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关于秦始皇的调查报告
秦始皇的历史研究报告文章

秦始皇的历史研究报告文章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姓赵,名政,字政丞,即秦朝的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君主之一。
他是秦国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称帝的君主。
秦始皇出生在秦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因此他成为秦国的皇太子。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年仅13岁的他即位为秦王,开始了他的统治之路。
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力图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实行了以丞相李斯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将所有的郡国划归到秦朝的管辖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了均田制和土地统一制度,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建设方面,秦始皇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他还修缮并连通了多条运河,以方便交通和贸易。
此外,他还下令修建了许多宫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即现在的兵马俑。
然而,秦始皇统一和改革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反对声音。
他推行的苛政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民怨,而且他的儒家思想压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引起了知识界的不满。
此外,他采取的焚书坑儒的措施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享年49岁。
他的死后,秦朝由他的长子承继,但很快就因为内外困难而被推翻。
然而,秦始皇打下的统一基础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
综上所述,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他的统一和改革,奠定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的社会和政治发展基础。
然而,他的统治方式和措施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因此,对于秦始皇的历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秦始皇的研究与分析

秦始皇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秦始皇并分析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性格。
我认为,性格会被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所影响,会对我们的外在行为产生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关于秦始皇嬴政的性格分析就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着手研究.一、家庭因素1、缺少父爱嬴政生于赵国邯郸,其父子楚是秦国质于赵国的质子。
子楚生母为夏姬,不受宠幸.子楚父亲秦孝文王有二十多个儿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子楚不仅争夺太子的希望渺茫,并且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秦昭王五十年,王欲杀子楚,为躲避赵国追捕,嬴政出生后随母亲姓赵而不姓赢,不得不仰仗母家庇护,这难免让他遭受嘲讽和鄙视。
他只能跟随母亲长期过着凄惨的逃匿生活,辛福快乐的生活只是种奢望。
王孙地位和囚徒身份合二为一,使得嬴政自小既自卑又自傲。
子楚即位次年,大举伐赵血洗质子之辱.嬴政亲眼目睹父亲为人君的威势,感受到王权重要和伟大.父亲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给他幼小的心灵以极大的影响,他开始了解王权的重要性和确认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地设立自己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努力.父亲去世后,十三岁的嬴政成为秦王。
嬴政与其父相处时间极少,使得他无法发展出父亲的形象完整的认同感,这造成他心理对父爱的欠缺感和不饱满感。
为回应这种欠缺感或自卑感,这样的孩子会形成超乎人力的雄心.过度的自卑感刺激孩子膨胀的野心,使得他不安分.而这种野心也是他过度敏感,时刻提防他人伤害或蔑视。
所以他对王权产生兴趣,并渴望占有它。
2、母后淫乱嬴政生母赵姬是赵国邯郸人,原为歌姬,后吕不韦把她献给子楚.子楚去世时赵姬不过三十岁,深宫寂寞,与自由出入宫殿的吕不韦私通。
后吕不韦为避嫌,献上嫪毐这个假宦官,淫乱后宫,还生下两个孩子,他觊觎赢氏王权,有废嬴政而立私生子为新王之意。
嬴政怒,杀私生子,迁太后于雍。
幼年时的嬴政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深爱自己的母亲,可母亲却淫乱无度,忽视他,他鄙视母亲所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耻辱,压抑,所以终生未立皇后。
由于他的母亲影响到他的女性观,后天又缺少相应的心理协调,使他形成了报复、残忍、抗争的个性。
关于秦始皇嬴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

关于秦始皇嬴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课题组长:课题成员:班级:导师:【摘要】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也是我国封建王朝统治的开辟者,更是统一我国的第一人。
南修渠道,北筑长城,亦然,焚书坑儒,诚然,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帝王。
所以,无论是他的功绩正举,还是过失错政,他的作为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小组以秦始皇为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人物性格,成败过失,政治手段,后世评价,来对其展开调查及研究,进而对他作出较整体的定位,向大家更全面的,也更客观的展示秦始皇——这一极具影响力的帝王。
【关键词】秦始皇性格功过政策评价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大国,纵观上下,中国有过辉煌鼎盛之日,也有过低靡颓废之时,更是有过大分大合。
那么至于秦始皇——这封建王朝的第一位实践者,这位最先统一中国的帝王,对于后世而言,自然是功不可没。
然而人不会是十全十美,那么中国这第一位皇帝自是有过过错。
如此而言,对于后世也该如何看待这位始皇帝自有争论。
为此我们小组展开了对嬴政这一历史人物的调查研究,望对其有更深入地了解。
二.目的和意义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为中原带来了久违的稳定基于此,我们想要通过这次研究,从多方面入手向大家展示一个比较全面的秦始皇,希望大家对这一颇具争议的人物有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希望大家对这一人物升华自身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方法此次课题研究用到的方法主要有: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四.课题研究进程1.总体安排从2009年3月开始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每一位成员的心得及成果,同时将研究成果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并有老师给予评价。
2.具体步骤时间研究进程2010年3月09~18日确定小组成员以及研究课题2010年3月21~30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并初步拟定研究计划2010年4月03日~4月13日文献收集的分工以及拟定访谈计划2010年4月17~26日着手文献的查找及收集并进行访谈任务2010年4月30日~ 5月09日对文献资料及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2010年5月15~20日中期交流2010年5月24~31日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并总结2010年6月01~13日撰写结题论文,结题汇报3.教师的指导咨询(1)研究人物注意用辩论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且要联系历史来分析人物(2)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创造性,重大影响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研究好他对今天社会发展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具有具有意义。
研究性学习报告《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为皇帝,也是中国第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正因为他统一了六国,才有了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
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简介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即王位,举行成人加冕仪式后,开始管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始皇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大于三皇五帝,就与大臣商议,把尊号改为皇帝,又因为是第一位皇帝,所以又称为“始皇”。
秦扫六国说起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恐怕就要是一统六国了。
在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
在从未屠城的战争中,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只有皇帝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能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文化秦始皇统一了货币,测量单位,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
秦始皇又下令让李斯整理修改文字因此发明了小篆。
这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修筑了长城,是为了保护北边边境人民财产不受侵害,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匈奴骑兵的骚扰以便减少人民的负担,于是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国家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来防伪匈奴。
秦始皇的事迹研究报告总结

秦始皇的事迹研究报告总结
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始皇以强大的政治手腕统一了六国。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分化瓦解各国之间的联盟关系、设立郡县系统、实行轮流制等,最终成功地消灭了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
其次,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政策。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灭亡了百家争鸣的学派,统一了文字、货币和法律等,使得国内的统一程度更加深入。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最为著名的即是修建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万里长城巩固了秦朝北方边疆的防卫,兵马俑则是秦始皇陵墓中的壮丽景观,展示了他雄才伟略的一面。
然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他采取了严苛的法律制度,实行了集权专制的统治,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抵抗。
他还大量征发民工修筑工程,造成了人民生活的困苦和不满。
最终,这些问题促使了秦朝的迅速衰落和秦始皇的暴死。
总体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位帝王。
他的统一和革新政策为中国历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奠基,并在国内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然而,他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内乱,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暂而残酷的统治。
秦朝调研报告

秦朝调研报告一、概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统一中国、建立了一部统一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机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参考。
二、政治制度秦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统一整个中国。
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立一个太守。
此外,秦朝建立了六个都督府,设置丞相、宰相等职位,形成了完善的行政体系。
然而,由于对统治的严苛迫害和高压政策,导致社会不稳定,造成了大量的民怨。
在田草制度的推行中,百姓的土地被收归国有,使得农民流离失所,加剧了社会不公和经济萧条。
三、经济状况秦朝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的基础。
皇帝秦始皇推行的政策中,重视农业生产,大量开垦土地,提倡水利工程的发展,增加了农田的面积和产量。
在商业方面,秦朝实施了货币制度,推行了一种叫做“法”的货币,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利。
此外,道路和河渠的修建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四、文化状况秦朝在文化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对古代经典文化进行了严格的封禁和限制,留下了“不儒”的恶名。
他还下令制定了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对文化领域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
然而,秦朝在文化领域的改革并没有取得大范围的成功。
在秦王朝灭亡后,文化传统迅速恢复,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再次得到重视并成为统治思想的基石。
五、社会状况秦朝的社会结构非常严格,分为士农工商四民。
士人地位较高,是社会的中上层,享有许多特权。
农民是主要的社会阶层,因为农业是经济的支柱。
工人和商人地位较低,缺乏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
在社会风气方面,秦朝伦理道德取向比较功利,重视利益和权力,而对仁爱和博爱的追求相对较少。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朝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功过客观评价

一代霸主—秦始皇的客观评价引言生平:出生: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国的太子,父亲为秦庄襄王,母亲为赵姬。
即位:公元前246年,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王,但在最初几年由吕不韦摄政。
亲政: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开始亲政,逐步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
称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称帝,改元为始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秦朝。
一、嬴政的经历:1、早期经历出生背景: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国贵族异人(后称秦庄襄王)与赵姬之子。
人质身份:由于其父异人被送往赵国做人质,嬴政自幼便在赵国成长,直至公元前251年左右才返回秦国。
艰难处境:在赵国做人质期间,嬴政和他的家人处于危险之中,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秦赵两国的关系紧张,战争频发,这对嬴政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教育与成长寄人篱下:在赵国,嬴政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生存。
这段经历培养了他的机智和隐忍。
性格压抑:长期生活在不确定和恐惧之中,使嬴政养成了谨慎和压抑的性格。
这可能是他日后表现出强势统治风格的一个原因。
3、回归秦国继位: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王之位,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教育与摄政:在吕不韦摄政期间,嬴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治国之道。
吕不韦既是他的老师,也是摄政者。
4、亲政与改革亲政: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逐步掌握实权。
他首先平定了嫪毐的叛乱,并解除了吕不韦的权力。
中央集权:亲政后,嬴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秦始皇的功绩政治统一•统一六国:描述秦始皇通过十年征战实现华夏大地统一的过程。
•中央集权制度:阐述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包括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意义。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说明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对促进经济交流的作用。
秦始皇的专题研究报告

秦始皇的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秦始皇嬴政(259年-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始人,被后世誉为“秦始皇”,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秦始皇的生平、统一中国、改革措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生平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秦国一个贵族家庭。
他自幼聪明才智,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嬴政继位之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始终坚持“法家”思想,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推行改革。
三、统一中国秦始皇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战争和统一措施,最终成功地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嬴政的战争策略主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凭借强大的武力和军事家的智慧,不断征服周边的敌对国家,最终将中国大部分领土纳入秦朝统治。
四、改革措施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将六国的法律法规统一为秦朝的法律,实行一律相同的货币制度,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建立了著名的“秦制”,对官员进行选拔任用等。
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秦朝的统治,也为后世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五、对后世影响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他的统一中国为后来的历朝政权提供了基础,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石。
其次,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的各项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六、结论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的统一中国和改革措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秦始皇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
秦始皇,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者。
他因为统一全国,而名垂青史;又因暴政,遭到世人的痛恨。
就让我们透过历史的眼眸,细细品味这位“有功有过”的皇帝。
二、研究方法
1、查阅网络,浏览网络资料
2、查阅历史课本和历史书籍,了解相关历史。
3.询问老师、同学、家长等。
三、研究内容
1、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自命“始皇”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可以称得上的功盖三皇、德配五帝,所以他的称号为“皇帝”。
又因为他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他的后世就叫做“二世”直到“千万世”,秦朝就能永远地延续下去。
3、功绩盘点
(1)确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在我国沿用数年;
(2)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百年以来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局面,从此,统一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4)统一度量衡、货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发了岭南地区;
(6)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地区,维持了中原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过失盘点
(1)为了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为了显示自己建立的大帝国的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花费极为庞大,内部布局极为奢华。
(3)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造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4)、秦朝的刑罚十分严酷和残忍的,因为秦始皇以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治国。
其中死刑就有弃市、腰斩、车裂等等名目,让人民生活疾苦。
(5)向人民收沉重的赋税,导致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四、解问答疑
秦始皇在统一后,为什么杀了许多忠臣和贤才?
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
顶的程度。
有许多谋士进言,他都听不下去,反而全部杀害了,这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五、研究收获
穿过历史的岁月,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千古一帝”。
他统一全国的大业是最重要的,他结束了长达百年的纷争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
减少了格局混战状态下,人民的痛苦,和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动荡和灾难。
这是对我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有巨大贡献的。
但是,他解除了人民的痛苦,却又带给了人民痛苦。
他成为皇帝后,统一六国时那广纳贤言的仁政形象毫无剩余,取代而之的是他那暴政,他残酷的刑罚,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带给了人们种种灾难,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自然有生活在了更痛苦的日子中。
他奢侈至极,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几乎花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青年男子。
多少孩子失去了爸爸,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秦朝,这个短命的王朝,区区三十多年,却确立了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而这个国家的开国国君,秦始皇,也有功有过,但总的来说,他的功大于过。
这也诠释了一个道理“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当今社会也一样,只有立足于民,取信于民,才能治理好国家。
最我们个人而言,要从秦始皇身上悟出一个道理,即使有再大的成功,也绝不等骄傲自满,不能狂妄自大,否则,在你不留意的时候,就离成功的彼岸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