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一、熟悉本课4个生字。
二、积存词语“数学家、试探、消失、实验、振动、探讨、发明、制造”等词语。
3、正确、流畅地朗诵全文。
4、明白帕斯卡从小擅长试探,爱动脑筋,长大后发觉了振动原理,不断有发明制造,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2. 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明白得帕斯卡发觉发声的进程,并能抓住要点陈述。
二、以课文为例,了解文章是按“归纳、具体举例、归纳”的结构来写人的。
3、明白得帕斯卡发觉发声的进程,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进程一、学生交流,引入课题。
一、今天咱们来学习一名科学家的故事。
二、揭露课题(1)学习生字:“帕”: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2)读准人名:帕斯卡(3)师:牛顿发觉地球引力、阿基米德发觉水的浮力。
此刻请大伙儿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帕斯卡也是如此。
(4)出示课题:爱动脑筋的帕斯卡3、齐读课题:爱动脑筋的帕斯卡二、初读课文一、出示自学要求:(“振”要关注读准前鼻音)二、听课文录音,再想一想,你了解了什么?指名答。
(帕斯卡很爱动脑筋;帕斯卡11岁就发觉了声学的振动原理……)3、媒体出示:帕斯卡听到厨房的叮当声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自己的钻研找到了什么答案?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4、指名分末节读课文。
(正音纠错)三、研读课文一、师做声学的振动原理的实验。
(学生边观看边试探)二、学习二、3节。
(1)指导朗诵二、3末节。
(第2末节中的:“多青年、谁、可是”要重读,读出帕斯卡的擅长观看;第3末节要读出帕斯卡从实验观看中取得的快乐。
)(2)教师引读课文内容,学生跟读。
3、完成练习(自由完成,交流,齐读)4、齐读课文二、3节。
五、除文章的二、3末节具体写了斯卡发觉声学振动原理这件事,文中的第1末节还括介绍了帕斯卡小时候就爱问什么缘故,并喜爱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第4末节又归纳介绍了帕斯卡的成绩。
这种写作方式确实是按归纳、具体、归纳的方式来记叙一件事,这也是写作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人记事的写作方式。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PPT课件

就立刻停)止,实验证明:(
原来发声最要
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
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2020年9月28日
8
这样,帕斯卡十一岁就发 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 科学的探索。后来不断有发9
不同点 相同点
2020年9月28日
少年王勃 梅兰芳练功 爱动脑筋的 帕斯卡
都将人物的名字写进了标题
突出了王勃的 将梅兰芳的
年龄,夸赞他 刻苦表现出
是个奇才
来
突出帕斯卡爱 动脑筋的好习 惯
10
1、比一比组词: 敲( )振( ) 断( ) 搞( )晨( ) 继( )
帕: 拍( ) 怕( ) 伯( ) 迫( )
2020年9月28日
11
他跑到厨房中自己 一边 做 实验,一边观察。他发现盘
2020年9月28日
1
39 爱动脑筋的 帕斯卡
2020年9月28日
2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 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 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 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这种声音引起帕斯卡的 思考,……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帕斯卡 高兴地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 打。
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 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2020年9月28日
4
他___跑__到__厨__房___中__自__己__一___边__做___ 实___验__,_一__边__观__察__。他发现盘 子被敲打后,声音持续了好 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手一 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
2020年9月28日
子被敲打后,声音持续了好 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手一 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生平及其对数学、物理学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以及对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生平和贡献。
第二章:帕斯卡的生平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2.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的出生背景、家庭情况、学习历程以及他在数学、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生平事迹。
第三章:帕斯卡的数学成就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帕斯卡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的数学著作《算术三角形》以及他在数学方面的其他贡献。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帕斯卡的数学成就。
第四章:帕斯卡的物理学成就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帕斯卡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的物理学著作《液体平衡论》以及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其他贡献。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物理学成就。
第五章:帕斯卡的精神品质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的勤奋、谦虚、求知欲强等特点,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精神品质。
第六章:帕斯卡的数学三角形6.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帕斯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帕斯卡三角形的定义、数列规律及其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反思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反思沪教版本文按概括、具体、概括(总—分—总)的方式来记叙。
第1节概括地介绍了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就爱钻研的特点。
第2、3节具体介绍了帕斯卡十一岁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的这件事情,让读者能从这件事中真切感受到帕斯卡从小就爱“爱问为什么,并喜欢去钻研,找出问题答案”的科学素养。
第4节又概括介绍了帕斯卡长大后的成就。
本课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了一位爱提问、爱钻研的帕斯卡。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就这个原理而言,学生无疑是陌生的,但这不应该是我课堂的重点,不然就脱离了语文的特性,变成自然课了。
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这个原理,又不让课堂失去语文课该有的味道呢?在教学中,我紧紧将将学生对这一常识的了解牢牢地与语言文字训练联系在一起。
如:先让指名学生分组分小节朗读课文,来对这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接着,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尝试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根橡皮筋套在一个一面无盖的盒子上,拨动皮筋,体会振动带来的声响)来加深学生对这个原理的理解。
最后,学生通过我的实验观察,不用看书本,就可以尝试通过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说清楚声学振动原理。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在讲声学原理,其实我所关注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正确表达,要锻炼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再让学生来听写文中介绍声学原理的句子,一方面是巩固学生对这一常识的记忆,另一方面也是在听写的过程中,对本课所学字词加以巩固。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环节,大多数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人介绍这一常识。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增加了科学知识,而且至始至终都立足于语言表达训练,力求保留课堂的浓浓语文味。
本课的第二个训练重点就是复述,这一要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比较难以操作。
由于课堂上,我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再让学生借助填空,将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大部分孩子都举手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39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这样,帕斯卡十一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 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后来不断有 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 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 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 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
这样,帕斯卡十一岁就发 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 科学的探索。后来不断有发明 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少年王勃 不同点 相同点
梅兰芳练功 爱动脑筋的 帕斯卡
都将人物的名字写进了标题
突出了王勃的 将梅兰芳的 年龄,夸赞他 刻苦表现出 是个奇才 来 突出帕斯卡爱 动脑筋的好习 惯
1、比一比组词: 敲( )振( 搞( )晨( 帕: 拍( 伯(
39 爱动脑筋的 帕斯卡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 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 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 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这种声音引起帕斯卡的 思考,……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帕斯卡 高兴地发现,原来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 打。
完成练习:
帕斯卡听到(敲打盘子的声音),他想: ( 离开盘子后,声音为什么不马上消失 ),接 着,他动手开始自己操作:他( 一边做实验, 一边观察 ),发现( 盘子被敲打后,声音持续 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 就立刻停止 ) ,实验证明:( 原来发声最要 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 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
) 断( ) 继(
) )
) )
怕( 迫(
爱动脑筋地帕斯卡

1、课文中介绍帕斯卡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找到的答案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四 人小组自学课文,分别用直线、浪线划出有关内容。
2、交流:
1)指名分节读文
2) 指名回答(出示: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
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1) 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帕斯卡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2)你能用上"不但还”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
指名交流(出示:帕斯卡不但爱动脑筋,还善于观察。 )
3)齐读句子
6、 引读第4节:(出示:第4节)
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后来……(不
断有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4、感受帕斯卡的爱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并能听写句子: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打击停止了, 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复述有关帕斯卡小时候爱钻研的故事。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预习时初读课文、标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请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第1节出现的关联词“不但……还……”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评价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通过朗读来读
出递进的关系,而这一知识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能通过朗读 表现出来即可。
在此环节,要重点正音的两个字, 其一是要避免学生用英语的发音来读外国人的的名字, 发准“卡”的第3声。其二是要指导学生读准“筋”的前鼻音。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让·帕斯卡的生平及其对数学、物理学的贡献。
2. 掌握帕斯卡三角形的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让·帕斯卡的生平介绍2. 帕斯卡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3. 帕斯卡三角形的应用举例4. 探索帕斯卡三角形中的规律5. 实践练习:制作帕斯卡三角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让·帕斯卡的生平及其贡献2. 帕斯卡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3. 发现并总结帕斯卡三角形中的规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让·帕斯卡的生平及其贡献,讲解帕斯卡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 演示法:展示帕斯卡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帕斯卡三角形,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特点和规律。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让·帕斯卡的生平介绍、帕斯卡三角形的图片及应用举例。
2. 纸张:用于学生制作帕斯卡三角形。
3. 彩笔:学生制作帕斯卡三角形时使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让·帕斯卡的生平及其对数学、物理学的贡献。
2. 新课导入:讲解帕斯卡三角形的概念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展示帕斯卡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4. 规律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帕斯卡三角形中的规律。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帕斯卡三角形,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写出帕斯卡三角形的前5行。
(2)计算第n行中第m个数字的值。
八、课堂讨论:1. 邀请学生分享在制作帕斯卡三角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帕斯卡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九、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帕斯卡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2. 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帕斯卡三角形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十、课后作业:1. 编写一个关于帕斯卡三角形的小故事,要求故事中体现帕斯卡三角形的应用。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案及反思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帕斯卡尔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贡献。
(2)掌握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3)学会运用帕斯卡尔定理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帕斯卡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规律。
(3)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2)通过学习帕斯卡尔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帕斯卡尔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
2. 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3. 帕斯卡尔定理及其在几何图形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帕斯卡尔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
(2)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规律。
(3)帕斯卡尔定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帕斯卡尔三角形的规律。
(2)帕斯卡尔定理在几何图形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述帕斯卡尔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
2. 讨论法:探究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规律。
3. 实践活动:运用帕斯卡尔定理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帕斯卡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帕斯卡尔三角形的特点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3. 课堂讲解:讲解帕斯卡尔定理及其在几何图形计算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帕斯卡尔定理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帕斯卡尔的精神品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帕斯卡尔三角形和定理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4个“帕振厨振”;读准“筋”前鼻音
2、流畅地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继续加强默读课文的能力。
3、了解文章先“先概括在具体再概括的”结构。
4、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把句子写具体.
5、感受帕斯卡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科学素养,产生敬佩之情。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先“先概括在具体再概括的”结构。
2、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 能以第一人称说清楚帕斯卡发现原理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并写下来。
3、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 能以第一人称说清楚帕斯卡发现原理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并写下来。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模块一:导入课文,了解帕斯卡及其成就,学习第一小节。
对应目标:目标1:读准“筋”前鼻音
具体环节:
一谈话引入
1、回顾本学期学到过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指名交流(爱迪生善于观察,能够大胆实践。
小时候,曾对母鸡为什么能孵出小鸡产生了好奇,学着母鸡的样子孵小鸡;牛顿小时候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了解风力,对科学执着探究。
)
2、了解帕斯卡
师:今天,我们要再来了解一位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帕斯卡(出示:帕斯卡)。
谁能读清楚他的名字?指名读(板书课题)
3 了解他的成就
4、学习第一小节,抓住关联词了解帕斯卡的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的关键品质
1)指名读,齐读
2)师: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帕斯卡小时候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充满好奇的,爱问什么,然而帕斯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发现问题后能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小小年纪的他真是了不起!你看,他和你们刚才所介绍的科学家们一样,从小……(板书:爱动脑筋)
5、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齐读)
说明:本单元为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介绍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介绍一些从小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通过让学生交流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来引入课文,旨在让学生在回忆已知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第1节出现的关联词“不但……还……”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读出递进的关系, 在此模块,要重点正音的两个字,其一是要避免学生用英语的发音来读外国人的的名字。
其二是要指导学生读准“筋”的前鼻音。
练习与评价:
课中:读好关联词”不但…还…”,读出语气.
活动2【讲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模块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明确学习重点
对应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4个“帕振厨”
2、流畅地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3、了解文章先“先概括在具体再概括的”结构。
二初读课文,了解了解文章结构,明确学习重点
1、小组学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课文中介绍帕斯卡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又是怎样钻研的?最后找到了什么答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分别用直线、浪线和括号划出有关内容。
)
2、交流:
1)指名分节读文
2) 核对三部分内容,师生配合读
3、学习第2小节“发现问题”这部分
引读:
说到帕斯卡对这个问题的发现,其实是源于一次偶然。
原来,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叮叮当当地响。
)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谁也没注意过,可是……(却引起了帕斯卡的思考。
)他想……(要是敲打发声的话,为什么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这一现象在常人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谁也没有去注意过,然而却唯独吸引了帕斯卡,使其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
师:你觉得帕斯卡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说明:本课是自读课文,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阅读。
在本环节的小组自学中,可以让学生来相互评评同伴是否将生字读准了?课文是否读流畅了?态度是否落落大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以第1节中提到的“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个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为挈入点,让学生据此来自己找找帕斯卡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找到的问题答案,旨在引导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练点设计:
课中: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4个“帕振厨”
2 读完后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活动3【讲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模块三:深入学习第三小节,了解帕斯卡做实验的过程和声学原理。
对应目标:
4、了解声学的振动原理,能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把句子写具体.
5、感受帕斯卡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科学素养,产生敬佩之情。
三深入学习,体会帕斯卡的爱钻研
1、那帕斯卡是如何钻研的又是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呢?请你默读第3
2、交流:
1)指名读第三节
2) 他是怎么钻研的?引导关注声音从持续到立刻停止,中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关键动作,想象帕斯卡是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了这一相似的现象
(他先用刀敲打盘子,声音持续了好长时间。
接着,他又用手按住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了。
)
3、了解实验的结论, 向同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
引读: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发声最要紧的是振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振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原来,发声的关键是……读好“振动”
师:原来刚才帕斯卡用手按住盘子边实际上是阻碍了振动,所以声音也就停止了.
4、师总结:帕斯卡之所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着这些难能可贵的科学素养。
指名交流(板书:帕斯卡是个有钻研精神的人,敢于实践的人)
5、引读第4节:(出示:第4节)
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后来……(不断有发明创造,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
6根据人物不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把句子写具体.
你觉得帕斯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阅读的最后一题经常会在出现,而且还会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也就是说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但是你的论点一定要与你的论据相匹配,而论据的提取往往是学生觉得最困难的,有时候说了很多,但是却和前面自己提出的观点相背离,这是很多同学的问题所以观点和材料相匹配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
练习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