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_方法和编写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练习的目的、

方法和编写原则*

刘颂浩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提要练习设计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这方面的研究却一直不受重视。本文对练习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看法:1)练习目的有主次之分;2)应该对练习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如方法、练习形式、题型等)进行明确定义;3)练习编写原则不同于练习目的。本文相应地提出了练习编写的五条原则。

关键词练习练习方法练习目的练习编写原则

练习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常见的说法是,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不过,相对于练习的重要性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却进展缓慢。胡明扬(1999)指出:/我们的教材练习比较少,而且不少有-硬凑.的痕迹。每一种练习要多少个就凑个数。在课文、语法、注释方面花的功夫多,练习下的功夫不够。0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多方搜罗,最后的结果是,题目中包含/练习0的论文不到10篇(详见参考文献)。研究练习的文献,当然不必都以/练习0命名,但这一数据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练习是教材编写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刘颂浩,1999a;李绍林,2001、2003;郑蕊,2001;肖菲,2002;赵延风,2006等),所言非虚。本文首先对练习研究的现状进行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练习的目的、方法和编写原则提出个人意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借此引起学界对练习研究的重视。

一练习研究现状

练习研究有两个重要的角度:或从练习形式出发,研究其特点、设计原则、应用领域等;或从课型出发,研究综合、口语、阅读、听力等课型适合用什么练习形式。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后者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一类研究较多,这里不再举例。对单一练习形式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就我们看到的材料而言,大概有:多项选择题(鲁健骥,1984;郭树军,1989;刘颂浩1996、1997)、听写(刘颂浩等,1995;王静, 2001)、判断正误(戴悉心,1999)、注释式词语练习(刘颂浩,1999a)、复述(张晓慧,1997)、听读(李海燕,1998)、小组活动(蒋以亮,1998;王瑞烽,2007)等。谈论教材编写的文章,常常

*衷心感谢5世界汉语教学6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初稿提出的修改建议!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

111

附带地论及练习(如李泉、杨瑞,1999;程相文,2001;杨寄洲,2003),专门介绍教材练习设计的,我们见到的只有杨惠元(1997)和曹晓艳(2005)。在论述教材评估的文献中(如赵金铭, 1998),也会谈到练习方面的一些问题。从练习编写原则角度进行探讨的,有李杨(1994)、郑蕊(2001)、肖菲(2002)、周健、唐玲(2004)等。此外,刘颂浩、汪燕(2002)和王晓娜(2003)对练习设计中的语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李绍林(2001、2003)探讨了泛化和分化这一对概念在练习编写中的应用。

由于对练习形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不少问题上我们还说不清楚。比如,周健、唐玲(2004)引用了5桥梁6中的一个交际训练题目(稍有缩减):

(1)根据提示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150字左右)

提示:1)吸毒不能尝试,,

2)有这样一个吸毒者,,

下列词语帮助你表达:

吸毒、海洛因、发作、戒、注射、损害、理解、丧失、人格,,

周健、唐玲(2004)认为:/这一课的主课文是5试试吸毒6,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以上具体的引导,就容易运用所学词语完成成段表达的任务。0在训练成段表达时,这一题型使用很多。说来也巧,我们对这一题型的看法,和周健、唐玲(2004)正好相反。不管是在口语课还是综合课上,每次运用这一题型,我们都发现,它的难度极高。很多学生写(或说)出来的话语,句与句之间毫无关联;对所给词语,也是照着课本上的顺序来用,不敢有丝毫改动。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何在?是学习者的程度有别?抑或是题型本身的特点所致?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练习研究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迫切需要研究者加以关注。

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练习研究取得的进展还是可喜的。在以下这些问题上,研究者已有相当一致的意见:

A.练习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语言教学以及练习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过,/培养语言交际能力0这一终极目的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一个具体的练习项目只能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在练习目的的确定和取舍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B.练习应该有效。无效的练习不能达到目的,练了也是白练。比如,在阅读训练中,猜测词语的意义这一练习,训练的是综合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但是,如果练习句提供的语境并不足以推断出目标词的意义,练习就是无效的。

C.区分主要题型和次要题型。李泉、杨瑞(1999)区分常设题型和非常设题型,胡波(2000)区分基本形式和其他形式,周健、唐玲(2004)区分主干题型和分散题型,意思大体相同。李绍林(2003)是从/练习样式的总类和分布0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他认为,教材的练习样式应该相对固定并且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每课当中,重现率低的练习样式需要/消灭0;练习样式的总类,以10种左右为宜。程相文(2001)则认为,教材中同一练习形式的使用频率太高,会给人重复乏味之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两位学者的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值得补充的是,每一种练习形式,都有独特的要求,学习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熟悉。因此,练习形式如果频繁更换,学习者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熟悉、适应新的练习形式。某些情况

112

下,这可能是一种浪费。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并且参照现有的教材编写经验,我们认为,一本教材中,主要题型和次要题型的总数,保持在15种左右比较合适。这里的题型,经过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而不是只看字面的不同。关于这一点,下文会有详细讨论。

D.区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郑蕊(2001)指出,设计练习时,应该考虑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华留学生课外有很多参与真实交际的机会,目前的课堂教学又比较重视交际性训练,因此,教材练习就应该以语言点为主,重视词语、句式以及结构的练习。同样是强调要区分课内和课外,周健、唐玲(2004)的做法则和郑蕊(2001)不同。他们认为,课堂上的练习形式应该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交际活动,大量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项目应该在课下完成。教材设计者也已经开始注意区分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比如5新中级汉语听力6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0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并为每一单元配备了供课外使用的课文、录音和练习(刘颂浩,2005)。

E.练习编排要讲究顺序。一般认为,练习顺序应该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因此,练习顺序与教学内容的顺序就必然会有差异。

F.练习量不是越大越好。关于练习量,早期的担心是数量不足(赵金铭,1998;胡明扬, 1999)。比较新的教材练习量普遍增大,5速成汉语初级教程6练习篇幅相当于课文篇幅的三倍(程相文,2001),5桥梁6每课练习的总题量接近100(周健、唐玲,2004)。郑蕊(2001)认为,课堂练习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0上,宁少勿滥。周健、唐玲(2004)指出,超量过多,会使学生不堪重负,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意见。我们认为,练习量不能太大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如果练习量过大,学习者接触课文的时间和数量就会大为减少。练习量和课文量是一对矛盾,在二者之间应该保持平衡。

二练习的目的

这一部分讨论三个问题:练习可以实现哪些目的?练习目的如何分类?怎样判断某一练习形式是否合适?

2.1练习可以实现哪些目的?

如上所述,练习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练习设计时,需要将这一目的进行细化。粗略地总结一下,关于练习的目的(有人称为/练习的功能0),研究中提到的竟有十一项之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A.复习强化。复习强化是练习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但凡学过的内容,都可以采用某种方式进行复习强化。复习强化的功能是通过重现实现的。在课文中,重现词汇和语言点的难度较高,而通过练习来提高重现率则容易得多。

B.归纳总结。郑蕊(2001)把/归纳0视为练习编写的一条原则,刘颂浩(1999b)把/总结0看成阅读课词汇训练的五种方法之一。归纳总结可以使语言知识更加有条理,从而便于记忆和提取。李绍林(2001、2003)提到的泛化和分化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C.拓展提高。复习强化和归纳总结针对的都是课文中现有的内容,拓展提高则和学习者的自我表达密切相连。不管是限制性运用(比如完成句子或对话),还是完全的自由表达,都属于拓展提高(周健、唐玲,2004)。让学习者掌握语言使用条件和环境的练习,也属于拓展提高类。

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