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专练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 ________ O 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同“原S 是 _____________ 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诗中“翁”指(3)《示儿》是南宋诗人 __________ 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 ____ O 我还知道“ _______ , _______ ”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 ,春风花草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黄鹏鸣翠柳,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流直下三千尺, O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4.我会背诵我会填。
(1) _______ 蚂蚁搬家蛇过道,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_(3) ___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o(4) _______ 春江潮水连海平,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5•补写句子。
(1) 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O(2) _________________ 路遥知马力, o(3) 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
(4) 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o(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云水送无穷树, o花花花花梅梨荷桃• ••• ABCD6.课文加油站。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专练附答案

“”“”“。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具有刚强勇敢特点。
请写出《石灰吟》。
--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
诗句是:“”。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泊船瓜州》中的“?”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课文加油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
(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______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______,______。
有的还有花骨朵儿,______。
(4)______,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5)《检阅》一文中,“这个小伙子真棒”是指______ 。
“这些小伙子真棒”是指______。
学习了这一课,我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______。
2. 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这首古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
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
(3)诗人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4.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
(2)诗中的“故人”是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______广陵。
(3)“小船的帆影已慢慢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滚滚长江水向天际奔流。
”是诗句“______,______。
”的真实写照。
5. 用于下面的情境中最适合的一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被迫内迁成立西南联大。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附答案)一、《草原》1.这是那么了小丘,二、《古诗词三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日积月累(一)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三、《七律·长征》日积月累(二)诸葛亮曹植——李纲游日积月累(三)春日宋朱熹日积月累(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四、《古诗三首》九曲黄河万里如今直上银河栽。
日积月累(五)五、《文言文二则》1.《伯牙鼓琴》,本文选不可改也。
六、《月光曲》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日积月累(七)生七、《少年闰土》日积月累(八)鲁迅《答客诮》——鲁迅《故乡》——鲁迅《学界的三魂》——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答案:一、1.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愉快一碧千里一会儿一会儿无边的绿毯绣上了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既又既又境界骏马无限乐趣二、《古诗词三首》1.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2.宋苏轼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3.宋辛弃疾明月清风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路转溪桥忽见日积月累(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三、毛泽东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死而后已视死忽如归当以死守忘忧国日积月累(三)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日积月累(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四、1.唐刘禹锡浪淘风簸自天涯同到牵牛织女家2.唐杜牧绿映红酒旗风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中3.宋王安石茅檐无苔成畦将绿绕排闼日积月累(五)金木水火土稻麦黍菽稷宫商角徽羽黄青赤白黑五、1.《吕氏春秋·本味》鼓琴听之巍巍乎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汤汤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宋苏轼蜀中锦囊玉轴曝牧童拊掌尾搐两股掉尾谬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六、1.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2.静静地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越升越高一缕一缕微云刮起卷起涌过来恬静仿佛波涛汹涌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画龙点睛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栩栩如生七、1.鲁迅《故乡》2.深蓝金黄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碧绿银圈捏钢叉猹刺猹一扭反胯下逃走日积月累(八)怜子如何不丈夫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民魂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中国的脊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题汇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上古诗词试题1.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
2.青鸟不传云外信,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7.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9.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
10.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
11.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
-------诸葛亮1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
--------曹植1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李纲14.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____15.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
,莫知我哀。
1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1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
19.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
,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没风波里。
2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
23.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
,山是眉峰聚。
25.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
26.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
27.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2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习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
31.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
32.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一、填空题1.解释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_______月近人:_______ 诗意:_______(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_______ 诗意:_______2.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季急雨中西湖景色的变幻多姿,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
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乌云密布图、__________图、风来云散图、_____________图。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________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江清月近人”表达了诗人一人在外游历时_________的感情;“明月别枝惊鹊”表达了词人_________的感情。
二、诗词曲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古诗默写。
(1)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2)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______,门泊东吴万里船。
2.选择正确的对句,使它们成为一副完整的对联。
(1)半溪流水绿;________。
()(2)一径竹阴云满地;________。
()(3)高山流水琴三弄;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书法迷娜娜很勤奋,只有练起字来,才特别投入,即使手腕酸痛,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毛笔。
B .小乔到西湖游玩,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沉醉其中的他由衷赞叹道:“太美了!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 .上个星期,体育老师谋划已久的两校足球友谊赛终于在体育馆成功举行。
D .“奶奶,天晴了,请您把花生拿出去晒晒,别让它发霉了。
”婷婷再三吩咐。
4.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胸前飘动的红领巾,犹如火苗在闪动。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2)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
这句话用______来比喻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后两句是______,______。
(4)《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演化成了成语是鹬蚌相争,______,这一成语用来比喻______。
5.按课文《小池》内容填空。
《小池》(宋)泉眼______,______爱晴柔。
小荷才露______,_______立上头。
6.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名句积累我能行。
①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③______,偏听则暗。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2)至美之景在自然。
你看,三亚落日______(填成语):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______,______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练习填空80题

小学古诗词练习填空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A、304篇B、305篇C、306篇D、307篇2.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它是用来形容()A、炎炎夏日B、夏去秋来C、春去夏来D、秋去冬来3.名句众里寻她干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灯火阑珊”是指()A、灯火辉煌B、灯火即将熄灭C、灯火忽明忽暗D、灯火次第闪烁4.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A、晚春B、盛夏C、初秋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
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A、八月B、九月C、十月D十一月6.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A、鬼节B、死节C、冥节D、寒食节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这个传统节令是()A、中秋B、七夕C、清明9.姜夔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豆蔻指()A、男子十三四岁B、女子十三四岁C、男子十五六岁D、女子十五六岁10.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作者是()A、屈原B、王羲之C、陈子昂D、李白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作者是()A、陆游B、辛弃疾C、岳飞D、李清照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诗中运用了哪个典故?()A、汉朝李广的故事B、汉朝霍去病的故事C、宋代岳飞的故事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对哪个诗人的评价?()A、陶渊明B、王维C、孟浩然D、张籍14.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A、王昌龄林B、杜甫陶渊明C、王昌龄陶渊明D、杜甫林通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具有刚强勇敢特点。
请写出《石灰吟》。
--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
诗句是:“”。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泊船瓜州》中的“?”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
壁》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
此景象真可谓是“。
”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和“”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