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兵马俑文化探寻实践报告(2篇)

兵马俑文化探寻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区被发现以来,兵马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兵马俑文化的深入探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二、兵马俑的历史背景1. 秦朝的崛起与统一兵马俑的发现地位于陕西省临潼区,这里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他下令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其中就包括了兵马俑。

2. 兵马俑的建造目的兵马俑的建造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护秦始皇的陵墓,二是彰显秦始皇的军事实力和威严。

通过展示庞大的兵马俑队伍,秦始皇希望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强大国力和军事力量。

三、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 制作工艺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了陶塑、彩绘、雕刻等多种技艺。

陶俑分为泥塑和烧制两个阶段,其中泥塑阶段又分为塑形、刻划、上色等多个步骤。

彩绘阶段则使用了多种颜料,使得陶俑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2. 形态多样兵马俑的形态多样,既有威武的将军,也有勇猛的士兵;既有严谨的步兵,也有矫健的骑兵。

这些陶俑在姿态、服饰、武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秦朝军队的阵容和风貌。

3. 艺术价值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兵马俑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其次,兵马俑反映了秦朝军队的编制、装备和作战方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兵马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四、兵马俑的文化价值1. 历史价值兵马俑是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过对兵马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全面认识秦朝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价值兵马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兵马俑所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精神,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探访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

探访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兵马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这些规模宏大、制作精美的陶俑,生动地展现了秦朝时期军队的雄伟气势,是研究秦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了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探访兵马俑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1. 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1974年发现以来,兵马俑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兵马俑不仅展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还反映了秦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兵马俑的文化内涵兵马俑作为秦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陶俑的形象、服饰、兵器等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秦代的审美观念、礼仪制度、军事制度等。

3. 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兵马俑的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4月10日来到了兵马俑博物馆。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以及秦始皇陵。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了导游的讲解,详细了解了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价值等。

2. 调查问卷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对兵马俑的认知程度,我们在参观结束后发放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游客的年龄、职业、对兵马俑的了解程度、参观感受等。

3. 采访专家在参观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就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实践成果1. 提高历史文化素养通过实地探访和专家访谈,我们对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兵马俑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让我们深感自豪。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 收集宝贵资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报告(2篇)

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遗迹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历史遗迹考察实践活动。

本次考察以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为目的地,对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本次考察的实践报告。

二、考察对象及背景1.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园的一部分。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共有三个坑,其中1号坑规模最大,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对研究秦代历史、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内,是唐代著名佛教圣地。

大雁塔建于公元652年,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而建,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

大雁塔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3. 华清池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唐代皇家园林。

华清池建于公元747年,原名“温泉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行宫。

华清池以其独特的温泉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三、考察过程及收获1. 秦始皇兵马俑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兵马俑的制作工艺、排列组合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形象逼真,展现了秦朝军队的雄伟气势。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秦朝的历史、军事、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大雁塔在大雁塔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历史背景,以及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

大雁塔的宏伟建筑和精美的壁画,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考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佛教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华清池在华清池的参观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唐代皇家园林的韵味,了解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华清池的温泉资源被誉为“天下第一温泉”,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认识到历史文化遗迹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兵马俑实践调查报告总结(2篇)

兵马俑实践调查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兵马俑,作为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是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了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对兵马俑的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对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以下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探究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

3. 了解兵马俑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4.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陕西省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兵马俑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坑、兵马俑博物馆以及相关的展览馆。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兵马俑的规模、形态、布局有了直观的了解。

2. 文献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史记》、《汉书》、《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等。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了解到兵马俑是秦始皇为了保卫自己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统治天下而建造的。

3. 专家访谈我们邀请了兵马俑博物馆的专家进行访谈,就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保护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们详细解答了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兵马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实践成果1. 历史背景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公元前246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死后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并配备了大量的兵马俑来保卫自己。

2. 艺术特色兵马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兵马俑的陶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展现了秦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兵马俑的服饰、兵器、表情等细节都极具研究价值。

3. 保护现状兵马俑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兵马俑博物馆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如恒温恒湿、防尘防潮等,以减缓兵马俑的腐蚀速度。

然而,由于兵马俑年代久远,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对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兵马俑的保护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共5篇)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共5篇)

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共5篇)第一篇:秦始皇兵马俑考察报告西安秦兵马俑的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1 年8 月26 日——2010 年9 月1 日考察地点:西安秦始皇陵墓考察目的: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感受古城西安的历史遗韵,特别是秦陵兵马俑被发现之后,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8000多名秦王将士,重新威武雄壮地陈列于世人面前,立即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文化考察报告【内容摘要】五一前往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正好赶上123号坑都开放,看着气势宏大的兵佣阵和做工精美的铜车马,感觉非常震撼!以下是关于秦皇陵兵马俑的一些介绍,以及在当时历史时期(秦朝),兵马俑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

【关键字】介绍、艺术价值、科技、兵马俑与秦朝兵制、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将军俑一号坑铜车马兵俑阵一、兵马俑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是在1974年发现的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

二、我所看见的兵马俑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

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

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

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

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

组织严密,队伍整肃。

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

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兵马俑实践活动报告(2篇)

兵马俑实践活动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兵马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兵马俑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1. 背景:兵马俑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它不仅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更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2. 目的:- 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 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参观兵马俑博物馆:- 参观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领略兵马俑的规模和气势。

- 观看多媒体展示,了解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 参与互动体验,如陶俑制作、古代兵器模拟等。

2. 学术讲座:- 邀请考古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兵马俑的发现、研究及保护情况。

- 与专家互动,解答心中的疑问。

3. 团队协作活动:- 分组进行模拟考古挖掘,体验考古工作者的艰辛。

-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活动成果与收获1. 知识收获:- 了解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 了解秦朝的历史文化,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

2. 情感收获:- 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 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

3. 能力收获:-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 提高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1. 总结:- 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 参与者收获颇丰,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反思:-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参与者参与度不高。

- 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六、结语兵马俑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兵马俑调查报告

兵马俑调查报告

兵马俑调查报告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现,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之一。

它们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朝的皇帝始皇帝的陪葬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军事发明。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它们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陕西省宝鸡市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坑道内。

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也让人们对秦始皇的陵墓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研究。

兵马俑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秦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造型逼真,工艺精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的发现也让人们对秦代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关于兵马俑的调查报告显示,兵马俑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工作也成为中国文物保护的典范,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兵马俑的调查报告还显示,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也让人们对古代的军事制度、兵器装备、军事战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兵马俑的发现也让人们对秦代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于研究古代军事史和军事文化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兵马俑的发现也让人们对秦代的统一战争、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兵马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共同努力,让兵马俑这一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兵马俑考察报告

兵马俑考察报告

兵马俑考察报告在中国陕西省的秦始皇陵附近,有着举世闻名的兵马俑,这是一个让人心生敬畏的考古遗址。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兵马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揭示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

首先,由于兵马俑规模庞大,涉及的面积较大,考察工作进行了多年。

通过对兵马俑的考古发掘,我们了解到这些葬在地下的陶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据考古学家推测,兵马俑的数量可能高达8000多个,为古代军队在战场上的精确复制。

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历史学家的广泛关注。

其次,对于这些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原材料,科学家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他们通过对兵马俑的成分以及陶俑表面的颜色进行化学测试,发现这些陶俑是由黄土制作而成的。

而黄土的主要成分是岩粉和黏土,经过精细调配后制成陶俑。

这种工艺在古代是极其先进的,展示了秦朝时期人们高超的制陶技术。

此外,通过对兵马俑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每个陶俑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面部表情。

据说这是为了让每个陶俑都有鲜明的个性,与真正的人物相区别。

因此,考古专家推测,这些面部表情上的个性特征可能与当时古代中国的社会地位有关。

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个性塑造的讨论和思考。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对兵马俑的武器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们发现,兵马俑手持的武器多种多样,包括剑、刀、枪、弓等。

这些武器都是按照真实武器的样式制作的,表明古代中国的军事装备非常发达。

这为研究秦始皇时代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考察过程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例如,在兵马俑中发现残缺不全的陶俑,这可能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的破损所致。

还有一些兵马俑出现了颜色的褪变和细微的损坏,这可能是由于陶俑与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接触导致的。

这些现象为我们提供了对兵马俑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启示。

总的来说,兵马俑的考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秦朝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通过对陶俑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陵的规模和庄严,以及古代中国的制陶工艺和军事发展。

这一系列的发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并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陵兵马俑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和父母一同前往陕西西安游玩,而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初来古都西安的必到之处,因为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古都西安的主要标签之一。

正如前法国总统希拉克1978年参观后所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

进入兵马俑可以看出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

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

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

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

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

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2009年6月,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又出土彩兵马俑。

一、兵马俑与军史研究。

俑坑数千兵马俑所展示的军内容无疑是军事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最形象的资料之一,许多资料使人们对古代军事领域的认识更进一步。

譬如,关于当时的兵种构成、组合搭配和结阵形式,兵器、兵器配置形式以及甲具防护装备,军伍组织结构和指挥系统,甚至军伍士卒的来源等,都有珍贵的资料价值。

二号坑弩兵的单独结阵,骑兵、轻车兵的编队和配合,是以前有所不知或知之不详的重要资料,以之对照《孙膑兵法》中关于车、步、骑配合原则的论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古代军事著述中关于兵器配置中长短相杂、相救的原在秦俑坑兵器配置中也有直观表现,同样有其军事科学上的研究价值。

难怪有人将秦俑三坑称为一座内容丰厚的秦代军事博物馆。

二、兵马俑与秦王扫六合,统天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始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凭借武力征服中国,活着的时候是天下霸主,死了以后决心要把这支无敌军队带到地下,以显示自己的至尊地位。

于是制造了这成千上万陪葬的陶俑。

在六国中,秦国是西陲大国。

它挥鞭东进,吞并齐楚燕赵等六国,创下一番不世伟业。

兵马俑气势轩昂,向东排列,正是体现了秦皇统一天下的壮举。

兵马俑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是不消翻阅史料,便知道秦军并吞八荒,横扫天下,万马奔嚣,鉄戟森严之历史气象。

三、兵马俑与冶金技术。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

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四、兵马俑与秦朝兵制。

秦始皇陵出土的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

由此可以看出步兵是秦代军队构成中的主体。

秦代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并有与步、骑同时相结合的编队。

这说明车兵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同其他兵种配合使用,是车、步、骑联合作战中的重要力量。

另外,从兵
马俑还可以知道,秦代的骑兵已经配备有齐全的鞍。

战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精选,高皆1.33米以上。

骑士个个精强勇悍,一律穿短甲,手持弓箭。

由此可知,骑兵也是秦代的重要兵种之一.。

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

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从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可以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秦兵马俑在历代陪葬俑中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俑葬文化的精华。

它是一个威武王朝的写真,是一段消磨不去的春秋史笔,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雄浑赞歌。

兵马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142班
郭昱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