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在学生认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课本把该节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避免死记公式。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明白,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到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想】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小钢球、牛顿管、纸片、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重物、纸带、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公式体现出来(投影)。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并不陌生。
(演示实验:将小钢球由高处静止释放,指出小钢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除了小钢球的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生:钢球落得快。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3.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实例4.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基本公式及应用。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公式。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并通过数学论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合理性。
4.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
6.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课后实践,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课后作业和练习,分析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航空航天等。
2.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如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等。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
本节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
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其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v t= v 0+ats= v 0 t+ at2vt 2- v 02 =2as新课导入:实验一:一手拿小纸片,另一手拿粉笔,双手举高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看看纸片与粉笔,谁先落地?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纸片捏成团,结果又如何呢?实验三:毛钱管中的纸片和粉笔的下落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到一条结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实验一中的纸片比粉笔晚着地。
在没有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
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背景。
2. 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
3. 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使物体加速下落。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理解,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公式和示例,让学生理解重力加速度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练习题目:1. 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 描述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学会计算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 1/2 g t^2。
2.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s = 1/2 g t^2 和s = 1/2 g (t + Δt)^2 1/2 g t^2,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示例和公式,让学生理解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练习计算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距离: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练习题目:1. 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根据给定的下落距离,计算物体下落的时间。
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跳伞运动等。
2.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示例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高一物理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9篇

高一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9篇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教法建议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一、自由落体运动[方案一]1、思考与讨论:(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2、分析引导:(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3、分析与小结:(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方案二]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探究活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 21、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教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强调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教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如加速度恒定为g,运动轨迹为直线等。
4.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等。
5. 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地震预警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自由落体运动与其他类型运动的异同,如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篇1整体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浸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
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那么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展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p 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本卷须知。
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2、进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才能;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到达最正确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究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一样的高度释放两物体。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自由落体的概念、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重力加速度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规律及实际应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短片,展示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伞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引发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考。
2. 自由落体概念讲解:讲解自由落体的定义,强调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
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下物体落地的时间,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
4. 重力加速度讲解: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5. 自由落体运动实际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 板书设计: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规律公式、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和落地所需时间。
答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2gh),落地所需时间t=√(2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商南县高级中学蒋宏忠 726300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地球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实验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事物规律迁移及应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1.渗透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2.加强对控制变量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g=9.8m/s2。
【教学方法】1.观察法(生活与实验)2.实验法3.阅读法【教学用具】CAI课件、纸片若干、牛顿管、粉笔(举例用)、书签、直尺(实验用)。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与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基本公式。
●引入(时间约2分钟)1.文学家们在形容秋天的落叶的时候,常常说:飘零的落叶,却从没有人说飘零的苹果或者飘零的铅球呢?(学生回答:因为苹果下落得比树叶要快)2.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比落叶下落得快呢?(学生答回:A.因为苹果的质量比树叶的质量大;B.因为苹果和落叶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3.介绍历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过大量的观察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幻灯片1)4.过渡: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物体下落是否受到空阻力的影响呢?请同学位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个两问题。
(幻灯片2)●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实验(时间约3分钟)5.实验一: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另一片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实验二:将一张白纸裁成相同的两半,其中一半再裁成两半即原来的四分之一,将四分之一的这半揉成纸团,让其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可以看到纸片比明显比纸团下落得慢。
6.实验分析:实验二:说明轻的物体也可能比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前面的结论错误(幻灯片2)。
实验一: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则两物体下落的快慢应该相同,与事实不符;所以说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说法不准确。
实验一:两纸片的空气阻力不同,质量相同,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7.过渡:如果要考虑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有关怎么办,注意不能受到阻力的影响?(讨论结果: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做物体下落实验)●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管演示实验(时间约4分钟)8.演示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鸡毛、铁片等物体在一个抽掉空气的玻璃管里下落,可以明显看到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放入空气后,再重复前面的实验,发现其中的羽毛和铁片下落的快慢不相同。
(幻灯片3)9.播放视频:阿波罗号飞船登月时,宇航员在月球上做的自由落体实验。
10.实验结论:没有空气时候,物体受到那些力呢?(重力)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到什么呢?(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时只受重力的作用,其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
11.过渡: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落体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时间约2分钟)12.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幻灯片)12.练习: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是否是自由落体运动:A.粉笔头在有空气的空间里由静止开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B.用手用力向下用力抛出的粉笔头是自由落体运动吗?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且初速度为0.所以AB两物体的运动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重力来说非常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的看成一个自由落体运动。
13.注意: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两个字的含义:一是物体受重力,二是物体的初速度为0。
14.过渡:在前几节我们学过的运动有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等,则自由落体运动也和前面的运动一样是一个新的运动类型吗?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本质是什么呢?●自由落体运动──—性质(时间5分钟)14.首先自由落体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一个加速运动,你能说出为什么吗?(物体的初速度为0,而一落一段时间后,速不在为0,说明速度是在增加)15.自由落体运动的是不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呢?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哪些规律呢?(速度公式:V t=a ;位移公式S=at2/2 ;在连续且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大小之比是1:3:5:7:--)(幻灯片)16.教师分析:我们无论选择哪一条规律我们都要测量时间,而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我们用手表这样的计时仪器来研究就不行了,书上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频闪照片;首先我介绍一下什么时频闪照片(播放模拟动画)在一间密闭的小屋里面,没有光用照相机给小球拍照能拍下来吗?(不能)只有在有光的一瞬间小球才能在胶卷上面留下一个像,于是我们间隔相同的时间闪光一下,每次闪光的时候小球的位置相同吗?(不同)注意我们在照相的过程中都没有更换底片,则小球每隔相同时间的位置就显示在了底片上了,最后结冲印等得到相片。
相片上是N个小球呢?还是一个小球在不同位置的相?(小球在不同位置的相)17.如果小球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则这些小球之间的间距应该是1:3:5:7--;现在请同学们用你的直尺测量出小球的相的间距,判断一下小球是否满足这个规律。
(测量后填入下表,试分析各段位移的比例关系)18.由此可见自由落体运动并不是一个新的运动类型,而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一般的匀加速运动更加特殊。
19.过渡: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就思考,如果他的加速度也是一个特殊的值该多好啊!●自由落体加速度(时间6分钟)20.怎样求出其加速度呢?从频闪照片上能行吗?(能)请同学们用你测得的数据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少?(由开始的数据可计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21.由实验可以测得本图片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9.801m/s2,在物理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又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常常用字母g表示。
22.我告诉大家这张频闪照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上提供的北京地区的自由落体照片。
所以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疑问,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是不是相同的呢?(相同,由前面实验的结论: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运动的情况是相同的,即有相同的时间里位移相同;和S=at2/2可得a是一定相同的。
)23.科学家们又在不同的地点测量重力加速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第页的表格,思考: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而怎样变化?变化是大还是小?(国际上取北纬45度的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9.80665m/s2为标准值,通常我们在计算时g取9.8m/s2,粗略估算时取10m/s2 。
)24.加速度是一个矢量还是标量?(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呢?(物体竖直下落,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25.过渡:由此看来,自由落体运动非常特殊,是一个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解决一个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间3分钟)26.例:我们的教学楼高为4层,假设现在某同学在楼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从上面由静止放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请估算小球在第1s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第1s 末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的?解:把公式V t=v0+at S=v o t+at2/2 中v o换成0,加速度a换成g就可以计算了。
27.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V t=gt位移公式:S= gt2/2●课堂小结(时间2分钟)28.到这个时候、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了,现在来总结一个本节课的知识:(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前面的公式都可以用。
●做一做:测量反应时间(时间4分钟)29.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运动,我们可以用他做很多事,现在我做做一个游戏,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伸出两根手指,我一释放这个书签,你就抓住它。
每一个人在发现某种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都要延迟一小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叫它反应时间。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就可以设计一个测量反应时间的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开始的小游戏自行设计。
(请学生介绍他自己的方案)30.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反应时间测量工具。
并讲述原理。
(播放动画)●弹性预案(剩余时间)3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本课后面的阅读材料,学习并思考:(1)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是怎样的?(2)伽利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要怎样去学习他的品质?●课后作业32.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下南充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仪器:打点计时器;或者手表、水龙头、直尺等)【板书设计】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物体由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2)在同一地点,一切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都相同(3)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取g=9.8m/s2,方向竖直向下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0=0,a = g)速度公式:位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