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物理中考专题训练---机械运动

合集下载

【物理】苏州市初三物理简单机械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苏州市初三物理简单机械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苏州市初三物理简单机械专项综合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下图,用同样的滑轮不一样的绕法提起同样的重物,摩擦力能够忽视不计,在物体匀速上涨的过程中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同样大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同样大【答案】 B【分析】【详解】甲乙F 1G G动)n=3 n=2(剖析甲、乙两图可知,可、;因绳重和摩擦忽视不计,所以由nW有Gh知,甲图更省力;由η=W总=Gh G动 h 可知,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同样,应选B.2.如下图,用滑轮组在4s 内将重为140N 的物体匀速提高2m ,若动滑轮重10N,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拉力 F 为 75NB.绳索自由端向上挪动了4m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D.提高 200N 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答案】 C【分析】【详解】A .由图可知, n=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F= 1 ( G+G 动) = 1×( 140N+10N ) =50N ,故 A 错误;3 3B .则绳端挪动的距离:s=3h=3× 2m=6m ,故 B 错误;C .拉力做功: W 总 =Fs=50N ×6m=300J ,实用功: W 实用 =Gh=140N ×2m=280J ,W实用× 100%=280J× 100% ≈93.3%,故 C 正确。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 总300JD . 提高 200NW实用Gh=G重物时,重物重力增添,据 ==可知滑轮组机W 总Gh G 动 h G G 动械效率变大,故D 错误。

3.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使用各样机械,使用机械时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B .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 .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D .能够省力、省距离,也能够省功 【答案】 A【分析】【剖析】(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2)机械效率是表示实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即效率越高,实用功所占的比率就越大; ( 3)功率和效率是无必定联系的;( 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详解】A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做功越快功率必定越大,故A 正确;B .机械效率是表示实用功所占总功的百分比,故做功多,而不知道是额外功仍是实用 功,所以没法判断机械效率,故B 错误;C .因为功率和效率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功越快,机械效率不必定越高,故 C 错误;D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D 错误.应选A .4.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构成的滑轮组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 ,不计摩擦和绳重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以下选项错误的选项是( )A .实用功必定是150JB .总功必定是250JC .动滑轮重必定是【答案】 D100ND .拉力大小必定是125N【分析】 【剖析】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涨的高度,利用W=Gh 求对物体做的实用功;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实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 W 额=G 轮 h ,据此求动滑轮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依据F=1(G 物+G 轮 )求拉力大小.n【详解】对左图滑轮组,肩负物重的绳索股数n=3,对物体做的实用功:W 有=Gh=150N ×1m=150J ,W 有 W 有 150J由 η=,得: W 总===250J ,所以, W 额 =W 总 -W 有 =250J-150J=100J ;因为不W 总60%计绳重和摩擦, W 额=G 轮 h ,所以动滑轮重:W 额 100J=100N ,拉力 F 的大小:G 轮==h1mF= 1( G 物+G 轮) = 1( 150N+100N )=250N ;对右图滑轮组,肩负物重的绳索股数333n=2,对物体做的实用功:W 有 W 有=Gh=150N ×1m=150J ,由 η=,得:W 总W 总W 有 150J=250J ,所以 W 额 =W 总-W 有 =250J-150J=100J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 额=G 轮==60%h ,所以动滑轮重: G 轮 =W 额 =100J=100N ,拉力 F 的大小: F=1(G 物+G 轮)=1h1m22(150N+100N ) =125N ;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实用功都是 150J ,总功都是 250J ,动滑轮重都是 100N ,故 A 、 B 、 C 都正确;但拉力不一样,故 D 错.应选 D .5. 如下图,利用动滑轮提高一个重为G 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 60%.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90%,则需要提高重力为G 的物块的个数为( )A .3 个B .4 个C .5 个D .6 个【答案】 D【分析】【详解】不计绳重和摩擦,,,要使,则.6.如图用同一滑轮,沿同一水平面拉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 F3,以下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A. F1> F2> F3B. F1< F2< F3C. F2> F1>F3D. F2<F1< F3【答案】 D【分析】【详解】第一个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可以省力,所以依据二力均衡,此时拉力 F 1=f ;第二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1所以依据二力均衡,此时拉力 F 2=f;2第三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由二力均衡可知此时的拉力等于两股绳索向右的拉力,即F3=2 f;由此可得 F2< F1< F3.故D正确.7.如下图,手用 F1的力将物体 B 匀速提高 h, F1做功为 300J;若借助滑轮组用 F2的力把物体B 匀速提高同样高度, F2做功为 500J,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滑轮组机械效率为60%B.两个过程物体 B 平均速运动,机械能增添C.滑轮组的自重,绳索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等要素致使F2做的功有一部分属于额外功D. F2做功的功率比 F1做功的功率大【答案】 D【分析】【详解】A.依据题意知道,用F1的力将物体 B 匀速提高 h, F1做的是实用功,即W 有 =300J,借助滑轮组用 F2的力把物体 B 匀速提高同样高度,F2做的是总功,即 W 总 =500J,由W实用W 总100%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实用100%=300J100%=60% ,W总500J故 A 不切合题意;B.因为两个过程物体 B 均做匀速运动,所以,动能不变,但高度增添,重力势能增大,而动能与势能之和是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增大,故 B 不切合题意;C.因为需要战胜滑轮组的自重及绳索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做功,即由此致使F2多做一些功,即额外功,故 C 不切合题意;D.由P Wt 知道,功率由所做的功和达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依据题意不知道达成功所用的时间,故没法比较功率的大小,故 D 切合题意.8.在斜面大将一个质量为5kg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下图,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40N,斜面长2m、高 1m.( g 取 10N/kg )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涨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B.做的实用功是5J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D.物体遇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答案】 C【分析】A. 沿斜面向上拉物体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四个力的作用,故 A 错误;B. 所做的实用功:W 实用=Gh = mgh= 5kg×10N/kg×1m= 50J,故 B 错误;C. 拉力 F 对物体W实用50J做的总功: W 总=Fs= 40N×2m= 8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W总80J =62.5%,故 C 正确; D. 战胜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 额= W 总 - W 有= 80J-50J =30J,由 W额= fs 可得 ,物体遇到的摩擦力: f =W 额=30J=15N ,故 D 错误.应选 C.s2m点睛:( 1)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 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提高的高度(斜面高),依据公式W = Gh 可求重力做功,即提高物体所做的实用功;( 3)求出了实用功和总功,可利用公式η=W实用计算出机械效率;( 4)总功减去W 总实用功即为战胜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依据 W 额= fs 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9. 如下图,用一滑轮组在5s 内将一重为 2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 2m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视摩擦。

新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真题专项训练——机械运动

新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真题专项训练——机械运动
24.(2020荆门,12)2020年6月23日9时23分,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8天长途跋涉、5次变轨于6月30日14时15分定点在距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全面建成。地面测控人员是通过______对太空中卫星进行测控的,变轨是通过施加______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目前该卫星相对地球处于______状态。 大多数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卫星在远地点和近地点之间运行的过程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______的相互转化。
9.(2020甘孜州,16)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嫦娥四号”在加速过程中,动能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月球为参照物,“ 嫦娥四号”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0.(2020遵义,10)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______的;若马路宽度为25m,人行绿灯时间为20s,等绿灯亮后小芳至少以______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27.(2020南京,13)南京长江五桥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如图所示:
(1)五桥全长约10.33______(填单位);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____的;
(3)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28.(2020凉山,19)一辆小汽车从小红身旁驶过后,小红闻到了汽油气味,于是她结合所学知识确认这是汽油发生了扩散,该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以小汽车为参照物,该车驾驶员是的;她进一步思考:小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2020河池,13)如图所示,刻度尺 分度值为______mm;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苏州金鸡湖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苏州金鸡湖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2.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A.在010s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C.在015s~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D.在010s3.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4.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A.2m/s B.3m/s C.4m/s D.5m/s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6.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地面为参照物C.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A.1∶2B.2∶1C.9∶8D.8∶98.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9.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10.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40cm B.中学生心脏每分钟跳动约是70次C.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是1s D.我国高速公路限速300km/h1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1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苏州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苏州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 .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B .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C .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筏是运动的B .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 .小明是运动的D .溪水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与s 和t 无关,是一个定值B .由s v t=可知,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C .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 ,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5.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3v vC .12122v v v v +D .121232v v v v + 6.如图甲是a ,b 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车的图线表示的是a车比b车晚出发5sB.图甲中的10s时刻表示a,b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图甲中的b车的图线表示的是b车出发时间在a车前15m处D.图乙中的图线是b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7.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8.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9.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0.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单元练】江苏省苏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江苏省苏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C解析:C【详解】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正确;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B解析:B【详解】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v 甲= 3.6m =6ss t 甲甲=0.6m/s v 乙=1.2m =6s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一条平直公路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关于甲、乙两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0~50s 内甲、乙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C .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D .乙的速度始终为4m/s B解析:B【详解】A .由s ~t 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由s ~t 图象可知,在0~50s 内甲、乙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s v t=可知,它们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 正确;C .由s ~t 图象可知,在0~50s 内乙的图象在甲的上面,50s 后甲在乙上面,可知0~50s 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50s 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 错误;D .由A 已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即乙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一直保持4m/s ,故D 错误。

江苏省苏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的通过路程之比是()A.3∶1B.3∶2C.4∶3D.3∶42.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3.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4.小明去上学,他先以2m/s速度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A.2m/s B.3m/s C.4m/s D.5m/s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A.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在第1.5s时两车相距1.5m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6.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B.由svt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8.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一位同学按选项 A方法测量时间,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B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9.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江苏省苏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55m B.25m C.15m D.5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4.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C.两车都向东行驶,和谐号行驶得较慢D.两车都向西行驶,复兴号行驶得较快5.如图所示图像描述了甲、乙、丙、丁四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速度相同的两物体是()A.甲和丁B.甲和乙C.乙和丙D.丙和丁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7.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8.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9.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1.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13.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物理】苏州市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专项测试(解析版)

【物理】苏州市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专项测试(解析版)

【物理】苏州市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专项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将一个重为4.5N 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长1.2m ,高0.4m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0.3N (物体大小可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0.3NB .有用功0.36J ,机械效率20%C .有用功1.8J ,机械效率20%D .总功2.16J ,机械效率83.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物重G=4.5N ,高h=0.4m ,斜面长L=1.2m ,受到的摩擦力f=0.3N ,则所做的有用功W 有=Gh=4.5N×0.4m=1.8J ,所做的额外功W 额=fL=0.3N×1.2m=0.36J .故总功为W 总=W 有+W 额=1.8J+0.36J=2.16J ,机械效率η=W 有/W 总=1.8J/2.16J=83.3%.故选项D 是正确的.【考点定位】功、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2.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1, 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 2, 机械效率为η2,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 .W 1 = W 2 η1 = η2B .W 1 = W 2 η1 < η2C .W 1 < W 2 η1 > η2D .W 1 > W 2 η1 < η2【答案】C【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由“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可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再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的总功大小.然后利用100%W W 有总η=⨯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的大小.【详解】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W W η=有总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1212W W ηη<,>.【点睛】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3.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0.5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物理中考专题训练---机械运动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8八上·铁力期中)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 ,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A . 35
B . 40
C . 45
D . 50
2. (2分) (2019八上·巴彦淖尔期中) 在诚仁中学第七届田径运动会上,八年级(5)班张亚南同学以27s 的成绩打破女子200m比赛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张亚南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比赛全程平均速度约为7.4m/s
C . 以主席台为参照物,张亚南同学是静止的
D . 为结果准确,计时裁判员应在听到发令枪声后开始计时
3. (2分)我国的动车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市场,高速列车在行驶时依靠高压电力作为动力,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线连接如图所示,则()
A . 动车高速行驶时,相对于车顶上方的高压线路是静止的
B . 动车高速行驶时,受电弓与动车保持相对静止
C . 动车做成子弹头形状目的是增大与空气上方的接触面积
D . 动车的时速最快可以达到300m/s
4. (2分)某学生的身高可能是()
A . 0.175米
B . 17.5米
C . 175分米
D . 1750毫米
5. (2分) (2019八上·龙华期中)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 . 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 . 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6. (2分) (2017八上·重庆期中)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在8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则它在前4s内的速度一定是()
A . 10m/s
B . 5m/s
C . 20m/s
D . 4m/s
7. (2分) (2019八上·利辛月考) 下列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圆柱体的直径、铜丝直径、地图上一段铁路线的长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A . 甲、乙、丙
B . 甲、丁
C . 乙、丁
D . 甲、丙
二、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8. (2分) (2018八上·镇江月考) 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

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2分) (2015八上·江苏月考) 2013年2月,江苏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
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小时.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________(“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10. (2分)(2019·湘潭) 送餐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器人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其动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 (1分) (2019八上·高州月考) 如5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12. (3分)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 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3. (2分) (2015八·上饶月考) 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14. (6分) (2019八上·内蒙古期中)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波信号。

求:该出海水深度为多少?(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15. (4分) (2018八上·深圳月考) 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 ,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

A .
B .
C .
D .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8-1、
9-1、
10-1、
11-1、
12-1、
13-1、
三、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14-1、
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15-1、
15-2、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