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学考试
植物分子免疫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植物分子免疫学》术语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Singal transduction信号转导:受体与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然后发送信号来触发细胞内的途径的过程。
通常指从细胞识别和接收外源信号开始、到特定的效应(结构)基因诱导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应答的一系列反应。
2. Basal defense pathway抗病防卫基本信号通路:根据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乙烯(Ethylene, ET)在植物防卫中作为内源信号的作用,分别由这三种激素介导的抗病性发生过程,被称为植物抗病防卫基本信号通路。
3. Guard hypothesis警卫学说:警卫学说是解释R与Avr蛋白质如何间接发生相互结合、从而引导抗病性信号传导的一种假说。
它认为病原物的Avr 是一种寻靶分子,通过寻找植物的R、并与之结合,抑制R的功能,从而使病原物能够在植物上成功定殖。
同时,植物体内的保卫分子通过监听病原物Avr信号,并抢先与之结合,保卫了R免受Avr 结合,从而使R的功能得以发挥。
4. Nucleocytoplasmic trafficing核质转运过程:以核质侧核膜高RanGTP和胞质侧核膜高RanGD P浓度的不对称性为转运基础,由核膜Ran蛋白水解GTP为转运提供能量并需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
核质转运过程是真核生物对信号传导进行精密调控的重要途径,核输入载体蛋白(MP)和核孔蛋白(Nup)对此承担重要功能。
植物擅长使用这两类蛋白质对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进行调控,影响多种激素信号传导通路。
5. Epistasis analysis上位性分析:某一基因受不同位点上别的基因抑制而不能表达的现象。
如果b基因存在时A与a的表型效果难以区别,此时b基因便是A基因的上位(epistatic),A基因是b基因的下位。
二、选择题(在正确的选项上打勾,每个选项4分,共20分)1. 可以影响NPRI功能的蛋白质有:A. Caspae-9B√.COI1C√.IMPα3D. TTG2E√.SNC1三、简述植物抗病蛋白(R)信号传导的主要环节(20分)抗病基因介导信号传导的关键环节包括识别和信号传导。
植物免疫学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1、抗病性(resistance)-就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与损失程度得一类特性。
抗病性就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得能力.不同植物对病原物抗病能力得表现有差异。
2.避病性(avoidance):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得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得现象。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得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3、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就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得综合指标。
4、毒素(toxin):就是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得,能在非常低得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得非酶类化合物。
5、抗病性(resistance to disease):就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与损失程度得一类特性。
6、耐病性(tolerance):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浸染以后,虽然表现明显得病害症状,甚至相当严重,但仍然可以获得较高得产量。
有人称此为抗损害性或耐害性。
7、真菌(fungus):就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得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或(与)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得丝状营养体,典型得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得细胞壁。
8、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就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得、物理得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得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也称为植物抗毒素,它就是由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或者作为伤害与其她生理刺激而产生得一种抗生素。
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得侵染与致病能力得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植物保卫素对真菌得毒性较强、9、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得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得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与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得单倍体得过程。
兽医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兽医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识别和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B. 防御感染和清除病原微生物C. 维持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种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A. 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红细胞D. T细胞答案:C3. 体液免疫应答中,B细胞分化成的细胞是()。
A. 浆细胞B. 效应T细胞C. 记忆细胞D. 树突状细胞答案:A4. 细胞免疫应答中,T细胞分化成的细胞是()。
A. 浆细胞B. 效应T细胞C. 记忆细胞D. 树突状细胞答案:B5.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A. 白细胞介素-2B. 肿瘤坏死因子C. 干扰素-γD. 转化生长因子-β答案:B6. MHC分子的主要功能是()。
A. 提呈抗原B. 促进细胞增殖C. 调节免疫应答D. 以上都是答案:A7. 以下哪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A. 非特异性免疫B. 天然免疫C. 获得性免疫D. 以上都是答案:C8. 以下哪种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
A. 灭活疫苗B. 亚单位疫苗C. 重组疫苗D. 减毒活疫苗答案:D9. 以下哪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在黏膜表面发挥作用()。
A. IgGB. IgMC. IgA答案:C10.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A. 白细胞介素-4B. 肿瘤坏死因子C. 干扰素-γD. 转化生长因子-β答案:A11. 以下哪种免疫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A. 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肥大细胞D. T细胞12. 以下哪种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 非特异性免疫B. 天然免疫C. 获得性免疫D. 以上都是答案:A13. 以下哪种疫苗属于灭活疫苗()。
A. 灭活疫苗B. 亚单位疫苗C. 重组疫苗D. 减毒活疫苗答案:A14. 以下哪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在血液中发挥作用()。
A. IgGB. IgMC. IgAD. IgE答案:A15.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主要参与抗肿瘤免疫()。
生物农药的植物免疫调控研究考核试卷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B
6. D
7. C
8. A
9. A
10. A
11. D
12. C
13. D
14. B
15. D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3.在植物免疫调控中,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内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
4.生物农药的植物免疫调控研究有助于减少__________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5.植物免疫反应的两种主要防御机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
2.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 Ca²⁺
4.化学农药
5. PTI、ETI
6.苏云金芽孢杆菌
7. PAMPs识别
8.激活植物抗病基因、增强植物抗逆性、抑制病原菌生长
9.水杨酸(SA)
10.植物品种、环境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TIR基因家族
18.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调控研究中,以下哪个环节可能导致农药抗性的产生?()
A.农药使用不当
B.农药过量使用
C.农药轮换使用
D.农药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19.以下哪种生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线虫病害?()
A.弓形虫剂
植物免疫学试题[试题]
![植物免疫学试题[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918c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9.png)
一、名词解释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仅具有一个已知抗病基因。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诱导抗病性:由多种生物因子所激发的依赖植物化学或物理防卫屏障的主动抗病过程。
4、效应蛋白:指进入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5、简单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多种排列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座位仅有单个基因,称为简单基因座。
6、防卫反应基因: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在病原物激发子诱导下表达防卫反应功能的相关基因,其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物。
二、选择题1、基因对基因学说是由(B)提出的。
A、NelsonB、FlorC、ParlevlietD、Ross2、下列不属于商品化学诱抗剂的是(A)。
A、IAAB、INAC、BTHD、过敏素3、第一个克隆的无毒基因是(D)。
A、PtoB、LRRC、AvrD、Hm14、下列结构域代表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C)。
A、TMB、LZC、NBSD、LRR5、下列不属于病原菌毒性变异体的来源的是(A)。
A、专化型B、突变C、有性重组D、准性生殖6、下列不属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程序的是(B)。
A、病叶标样采集B、遗传漂变C、菌种繁殖D、接种鉴别寄主7、下列不属于抗病基因的功能的是(A)。
A、鉴定小种B、典型R基因C、钝化病原菌毒素D、是病原菌的靶标8、下列抗病基因产物错误的是(C)。
A、TIR-NBS-LRRB、LZ-NBS-LRRC、LRR-NBSD、Pi-ta9、跨膜结构域的简称是(D)。
A、LRRB、NBSC、CCD、TM10、植物抗病性主要遗传特点是(A)。
A、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B、激发的非专化性C、持效性D、表达的广谱性和系统性三、判断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具有几个已知抗病基因。
植物免疫学复习资料

寄生性(parasitism)---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寄主范围host range -指病原物所能寄生的所有寄主植物的种类。
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病变的能力。
亲和性(compatibility)---病原物克服寄主的抗病性,寄生物致病,病原物感病。
非亲和性(imcompatibility) ---病原物不能克服抗病性,寄生物不具有致病性,寄主表现抗病。
毒性(virulence) ---狭义是指小种对品种的致病性。
如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寄生专化性:--- 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属、种或品种的寄生选择性。
寄生性越高,专化性越高;反之越弱。
存在种内分化变化。
变种variety, var. 专化性存在差异,形态特征或生理性状也有所不同。
专化型forma specialis, f. sp. 无形态差异,但对寄主的属或种的专化性不同。
致病变种pathovar, pv. , 还可分“小种”或“致病型”。
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划分。
株系strain 寄主专化性、致病性、血清学特点或介体传毒。
专化性的差异,复杂。
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病原菌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特征相同,但生理特性不同的类群,可以通过对寄主品种的致病性(毒性)的差异区分。
降解酶degrading enzyme 果胶酶、角质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非酶类化合物,亦称非生物毒素(microbe toxin).作用:在非常低的浓度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诱导植物产生与微生物相似的病状。
激素hormone:亦称生长调节物质growth regulator,是植物细胞分裂、生长、人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即病害发生过程(病程,pathogensis),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连续过程。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

植物免疫学试题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名词解释1、单基因系:指一套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品系,每个品系仅具有一个已知抗病基因。
2、基因对基因学说:指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双方一方某个基因是否存在取决于另一方相匹配基因的存续,双方基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特定的表现型,而由表现型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任一方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基因。
3、诱导抗病性:由多种生物因子所激发的依赖植物化学或物理防卫屏障的主动抗病过程。
4、效应蛋白:指进入寄主细胞内改变寄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的蛋白质。
5、简单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多种排列方式,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座位仅有单个基因,称为简单基因座。
6、防卫反应基因: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在病原物激发子诱导下表达防卫反应功能的相关基因,其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物。
二、选择题1、基因对基因学说是由(B)提出的。
A、NelsonB、FlorC、ParlevlietD、Ross2、下列不属于商品化学诱抗剂的是(A)。
A、IAAB、INAC、BTHD、过敏素3、第一个克隆的无毒基因是(D)。
A、PtoB、LRRC、AvrD、Hm14、下列结构域代表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C)。
A、TMB、LZC、NBSD、LRR5、下列不属于病原菌毒性变异体的来源的是(A)。
A、专化型B、突变C、有性重组D、准性生殖6、下列不属于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程序的是(B)。
A、病叶标样采集B、遗传漂变C、菌种繁殖D、接种鉴别寄主7、下列不属于抗病基因的功能的是(A)。
A、鉴定小种B、典型R基因C、钝化病原菌毒素D、是病原菌的靶标8、下列抗病基因产物错误的是(C)。
A、TIR-NBS-LRRB、LZ-NBS-LRRC、LRR-NBSD、Pi-ta9、跨膜结构域的简称是(D)。
A、LRRB、NBSC、CCD、TM10、植物抗病性主要遗传特点是(A)。
【2019年整理】植物免疫学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1植物免疫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植物免疫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及其应用方法的科学。
它是植物病理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1)植物的抗病性(2)植物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免疫学是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性,植物的抗病性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2植物免疫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植物免疫学是以有关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有关基础学科: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2)相关新兴学科的发展使植物免疫学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关新兴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于植物病理学等。
4 学习与研究植物免疫学的重要性:防治植物病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策略,而应用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途径。
第二章植物的抗病性第一、二节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被动抗病性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植物体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特性。
➢广义的抗病性:是指植物一切与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的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有关的一类特性。
➢狭义的抗病性:仅指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扩展和繁殖的性状。
植物抗病性的特点:1.抗病性的产生和发展,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
2.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3.植物抗病性是植物的遗传潜能,其表现受寄主-病原互作性质、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
4.人类生产活动的需求和基础科学的发展,始终推动着植物抗病性研究。
二植物的被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植物固有性状所确定的抗病性。
被动抗病性还可根据抗病因素的性质划分为:物理抗病性;化学抗病性两类。
(一)物理的被动抗病性因素:植物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是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菌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与扩展。
1植物体表的形态和结构蜡质层与角质层形态(抗侵入);钙化作用(表皮层细胞壁);硅化作用(表皮层细胞壁);自然孔口的特点(气孔、皮孔、水孔、蜜腺)2木栓化组织木栓化组织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充满了木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抗病性(resistance)—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抵抗或抑制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不同植物对病原物抗病能力的表现有差异。
2.避病性(avoidance):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
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3.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4.毒素(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5.抗病性(resistance to disease):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6.耐病性(tolerance):一些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物浸染以后,虽然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甚至相当严重,但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有人称此为抗损害性或耐害性。
7.真菌(fungus):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
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或(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典型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
8.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也称为植物抗毒素,它是由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或者作为伤害和其他生理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
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的侵染和致病能力的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
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保卫素对真菌的毒性较强.9.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10.转导——是指供体细菌的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转移给受体细菌,导致受体细菌基因改变的现象。
11.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这两种寄生植物均称为转主寄生。
1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真菌经过两性结合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的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准性生殖是真菌不经过两性结合和减数分裂而通过异核二倍体的有丝分裂和单倍体化实现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的特殊繁殖方式,一般经过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或不均等分裂。
11.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12.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一个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
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3.诱发抗病性(诱导抗病性)是植物经各种生物预先接种后或受到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处理后所产生的抗病性,也称为获得抗病性(acquired resistance)。
诱发抗病性是一种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
交互保护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诱发抗病性。
14.病原物的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gress)是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侵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为了分析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影响,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和发病4 个时期(或阶段)。
15.转导:由噬菌体将其携带的细菌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侵染的另一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导。
16.毒素(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二.简答:1.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哪些?答案:(1)免疫(immune):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或观察不到可见症状。
(2)抗病(resistance):寄生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轻的称为抗病,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3)感病(susceptible):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重的称为感病,发病很重的称为严重感病或高度感病。
(4)耐病(disease tolerance):寄主植物发病较重但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
(5)避病(disease escape):植物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
2.抗病性是植物遗传基因的潜能,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抗病性区分哪几种?各自特点是什么?答案:主效基因抗性和微效基因抗性。
主效基因抗性也称小种专化性抗性,垂直抗性。
特点:①品种的抗病性与病原物生理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有着特异的相互作用,因而,具垂抗的植物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能抵抗,而对另一些小种则不能抵抗。
②这种抗性一般表现为免疫或高度抗病,但不稳定、不持久、易丧失。
③在遗传学上垂抗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或寡基因),是由主效基因单独起作用,表现为质量遗传。
微效基因抗性也称非小种专化抗性,水平抗性。
特点:①品种的抗性与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之间无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因而,具有水抗的植物品种对病原物所有小种的反应都是一致的。
②主要抗扩展、抗繁殖、延长潜育期、减轻发病程度,但抗性稳定而持久。
③由多基因控制的,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综合地起作用,表现为数量遗传。
3.抗病性按顺序表达的动态过程(即按其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又可划分哪几种?答案:a、抗接触:即避病(在某种条件下避免病原与寄主的接触、侵入);b、抗侵入:c、抗扩展:d、抗损失:即耐病(指植物忍受病害的性能,在外观上,发病情况与感病品种类似,但病害对产量的影响比感病品种小(通过测产来衡量一个品种是否耐病);e、抗再侵染:通常称为诱发抗性。
4.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有哪些?答案:A.寄主本身的变异:天然杂交;机械混杂;繁殖器官的异质性;生活力降低。
B.病原物致病性的改变C.环境条件的影响A.避免大面积长期种植同一品种B.注意品种的去劣选择和提纯复壮C.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基因布局,利用多抗品种5.谈一谈,你对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认识。
(25分)答:(1)综合防治是根据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要素,即寄主植物、病原因素、环境条件在具体的某种病害或某几种病害中的特点;以生态的观点和经济的观点,正确地选择、使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害,将损失降到经济允许的水平,并把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2)分析三要素在具体病害中的特点、找出引起病害的关键因素和防治的主要措施。
(3)以生态的观点:要考虑防治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对天敌的影响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4)经济的观点,采取防治措施所挽回的损失应高于其防治费用,当然也应考虑社会效益。
(5)安全:主要指对人畜的安全,涉及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比如,喷药对蚕桑的影响。
(6)总之,综合防治应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根据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同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措施,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6. 怎样防止品种抗病性丧失 ?答案:1.多系品种;2.抗病品种合理布局;3.抗病品种轮换;4.广谱抗病品种或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品种7. 试述病原物的致病机制.答案:健康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进行着正常有序的代谢活动。
病原侵入后,寄主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就遭到破坏。
病原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还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以及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酶、毒素相生长调节物质等,诱发一系列病变,产生病害特有的症状。
除病毒相类病毒外,其它各类病原物都能产生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
这些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病原物机械压力和代谢产物被称为病原物的致病因素8.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答案:病害的侵染过程就是指病原物从接触、侵入寄主,到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最终使寄主显示症状的发病过程。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它分为四个时期: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分)侵入前期又名接触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开始接触,到病原物形成侵入结构,开始侵入植物为止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病原物处于植物体围或体表的复杂环境中,是侵染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侵入期是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
是病害能否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的一个薄弱环节和有效防治时期。
潜育期就是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关键时期。
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从病害开始出现症状到出现典型症状为止的时期。
发病期是病原物扩大危害,病部不断发展,许多病原物大量产生繁殖体的时期。
(4分)9. 简述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
答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具体内容有四步:①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②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与原来相同的症状;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该生物的纯培养,性状与原来记录的相同。
经过以上四步,若前后结果相同,我们就可确定所观察到的生物就是病原物。
(4分)柯赫氏法则就是通过对某种生物致病性的测定来确定是否是病原物。
其基本原理对任何病原都是适用的,只不过具体试验操作过程因病原不同而已。
(2分)10.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及引申含义。
这是Flor通过研究亚麻不同抗性品种和亚麻锈病菌不同小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具体内容为: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相应地有一控制致病性基因。
这个学说引申含义为:在进化过程中,寄主和病原物是相互作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动态平衡和共存的;在寄主和病原物保持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人工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是相对应的,是专化的。
11. 当前农作物抗病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抗病品种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混杂、天然杂交、突变以及遗传分离诸多原因会出现感病植株,多年积累后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因而必须加强良种繁育制度,保持种子纯度。
在抗病品种群体中及时拔除杂株、劣株和病株,选留优良抗病单株,搞好品种提纯复壮。
(2)当前所应用的抗病品种多数仅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推广应用后,就可能使病原菌群体中能够侵染该抗病品种的毒性菌株得以保存和发展起来,成为稀有小种。
抗病品种推广的面积越大,这些稀有小种积累的速度也越快,逐渐在病原菌群体中占据数量优势,成为优势小种,此时抗病品种就逐渐丧失抗病性,成为感病品种,这种抗病性“丧失”现象,是抗病品种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