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解热镇痛抗炎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之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教案教学设计
【作用机制】
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COX),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一、解热作用
特点:只降低发热者体温,且只能降低到正常水平。对正常的体温没有影响。
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使PG合成减少,通过增加散热而使体温降至正常。(PG是致热物质)
二、镇痛作用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痛物质之一)。作用部位:外周。
2.心血管系统:兴奋心脏,松弛外周血管,但对脑血管有收缩作用,减少脑血管波动的幅度,缓解头疼症状。常与阿司匹林或对氨基酚配伍,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配伍治疗偏头痛。
【不良反应】
大剂量可引起激动、不安、头痛、失眠、心悸等;过量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兴奋可致惊厥。久用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二、尼克刹米(可拉明)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1.课后练习题,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督促学生课后及时整理笔记,查找缺漏,深思重点,消化难点,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及时在课下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3.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与本次课相关的内容,丰富课堂知识。
4.《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4年.
5.《药物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8年.
课后分析:
讲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史引入本次课,将吗啡和阿司匹林在镇痛方面进行对比,将阿司匹林和氯丙嗪解热方便进行区别,总结知识点。恰当的穿插科学研究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课程思政内容,利用雨课堂测试习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良好。
3.其它作用:治疗胆道蛔虫;大剂量阿司匹林促进尿酸排泄,也可用于痛风。
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背景介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炎症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得到缓解,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此时,疼痛解热镇痛抗炎药就成了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选择,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对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相关知识必须进行专业讲解和详细教学,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

教学目标本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相关概念、机理、分类和应用,能够正确认识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析根据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理和药物分类等方面提出以下教学内容:•(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和作用机理;•(2)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常见药物及其主要作用和副作用;•(4)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实验操作以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常见药物对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药物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如:•(1)对于发热严重的患者,使用扑热息痛进行解热镇痛处理;•(2)对于头痛严重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镇痛处理;•(3)对于炎症严重的患者,使用布洛芬进行抗炎镇痛处理;•(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的操作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参与集体讨论、小组探究、团队合作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个人完成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

总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运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科学高效的治疗。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文章将主要围绕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类药物。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

将探讨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评估方式的设定。

最后在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药物应用能力。

【关键词】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估方式、教学效果、改进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发烧、疼痛和抗炎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强,人们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由于药物的复杂性和使用方法的不当,造成了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使人们正确地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开展针对这一领域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系统地教授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知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药物治疗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正确使用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能力,提高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正确使用率,从而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1.2 研究意义解热镇痛抗炎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其在治疗发热、疼痛和炎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关键知识,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授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热镇痛抗炎药作为常用药物之一,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2)
COX-2则是一种由细胞因子诱导而生成的 COXCOX,只存于受损伤的组织中,由它催化 ,只存于受损伤的组织中, 合成的PGE2和PGI2是原炎性前列腺素,具 是原炎性前列腺素, 合成的 有强的致炎、致痛作用。 有强的致炎、致痛作用。可见如能选择性地 抑制COX-2的功能,可起到抗炎止痛作用。 的功能, 抑制 的功能 可起到抗炎止痛作用。 而且对胃肠、肾的毒副作用可大大降低。 而且对胃肠、肾的毒副作用可大大降低。阿 司匹林、吲哚美辛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 司匹林、吲哚美辛对 的选择性抑制作 用不强,甚大至对COX-1的抑制作用比 用不强,甚大至对 的抑制作用比 COX-2的作用还要强些。因此,对胃肠与肾 的作用还要强些。 的作用还要强些 因此, 的毒性大。有人提出对COX-1和COX-2抑制 的毒性大。有人提出对 和 抑制 强度的比率衡量药物安全性。 强度的比率衡量药物安全性。
阿司匹林(aspirin)
1.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 常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常 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 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 肌肉痛等;抗炎抗风湿也较强, 肌肉痛等;抗炎抗风湿也较强,可使急性患 内退热, 者24~48h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 内退热 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 血沉下降。 血沉下降。 2. 影响血栓形成 小剂量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小剂量预防心、脑血管梗塞, 血小板环氧合酶对Asp特别敏感,一次剂量 特别敏感, 血小板环氧合酶对 特别敏感 即可使环氧合酶乙酰化而不可逆灭活。 即可使环氧合酶乙酰化而不可逆灭活。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主讲 刘建新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教学目的
2. 概述
3.水杨酸类 3.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简单讲解 5’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Hale Waihona Puke 不但没有被时光的长河所淘汰,反而重新焕发了青 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价值不断提高,越 来越多的新用途为世人所发现, 用于肠道蛔虫症、 如: 春季结膜炎、偏头痛、延缓白内障的发生、预防黄斑 缺血和青光眼等。 【药动学】 吸收:口服易吸收 分布:全身广泛分布,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 和胎盘屏障 消除:肝代谢,肾排泄 【作用和用途】 1、解热、镇痛(小剂量) 特点:起效快、作用较强、疗效肯定 用途:感冒发热 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等慢性 钝痛,也可用于癌症患者轻度疼痛 2、抗炎抗风湿(大剂量) 24—48 小时内可使关节红、肿、热、痛、活动 障碍等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用药 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3、防止血栓形成 原理:小剂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血栓素 A2 血小板聚集(—) 合成减少→ 血管收缩(—) 血栓形成↓
多媒体 5’
多媒体 20’ 板书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机制: 前列腺素
直接致痛 显著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故 PG 合成↓→镇痛 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本类药物除苯胺类(扑热息痛)外,均有抗炎作 用,抑制炎症渗出,消除红、肿、热、痛症状,能有 效控制风湿,类风湿的症状。 机制: 前列腺素 致炎物质 协同增强致痛致炎物质的作用 故 PG 合成↓→抗炎抗风湿 风湿性心脏病,先用激素控制症状,停激素前 用此药。 第二节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至今问世已 100 多年 18 世纪 1838 年 1860 年 1897 年 1899 年 欧洲人发现柳树皮具有治疗“发热”的 功效,后证明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甙。 从水杨酸甙中制成水杨酸 人工合成水杨酸 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发表了乙酰水杨酸的药理学详细报告, 德国拜尔公司以 “Aspirin” 的药名注册。 从此,阿司匹林逐渐传遍全球,100 多年来,它

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药物教案

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药物教案

解热镇痛抗炎药任务二常用药物一、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2.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二、内容【导入新课】患者,男,64岁,高血压4年,近期又被确诊有冠心病,医生给予患者降压药、降脂药和阿司匹林。

思考:为何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讲授新课】一、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作用和临床应用]1.解热镇痛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制剂,用于感冒发热及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慢性钝痛。

2.抗炎抗风湿较大剂量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疗效迅速可靠,适用于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对急性风湿热患者用药24~48小时内,可迅速退热,减轻关节红肿、疼痛,血沉下降。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使炎症消退,关节损伤减轻。

3.抑制血栓形成:血栓素A2(TXA2)能促进血小板释放ADP,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栓形成。

而小剂量(40~80mg/d)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酶),使TXA2生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及术后血栓形成。

但是大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环素(PGI2)合成减少。

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其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因此,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必须应用小剂量。

[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1.胃肠反应:最为常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较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溃疡及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病患者症状加重。

饭后服药、服用肠溶片或同服抗酸药,可减轻胃肠反应。

胃溃疡患者禁用。

2.凝血障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解热镇痛抗炎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基本说明1.模块: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2.授课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3.所用教材版本: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十八章5.学时数: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的药理作用;掌握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保泰松、吲哚美辛的作用特点、应用。

1.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训练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物研究思路和增长临床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理论知识。

1.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创新的热情,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内容分析:本着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和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重点的依据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应用广泛,且都进入家庭,其临床地位较重要,必须掌握其基本药理作用,阿司匹林及其复方是目前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代表药,只有掌握了其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和不良反应方面知识,才能在临床合理应用。

教学难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和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理。

难点的依据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需要有相关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做前期基础。

本课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且解热镇痛抗炎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地位较重要,故需要首先给学生介绍与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有关的发热、疼痛、炎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然后给学生精讲临床常用的代表药阿司匹林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阐明临床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理论依据。

药理学教案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教案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
注意:①不要滥用解热药,以免延误病情;②剂量要适当,以免虚脱;③同时进行对因治疗
4.分类:酚
③吡唑酮类:保泰松④其他类:吲哚美辛
根据对COX作用的选择性分P187
第一节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
1. PO易吸收,被酯解酶迅速水解为水杨酸,半衰期15分
2.以水杨酸盐的形式广泛分布,关节腔、脑脊液、胎盘
3.PO1g↓,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3h;1g↑按0级动力学消除,t1/15-30h
4.碱化尿液可促进其排泄(碱性尿可排85%,酸性尿仅排5%)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抗风湿
(1)解热镇痛强,与其他药配成处方应用
2.共同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环氧酶(cyclooxygenas,COX)活性→抑制PG的生物合成
3.共同作用:
(1)抗炎抗风湿作用:
特点:缓解症状快(红、肿、热、痛),但不能根治
解热镇痛药
(-)环氧酶
机制:PGs、细胞粘附分子→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等炎症反应(-)→抗炎。
(2)镇痛作用:特点:
血栓形
→A壁PG合成酶→PGI2→抑制PC聚集、血管扩张、抑制血栓形成
(大阿>300mg)
用于:阿司匹林小剂量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病患者。
注意:阿司匹林大剂量可促进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吐、上腹不适、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
原因:直接刺激胃粘膜;抑制PG合成,使胃粘膜保护作用↓;刺激CTZ
药理学教案>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常用药物
【作业】
5.下列药物中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是
A.乙酰水杨酸B.对乙酰氨基酚C.吲哚美辛D.布洛芬E.萘普生
6.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是
A.对乙酰氨基酚B.布洛芬C.吲哚美辛D.乙酰水杨酸E.普萘生
9.能引起瑞夷综合征的药物是
A.吡罗昔康B.乙酰水杨酸C.双氯芬酸D.扑热息痛E.保泰松
2.乙酰水杨酸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A.兴奋中枢阿片受体B.抑制痛觉中枢
C.抑制外周PG的合成D.阻断中枢的阿片受体E.直接麻痹外周感觉神经末梢
布洛芬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强,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
2、主要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一般解热镇痛;
3、出现视力模糊及中毒性弱视症状,立即停药。
【小结】
1、胃肠反应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诱发胃溃疡和胃出血,禁用于溃疡病患者。
注意:饭后服,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
2、凝血障碍
一般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出血
防治:维生素K
注意: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及血友病患者禁用。
3、过敏反应
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发热、惊厥、频繁呕吐、肝功能异常、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称为瑞氏综合征。注意:水痘或流感病毒感染者慎用。
4.阿司匹林不适用于
A.缓解关节痛B.预防脑血栓形成C.缓解肠绞痛
D.预防急性心肌梗死E.治疗胆道蛔虫症
7.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预防脑血栓形成
教学重点
1.解热镇痛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乙酰水杨酸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临床用途、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例教学
板书设计
一、发热
发热的机制
解热原理
二、镇痛
疼痛的机制
镇痛的原理
三、常用药物
A.扑热息痛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布洛芬E.吲哚美辛
13.一溃疡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感冒发热,请问给下列哪种解热药最好
A.扑热息痛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布洛芬E.吲哚美辛
14.胃肠道反应较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尼美舒利D.保泰松E.双氯芬酸
15.治疗急性痛风较好的药物是
1.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的特点是
A.能降低正常人体温B.仅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C.既能降低正常人体温又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D.解热作用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明显E.以上都是
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缓激肽的生成
B.抑制内热源的释放
C.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
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
E.以上均不是
癌症病人的疼痛我们应该怎样用药?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代表药物:(展示)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尼美舒利
吲哚美辛
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易吸收
分布:全身广泛分布,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屏障
消除:肝代谢
排泄:肾排泄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小剂量)
特点:起效快、作用较强、疗效肯定
用途:感冒发热
10.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使环加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生成
B.降低凝血酶活性C.激活抗凝血酶
D.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E.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
1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是()
A扑热息痛B阿司匹林C吲哚美辛D布洛芬E双氯芬酸
12.有一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疼痛已数年,时轻时重,行走不便,医生应首选下列那种药物
A.阿司匹林B.甲芬那酸C.秋水仙碱D.吲哚美辛E.舒林酸
16.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1)共同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局部前列腺素(PG)合成。
(2)共同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其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延缓角膜老化等)。
17.比较阿司匹林与吗啡的镇痛作用有何区别。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
最常见:阿司匹林哮喘
治疗:糖皮质激素
注意:哮喘患者禁用
4、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甚至精神失常、酸碱平衡失调、出血等,称为水杨酸反应。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碱化尿液促进排泄,同时进行对症处理。
5、瑞夷(Reye)综合征
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等慢性钝痛,也可用于癌症患者轻度疼痛
2、抗炎抗风湿(大剂量)
24—48小时内可使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用药
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3、防止血栓形成
原理:小剂量→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血栓素A2
血小板聚集(—)
合成减少→ 血管收缩(—)
【讲授新课】
症状一:发热
问题一机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热?
病原菌感染(感冒、疟疾)
中暑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
小儿预防接种后
积食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热?
当细菌、病毒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外热源进入机体时,刺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内热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使前列腺素(PG)合成和释放增加,并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点上移至37℃以上,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B.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
C.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D.缓解牙痛
E.支气管哮喘
8.阿司匹林Biblioteka 不良反应不包括A.胃肠道反应
B.凝血障碍
C.成瘾性
D.过敏反应
E.水杨酸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1、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
无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2、临床主要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
3、治疗量不良反应少,过量可致肝、肾损害。
18.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有何不同。
看案列分析学生的症状。
抢答问题
共同做题
抢答问题
分组回答问题
展示实物
医患问答:如果阿司匹林中毒了怎么办?
医患问答:小剂量可以防止血栓形成,要是大点剂量呢?具体多大剂量
补充第四点
医患问答:
胃肠反应严重那应该怎么办?
我服用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课时仍感到胃肠不适是怎么回事?
问题三怎样解热?
通过抑制环氧酶(前列腺合成酶),使PG合成减少,阻断其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升高的体温调定点下移,从而使体温降低。
问题四发热必须马上用药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对一般发热可不必急于应用解热药,但热度过高或持久发热可消耗体力,引起头痛、失眠、昏迷,尤其小儿高热易致惊厥,故此时应及时使用解热药,并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血栓形成↓
小剂量(40-80mg)→抑制血小板聚集
大剂量(>300mg)→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用途:小剂量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性疾病
如:心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
4、胆道蛔虫症:
(1)口服后少量药物经胆道排泄,造成胆道酸性环境,使胆道括约肌松弛;
(2)蛔虫厌酸
【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解热镇痛时少,抗炎抗风湿时多
症状二:疼痛
问题一疼痛的种类?(复习)
急性锐痛,慢性钝痛,内脏绞痛
问题二案例中的疼痛属于?慢性钝痛
问题三为什么会感觉疼痛?
损伤或炎症释放出致炎物质(缓激肽、PG),PG又有致痛的作用。
问题四怎样镇痛?
抑制PG的生成。
总结:都是由于PG↑导致的发热、疼痛、炎症,对症用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引申:除了此类药外,还学过哪些可以镇痛的药?为什么慢性钝痛不用吗啡镇痛?
教案
13/14学年1学期课程名称:药理学
班级
12生物2
周节次
一周两次
日期
4月18日
课题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地点
教师
教学目标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原理;
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2.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课件及教案
2.学生预习、准备药盒
【案列导入】
某同学发烧38.5℃,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寒战,暂时无鼻塞、流涕、咽喉疼痛,检查后发现为流行性感冒。问应该用何种药?
分析:该同学有两个症状,发烧、疼痛。问应该用何种药应从以上两个症状入手,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
只有阿司匹林才可以导致阿司匹林哮喘么?
多大的青少年不可以吃阿司匹林?
得水痘的人可以服用阿司匹林么?
做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