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生物与生活:酸奶的制作素材
实验十二酸奶的制作

实验十二酸奶的制作实验十二:酸奶的制作引言:酸奶是一种健康美味的乳制品,其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和蛋白质,对身体健康有益。
本实验旨在介绍酸奶的制作方法,经过简单的步骤,您可以在家中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材料:1.牛奶(全脂牛奶或低脂牛奶)-1升2.酸奶种子(酸奶活性菌)-2勺器材:1.炖锅或玻璃瓶2.温度计3.塑料或玻璃容器(密封性好)步骤:1.将牛奶倒入炖锅或玻璃瓶中,放在火上加热,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
当温度达到85摄氏度时,熄火。
2.等待牛奶冷却至适合生长乳酸菌的温度,即40-45摄氏度,这一温度范围能够提供乳酸菌生长所需的理想环境。
3.将酸奶种子(酸奶活性菌)倒入容器中。
您可以选择添加炖锅中的牛奶直接倒入容器,或者使用一段冷却的牛奶进行稀释,然后倒入容器。
4.将牛奶倒入容器后,用汤匙或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酸奶种子均匀分布在牛奶中。
5.将容器盖好,放置在室温下静置8-12小时。
在这个时间段里,乳酸菌会发酵牛奶,使其逐渐变成酸奶。
6.您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来调整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越长,酸奶的酸味越浓。
7.完成发酵后,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变凉。
冷藏后的酸奶更加美味,也有利于保持它的新鲜度。
注意事项:1.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乳酸菌的生长。
2.在选择牛奶时,建议选择新鲜的纯牛奶,不要添加任何添加剂或糖分。
3.一些人可能对牛奶或乳制品过敏,请在制作酸奶前确保自己不具备过敏反应。
4.制作酸奶的容器要注意卫生,最好事先用开水冲洗消毒。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步骤,您可以轻松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酸奶不仅味道美味,而且富含乳酸菌和蛋白质,对身体健康有益。
酸奶可以作为早餐、下午茶或夜宵的选择,给您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健康和乐趣。
赶快动手试试吧!。
生物自制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全脂牛奶(1000ml)2. 酸奶发酵剂(10g)3. 玻璃瓶(2个)4. 温度计5. 热水袋6. 筷子7. 记录本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全脂牛奶倒入玻璃瓶中,注意不要留有气泡。
2. 加热牛奶:将牛奶加热至40-42℃,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确保温度准确。
3. 加入发酵剂:待牛奶冷却至37℃时,将酸奶发酵剂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4. 密封瓶子:将玻璃瓶密封,确保发酵过程中不会有空气进入。
5. 保持温度:将密封好的瓶子放入热水袋中,保持温度在40-42℃之间,约发酵8-10小时。
6. 观察现象:每隔2小时观察酸奶的变化,记录酸奶的状态。
7. 终止发酵:当酸奶呈现凝固状态,表面有光泽,无明显气泡时,发酵完成。
实验结果:1. 外观变化:发酵过程中,牛奶逐渐变得浓稠,表面出现白色膜状物,这是乳酸菌生长和发酵的结果。
2. 口感变化:发酵后的酸奶口感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酸奶风味。
3. 发酵时间:经过8小时的发酵,酸奶达到最佳状态。
实验分析:1. 发酵原理: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导致牛奶凝固,同时产生酸奶的酸味和香气。
2. 温度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对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有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3. 发酵剂选择:发酵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酸奶的品质。
本实验使用的是市售的酸奶发酵剂,其含有多种乳酸菌,有利于酸奶的发酵。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奶,并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酸奶的制作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选择合适的发酵剂,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影响发酵效果。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止杂菌污染。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制作酸奶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制作酸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酸奶制作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
2. 酸奶制作器具:保温瓶、保温杯、玻璃容器。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教学过程:
1. 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10分钟)
- 酸奶是通过牛奶中的乳糖发酵而制成的,酸奶菌可以将乳糖转化成乳酸,使牛奶变酸发酵。
2. 制作酸奶的步骤(20分钟)
- 步骤一:将牛奶煮沸至温热状态。
- 步骤二:将牛奶倒入玻璃容器中,待其降温至40℃左右。
- 步骤三:将酸奶菌(事先购买或从市场买来)加入到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 步骤四: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保温瓶或保温杯中并封上盖子,放置在温暖处发酵6-8小时。
3. 学生动手制作酸奶(30分钟)
- 学生们按照步骤自行动手制作酸奶,辅导老师适时提醒和指导。
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
- 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酸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更加深对酸奶发酵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制作,体验了从实践中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酸奶的制作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双歧杆菌
2.酸奶“酸、稠、香”的奥秘
酸
——乳酸
稠 ——乳酪蛋白在其等电
点附近发生凝集
香 ——有酯类化合物产生
3.酸奶PK牛奶
牛 奶
乳糖 蛋白质 脂肪
大分子
酸 奶
乳酸 多肽、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
小分子
酸奶还有大量维生素生成
二、与酸奶相关探究活动
二、与酸奶相关探究活动
(一)材料用具:
1号 古城
2号 伊利
3.探究不同品牌纯牛奶的发酵效果
(二)制作步骤:
步骤 1 器皿消毒 1号古城 开水消毒 2号伊利 开水消毒
2
3 4
取材
接种 发酵
1000 mL古城 1000 mL伊利纯 纯牛奶 牛奶
佰生优 8小时 佰生优 8小时
3.探究不同品牌纯牛奶的发酵效果
(三)结果分析
1号古城 形态 稠,有出水现象 2号伊利 稠,有出水现象
1票 19票 口 尝 (男1票,女0票) (男9票,女10票) 感 测 PH=4.39 PH=4.26
三、我们的收获
Hale Waihona Puke 我们的团队活动策划:
李佳辉 冯康佳 李佳乐 刘紫瑄 王林枫
指导老师:
郝晶晶 张 亮
活动正在继续……
品尝新鲜美味的酸奶 体验酸奶的制作过程
菌种发酵 形态 稠,有出水现象 酸奶发酵 稠,有出水现象
16票 4票 口 尝 (男7票,女7票) (男2票,女2票) 感 测 PH=4.26 PH=4.2
形态比较
酸奶的“酸”统计与测试结果不一致?
原因分析 食品添加剂 (安赛蜜、 阿斯巴甜等 )可能会掩 盖酸味
2.探究不同品牌菌种的发酵效果
制作酸奶的微生物原理

制作酸奶的微生物原理
制作酸奶的微生物原理如下:
1. 使用乳酸杆菌:酸奶的发酵主要依靠乳酸杆菌,如乳酸杆菌属中的拉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和嗜热乳杆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这些乳酸杆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导致酸奶的酸味。
2. 乳糖的发酵:乳糖是牛奶中的主要糖类,乳酸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乳糖分解成乳酸。
乳酸的产生会降低酸奶的pH值,从而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
3. 产生酸奶特有的口感和香味:除了乳酸的产生外,乳酸杆菌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化合物,如乙醇、二氧化碳、醚等,这些物质赋予了酸奶特有的口感和香味。
4. 温度控制:制作酸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发酵,通常为摄氏43-46度。
在这个温度下,乳酸杆菌能够更好地生长和繁殖,加速乳糖的发酵过程。
综上所述,制作酸奶的微生物原理主要涉及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通过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产生酸奶的酸味和口感。
同时,乳酸杆菌还会产生一些其他化合物,为酸奶赋予特有的香味和口感。
制作酸奶的过程生物实验中学生怎么写

制作酸奶的过程生物实验中学生怎么写制作酸奶的过程生物实验中,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写作: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例如探究酸奶制作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
2. 实验材料:- 新鲜牛奶- 酸奶(作为接种菌源)- 试管或容器- 温度计- 实验室用具(如滴管、勺子、纸巾等)3. 实验步骤:- 将新鲜牛奶加热至60-70,并保持该温度10-15分钟,以杀死牛奶中的细菌。
- 将牛奶快速冷却至37-43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使用冷水浴等方法加速冷却。
- 向试管或容器中倒入适量的酸奶,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保持在37-43。
- 用实验室用具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 将混合好的牛奶和酸奶液倒入培养容器中,尽量避免空气的进入。
- 盖上容器盖,放置于恒温箱或温度恒定的环境中,保持温度恒定。
- 等待一定时间,观察培养容器中的变化。
通常需要等待6-8小时,或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 观察到酸奶呈现凝结和酸味的特征时,即表示酸奶制作成功。
4. 实验记录与观察:- 记录实验开始的时间,并随时间的推移记录下酸奶的变化情况。
- 记录温度的变化和保持的时间。
- 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气味、口感等特征。
- 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微生物发酵作用的影响因素。
5. 结论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得出酸奶制作的结论。
-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建议。
- 探讨酸奶制作的原理,包括微生物发酵作用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等。
- 提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或实验改进的建议。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 实验中的温度控制要准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发酵效果。
- 工具和容器要洁净无菌,以避免干扰发酵反应。
- 在实验报告中要清晰准确地描述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便于他人重复实验。
简报--自制酸奶

简报
——自制酸奶卷首语: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些细菌是致病的,让人闻之色变。
但也有一部分细菌是有益的,这些细菌在生物工程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例如:利用细菌制作酸奶,米酒,面包等食品。
今天就以制作酸奶为例,体会细菌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作用。
材料:纯牛奶400g,酸奶100g,白砂糖30g
步骤:1. 准备原料(容器一定无水无油)
2.将牛奶加热至30-40度,不烫手即可
3.将酸奶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4.将混合好的牛奶装入消毒过的瓶中,把热水倒入保温桶中,再将瓶子装入保温桶中。
5.把保温桶置于暖气旁6小时
6.加入白砂糖,搅拌后即可饮用。
制造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及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备方法。
3. 提高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酸奶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乳酸。
2. 乳酸的生成: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将乳糖分解为乳酸,使牛奶的pH值降低,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牛奶、酸奶发酵剂、无菌试管、无菌棉塞、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等。
2.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新鲜牛奶加热至80℃,持续5分钟,杀死牛奶中的细菌,然后冷却至室温。
2. 加入发酵剂:取一定量的酸奶发酵剂,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搅拌均匀。
3.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至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约10ml。
4. 密封:用无菌棉塞密封试管口,防止氧气进入。
5. 发酵:将试管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设定温度为42℃,恒温发酵。
6. 记录:每隔一定时间(如2小时、4小时、6小时等)观察酸奶的发酵情况,记录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7. 结束发酵:发酵至酸奶具有酸味和凝固状态时,取出试管。
8. 观察与比较:将发酵后的酸奶与未发酵的牛奶进行外观、口感、pH值等方面的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发酵后的酸奶呈凝固状,颜色呈淡黄色,与未发酵的牛奶相比,酸奶的色泽较浅。
2. 口感:发酵后的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酸奶特有的风味。
3. pH值:发酵后的酸奶pH值降低,一般在4.5-4.8之间,表明乳酸菌已将乳糖分解为乳酸。
4. 微生物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发酵后的酸奶,可见大量乳酸菌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酸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础知识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
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
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
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一、酸奶的历史
20世纪初,俄国科学家伊·缅奇尼科夫在研究保加利亚人为什么长寿者较多的现象时,调查发现这些长寿者都爱喝酸奶。
他还分离发现了酸奶的酵母菌,命名为“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缅奇尼科夫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萨克·卡拉索很爱,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酸奶制造厂,把酸奶作为一种具有药物作用的“长寿饮料”放在药房销售,但销路平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卡拉索来到美国又建了一座酸奶厂,这次他不再在药店销售了,而是打入了咖啡馆、冷饮店,并大作广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国鲜果酸奶打开了销路,并迅速风靡了世界。
二、酸奶的优点
1.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分解,使人体更易消化和吸收
2.酸奶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功效
3.乳酸菌能减少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因而有防癌作用
4.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
5.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高血脂的人饮用。
6.一般来说,无论是手术后,还是急性、慢性病愈后的病人,为治疗疾病或防止感染都曾服用或注射了大量抗生素,使肠道菌丛发生很大改变,甚至一些有益的肠道菌也统统被抑制或杀死,造成菌群失调。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每天喝0.25-0.5千克,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丛平衡,调节肠道有益菌群到正常水平。
所以大病初愈者多喝酸奶,对身体恢复有着其他食物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此,对于久病初愈的人来说也是最需要的。
酸奶除了营养丰富外,还含有乳酸菌,所以具有保健作用。
这些作用是:
1.维护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对肠道的入侵。
2.通过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及菌体大量生长改变渗透压而防止便秘。
3.酸奶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
4.通过抑制腐生菌在肠道的生长,抑制了腐败所产生的毒素,使肝脏和大脑免受这些毒素的危害,防止衰老。
5.通过抑制腐生菌和某些菌在肠道的生长。
从而也抑制了这些菌所产生的致癌因子,达到防癌的目的。
6.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乳酸菌可以产生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防止疾病。
三、酸奶的制作
食材明细:一袋牛奶 240ml,一盒小酸奶 100g,蜂蜜适量(根据自己口味调整)
制作步骤:
1. 先把做酸奶的容器跟勺子用热水烫一下(杀菌),把牛奶倒入容器中放入三小勺蜂蜜,搅拌均匀。
2. 把牛奶拌匀后,放入微波炉(或者烧杯中加热),开中高火转一分钟,使牛奶保持在30-40°C,加入100ml酸奶,搅拌均匀。
3. 盖上盖子,用毛巾包住容器(或放在恒温箱中)。
4. 放入保温盒,等待8-10小时,耐心等待酸奶发酵好。
5. 时间到,拿出盒子,发现做出来的酸奶比买来的酸奶要稠一点,此时要把容器专一到冰箱保存,吃酸奶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制
注意事项
1.所有菌种酸奶不可以加入果料的,更不用说果味酸奶。
2.牛奶加热的温度如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造成发酵失败,如温度过低又会造成发酵缓慢,以摸着不烫手为度。
3.不可用电饭锅的保温档进行发酵,因为保温的温度过高,保温发酵时,电饭锅必须断电。
如果在冬天制酸奶,可以把瓷杯放在暖气上发酵。
4.发酵容器用带盖瓷杯最好,硬塑料杯子也可,但如杯子质量不过关的话,加热消毒时容易变形。
盖子很重要,乳酸菌是厌氧菌,无氧环境更有利于发酵。
5.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
加热消毒是最安全的方法。
6.有抗奶(含有抗生素)或还原奶(用奶粉还原成的牛奶)都不适合作制作酸奶的原料。
7.菌种酸奶因为质量不稳定偶尔也会造成发酵失败。
为了保证酸奶的质量,可以去药店采购一些金双歧作为纯菌种。
四、鉴别酸奶的好坏
五、喝酸奶五大禁忌
1.并非量越大越好
许多人喜欢喝酸奶,甚至把它当成了饮料,每天好几瓶。
专家指出,喝酸奶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保健食品身份的酸奶,更要控制量。
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功效的功能性食品,不能像普通食品一样随意大量食用,而是要注意适宜人群和用法用量,不要过量食用。
2.空腹别喝饭后喝
由于胃酸有杀菌功效,因此,最好不要在空腹时喝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一般选择饭后喝效果比较好。
为了保留酸奶所含益生菌的活性,喝酸奶前后最好别喝热饮。
3.只能冷藏不能加热
很多人知道酸奶里千千万万的“菌”是好东西,但却不知道如何留住它们。
南庆贤教授介绍,在酸奶刚生产出来时,里面都是活菌,只有冷藏才能将活菌很好地保留下来。
还有人喜欢把酸奶热了喝,这种做法更是暴殄天物了。
4.想喝水果酸奶自己加
专家提醒,如果想丰富酸奶的口味,不妨自己在家添加,果料、果酱、果浆都是经过多道工艺加工的,其天然性当然不如新鲜的水果,如果想增加酸奶的口味,不妨自己在家把水果切块后放进酸奶。
六、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不想通过实验来制作酸奶?
第二节实验训练
一、实验名称:酸奶的制作
二、实验原理:
(1)酸奶:
以牛奶为主要原料,接入一定量乳酸菌,经发酵后制成的一种乳制品饮料。
(2)生理生化原理
牛奶(乳糖)→接种乳酸菌→β-D-半乳糖苷酶→乳糖→乳糖发酵(葡萄糖)→乳酸→破坏钙-酪蛋白-磷酸复合物的稳定性→蛋白质凝结→酸奶.
三、实验用料及仪器:
市售酸奶100ml,市售纯牛奶1000ml,白砂糖,煮奶锅或大烧杯,牛奶瓶子(自备)。
四、实验操作过程:
1.将瓶子和奶锅(或大烧杯)用热水消毒,双手保持干净;
2.在奶锅内倒入白砂糖(按自己的口味控制多少);
3.将1000ml纯牛奶倒入奶锅,煮至牛奶沸腾起泡后,停止加热。
待牛奶凉至38-40度左右,就可以在牛奶中加入酸奶,然后搅拌,使纯牛奶和酸奶充分均匀混合。
4.将混合物倒入瓶子,用塑料袋密封(可保证发酵效果),放置于温度较高处保温
5.7-8小时后,即可从保温处取出,然后放入冰箱,或者自然冷却。
6.冷却后即可开瓶饮用。
小知识
牛奶中所含的糖分大部分是乳糖,但由于部分成人的消化液中缺乏乳糖酶,影响了对乳糖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造成这些人喝牛奶后胃部不适甚至腹泻,称为“乳糖耐受症”。
这也是很多人不喝牛奶的原因,此时可以选择酸奶来代替牛奶,而不必担心乳糖。
酸奶含有乳酸菌,牛奶中的乳糖可被乳酸杆菌发酵转化成乳酸,乳糖不耐受者饮用酸奶不会出现腹泻症状。
五、实验记录:
实验起止日期:年月日 ------- 年月日:
六、实验结果分析:
七、分别品尝成果并分析各组实验效果的优劣:
八、实验操作改进和反思:
九、实验精彩瞬间(照片粘贴处)
组长: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