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C3R模型的问题设计过程及其案例透视
3d3s课程设计

3d3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3D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3D3S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与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运用3D3S软件进行简单的三维模型构建与编辑。
3. 学生掌握3D3S在工程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理解模型尺寸、比例和空间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3D3S软件,进行基础模型的创建与修改。
2. 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立体构成能力,能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模型。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三维设计项目,展示其技术操作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三维设计与建模的兴趣,增强对工程与建筑学科的认识与探索欲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面对困难的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创意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强化个人作品的美学评价与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工程学科结合的实践课程,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三维空间概念有初步认识,但对专业软件操作尚属初学阶段。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3D3S软件基础知识:- 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 常用工具栏功能介绍- 基本操作命令与快捷键2. 3D建模与编辑:- 三维模型创建方法- 模型尺寸与比例调整- 常见三维编辑工具使用(如拉伸、旋转、缩放等)3. 3D3S在工程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模型构建实例分析- 工程模型尺寸标注与细节处理- 色彩、材质与贴图应用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3D3S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基本操作命令学习。
第二周:三维模型创建方法与简单编辑工具实践。
第三周:建筑模型构建实例分析与操作演练。
第四周:工程模型尺寸标注、色彩材质应用及细节处理。
面向问题导向学习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述评

其实 , 上 世 纪 5 从 0年 代 开 始 , 有 效 性 一 直 是 一 个 公 其
开 争 论 的话 题 。P L的倡 导 者 坚 持 认 为 , 减 少 学 生 的 惰 性 B 在
于 设 计 的 学 习 、 于 案 例 推 理 的 学 习 等 教 学 形 式 一 样 为 学 基 习 者 开 创 了 更 适 合 于 获 取 活 性 知 识 ( 境 知 识 ) 发 展 学 生 情 , 解 决 现 实 问 题 能 力 和 自我 导 向 学 习 能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和 方
应 用 价值 。
[ 关键词 ]问题导向学 习;C R 模型 ; 33 问题设计 ; 问题解决
[ 中图分类号 ]G 0 5 4 —0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2 0 0 (0 0 叭~0 7 —0 17 - 0 8 2 1 ) 00 5
鋈
●
一
、
引言
学 习 相 关 技 能 和 知 识 。”1 以 , B [ 1 所 P L从 上 世 纪 5 O年 代 开 始 一
錾霍蔫曹豢
0 霞 述 萄阅导学的c|设模述 I 深 阐 囱题}习 3R题计型评t 句 3遍
面向问题导向学 习的 3 3 C R问题设计模型述评
冯 锐 L 缪茜惠 -
(. 州 大学 新 闻 与 传 媒 学 院 , 苏 扬 州 2 5 0 ; 1 扬 江 2 0 2
2华 东 师 范 大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系 , 海 2 0 6 ) . 上 0 0 2
的成 果 。
中最 具 革 新 的一 种 教 学 形 式 , 目的 是 为 了 培 养 学 生 应 用 知 其 识 解 决 复 杂 和 现 实 问题 的 能 力 ,并 帮 助 学 生 发 展 高 级 思 维 ,
3C战略三角模型

3C战略三角模型3C战略三角模型(3C's Strategic Triangle Model),3Cs模型(3C's Model)3C战略三角模型简介3C战略三角模型(3C模型)是由日本战略研究的领军人物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提出的,他强调成功战略有三个关键因素,在制定任何经营战略时,都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即∙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公司顾客(Customer)。
∙竞争对手(Competition)。
只有将公司、顾客与竞争者整合在同一个战略内,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有存在的可能。
大前研一将这三个关键因素称作为3C或战略三角。
公司本身、顾客和竞争对手构成了战略的三角形,精明的战略家总是从整体纵览三种角色,力图把握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制定最为适宜和有效的战略规划单位,从而扩展公司的相对优势。
任何经营战略的构想均须考虑三个主要角色;即公司本身、顾客和竞争对手。
此“战略三C”中的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实体,都有自身的兴趣和目的。
我们将其合称为“战略三角形”。
从战略三角形的逻辑来看,战略家的任务是要在决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取得相对于竞争的优势;同时还必须有把握其战略能使公司的力量和某一确定市场的需求相配合。
使市场需要与公司目标彼此协调,这对建立持续稳定的良性关系是不可少的:否则公司的长期战略可能将处于危险之中。
但这种协调总是相对的,如果竞争对手能够提供一个更优的配合,公司就会持续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公司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方式与其竞争者雷同,消费者就无以分辨他们各自的产品,其结果可能是一场价格战。
虽然短期内可能对消费者有利,但却会使公司与消费者两败俱伤。
一个成功的战略必须确保公司的实力与消费者的需求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压倒竞争对手的更好的,且更强有力的协调。
根据三个关键角色的观点,所谓战略,就是透过这种方式,一个公司运用自己的有关实力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将尽力使其自身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
基于3C3R模型的问题设计过程及其案例透视

框 架 来 具体 设 计 一 个 有 效 的 问题 , 是 问题 导 向 学 习成 功 的 关键 。 洪 唪博 士 按 照 3 3 问题 设 计 模 型 中核 心 成 分 这 CR
用 来 支持 领 域 知 识 的 学 习, 过程 成 分 用 来 支持 学生 应 用所 获 得 的 领 域 知 识 来 解 决 复 杂 问 题 , 展 学生 高级 思 维 能 发
它 也 为随后 步 骤 中对 于探 究和 推理 成 分的 校准 提供 参 考 。 自我
导 向学 习 也是 P L中一 个重 要学 习 目标 。因 为 , B 缺少 这种 学 习
技 能 的学 习者起 初 会对 P L表 现 出很大 的抵 抗 情绪 。 如施 密 B 正
第 7步 : 行 校 准 过 程 ; 8步 : 建 反 思 成 分 ; 9步 : 验 进 第 构 第 检
设计之路
;T33 勤玢 i f =cR 』
真寨
・ ・
基于 3 3 C R模型的 问题设计过程及其案例透视
: l :
冯 锐 L 缪茜惠 2
(. 州 大 学 新 闻 与 传媒 学 院 , 苏 扬 州 2 5 0 ;2华 东 师 范 大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系 , 海 2 0 6 ) 1扬 江 20 2 . 上 0 0 2
( 见案 例 ) 明确 领 域 知 识 的 范 围是 所 有 教 学 设 计 方 法 的 首 要 。 步骤 , 在设 计 P L时 , 一 步骤 尤 为 重 要 , B 这 因为 它勾 勒 出 了 与
誉
j
f
学 生 高 级 思 维 能 力 及 学 生 自我导 向 能 力 。3 3 问 题 设 计 模 CR 型 确 实 给 教 学 设 计 者 提 供 了一 个 很 好 的 概 念 框 架 , 用 它 可 利
基于3C3R模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3C3R模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作者:孙艳高源于丹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04期摘要满足教学要求,针对目前实验课教学现状提出将PBL模式应用于实验课堂教学,进一步分析实验教学采用此模式的可行性,并应用3C3R模型解决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关键词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3C3R中图分类号:G424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1.02.058Teaching Desig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Based on 3C3R ModelSUN Yan, GAO Yuan, YU Dan(Basic Aviation College, Air Force Aviatio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apply PBL model to experimen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this model in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pplies 3C3R model to sol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design, so a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Keywords experiment course; teaching model; 3C3R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类必修基础课,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适应科学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向问题导向学习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述评

面向问题导向学习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述评冯锐;缪茜惠【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年(卷),期】2010(028)001【摘要】问题导向学习是针对问题解决过程所进行的学习,对于问题导向学习而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问题导向学习的成功实施.研究已经表明,在所施行的问题导向学习中,设计的问题并非总是有效的.无效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获得足够的领域知识,也会影响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或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洪暐博士于2006年就面向问题导向学习提出了问题设计的3C3R模型.3C3R模型包括两类成分:核心成分和过程成分.核心成分是内容、情境和联系(content,context and connection),这3个核心成分主要用来支持领域知识的学习,如概念、规则和原理知识.过程成分是探究、推理和反思(researclhing,reasoning and reflecting),这3个过程成分则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用来支持学生应用所获得的领域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及学生自我导向能力.洪唪博士长期时问题导向学习、问题解决、问题类型与难度、系统思考与建模等主题进行研究,他提出的3C3R模型解决了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在问题导向学习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将围绕问题导向学习的本质及其有效性来介绍了3C3R问题设计模型创建的基本观点、构成要件及其应用价值.【总页数】5页(P70-74)【作者】冯锐;缪茜惠【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上海,200062;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0-057【相关文献】1.国外面向职前教师TPACK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型述评 [J], 刘喆2.基于3C3R模型的问题设计过程及其案例透视 [J], 冯锐;缪茜惠3.案例式问题导向学习法应用于超声诊断实践课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J], 杨春江;王荞;唐毅;王冬;陈镜宇;高惠4.问题导向学习法的核心问题 [J], 农玉红5.问题导向学习(PBL)与问题意识窥探——兼论二者与朱熹儿童教育思想融合 [J], 陈永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三维模型创作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对三维建模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三维建模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中。
3.使学生认识到三维建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反馈,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他评,让他们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1.学生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
3.课后拓展: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作业小结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布置作业:布置一个实际项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三因素实验设计

THANKS
实验条件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满 足三因素实验设计的要求,导致实验无法进 行或结果不准确。
07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三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自动化实验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实验效率和 准确性。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的规 律和趋势,为实验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完全随机化法
定义
完全随机化法是一种将实验因素 完全随机分配到实验条件下的实 验设计方法。
特点
完全随机化法简单易行,能够减 少实验误差和偏差,但无法保证 实验因素在不同水平之间的均衡 分布。
应用场景
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 尤其适用于因素间交互作用较小, 或因素间交互作用已知的情况。
04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步骤
灵活性
三因素实验设计允许研究者灵活地调整三个实验因素,以探究不同 因素组合下的实验结果,为实验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高效性
相对于单因素或双因素实验设计,三因素实验设计能够更快速地得 出结论,提高了实验效率。
缺点
复杂性
三因素实验设计涉及的变量多,实验过程相 对复杂,需要更多的实验材料和时间。
误差控制
由于涉及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三因素实验设计的 误差控制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处 理。
03
三因素实验设计的方法
正交表法
1 3
定义
正交表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表进行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合理 安排实验因素和水平,实现实验的高效、经济和科学性。
特点
2
正交表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3C3R模型的问题设计过程及其案例透视[摘要]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洪暐博士提出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只是一个概念设计框架,设计者可以参照这一框架来理解如何有效地形成问题和设计问题,也可以此作为概念框架来评价问题的有效性。
按照3C3R的概念框架来具体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这是问题导向学习成功的关键。
洪暐博士按照3C3R问题设计模型中核心成分用来支持领域知识的学习,过程成分用来支持学生应用所获得的领域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及学生自我导向能力的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九个设计步骤,通过设计案例确证和检验了九个设计步骤的有效性,并就3C3R问题设计模型及其设计过程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及其应用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3C3R模型;问题设计过程;案例透视一、基于3C3R模型的问题设计过程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洪暐博士开发的3C3R问题设计模型包括两类成分:核心成分和过程成分。
核心成分主要用来支持领域知识的学习,如概念、规则和原理知识。
过程成分用来支持学生应用所获得的领域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及学生自我导向能力。
3C3R问题设计模型确实给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框架,利用它可以帮助PBL课程的设计者系统性地设计有效问题。
洪暐博士围绕3C3R问题设计模型提出了9个设计步骤:第1步:设定目的和目标;第2步:进行内容/任务分析;第3步:分析和描述情境;第4步:选择和生成PBL问题;第5步:进行PBL问题可用性分析;第6步:进行对应性分析;第7步:进行校准过程;第8步:构建反思成分;第9步:检验3C3R成分间的相互支持关系。
前三个步骤主要是对PBL进行前端分析;第4步和第5步是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第6步和第7步是对问题可用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对其调整;第8步描述了反思成分的设计;第9步检验了问题中3C3R成分的完整性。
这9个设计步骤为如何系统地设计问题提供了逐步的说明和解释。
9步设计过程能够指导设计者通过分析和校准问题的六个成分(3C和3R)来优化问题,从而创造一个丰富的、有活力的、适合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情境。
可以说,9步设计过程不仅解决了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在问题导向学习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指导教学设计者和教育者形成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或技术,并为人类学习、问题解决和教学方面的未来研究指明道路。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许多研究者赞同,问题设计的第一步是为PBL课程明确目的和目标。
学习目的和目标帮助教师或教学设计者勾勒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供了一个结构来使问题范围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在明确学习目的和目标时,设计者应仔细考虑三个方面:领域知识、问题解决技能和自我导向学习技能(见案例)。
明确领域知识的范围是所有教学设计方法的首要步骤,在设计PBL时,这一步骤尤为重要,因为它勾勒出了与领域内容相关的预期学习目标,能够提高问题设计的可靠性。
PBL学习目标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问题解决技能。
设计者应确定期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多高的问题解决水平。
而且,它也为随后步骤中对于探究和推理成分的校准提供参考。
自我导向学习也是PBL中一个重要学习目标。
因为,缺少这种学习技能的学习者起初会对PBL表现出很大的抵抗情绪。
正如施密特(Sehmidt)等人于1992年所指出的,自我导向学习是利用PBL的学生所面临的最为普遍的困难之一。
日因此,教学设计者应确认学习者当前的认知能力和他们的PBL经历,从而来为发展他们的自我导向学习技能制定出合理的期望。
(二)进行内容/任务分析3C3R问题设计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是内容,任务分析。
正如乔纳森(Jonagsen)等人所提出的,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模式,任务/内容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
完成这一步骤的一种方法就是将内容分为以下四类:概念、原则、程序和事实。
据萨格鲁(Sugrue)所说,概念、原则和程序都是关键性的领域知识,一个有效的问题在设计时最好同时具备这些知识。
萨格鲁认为,概念是领域内的核心知识点,原则是“包含概念关系的规则”。
在PBL中,解决问题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相关概念,所以当学习者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复杂问题时,他们就必须以原则为基础将这些概念相互联系。
有时,在执行问题解决方案时会需要相应的程序性知识。
这种内容分类法建立起了学习者领域知识的广度。
概念和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区别就是,概念是对一个指定现象的基本理解,而事实性知识是可以将概念付诸实践的信息。
(三)分析和描述情境将学习过程置于一个真实情境中是PBL的关键特征之一。
创建情境是PBL 课程中问题设计的重要内容,所以,如果被创建的情境无需指向特定专业领域,那么,教学设计者可以确定最吸引学习者的一个现实生活问题情境。
如果被创建的情境是指向特定专业领域,教学设计者就需要确认影响该领域内专业实践的因素。
洪暐博士指出,所选择的PBL问题必须是能吸引学习者,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设计者在决定问题的吸引程度时可以考虑的因素:与学习者未来职业的相关度、个人兴趣、直接威胁或地理条件等。
如果在创建的情境中不存在满足前端分析描述的现实生活问题,教学设计者可以考虑其他相关情境中的问题或案例,然后生成一个与被创建的情境相适合的问题。
(四)选择/生成PBL问题这一设计方法的前三个步骤是对课程内容和情境领域的前端分析。
它们为教学设计者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问题解决技能和一个特定的PBL课程或模块打算要完成的情境这三个方面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在选择问题这一步骤中,教学设计者应在先前步骤3所指定的情境内,开始寻找一批候选的现实生活问题,然后再从中选出一个与前端分析结果最为匹配的问题。
所选择的PBL问题必须是能吸引学习者的,从而来保持他们的动力,设计者在决定问题的吸引程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与学习者未来职业的相关度、个人兴趣、当前的威胁或地理条件。
如果在规划的情境中不存在满足前端分析规范的现实生活问题,教学设计者可以考虑其他相关情境中的问题或案例,然后生成一个适合规划情境的问题。
(五)进行PBL问题可用性分析下一个步骤是建构对问题的全面描述,从而来分析其问题的可用性。
通过建构对问题的完整描述,设计者可以描绘一个全面的问题空间。
这一描绘有助于确定:(1)问题是否与学习目标相符合;(2)解决问题时所用的主要知识是否与预期的内容知识相匹配;(3)情境信息是否足够的充分,从而可以将学习置于真实情境中;(4)是否恰当地设计了问题的联系成分。
对于问题的描述应包含问题解决中的所有细节,包括该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已知的关键变量、未知变量、情境描述、最可行的推理路径和解决方案和对于以上具体情境信息,从而将学习者有效地置于指向特定专业领域的限制或考虑中。
同样的,应对情境化过高的问题进行相反的调整,从而来避免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陷入不必要的沉思中,使学生承受了沉重的认知负荷。
情境成分校准还调整了问题的探究和推理成分,正如马丁(Martin)和比奇(Beach)所指出的,情境的性质影响了问题解决者的推理过程。
3,探究和推理成分校准此时,PBL问题已经是一个对问题的内容,情境进行了校准的全面描述。
接下来,对于问题案例的全面描述必须被转化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一些关键信息需要被删除。
多少信息以及哪些信息需要从描述中删除由所需的难度水平来决定,第1步中确定的问题解决技能目标指示了这一难度水平。
有关过程成分的对应性分析(在第6步中)是一个参考,设计者可以使用它来指导校准过程,决定哪些信息需要被删除或是被保留在问题表述中。
设计者应通过在问题表述中创建恰当的缺失环节来设定问题的难度水平。
当面对这些缺失环节时,学习者将必须探究必要的信息并推理各种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来把难题综合到一起以解决问题。
(八)构建反思成分反思是PBL的主要特征之一。
融入反思成分并将它作为问题解决的一部分,这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导向学习技能。
反思成分的设计应聚焦于:(1)获取所有的必要知识;(2)适当的研究深度;(3)有效的、高效率的研究方法;(4)合理的、有效的推理过程;(5)概念性的知识整合;(6)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反思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形成性的反思和总结性的反思。
形成性的反思过程应伴随探究和推理过程贯穿在PBL课程的执行中,可以帮助学习者参与到自我反思过程中,并帮助他们接收来自教师的反馈,从而指导他们的自我评价。
“互动日记写作”(interaetive joumal writing)和“每周进展汇报”(weekly progressmeetings)都是问题中形成性反思成分的示例。
在学习者的整个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PBL问题中的总结性反思指引他们参与到反思活动中。
这种总结性反思可以有以下形式:(1)在PBL问题中包含一个反思部分(例如,在问题表述中融入“你需要提供一个全面的最终报告,该报告包含你解决问题的所有过程……”);(2)提供后续问题或疑问。
通过确定反思的形式和问题表述中对反思成分的规定,自我导向学习技能目标就能指导设计。
(九)检验3C3R成分间的相互支持关系九步设计过程的最后一步是检验3C3R成分的完整性。
内容、情境、联系、探究、推理和反思成分不是彼此独立的,相反,它们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
因此,在设计PBL问题时。
六个成分间的相互支持性对于最大化PBL整体问题中每一成分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见表1)。
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者应确保3C 和3R恰当地相互支持。
在对PBL问题的最后一次检测中,也应运用六个成分间的内在联系来评估PBL问题的完整性。
二、3C3R问题设计的应用案例这个案例是指向数学问题的设计,学习者是五年级的学生,洪暐博士按照9个设计步骤对学习问题进行了设计。
通过此设计案例可以看出,9个设计步骤既强调了问题的静态特征(内容、情境和联系),又强调了问题的动态特征(探究、推理和反思),为教学设计者和教学工作者设计有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示范,也为如何系统地设计完整性和概念性问题提供了逐步的说明和解释。
而且,该案例还能够帮助设计者全面分析问题设计过程中的许多变量因素及其复杂的、内在因果关系,也能指导设计者通过分析和校准问题的六个成分来优化问题,从而创造一个丰富的、有活力的、适合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情景。
(一)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第一,目的是让五年级学生能运用代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教学目标是让五年级学生能以90%的准确率展示和执行以下知识和任务。
第三,领域知识目标是用代数表示法来分析、表现和解决数学情境和结构,其过程目标在于:(1)解涉及小数和四种基本运算的表达式;(2)解一元一次方程,其中的变量用一个字母或符号来表示(例如,15=45/N);(3)在情境化的情景中使用变量。
第四,问题解决技能目标在于:(1)采用适度帮助到重度帮助,确认和收集所有必要的信息;(2)采用适度帮助到重度帮助,进行简单的假设生成和测试;(3)采用适度帮助到重度帮助,选择最可行的解决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