 的事情。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 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
建立孩子自尊心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的 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的时候,孩子 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 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精神软件是“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 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心理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