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最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优质课件

太阳、地球和月亮
导入新课 一桩奇怪的案件
• 美国总统林肯受理过这样一桩奇怪的案件:被告的罪名是 谋财害命,但是在审讯中,被告口口声声说自己受了冤枉, 而证人却一口咬定他目睹被告犯了罪。
• 证词是这样的:10月18日(九月初七) 晚上11时,我站在 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见被告在离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 旁作案,因为当时月光正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 案的凶手。听起来证人的话颇有道理,但林肯却根据这一 证词判定证人犯了诬告罪。
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
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
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
上弦月 西(边天) 西(边亮)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 半夜,出现在西侧的天空, 是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弦月)
下(半月)
下(半夜)
下弦月 东(边天) 东(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 半夜,出现在东侧的天空, 是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15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上《弯弯的月亮》

03
CATALOGUE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
约29.5天的周期
月相变化呈现周期性,大约每29.5天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 新月、上弦、满月和下弦月等阶段。
连续的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是连续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 其独特的外观和特点。
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月相周期性变化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于指导农业生 产、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
CATALOGUE
月亮的文学意义
月亮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爱情与浪漫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月亮 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浪 漫,因为它与情感、情感 和浪漫有关。
回忆与怀旧
月亮也常被用作回忆和怀 旧的象征,因为它与夜晚 和安静的环境有关,让人 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神秘与未知
月亮在文学中有时被描绘 为神秘和未知的象征,因 为它有许多未解之谜和未 被探索的领域。
文化和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月亮被赋 予了浪漫、神秘、诗意等 象征意义,成为艺术创作 的灵感来源。
月亮的神秘感
月亮的起源
关于月亮的形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 种理论,如行星吞噬说、碰撞说等, 但至今仍未有定论。
月球表面的神秘地貌
月球背面的奥秘
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月 球背面一直背对地球,因此人们对月 球背面的了解相对较少,充满了神秘 感。
多个领域,一些人认为月相变化会影响情绪和创造力。
04
CATALOGUE
月亮的科学知识
月球的构造
月球表面特征
月球表面有许多撞击坑、山脉、平原和沟壑等,这些特征对研究月球的构造和历 史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内部结构
月球内部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月壳、月幔和月核。通过对月球内部结构的分析 ,可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难点:月亮运动规律的探究,团队协作完成观察与实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形状、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的记录本,以便记录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3.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4.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月亮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月亮的弯弯样子。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2. 深入了解月亮的奥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清晰地讲解了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点,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秘活动,深入了解月球的地质、气候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开展科幻故事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太阳系的认识,了解各个行星的特点。
2. 后续教学安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气候变化与季节交替。
3. 期末复习计划: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7弯弯的月亮》word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女口: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六年级科学12 8 8804590135180225 27031536013485 8( )i2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说明:1、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下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2、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
3、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西面(右面)露出了一部分。
4、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弯弯的月亮(青岛版)共26张

温馨提示:
1、尽量选择在一个较暗的环境中。 2、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
(逆时针)。 3、准确描述所看到的月相。 4、注意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的位置关
系。
思考:
实验过程中,“月亮”本 身的大小、尺寸有变化吗?有 被物体遮挡吗?
温馨提示:
1、尽量选择在一个较暗的环境中。 2、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
月相变化的规律: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农历上半月——亮面在右边,由缺逐渐变圆
农历下半月——亮面在左边,由圆逐渐变缺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出迟,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里古合长照人寒琼年不明苏水
共难,向无间.楼?知月轼调
蝉全月别眠?起玉我天几 歌
娟 。
。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有 阴 晴 圆 缺 , 此 事
时 圆 ? 人 有 悲 欢 离
。 不 应 有 恨 、 何 事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宇 , 高 处 不 胜
欲 乘 风 归 去 , 惟 恐
上 宫 阙 、 今 夕 是 何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头
一天内月亮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一 月 内 月 亮 的 形 状 有 什 么 变 化 ?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17 弯弯的月亮
1.什么是月相? 2.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3.什么是农历?
月球会使海洋发生潮汐现象,为海洋 的呼吸 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 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019青岛小学科学六上《17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卢中学【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排球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直径140cm硬纸板、8张10*5cm硬纸板、大号油性笔、学生人手一个圆球(一半黑,一半白)【教学重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古以来月亮总是给人以很多遐想,许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歌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月亮诗歌或散文。
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如:苏轼《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那么关于月亮,你想探究那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如果学生提出关于日食月食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两节课解决这节课先来研究月亮时缺时圆的原因)出示课题:弯弯的月亮(一)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动手把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有的象镰刀,有的象圆盘,老师找了几副月亮的照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出现月亮图片,学生观察圆缺变化)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板书月相定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天黑夜形成原因?学生回答其实月球也是球体,太阳也能照亮月球一半,月球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太阳的反射光线,既然太阳能照亮月球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也可以说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用白卡纸剪成不同的月相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跟月亮有关,关于月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只能照亮月亮的一半)同学们对于月亮了解到的还真不少,关于月亮的秘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2、(在黑板上粘贴弯弯的月相)你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月相粘贴在黑板上)3、老师这里有一组月亮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课件:欣赏月亮图片)4、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的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出示一黑一白两张圆纸片,(白圆纸片代表月亮,黑圆纸片代表挡光的天体)如果是某个天体挡住太阳光的话,同学们看一下,月球明亮的部分是向哪弯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都是向里弯的?这一种现象以后我们还要学,哪位同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月食)3、游戏搭建支架看来这个问题大家不好猜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的变化对植物播种的影响:萝卜、西红柿、白菜、芹菜适合在上弦月时播种;茄子、韭菜、洋葱、南瓜等适合在新月时播种。
现在已经进入农历的九月份,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观察月相,并绘制农历九月的月相图。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如果天气晴朗的话,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月相?答案只能在今晚揭晓。附:
生填写记录表(2)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月相变化歌
(五)拓展
师:月球不仅带给我们美丽的月相,而且对地球、人类、动物、植物都产生着影响。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资料,谁俩说一说?
潮汐现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引潮力而产生的。现在,科学家发明了很多的机器,利用潮汐能来发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PPT月相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同学们读一下?
指名读
【设计意图】明确月相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月亮的不同的样子就是月相。
【板书】月相
(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师:关于月相,你想知道什么?(关于月相的知识,有什么想了解的)
生充分说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师:总结,提炼出学生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说验证猜想最常用的方法。
师:在做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科学家根据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而制作的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图,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生仔细观察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月球的运动轨迹。
师:我们下面来模拟,在地球上亲眼看到不同的月相。
我们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模拟月球,白色部分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我们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人既是地球又是观测者。
(三)变化规律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课堂上时间有限,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媒体实验室去看看吧!请注意观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多少天?在这一段时间内,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回答。
师:30天,大月是农历的一个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我们么把一个月分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手电筒、月相观察记录单(KT板)、月相变化歌记录单(2)、胶棒、月相、三球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仔细听
视频播放歌曲《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同学们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7.《弯弯的月亮》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导入,让学生在听儿歌、唱儿歌的放松的状态下开始学习。
这是三秋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呢?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着太阳转。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同学们现在xx,月相为什么变化了?
生: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PPT月相为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三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月相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月相变化的原因,也就是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
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第四课,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天体及其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不甚了解,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和多媒体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了解月相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板书】17弯弯的月亮
二、新授
(一)月相
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同学们说它是谁?学生凭现在掌握的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在这儿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唤起孩子们的记忆,明确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师:月球对地球在不停地产生着影响,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怎样观测7号观测点的月相?
生:……
师:观测者逆时针旋转90度,回到了1号观测点。怎样观测2号观测点的月相?生:……
师:白色面要向着阳光的方向,这时我们看到了弯弯的月相。(用手比划)那4、6、8号观测点的月相同学们会观测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然后汇报在各个点上如何观察月相,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汇报,是在让所有的同学都学会如何正确的模拟观察各个点上的月相。
【设计意图】多媒体实验室在这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就观察到月相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而且,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选择时间,老师进行操作,让学生至少选择三天,这样得出的规律比较有说服力。
(四)月相的名称
师:我们的古人,在没有先进科学仪器帮助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观察,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制定出农历。并根据不同日期的月相,给起了不同的名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填写记录表(2)。
2.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模拟实验法、信息搜集法
三、教学目标
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古人见过的不同形状的月亮。经典的诗词加上美丽的背景,引起学生的感慨,原来月亮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啊。
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说,人有悲欢离合
PPT:月有xx缺,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生说自己见过的各种不同的月亮。
PPT:播放各种月亮的图片
师:月亮的这些不同的样子,科学家叫它月相。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了,那月相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呢?PPT演示
人面南而立,仰头看明月,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东向西移动的。
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演示
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中每天同一时刻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的,月亮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
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二:
月相变化歌
初一()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半轮圆月面朝西。
()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月面朝xx下半夜。
【专家点评】孙老师的这节课,导入开门见山,让学生马上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之中。在探究月相形成原因的时候,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月相是不同的。在这个模拟实验中,采用了非常简单的道具:一半黑一半黄的小球、手电筒、不同形状的月相图片,通过一名学生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怎样模拟月相的形成,而且模拟实验的效果非常好。在接下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采用多媒体实验室的方法呈现,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能观察到月相的变化规律,非常有效。由于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之内,学生明白了月相为什么会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一节质量非常高课。
在模拟实验之前,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1.小组内分工明确。
谁来演太阳?谁是地球和观测者?剩下的两名同学帮助观测者调整好位置并记录实验现象。
2.记录员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可能用到的月相在信封内。
师:农历初一的时候,月球运行到1号观测点,我们怎样来观测1号观测点的月相?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半分钟【设计意图】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是为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不自觉的祥知道这样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师:潮汐式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充分说。
师:古代的文人墨客,面对明月,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xx在《静夜思》中这样写
PPT: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齐读。
PPT:演示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如果我们用英文字母C来表示月相,那上半月的月相怎么写?
下半月的月相?
【设计意图】多媒体实验室在这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把在一个月要完成的任务缩减到几分钟,另一方面,学生观察的非常的仔细,而且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一下就能总结出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为什么诗人却看到了明月光?
生回答。
师小结:月球靠反射xx才发亮。
xx在《xx月行》中这样说:
PPT: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学生齐读。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生回答。
师:xx在《xx》中这样说:
PPT: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学生齐读。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开始模拟实验,及时记录你们的发现,并思考,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汇报
师:你们组通过实验发现,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生: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师:请将你们的实验结果,举起来给台下的老师看一下……好,放下。
【设计意图】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月相为什么会变化,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为什么会变化
变化规律
【板书】为什么变化
变化规律
刚才同学们提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先来猜想一下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