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共27页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

民族语言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俄语和
俄文,使用斯拉夫基里尔字母,共有33个 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语言属 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 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 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 俄罗斯族语言的特点是:分为元音和辅音 两种。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 和浊辅音(声带震动)。此外,俄语的辅 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 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 舌中部需要向上颚抬起。名词分单数和复 数,有词性的变化,有格的变化,动词有 式、时、人称、体的范畴。
绰伦琴外形酷似葫芦,因此也叫葫芦琴。锡伯族先民用刀将葫 芦一劈为二,将猪尿泡套上去,两根羊肠线作弦。到了现代, 绰伦琴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今天的4根弦。琴弦的声音仿 佛马头琴的柔美,音色优美清脆,真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
十一、风俗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 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 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 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 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东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 一样。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 。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 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 道。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教徒在画十字的横道 时是先右后左,有别于天主教的先左后右。在新疆的伊犁、 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 ,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希腊正教堂。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的饮食文化
锡伯族以小麦、玉米、稻米为主食, 辅以各种蔬菜和肉类。他们善于制作 面食,如馕、面条、饺子等。
酒在锡伯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 们喜欢饮用自家酿造的黄酒,这种酒 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在宴请客人时, 主人会敬酒以示尊重和热情。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和 传统习俗。
锡伯族的文学与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既有口头文学如传说、故事、民歌等,也有书面文 学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 海兰格格》、《罕王私访》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锡伯族的艺术也独具特色。绘画方面,既有民间绘画如年画、窗花等,也 有专业绘画作品。雕刻方面,锡伯族的雕刻艺术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技艺精湛 。剪纸也是锡伯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03
锡伯族的语言与文字
锡伯族的语言
锡伯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与满语、鄂 温克语、鄂伦春语等语言有亲缘
关系。
锡伯族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 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音 节分明、元音和谐、形态变化丰
富等。
锡伯族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敬语和 谦辞,体现了该民族注重礼仪和
尊重长辈的文化传统。
跨民族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 合作,互相学习借鉴优秀 文化和经验,促进共同进 步和发展。
跨文化传播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动 锡伯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 舞台,增进国际社会对锡 伯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尽管如此,锡伯族语言中也有一些汉 语借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借词和表达 方式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锡伯族的介绍

锡伯族的介绍

锡伯族的介绍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

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简介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

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

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一般认为锡伯族的名称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起源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关于锡伯族白图腾: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

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

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

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古锡伯国据史料记载,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

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退。

“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

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

少数民族锡伯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少数民族锡伯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艺术价值
锡伯族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如刺绣、剪纸、绘画等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 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都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对锡伯族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需要 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如建立民俗文化 保护区、推广民俗文化教育、加强对传 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方向
为了使锡伯族民俗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 展,需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如推动传统手 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锡伯族年轻一代的培养,提 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锡伯族的民间戏曲
锡剧
锡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主要代表,源于17世纪中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锡剧曲调优美,表演形式生动,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
话剧
话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另一种形式,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演形式接近生 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锡伯族的民间美术
刺绣
锡伯族刺绣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技艺,绣品图案精美、色 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刺绣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 用品等领域,是锡伯族女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定 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最重要的 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祖 先在历史上从东北迁徙到 新疆的伟大壮举。
其他节庆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和西迁节外 ,锡伯族还有一些其他的 节庆活动,如射箭比赛、 摔跤比赛等。
锡伯族的禁忌习俗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第一篇:俄罗斯族简介民族概况人口为15609人。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

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

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或“鲁斯”。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皂种人)。

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

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

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岁斯族。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

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社会经济 1949年前,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

有的还兼营农业。

有些人专门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

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数十户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庄。

他们在伊犁河、特克斯河两岸荒芜的草原上,垦荒种地。

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

他们深受历代反动政府的压迫。

如特克斯县的俄罗斯村,是俄罗斯人民经过多年辛勤劳动建设起来的.但后来国民党军阀强占了他们的土地,迫使他们另迁居所,垦种生息。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

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参加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城镇居民通过劳动就业,大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各条战线上的职工。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些俄罗斯族群众参加了当地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锡伯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锡伯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锡伯族
锡伯族位于中国蒙古族最大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它是蒙古族中独特、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

锡伯族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体系。

他们的文化遗产主要以宗教观念为基础,宗教观念的代表是“祝天论”,即将神主们当作至高无上的主宰,昊天、阴天,以及发明使文化得以传承的苏颂真君。

此外,他们还有大量牛马歌舞、古老传说、自由节日和祝福祭典。

锡伯族的语言也非常独特,历史上有三种。

一种是古老的“塔里木语”,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另一种语言是“元汉语”,它是现代“蒙古语”的祖先,大多数锡伯族仍旧使用这种语言,而其他语言包括“中文”和部分游牧民族所使用的“库页特语”。

锡伯族以牧业、农耕和劳动为生,他们积极发展游牧业,有扎堆牧马、骑马狩猎及利用马力装载等独特技能。

他们在农耕上有“灌溉农耕”和“四季耕种”两种方式,利用灌溉技术,可把少数的水资源转化为高产量的粮食。

锡伯族还有许多独特的民族习俗,例如蒙古族的“拜祖”和“赛马”等。

“拜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是一种传承、继承的表达。

此外,蒙古族还有“马王赛跑”、“篝火节”等,把文化融入到生活中。

锡伯族是历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独特的文化遗产、悠
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在中国宝贵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锡伯族以其古老的历史、优美的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习俗,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灿烂的民族文化。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56个民族——俄罗斯族民族概况“俄罗斯”(Русские)一词起源于欧洲古代一个东斯拉夫部落的名称“罗斯”,俄罗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欧洲东部,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他们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牧业,公元6世纪时,已有罗斯之称。

10世纪,罗斯大公奥列格控制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周围部落,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

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令其耕种,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的史书中称他们为色目人。

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族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

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高大,第三类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

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

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

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

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