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和橡皮筋(省一等奖)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公开课课件(内嵌音频视频)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公开课课件(内嵌音频视频)

实验记录: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在车轴 上缠绕的圈数
2
4
6
实验 次数
1 2 3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 平均距离 (厘米) (厘米)
我们的发现
130
135
130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
125 176 182
绕的圈数多,小车 178 行驶得远;橡皮筋
176
新知探究 探索 二 研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先推测一下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检验
我们的推测。
怎样比较它们行驶
要点提示
的距离?
可以在车轴上缠绕不
1、实验圈数尽量要多圈多圈 地加,这样我们得出的小车行
同的圈数来做实验。 驶距离的数据差会比较大,对
新知探究 探索 一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制作原理:实验用的小车车轮与车轴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车轴转动就会带着车轮一起 转动。我们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带动车 轴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新知探究 探索 一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2、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方向的关系。 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后绕时,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动车轴向前转 动,使小车前进。 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前绕时,松开转动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动车轴向后转 动,使小车后退。
在车轴上缠绕的圈
266
数少,小车行驶得
270
268 近。
268
新知探究 探索 二 研究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分析:橡皮筋缠绕多圈时要比缠绕一圈时产生的力大,因此作用在小车上的力就大。 橡皮筋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要比缠绕一圈时长,所以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的圈数多,小车先驱得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近。 实验结论: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 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 (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2、竖直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指针初始位 置是否指零。否则要把它调节到零位。
3、测量时要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 读数,尽量减少读数误差。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记录单
物体 力的 大小 (N)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8.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 相害” 则涉及 不同的 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之 间的共 处、交 往问题 ,它以 承认不 同个体 的差异 、不同 社会领 域的分 化为前 提。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是 一种历 史演化 过程中 无法否 认的事 实,如 何使分 化过程 中形成 的不同 个体、 存在形 态以非 冲突的 方式共 处于世 界之中 ,便成 为“万
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 些方法来研究弹簧?
当我压弹簧时,我观察到…… 我感觉到……
当我拉弹簧时,我观察到…… 我感觉到……
反作用的方法研 究一下弹簧和橡皮筋: 1、注意感受力的方向, 并画下来。 2、注意观察放手后,弹 簧和橡皮筋的变化,并记 录下来。
小小科学家,我可以! ——请你课下 自己设计,利 用弹力来方便 我们的生活。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1.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 尔扎克 说他写 作的最 高使命 是:用 笔深刻 把握时 代的脉 搏和民 众的呼 声,反 映大众 的疾苦 和不幸 ,替他 们呐喊 ;揭示 社会的 美与丑 ,唤醒 正义感 和良知 。我想 ,这是 每个文 化工作 者都应 该时刻 牢记的 。
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
《弹簧和橡皮筋》 PPT实用课件

16、弹簧里的学问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pptx

16、弹簧里的学问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pptx

师:是啊,真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同时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他们勤劳智慧,利用弹力进行发明创 造,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四、拓展活动 师:同学课后利用今天学的弹力知识,做一个弹力制品或玩具,我们下节课展示交流。 探究单 物品名称玩法变化感觉 拉力器 弹簧摆件 弹簧锤 探究单 物品名称玩法变化感觉 拉力器 弹簧摆件 弹簧锤
师: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如何设计,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小组长到材料超市来取,只能来取一次 哦。
学生取完材料后,回去坐好。 师:一会我们展示完成又快又好的两个小组的作品,下面开始你们的制作吧。 学生完成,拿作品到讲台验证是否成功,(验证的高度和老师刚才演示的高度一致)验证完成后说一说怎么想 的、怎么做的、利用了哪些物体的弹力。 三、我国古代对弹力的研究及应用 师:同学们利用弹力成功制作了鸡蛋防摔装置,真是学以致用的小能手。 师:你们知道吗?在古代,人们就对弹力进行了研究及利用。 课件出示资料: .科学家通过考古发现,在2700多年前曾侯乙墓中,发现了弹簧。 .《考弓记》、《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古籍中都有关于弹力的记载。 .东汉的科学家郑玄发现了弹性定律,这一发现比英国科学家胡克早1500多年。 当然,他们不仅会研究、而且会利用: 他们利用弹力做出了各种兵器(展示弓箭实物)、各种乐器。 师:看了这些例子,你想说点什么?
手。 生:我玩弹簧锤时,摇晃弹簧锤,弹簧变弯,停下后弹簧恢复原样。 再找另一小组的学生只说探究单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观察到了相同现象? 生:是。 师:现在我们仔细观察探究单,(指物品栏)我们玩的弹簧制品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指玩法栏)他们的玩法一样吗? 生:也不一样。 师:(指变化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弹簧最后都恢复原样。 师:(指感受栏)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产生了一种力。 师:这个力想干什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节弹力导入一:老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钢尺等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利用器材做实验、观察.[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导入二: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然后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的过程.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他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播放运动员撑竿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视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弹性物体的感性认识.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①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③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④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⑤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⑥用手压钢尺,钢尺变弯;撤去力,钢尺恢复原状.一名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设计意图]学习弹性和塑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归纳能力.(2)请各小组讨论把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3)总结:①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②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发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2.弹力(1)请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弹性很好的物体.学生:列举实例(撑竿跳高的撑竿、跳板跳水的跳板、弹簧、钢尺等).[设计意图]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指导学生实验并回答:①学生实验:a.用较大的力拉弹簧,然后松手;b.用较大的力压钢尺,然后松手.②问:在用力拉弹簧或压钢尺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手有什么感受?学生:做实验,说感受.[设计意图]学习弹力,培养学生感知能力.(3)老师:我们在拉弹簧或压钢尺时,弹簧和钢尺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同时我们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4)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实例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吗?(引导、讲述)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学习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5)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①放在地面上的篮球能产生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呢?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压桌面时,地面、桌面也压它们吗?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③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力也属于弹力.[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3.弹性限度(1)利用圆珠笔中的废弃弹簧实验:①用较小的力拉,撤去力后恢复原状;②用较大的力拉,把弹簧拉直,撤去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学生:拉弹簧、观察.[设计意图]学习、了解弹性限度.(2)总结: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二、弹簧测力计思路一1.认识弹簧测力计(1)出示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能测力的大小.(2)把弹簧测力计分给各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①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②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③请说出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最大可测多大的力,它的分度值是多少?(3)讲述弹簧的原长、伸长量.2.弹簧测力计原理(1)①指导学生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指向3 N的位置,说明手的拉力为3 N.②设问: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③指导学生分别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分别指在 2 N 和4 N的位置,问:当拉力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参与活动,观察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总结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页的实验:①观察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量程和分度值.②轻轻拉动挂钩,减小弹簧、指针与外壳的摩擦.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请调节.③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学生:做实验,感受力的大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设计意图]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①把文具袋(其他小物品也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提示:要把弹簧测力计竖起来),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读数时应注意什么).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桌面拉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或其他小物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怎样才能准确读数).(3)边讲述边总结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②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⑤读数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4)利用图片认识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播放图片).[设计意图]学习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思路二1.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制作的过程.(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做好记号.(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做上记号.(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盘、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3.介绍弹簧秤的读数及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重力,以免被测物体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教材的重力,然后总结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下面几点: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秤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如果弹簧秤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③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④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⑤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知识拓展](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若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而且会损坏弹簧;(3)不同的弹簧,伸长量相同时,所受拉力一般不同.1.弹性和塑性.2.弹力产生的条件.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5.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1.下面不是利用弹力的物品是()A.机械手表B.机械动力小汽车C.衣服夹D.橡皮泥解析:因为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而A,B,C 均是由于弹力产生的效果,而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并且不会产生弹力,因此D选项不是利用弹力.故选D.2.估测被测物块的重力小于 4 N,在以下几个弹簧测力计中应选用的是()A.量程为10 N,分度值为0.2 NB.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2 NC.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1 ND.量程为3 N,分度值为0.1 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选择.选取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不能超出量程;二是尽可能精确,即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故选C.3.如图所示,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轻轻捏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由此现象可推测玻璃瓶发生了,这个实验采用的是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微小形变的观察.用容易观察的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说明难以观察到的玻璃瓶的形变,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也称放大法.用手捏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答案】升高形变转换4.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表: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弹簧的原长是 cm.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钩码的重力每增加2 N,弹簧伸长1 cm,而当拉力从10 N 增加到12 N 时,弹簧却只伸长了0.5 cm,说明此时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10 N.钩码重为0 N 时,弹簧的长度为3 cm,这就是弹簧的原长.【答案】 10 3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1)弹性和弹性形变;(2)塑性和塑性形变.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3.弹性限度二、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2)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4,5题.【选做题】教材第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7.2弹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用学生讲、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替代教师教。

2.重视学生的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的训练,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3.了解弹性、塑性。

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4.经历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过程,领悟它的测力原理、知道它的基本构造。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5.在制作、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制简易弹簧测力计、实验室用测力计、生活中的测力计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设计了“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和“经历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两个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新课标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设计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初中力学基本测量工具,很多力学实验例如测量重力、滑动摩擦力、浮力、探究杠杆原理、探究滑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都需要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因此正确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后续力学学习的基础。

难点:1、微小形变以及由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对于看不见的微小形变采用与看得见的显著形变进行对比教学,如桌面形变与海绵形变对比,绳子形变与弹簧形变对比等,为了突破该难点增加了视频资源《形变与微小形变》2、弹簧测力计在移动中读数弹簧测力计是使用方法与刻度尺大部分相同,主要不同在于很多时候需要一边拉动弹簧测力计一边读数,学生往往不能做到同步,在课堂训练中要设计一些移动读数,让学生多练习,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海绵、细木条、勾码、弹簧测力计、木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对于力,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少?生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符号、单位、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加深对力的认识。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

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上跳水的`比赛录象新课学习一、弹力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答。

感悟出弹力的概念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参照教材P84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可以几人一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收集数据并比较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更准确。

教学反思:本节教案设计特别注重:1.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制简易测力计。

2.给弹簧测力计写使用说明书。

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也很容易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制作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用:课件、实物投影。

矿泉水瓶(一个)、弹簧(好、坏各一只)、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泥巴、弹簧、直尺、铜导线、弹簧测力计、气球(以上各一个)、钩码一组。

【教学过程】例如:尺子、橡皮擦、白纸、钢锯条、泥巴、树枝太细弹簧产生弹力时,弹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它原长【提出问题】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2、小明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时不小心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0N,则该物体重是(A.一定为C.一定大于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见附件1老师巡视、讲评【板书设计】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3.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5、自制测力计【教学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

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弹力弹簧测力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弹力弹簧测力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弹簧什么时候都能恢复至原来 长度吗?
第7页
讨论:
1、什么叫做弹性? 2、什么叫做塑性? 3、什么叫做弹力?
第8页
•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 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
力,就完全恢复原状形变。
• 塑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
力,不能完全恢复原状形变。
•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力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
生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来看看人家在玩橡皮泥
探究:
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 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恢 复至原来长度。
3、拉一下弹簧,松手后弹簧会恢复至 原来长度。
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许 各种力都是弹力
第9页
测量力大小工具叫做测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
握力计
第10页
弹簧测力计 是测力计一 个
第11页
弹簧秤 结构
指针
面板 铁杆
吊环 弹簧
挂钩
第12页
测量力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惯用弹
簧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测力计结构主要有:
弹簧、秤钩、指针、 刻度盘等。
第17页
讨论
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什么 参考资料
第18页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观察弹簧测力 计量程(最大刻度)和分度值,如发 觉指针不再零刻度线上,应调零。
•读数时,视线应和指针相平,即视线 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事项: 所测力大小不能超出弹簧秤量程。 要使测力计受力方向和弹簧轴线方向一 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小提示: 1.用拉、压等方法依次玩一玩
这些实验器材。 2.将你的发现和感受在组内进
行交流,并填好实验单(一)。
发现 物体
科学实验记录单(一)
第 小组
用力时看到 用力时手的 松手后物体的
的变化
感受
变化
我们的发现:
像弹簧和橡皮筋这样,变形后 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力叫 做弹力。
弹力的单位:牛顿 (N)
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弓箭
撑杆跳高
拉力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跳球
看一看
这里有好多不同用途、不同形状的测力计哦!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 刻度板
刻度
提环 指针
挂钩
测量任务 :
1.小组内一个同学测量2个钩码 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其他成员认 真观察并读数。
测量任务 :
2.小组内其他同学依次测量1—5 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并认真 观察读数,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而且这种 变化是有规律的。
试一试:
参照教材第43页简易测力计的制作 方法,和家长一起,制作简易测力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