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训练计划制定7原则

【训练计划】制定中学生运动员田径训练计划必须遵循的七大原则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至今,要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强调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能否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
要想使中学生运动员的课余田径训练科学高效,就必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计划。
而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就是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训练原则。
实践证明:下列七大原则是制定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重要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中学生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的任务,适当地安排两者训练比例的原则。
1、一般训练:以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提高中学生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
2、专项训练:以专项运动技术动作以及与专项技术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为主,提高中学生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战术、理论知识及心理品质等。
3、相互关系:一般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各方面的基础,专项训练直接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服务,两者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目标一致。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依据:1、人体各部分应该是一个统一、协调发展的整体。
2、动作技能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转移的。
3、各运动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一般训练对专项训练有促进、调节作用。
5、专项训练对一般训练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
因此,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训练的失败。
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训练是基础,要重视一般训练。
2、要根据对象的水平、项目特点和训练中各时期的任务,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训练水平低、年龄小,一般训练则偏多)。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二)教学论基础
•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双边活动的过程。从获得运动训练效 果的角度来讲,教练员的“教”和“训”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 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与“练”则是取得成绩的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激发教练 员的积极性,而且亦须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否则,训练效果不 会很理想。
(二)技能学基础
• 动作技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神 经系统联系。通过不断深化专项训练过程,不断调整神经系统的 运动性神经联系,使非专项动作技能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转向专项 化,使泛化的神经联系转向精确化,从而在高级神经中枢内形成 适应专项需要的最佳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结构。
(三)机能学基础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 知识点:训练原则基本概念、各个原则概念、提出的科学基础和贯 彻各个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 本章主要由训练原则的概述、自觉的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 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 则、适时恢复训练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等原则组成。其中, 原则的释义、依据的科学基础、实践中应注意的训练学要点是本 章重点
▲▲
▲
▲
▲
▲
▲▲ ▲
国 阮 如 钧 ( 台 湾 ) 1985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

运动训练学简答题简答题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的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的在于:揭⽰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提⾼训练的科学化⽔平。
主要任务①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共性规律②深⼊探索尚未被⼈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③进⼀步健全运动训练学理论和内容体系④⼴泛吸取现代科技发展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法,应⽤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中去。
⑤运⽤⼀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2、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答: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识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对起始状态的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重要作⽤。
①为运动训练过程确⽴⼀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②对训练⼯作效果即实践额检查评定③实践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3、在训练中如何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答:①正确理解负荷的松成②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③科学地探求负荷的临界值④建⽴科学的诊断体系⑤处理正确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简述运动员体能及体能训练基本要求?答: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是运动员竞技能⼒重要构成因素。
要求:①合理的安排⼀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②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理智能训练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段⼒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物⼒学特征相似③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重,以及⼀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异。
④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⑤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常疲劳,有些体能⼿能⼜⽐较单调枯躁。
5、简述⽐赛类型及其主要任务答:①竞技性⽐赛任务:创造理想的训练成绩,实现训练⽬标②训练性⽐赛。
任务:在⽐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某种能⼒或综合能⼒。
③检查性⽐赛: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稳定性⽔平,专项素质发展情况,阵容安排的适宜度,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合的熟练程度。
周期训练理论(可打印修改)

周期训练理论概念周期训练理论是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具有周期、阶段性形成的规律,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阶段,相应地把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大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等3个时期,并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各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即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和“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不同比例”,即在训练的不同时期训练手段(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和负荷(量与强度)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
产生1 阶段性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与确立自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后,现代竞技体育比赛开始朝着日趋激烈的方向发展。
运动员必需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1913年,莫尔菲首先提出了延长赛前训练时间的主张,强调了比赛前应有8-10周的训练时间。
1916-1917年,芬兰学者布·阿·科托夫在不断发展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训练过程不间断性和阶段性”的思想。
他在强调莫尔菲提出“延长赛前训练”思想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运动训练的“分期化”和“分阶段化”思想。
科托夫进一步认为,赛前训练应达到14-16周时间,并认为对这更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过程,需要进行“分期”训练。
至此,按时期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并分期进行训练的思想得以确立。
2 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芬兰学者拉乌尔·毕卡拉提出全年不间断的训练并按季节分阶段进行训练的思想。
他认为,全年训练可以分为预备训练、春季训练、夏季训练和秋冬季训练四个阶段。
然而,毕卡拉的全年分期中,在长达3-4个月的秋冬季训练阶段,却是一种“冬眠式”训练,在其中最寒冷的4-6周时间是完全停止训练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全年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毕卡拉虽然提出了全年不间断地分期训练的思想,但实际上,这种训练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制约。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021 年运动训练学考研,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1、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体育精神D 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答案:A解析: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其最终目标。
2、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B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C 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运动规则D 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答案:A解析: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3、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是()A 体能B 技能C 战术能力D 心理能力答案:B解析: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能通常具有主导作用。
4、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 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B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C 超量恢复原理D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答案:A解析: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5、下列不属于运动训练方法的是()A 分解训练法B 重复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营养补充法答案:D解析:营养补充法属于运动训练的保障措施,而非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揭示运动训练规律的()。
答案:综合应用性学科2、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3、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4、适宜负荷原则中,负荷量通常反映在()、()等指标上。
答案:次数、时间、距离5、运动训练计划按照时间跨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和()。
答案: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三、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是我们的训练依据。
其中,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国内外运动训练中多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训练原则,它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期运动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运动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地确定下来。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中文名:周期性原则
性质: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含义:训练工作要按一定周期循环进行
拼音:zhouqixingyuanze
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训练周期性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体操训练工作的实践,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以及不断发展的...应用周期性原则实质上是把较长的训练时期划分成较小的训练阶段。
因为人们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才能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准确的计划和实施。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语:柔道训练主要训练什么,有哪些原则要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欢迎参考阅读!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1.2 训练原则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先进技术、训练方法以及营养恢复手段的不断演变和创新。
其中周期化训练可以说是适用性最普遍的力量训练安排原则之一。
周期性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的形成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来制定的。
周期性训练即把训练过程的各个复杂方面,编排至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训练日程中,以产生最佳的训练、竞技表现以及休息与恢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渐进式的序列化训练活动,通常是年度或几年的训练计划,目的在于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状态。
一个完整的周期训练计划具体有时间跨度、选择的赛事与活动、训练目标,以及先后次序、训练结构、训练进程及评估与调整,还应包括一份监控生长发育和关键表现要素的方案,以及满足这些要素的修正方案。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目标,之后以这个目标为基础,将你一段时期的训练渐进性的拆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再通过不同的训练安排来实现,这样设计训练的方式就叫做周期化训练。
一个传统的周期性训练安排在初始阶段可能会主要以体能,以肌肉的生长和耐力的提高为主,会以比较大的训练量,中等偏高的训练次数,中等偏低的训练强度(比如50-75%极限的重量)来进行训练。
下个阶段会是力量发展阶段,训练的强度增加(比如使用80-90%极限重量)训练量减少,每个阶段开始前可能也会有不同小的调整阶段,持续的时长也可能各不相同。
再到下一个阶段的最大力量或是爆发力阶段,去持续的提高训练强度,减少
训练量,最终来最大化自己的训练表现。
完成后可能就是来到比赛日,或是进行测试来总结这一周期后的训练成果,接着进入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再经过适当的休息调整后,重现开始新的一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