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合集下载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含量
1. 实验原理
维C在紫外光区(200-400nm)显示特征的吸收谱带,最大光吸收(λmax)为245nm。

因此可以用标准曲线法在245nm测样品吸光度,测得维C含量。

2. 实验试剂
(I)1%的HAc溶液
(2)100ug/ml的Vc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010g的Vc,用1%的HAc定容至100mL。

(3)Vc标准使用液:吸取贮备液5.00mL,用1%HAc稀释至250mL(现用现配)。

(4)比色皿清洗剂
3. 实验步骤
3.1 Vc的提取
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1.0 g 加酸研磨,多次过滤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

吸取10ml待测液溶液于试管。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0.00、1.00、2.00、4.00、8.00、10.0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于10ml 比色管中用酸定容,用水稀释成一系列浓度分别为0.0、10、20、40、80、100μg/mL 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测出其吸光度。

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该曲线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可求出该曲线的斜率。

3.3 Vc的测定
波长245nm处测定。

紫外分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紫外分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班级:姓名:学号:前言:原理: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某些集团吸收了紫外可见辐射光后发生了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说带状光谱,反应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

可以用标准光图谱再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吸收曲线的形状是物质定性的主要依据,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测定波长,一般以灵敏度较大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定波长。

物质对紫外可见光吸收符合Lambert-Beer定律A=εcl。

仪器构造: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显示屏。

仪器特点:1、320*240位点阵高质量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显示清晰,信息完备,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实验结果能得到充分的应用,使用户编辑更为简单快捷3、主要元件采用进口配置,使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强、兼容性更广、自动化程度更高4、丰富的应用功能,使用户随心所欲,应用更灵活、开放,使分光光度计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5、高自动化程度,使维护方便、操作简便、效率更高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为理化性质外观:无色晶体沸点:无熔点:190~192℃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 =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 =11.75)。

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

紫外线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荧光波长:无药理作用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文献报道测定方法方法名称维生素C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C。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vc的含量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vc的含量

03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维生素C片剂样品
01
0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容量瓶
03
04
移液管
吸水纸
05
06
电子天平
实验方法
样品处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称取适量维生素C片剂,研磨成粉末,用适 量溶剂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 度。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3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维生素C溶液的吸光度,记 录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紫外吸收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 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药物 分析、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
VS
在药物分析中,紫外吸收光谱法常用 于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以及质量控 制等方面。在食品检测领域,紫外吸 收光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 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在环境监测中, 紫外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检测水体中的 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实验误差较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小误差,如严格 控制实验条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
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相符
通过与已知的实际值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实际 值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的可靠性。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 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 定维生素C片剂中 VC的含量
目 录
• 引言 •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VC的含量,为药品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 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_王少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_王少敏

mm, 5 μm);预柱 :EliteC18 (50 mm×4.6 mm, 5 μm); 流动 相 :甲醇 -水 (85∶ 15);柱温 :室 温 ;流 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292 nm;进样量 :20 μl。 2.3 溶液的制备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 干燥至恒重的样品粉末约 20 mg, 置具塞锥形瓶中 , 加 三氯甲烷 5 ml超声提取 10 min, 再加入 20 ml甲醇振 摇 , 过滤 。 滤渣继续加入三氯甲 烷 4 ml超声提取 10 min, 再加入 16 ml甲醇超声提取 5 min, 过滤 。合并两 次滤液 , 用甲醇 -三氯甲烷 (8∶2)溶液定 容于 50 ml 量瓶中 , 作为供试品溶液 。
细 ,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维生素 C0.05 g), 置 100 ml量瓶中 , 加 0.005 mol/L硫酸液适量 , 振摇使维生素 C溶解 , 加 0.005 mol/L硫酸液至刻度 , 摇匀 , 滤过 , 弃 去初滤液 ;精密量取续滤液 5 ml置 250 ml量瓶中 , 用 0.005 mol/L硫酸液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即得 。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供试品溶液置 1 cm吸收池 内 , 在 200 ~ 3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 结果显示 , 在 243.6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 故选择 244 nm作为 测定波长 , 与相关报道 [ 3] 一致 。 2.3 线性关系考查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4、 1.2、2.0、2.8 和 3.6 ml, 置 50 ml量瓶中 , 用 0.005 mol/L硫酸液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照紫外分光光度法 , 在 波长 244 nm处测定吸光度 。 得线性回归方程及其相 关系数为 :Y=0.001 3 +18.089 8 X, r=1.000 0(n= 5)。结果表明 , 维生素 C在 2.04 ~ 18.36 μg/ ml范围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一、本文概述本文将详细阐述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对紫外光的吸收程度,可以定量测定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对于确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VC银翘片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品,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然后详细描述了实验过程,包括样品制备、波长选择、标准曲线绘制以及结果计算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为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有效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在紫外区,许多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具有吸收紫外光的特性,其吸收程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待测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推算出该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V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时,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维生素C在紫外光区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特性。

维生素C分子中的共轭双键结构使其对紫外光具有吸收能力,且吸收峰通常出现在约245nm处。

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并测量其在24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建立吸光度与维生素C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然后,对待测的VC银翘片提取液进行同样波长的吸光度测量,根据标准曲线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该方法也受到一些限制,如对于颜色较深或浑浊的样品,可能需要进行前处理以消除干扰因素;对于某些在紫外区无吸收或吸收较弱的物质,该方法可能不适用。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C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C片中的VC含量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

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

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

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A=εbc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

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2支,100mL、1000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ol/L):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紫外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紫外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实验报告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维生素C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物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V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和L两种立体构型,但只有L型有生理功效。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互变,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结构式见图1),其C2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

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具有π电子的共轭双键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等,在紫外光谱区都有强烈吸收,其摩尔吸收系数k可达104-106数量级。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要借助朗伯-比尔定律。

根据维生素C在稀硫酸溶液(维生素C水溶液在pH 5~6之间稳定)中,在245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容量瓶(100 ml、1000 ml)、移液管(0.5 ml、5 ml)、烧杯、紫外分光光度计实验用品:98%浓硫酸(分析纯,1.84 g/ml)、维生素C对照品系以原料药经105 ℃干燥至恒重(含量为99.7 %)、维生素C片(2片)、去离子水四、实验步骤1. 0.005 mol·L-1硫酸溶液的配制用0.5 ml移液管移取0.27 ml 98%浓硫酸放入事先已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待用。

2. 0.5 g·L-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维生素C对照品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005 mol·L-1硫酸溶液制成0.5 g·L-1对照品溶液。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Vc的含量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片剂中Vc的含量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维生素C的结构式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实验步骤】
• 1.配制标准系列溶液 • 分别移取抗坏血酸标准溶液0.50、1.00、
1.50、2.00、2.50mL于5只25mL比色管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 2.扫描吸收光谱 • 用石英比色皿,以水为参比,在400- 200nm范围扫描抗坏血酸标准系列溶液的吸 收光谱,并确定λmax 。
也可采用碘量法。试对紫外吸收光 谱法和碘量法两种定量方法进行比 较。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0
A
0.8
5
0.6
4
3
0.4
2
0.2
1
0.0
200
250
300
λ /nm
维生素C的紫外光谱图(λmax=264nm)
维C:100μg/mL(0.5,1.0,1.5,2.0,2.5mL)
0.5
1.0

样品
样品
3
4
5
1 2 34
平均 值
5 (μg
mg RSD /支 %
/mL)
1.5
2.0
2.5 1.0 1.0 1.0nmA
c(μg/mL) 2.0 4.0 6.0 8.0 10.0
含量为标示量的90.0%~110.0%范围 均属允许范围。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0
0.8
A
0.6

0.4
A = 0.0003893 + 0.09222c
0.2
r = 0.9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V C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紫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

分子结构中具有二烯醇结构,其结构如下:
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或乙醚。

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具极强的还原性,性质活泼,易被氧化为二酮基而成为脱氢抗坏血酸。

维生素 C分子结构中有共轭双键,固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根据维生素C 在稀盐酸溶液中,Vc吸收曲线比较稳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收值A的大小与维生素C的浓度c的大小成正比,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A=εbc
其中A为吸收度;c为试样中维生素C的浓度,mol·L-1;b为吸收池厚度,cm;ε为摩尔吸收系数,L·mol-1·cm-1。

若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首先绘制出维生素C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出吸光度A,由测得的吸光度A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换算为药品中含量(mg/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1台,研钵1个,50mL容量瓶7只和500mL容量瓶1只 , 10mL移液管2支,100 mL、1000 mL烧杯2只。

2.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抗坏血酸),市售维生素C含片(100mg/片),冰醋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维生素C标准贮备液500mL(浓度约为1.5×10-4m ol/L):
称取约0.0132g维生素C标准品于100mL的烧杯中,用超声波助溶后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摇匀,配成贮备液。

2. 配制标准系列:
分别吸取上述贮备液1.00、2.00、4.00、8.00、16.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 确定最大吸收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320~220nm范围内测出维生素C的吸收光谱,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 绘制标准曲线
λ处分别测出吸光度,并绘制以蒸馏水为参比,用上述标准系列溶液在
m ax
标准曲线。

5.样品测定
取3片Vc片剂研细,准确称取0.02g于100mL烧杯中,以去离子水稀释至
λ处测吸光度。

500mL。

移取样品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


m ax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1. 绘制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2.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3. 在标准曲线的纵坐标上找到试液的吸光度,然后在横坐标处查得相应VC 的浓度。

4. 计算维生素片剂中VC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 维生素C会缓慢氧化成脱氢抗血酸,所以每次实验时必须配制新鲜溶液,并滴加几滴醋酸。

2. 使用石英比色皿。

3. 实验结束时,先关氘灯,再关主机电源开关。

七、思考题
1. 具有哪些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常在紫外光区有吸收?
2. VC结构中有哪些生色团?那些助色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