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学堂物理竞赛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清北学堂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模拟题六试题答案

清北学堂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模拟题六试题答案

清北学堂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模拟题六答案1. 设N 0=kmg ,先分析最底下一组两个劈状物,作为一个整体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质心运动定律可得N+2mg −N 0=2ma cy =m a y (1) 上式中a y 是最底下一组中右上方劈状物的y 方向加速度。

现取此劈状物为参照系,在此非惯性参照系中,此物的上表面即为固定的桌面,其上方还有无限多组劈状物的受力中还应加上一个方向向上惯性力f i =ma y ,因此,各物所受的重力变为m g ′=mg −ma y ,即有:g ′=g −a y .所以有N =km g ′,将此代入(1)式,可得 km g ′+2mg −kmg =ma y →a y =2k +1g (2)再仔细分析一下最底下一组两个劈状物的情况,由左下物受力可得: N ′sinθ=ma x (3) N 0=mg +N ′cosθ (4)由左下和右上两物沿垂直于斜面方向加速度相同,可得 a x sin θ=a y cos θ−a x sin θ (5) 由(2),(3),(4),(5)式可解得: k =1sin θ即体系对桌面的压力为N 0=mgsin θ2. 对左室气体(1),有T 0V 0γ−1=T 1V 1γ−1→T 1=2γ−1T 0(1) 内能的增量 ∆U 1=m 1μC v T 1−T 0 =m 1μC v 2γ−1−1 T 0(2)对右室气体(2),有 T 0V 0γ−1=T 2V 2γ−1→ T 2= 23γ−1T 0(3)内能的增量 ∆U 2=m 2μC v T 2−T 0 =m 2μC v 23γ−1−1 T 0(4)由于m 1=m 2=m ,于是由(2),(4)式可得两部分气体总的内能增量为 ∆U=∆U 1+∆U 2=mμC v 2γ−1+ 23γ−1−2 T 0(5)在两部分气体混合过程中,与外界无功于热量的交换,因此总内能保持不变,即 U =U 0+ ∆U =2m μC v T 0+∆U =m μC v2γ−1+ 23 γ−1T 0(6)、设混合后气体达平衡态后温度为T , U =2m μC v T (7)由(6),(7)式可得 T =122γ−1+ 23γ−1T 0(8)体系初,终态的状态方程为: P 0 2V 0 =2m μRT 0,P 2V 0 =2m μR T由此可得气体最终的压强为P =T T 0P 0=12 2γ−1+ 23γ−1P 0=1.18P 0 γ=533. 当线圈位于x 处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ε动 = −dΦdt =−ddt −B x πR 2 =−k πR 2dxdtε动 = −k πR 2v (1) 另有,ε动 = −∮ v ×B ∙dl =−∮vB r dl 2πR0 = −v B r 2πR (2)由(1),(2)式可得:B r = 12 kR = C (3)(3)式也可以用高斯定理获得:如图取一段以x 轴为轴、以R 为半径的圆柱形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有:∮B ∙dS = −πR 2B x (0)+πR 2B x x 0 + 2πR ∙x 0∙B r= −πR 2C +πR 2 C −kx 0 + 2πR ∙x 0∙B r = 0∴B r = 12 kR因超导线圈电阻为零,因此有: ε总 = ε动 + ε自= IR = 0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线圈中的磁通量保持不变。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考前练习题第六套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考前练习题第六套

(20)由 (11)、(12)、(20) 式得
5、分析: 由第一面镜生成的像,构成第二面镜的物,这个物由第二面镜所成的像,又
成为第一面镜的物,如此反复下去以至无穷。在特定条件下经过有限次循环,两镜所成像重
合,像的数目不再增多,就有确定的像的个数。
解:设两平面镜 A 和 B 的夹角为 2θ ,物 P 处在他们的角等分线上,如图 1-2-9(a)所 示。以两镜交线经过的 O 点为圆心,OP 为半径作一辅助圆,所有像点都在此圆周上。由平
图 13
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电源的内阻均为零,其中 B、C 两点与其右方由 1.0Ω 的电阻和
2.0Ω 的电阻构成的无穷组合电路相接.求图中 10μ F 的电容器与 E 点相接的极板上的电荷
量.
10 B 1.0
1.0 1.0 1.0 „
20V
20F
A
D
2.0 2.0 2.0
30 20F 10F
E
根据(5)、(6)、(7)、(8)、(9) 式并代入 C1、C2 和 C3 之值后可得 Q3 1.3 10 4 C (10) 即电容器 C3 与 E 点相接的极板带负电,电荷量为1.3104 C .
4、设从烧断线到砝码 1 与弹簧分离经历的时间为t,在这段时间内,各砝码和砝码托盘的受力情况如图 1 所示:图中,F 表示t 时间内任意时刻弹簧的弹力,T 表示该时刻跨过滑轮组的轻绳中的张力,mg 为重力, T0 为悬挂托盘的绳的拉力.因 D 的质量忽略不计,有
2010 年北京清北学堂竞赛模拟题六
一、如图 12 是用高电阻放电法测电容的实验电路图,其原理是测出电容器在充电电压 为 U 时所带的电荷量 Q,从而求出其电容 C.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图接好实验 电路;②接通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 的阻值,使微安表的指针接近满刻度,记下这时的电压 表读数 U0=6.2 V 和微安表读数 I0=490 μ A;③断开电键 S 并同时开始计时,每隔 5 s 或 10 s 读一次微安表的读数 i,将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④根据表格中的 12 组数据,以 t 为横坐标,i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图中用“×”表示),则: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考前练习题第一套(附答案详解)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考前练习题第一套(附答案详解)

北京清北学堂竞赛模拟一1、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

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b,卫星在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a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速度之比为bC.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3baD.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b2、如图所示,一条足够长的水平张紧的弹性绳上,有两列小振幅的简谐横波a(实线)和b (虚线),分别沿相反方向传播,a波向右,b波向左,两列波的波长λa=1.5λb,振幅均为A。

图为在t0时刻两列波相遇的情况,在此时刻,绳上P点的合位移恰好为零。

为了在以后的t1时刻P点的合位移为2A,且位于平衡位置上方,这两列波在t0至t1时间内沿水平方向各自传播的距离可以是()A.1λa和1.5λb B.2λa和3λbC.2λa和4.5λb D.4λa和6λb3.已知如图,带电小球A、B的电荷分别为Q A、Q B,OA=OB,都用长L的丝线悬挂在O点,其中球A与左边绝缘墙紧靠但不粘连。

静止时A、B相距为d。

为使平衡时AB间距离减为d/2,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A.将小球A、B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B.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C.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增加到原来的3倍D.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4.在空中某处同时以大小相同的速度υ=20m/s抛出两个小球,其中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另一个小球与水平面成60 斜向下抛出,两个小球的运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经过3s后两小球之间的距离为234A. 30mB. 45mC. 60mD. 10 m5. 一个灯泡的电阻R0=2Ω,正常工作电压U0=4.5V,由电动势U=6V、内阻可忽略的电池供电。

清北学堂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清北学堂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2)地球需要木星的引力弹弓效 应达到脱离太阳系的速度。假设在太 阳系中地球接近木星时(在太阳系中 地球木星无限接近,在木星系中地球 木星无限远),地球运动方向与木星 运动方向夹角为 40.9°,地球接近木 星时地球发动机推力忽略不计。考虑 洛希极限对地球运动条件的影响。求 地球通过引力弹弓后,地球速率的范围和速度方向的范围(太阳系)。已知木星离太阳距 离 7.78×1011m,木星半径 7.13×107m,木星质量 1.90×1027kg,太阳质量 1.99×1030kg, 地球质量 5.97×1024kg,地球半径 6.37×106m,地球接近木星时速度 1.73×104m/s(太阳 系)。
三、(40 分) 两块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ϵ1 的半无限大电介质拼接在一起。有一个带电量为 q0
的电荷被放置在电介质 1 中,距离界面 a。 (1)利用电介质电相法说明在介质 1、2 中的电场等效于哪一个或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2)利用电介质电相法算出两介质表面某一位置的总电荷面密度。 (3)不利用电介质电相法算出两介质表面某一位置的总电荷面密度。 (4)算出两介质表面的总电荷
二、(40 分) 当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的其中一个选择便是给地球安装“行星发动
机”,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我们下面计算这个模型。 (1)行星发动机是通过常见元素的核聚变获得能量的。已知两个碳-12 通过核反应形
成镁元素。假设两个反应的碳-12 反应时几乎静止,发动机通过发射该反应产生的能量的 光子获得推力。已知碳-12 质量 12.00000u,镁-24 质量 23.98513u,试求一秒钟反应一千 克碳-12 产生的推力。(uc2=931.49MeV)
八、(40 分)
玻色子(boson)是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自旋量子数子可以同时处于同一个状态。它在低温时可以发生一种

清北学堂物理VIP班竞赛模拟题六

清北学堂物理VIP班竞赛模拟题六

清北学堂物理VIP 班竞赛模拟题六命题人:郑永令教授1、如图所示,六面体框架由12个不同电阻组成,已知R 1=12Ω,其余未知,测得A 、B 间总阻为4Ω,若R 1变为6Ω,则A 、B 间电阻变为多大 .2、如图所示,在边长均为l 的三角形绝缘支架的三个点上各固定着质量均为m ,电量分别为-q ,+2q ,+2q 的A ,B ,C 小球,球A 用绝缘细线吊于天花板上,整个装置处于场强为E 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支架重不计,则悬线的张力大小为_______.3、有两块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单位面积所带电荷量的数值相等。

现把两带电平面正交放置如图所示。

图中直线A 1B 1和A 2B 2分别为带正电的平面和带负电的平面与纸面正交的交线,O 为两交线的交点。

(i)试根据每块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电场(场强和电势)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并取O 点作为电势的零点,在右面给的整个图上画出电场(正、负电荷产生的总电场)中电势分别为0、1V 、2V 、3V 、−1V 、−2V 和−3V 的等势面与纸面的交线的示意图,并标出每个等势面的电势。

(ii)若每个带电平面单独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E 0=1.0V/m ,则可求出(i )中相邻两等势面间的距离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电流表,其内阻R g=10.0Ω,如果将它与一阻值R0=44990Ω的定值电阻串联,便可成为一量程U0=50V的电压表。

现把此电流表改装成一块双量程的电压表,两个量程分别为U01=5V 和U02=10V。

当用此电压表的5V挡去测量一直流电源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0V;当用此电压表的10V挡去测量该电源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80V。

问此电源的电动势为多少?5、如图所示,一矩形绝缘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块沿木板上表面以某一初速度从A端沿水平方向滑入,木板周围空间存在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物块沿木板运动到B端恰好相对静止.若将匀强电场的方向改为竖直向上,大小不变,且物块仍以原初速度沿木板上表面从A端滑入,结果物块运动到木板中点时相对静止.求:⑴物块所带电荷的性质.⑵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6、宇宙飞船是人类进行空间探索的重要设备,当飞船升空进入轨道后,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轨道现象。

清北学堂高中物理竞赛模拟题2

清北学堂高中物理竞赛模拟题2

一类是磁化电流,它是由磁介质的分子决定的电流(安培曾提出过分子环流假说),没有热效应。
为便于理解,如下图所示, 0为线圈中的传导电流, 为磁介质中的磁化电流。现定义,在线性磁
介质中,
0 , 称为磁介质的磁导率, 定义为磁场强度。在本题中我们认为

然而对于空气(或真空),
恒成立。可以证明
0
0
其中 0 为通过环路 L 的传导电流。 如图一,设环形细铁芯的磁导率为 ,由于 很大,磁场线几乎全部集中在铁芯环中,漏磁可以 忽略。在铁芯的一部分处缠绕线圈,匝数为 N,线圈电流为 I,铁芯的横截面积为 S,周长为 l, 试求出磁通量大小 。磁通量仍然定义为:
(3.2)在上一问的条件下,试讨论 e 0 R μ的取值,求发生第 n 次碰撞后的瞬间球体的速度 、转动 角速度 以及此时的时刻 。
第8页共8页
头方向的夹角 0 的可能取值(逆时针为正)。
第3页共8页
第4页共8页
五、(40 分) 磁场的作用,从宏观到微观,从电流到粒子: 众所周知,磁场和电流满足安培环路定理
0
其中
为通过环路 L 的所有电流。,我们现将该定律扩展一下:
“所有电流”包含两个部分:一类是传导电流,这是由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决定的电流,有热效应;
二、温室效应对地表温度的影响。(35 分) 假设把太阳和地球当做理想黑体,太阳的辐射场均匀,且不考虑太阳和地球相对运动带来的影响。已 知太阳的温度为 ,半径为 R;日地距离为 d,地球的半径为 r,地球表面由于冰川的存在对太阳辐射的 平均反射率为 Q。试利用此简化模型进行估算( 6000K,R 7 × 0 , ͳ × 0 , 6㌳00 ,Q 0ͳ3) (1)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试计算地球达到辐射平衡时的温度 。 (2)考虑大气的影响,把大气理想化为灰体,已知太阳的辐射主要为短波辐射,大气层对这部分热 辐射不吸收也不反射,而地球的热辐射主要为长波辐射,大气对其吸收率和热辐射的放射率均为P, 试 求辐射平衡时地球和大气的温度分别为多少?(P 0ͳ7 ) (3)如果温室气体增多,且与大气分布在不同的高度,在大气层之内,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层温室气体 层,大气和温室气体的辐射也为长波辐射,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率和热辐射的放射率均为 W,试 求稳定时地球的温度和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带来的升温为多少(与第 2 问相比)?(W 0ͳ7 )

清北学堂第37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清北学堂第37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五、(40 分)
(1) t ±
㤶 逆时针取正

±∓
∴v
tt
㤶 逆时针取+,顺时针取-
(2)
×
t

㈠㤶
×
× × ㈠㤶
×
×
×
t
××
ht

tt
, 正方向向内,β
××

t 㤶 (其中方向 2’)
另解

㈠㤶
t
t
㈠㤶
t
t

∴ ± t 㤶 (其中方向 2’)
(3)
ht
t
tt
ht

t ㈠㤶
其中
t

径向微分方程:
h
t m/s 㤶 t m/s
三、(40 分) (1)(16 分)设在计算介质 1 中的电场时,我 们将一个像电荷放置在介质 2 距离界面为 a 处, 电荷量 q2’;同样的,设在计算介质 2 中的电场 时,我们将一个像电荷放置在介质 1 距离界面为 a 处,电荷量 q1’。 注意 q0 的四周也会极化出一部分电荷,这部分极
,作辅助图: 㤶
t 。不难由几何关系
得到
临界
h t 㤶t

㈠䁂 t耀 㤶
临界 t耀 h
h 㤶t t 耀t
㤶 t耀 t
t m/s 㤶
至此,我们得到了(尚未考虑洛希极限的情况下)地球
末速度的方向范围,下面考虑洛希极限的影响:
t
木星系中地球能量和轨道半长轴:
;
t耀 㤶
木星与地球的最短间距:
h
t ht
h t䁂 耀 耀㈠
长。设在体积 V 一定的空间内有一定个数 N 的玻色子,试利用波的观点定性说明当温度不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模拟题参考答案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模拟题参考答案

(1.2)由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可知,以F F 为两焦点的双曲线,取其 中任一点 P,过 P 作双曲线的法线 MPN,则由F 到 P 的入射光线必 经过F 点,作过 P 点的切线 SPT,则∠F PF 的角平分线.若F F 均匀 带电,则 P 点场强 方向必沿 SPT 方向,即为该双曲线.据上述讨论 可知,Oxy 坐标面上的电场线即为以F F 为两焦点的双曲线(簇), 其方程为
(1.3)由椭圆光学性质可知,同(1.2)理,椭圆即为等势线,其方程为
(2)由(1.3)可得到下述结论 以 A 为长半轴,B 为短半轴,绕长轴旋转而成的椭圆球面内,若
令两焦点连线段上均匀带电,则此椭球面必为该线电荷电场的一个等 势面.
设要讨论的椭球导体,由题解图 4 所示 Oxy 平面上长半轴为 A, 短半轴为 B 焦点为F F 的椭圆绕 x 轴旋转成.为计算电容 ,设椭球 导体带电量为 未知,但静电平衡后椭球面电视 为已知量.采用 静电镜像法,设镜像电荷总量为 均匀分布在点F F 连线上.根据前 面给出的“推论”可知,旋转椭球面确定为此镜像电荷电场的等势面.
Δt =5.6(K)
题五、题目较长,但有效信息并不多,算出溢出气体物质的量,再由 气体分压原理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求解,较为简单,设被释放气 体总分子数为ΔN,由此而引起真空管中气体分子数密度的变化为Δn, 所引起气体压强的变化为Δp.由于Δp=ΔnkTΔp=ΔnkT,Δn=ΔNV, ΔN=2πrLS0,故Δp=0.59Pa
Δp<0 可见水中压强减小,减小量为
Δp= (1- )
T=2πm/qB =1/f R=mv/qB
联立解得粒子输出时的速率 v= 2πfR
设粒子输出时,单位时间飞出回旋加速器的粒子数为 N,则电流强度 I=N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由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可知,以F F 为两焦点的双曲线,取其 中任一点 P,过 P 作双曲线的法线 MPN,则由F 到 P 的入射光线必 经过F 点,作过 P 点的切线 SPT,则∠F PF 的角平分线.若F F 均匀 带电,则 P 点场强 方向必沿 SPT 方向,即为该双曲线.据上述讨论 可知,Oxy 坐标面上的电场线即为以F F 为两焦点的双曲线(mv/qB
联立解得粒子输出时的速率 v= 2πfR
设粒子输出时,单位时间飞出回旋加速器的粒子数为 N,则电流强度 I=Nq
则粒子束的输出功率为 P =πIBR2f
因水流速度很小,这部分功率被单位时间流过的水所吸收,得热平衡 方程
P=πIBR2f=cμΔt 由此解得水温升高
题六、第 k 级像电荷距离轴承的距离为:xk=R/k ①
像电荷大小为:qk=(-1)k+1q0/n ,k=2、3、4、、、 ②
设电势为 u,则:q0=4πε0Ru ③
∴总电量
Q=2q0
(-1)k+1xk/k,x∈(0,1】

k 1
为了求级数和,引入:G(x)=
(-1)k+1xk/k,

k 1
求导得:G(x)= 1
第二题(40 分) 种可能的质子蜕变方式为:
P→π0+e+ 中性介子π0 立即蜕变为两个光子:
π0→γ+γ 已知质子、π0 介子、正电子的静质量分别为 m1、m2、m3,求能够获得的光子能 量最值.
第三题 (40 分) 重力场中固定一根长直椭圆柱,一根轻细绳垂直于椭圆柱轴向搭在椭圆柱侧面上, 用外力拉住绳子的一端在椭圆柱横截面椭圆的上顶点,另一端经过椭圆右顶点下 垂并系一质量为 m 的重物。绳子与椭圆柱侧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椭圆柱横截面 椭圆的离心率ε远小于 1。已知重力加速度 g,求外力的大小(略去二阶及以上小 量)。
清北学堂物理竞赛模拟题参考答案
题一、由玻尔兹曼分布得: P(H)=n(H)kT=Mg/A 由此得: H= u ln(1+ ) 写出内能表达式: U= NkT- u ln(1+ ) 微分分析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dQ=dU+dW= NkdT 由定义得: Cp=dQ/dT= Nk
题二、由狭义相对论能动量关系可得: Eπ=(m12+m22-m32)c2/2m1 在π0 介子静止的参考系中,两光子能动量大小为: E= m2c2 p= m2c 在实验室参考系中,当两光子和π0 介子的速度方向共线时,速度与π0 介子同向的光子能量最大,速度与π0 介子反向的光子能量最小,由洛 伦兹变换得光子能量最值: Emax= γm2c2(1+β) Emin= γm2c2(1-β)
第四题 (40分) 回旋加速器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T,高频电源的频率f=7.5MHz,D形电 极的半径R=1m,带电粒子束输出时的平均电流强度I=1mA.如果粒子束进入缓 慢流动的冷却水并停止相对运动,试问可使水温升高多少度?设流动水的流量 μ=1kg⋅s−1,水的比热c=4200J⋅kg−1⋅K−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由椭圆光学性质可知,同(1.2)理,椭圆即为等势线,其方程为
(2)由(1.3)可得到下述结论 以 A 为长半轴,B 为短半轴,绕长轴旋转而成的椭圆球面内,若
令两焦点连线段上均匀带电,则此椭球面必为该线电荷电场的一个等 势面.
设要讨论的椭球导体,由题解图 4 所示 Oxy 平面上长半轴为 A, 短半轴为 B 焦点为F F 的椭圆绕 x 轴旋转成.为计算电容 ,设椭球 导体带电量为 未知,但静电平衡后椭球面电视 为已知量.采用 静电镜像法,设镜像电荷总量为 均匀分布在点F F 连线上.根据前 面给出的“推论”可知,旋转椭球面确定为此镜像电荷电场的等势面.
Δt =5.6(K)
题五、题目较长,但有效信息并不多,算出溢出气体物质的量,再由 气体分压原理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求解,较为简单,设被释放气 体总分子数为ΔN,由此而引起真空管中气体分子数密度的变化为Δn, 所引起气体压强的变化为Δp.由于Δp=ΔnkTΔp=ΔnkT,Δn=ΔNV, ΔN=2πrLS0,故Δp=0.59Pa
第六题(40 分) 两个半径为 R,质量为 M 的金属球通过一线度可略的轴承焊接在一起.求这一系 统作为孤立导体对无穷远处的电容.
第七题(40 分) 绕长轴旋转而成的椭球导体电容.
(1) 平面上有一段长为 2 的均匀带电直线段F1F2,取其长度方向为 x 轴方向, 取其中 O 点为零点,设置 Oxy 坐标面 (1.1) 试证明 Oxy 面上任意一点 P 的电场强度方向均为∠F1PF2的角平分 线方向 (1.2) 导出 Oxy 坐标面上的电场线方程 (1.3) 导出 Oxy 坐标面上的等势线方程

故 产生的 为 故
ln
ln ln ,
题八、 由于盖上盖的容器里装满水,水的体积不变,故水中的两个小气泡合 并成一个大气泡时,气体的体积也不变.设小气泡的半径为 RR,则大 气泡的半径
r= R 初态时小气泡内气体的压强
p1=2σ/R−p0 由于合并过程是等温的,有
故有
2⋅p1V0=p2⋅2V0
p1=p2 因此两个小气泡合并,水中压强变化
Δp<0 可见水中压强减小,减小量为
Δp= (1- )
清北学堂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模拟试题 180 分钟 320 分
第一题 (40 分) 一长直气缸竖直放置于重力场中。气缸内装有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总分子数为 N,每个分子的质量为 m。平衡态时系统温度均匀分布。考虑玻尔茲曼分布,玻 尔曼常数为 k,重力加速度为 g。活塞可无摩擦地上下滑动,活塞质量引起的附 加压强远大于外界大气压。求系统的定压热容量与温度的关系。
1 x
=0
∴C=0
⑥,故 G(x)=ln(1+x)+C ⑦,而 G(0) ⑧
∴G(x)=ln(1+x) ⑨

(-1)k+1/k=ln2
k 1
⑩,故 Q=4πε0Ruln2 ⑪
∴C= Q =8πε0Rln2

U
题七、(1.1)用于小量分析方法可以证明(此处从略),F F 处电荷对 P 点的场强与一段半径等于 P 到F F 的距离以 P 为圆心,张角相同电荷 线密度与F F 中电荷线密度相同的带电圆弧 P 点处的场强.后者由对 称性可知,场强方向必沿角平分线方向,故本小题获证,图中设F F 带正电画出 方向
第五题 (40 分) 无线电真空管抽气抽到最后阶段时,还应将真空管内的金属加热再继续抽空,原 因是金属表面上吸附有单原子层的气体分子。当金属受热时,被吸附分子获得足 够动能后能挣脱固体表面分子束缚而被释放出来。设真空管的灯丝是用半径 r=0.2mm、长度 L=6×102mm 的铂丝绕制的,而每个气体分子所占面积 S0=9×10 −20m2,真空管的容积 V=2.5×10−5m3 当灯丝加热至 1000∘C 时,所有被吸附的分子都从铂丝上跑出来散布到整个泡内。 如果此气体不抽出,试问由它所引起的压强是多大(帕斯卡)?
(2) 试求半长轴为 ,半短轴为 ,绕长轴旋转而成的椭球导体电容 提示:依据椭圆常用性质(几何)答题
第八题(40 分) 盖上盖的容器里装满水,水中有两个小气泡,如果这两个气泡合并,那么水中压 强变化多少Δp(取绝对数值)?水中初压强为 p0,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每个 小气泡半径为 r0,合并过程是等温的.
题三、对绳子上一小段微元作受力分析,得
dT=μdN dN=Tdα
设椭圆上一点对两焦点的张角为 2β,将曲率半径取一阶近似得ρ≈p
将几何关系取一阶近似得:dl≈

联立微分方程并取一阶近似得: u≈μ(1-εcosθ)dθ
u
积分得:F≈mgeμπ/2
题四、带电粒子的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则粒子在输出前瞬时的周 期 T 和圆轨道半径 R 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