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宁夏高三语文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4年宁夏高三语文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绝密★启用前银川市第二中学2014年高三年级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银川市第九中学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命题人:银川第九中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2014届三模语文(答卷)

考号2014 届高三综合测试( )答题卡(语文)监考员填涂缺考 [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14.)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物理试题15.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再用 2B 铅笔把准考证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
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请在四(一) 、四(二)题中选做一组。
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 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四(一)[16—18 题] 文学 四(二)[19—21 题] 实用 16. /19.第 1 页(共 2 页)5 6 7 8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2 13单 选 题1 2 3 4[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A] [B] [C] [D] [E] [A] [B] [C] [D]二、9. (1)① 17. /20. ②(2) 18./21. 10. (1)(2)五、 22. (1)26(2) 23. 11. (1) (2) (3) (4) 不妥当 改正题目100请勿在此区域内做答或作任何标记2003007004008006035009006001000。
银川九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九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 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
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
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回答1~2 题。
1.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湖为内流湖,其流量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小B.图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白湖C.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D.③河与④河相比,流量的季节变化小2.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A.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B.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C.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D.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图1 ①④②③文科综合试卷第1页(共18页)图2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地面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变化图。
此日过后,该地昼渐短。
读图回答3~4题。
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试题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宁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成长期,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
虽然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它实际上是公家藏书。
因为在那时,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是没有能力藏书的,且那时候的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没有生产力来制造图书。
这也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现象。
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势微,诸侯纷起,出现“诸子学说”。
西汉建国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兴起,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
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手中,一是有权势的诸侯王,一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
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
东汉时期有一批有名的藏书家,是经学家杜林、史学家班固、医学家华佗、文学家蔡邕。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这个时期有一个大事件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即纸的普及。
第三个时期是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从宋朝到清朝末年。
以前图书生产是靠手工抄写,生产速度很慢,到了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古些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
2014宁夏高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4年宁夏高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社科类现代论述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
(每小题3分)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埃及的“斯芬克斯”那样的人兽合体形象,但“人面鲵鱼纹”之类的艺术可以说与之异曲同工。
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图形与《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记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完全吻合。
赵宝沟文化中出现的鹿龙、鸟龙与野猪首牛角龙可以视为异兽崇拜的典型代表。
多种动物功能的聚合,是泛神崇拜向多神崇拜的体现。
这种异兽与人兽崇拜在《山海经》中也多有记载。
比如《南山经》云: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
《中山经》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的怪物等等。
这种异兽与人兽的崇拜时代,正是一个民族充满神话与幻想的时代。
人们既没有理性的约束,也没有思想的禁锢,他们自由地面向自然,面向自身,面向过去,编织着民族的神话,激发起整体的创造欲望与创造意识。
可惜的是这一进程在中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异兽与人兽崇拜出现不久,就被社会化、历史化的神仙崇拜所代替。
它们或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被嗤之为志怪神异不登大雅之堂;或者被硕学大儒们阉割,改造得面目全非。
后者要么把对这些异兽或怪兽的崇拜看作历史传说,其通常做法是把它们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要么对它们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基石。
比如黄帝这个四面怪兽,被改造成为一个伟岸的人主。
再如夔,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被描绘成“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的奇兽,但到后来却被改造成为尧(一说为舜)的乐正。
在这种社会化、历史化的浪潮中,我们先民的崇拜与思维过早地被局限在某一框架内,个性未能充分地张扬,想象力受到了压抑,创造意识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宁夏育才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音乐的发展过程,从制造乐器的技术角度讲,是从制造较为接近自然的乐器(如钟、鼓、磬等)向非自然的乐器(含有大量的技术性制造因素)发展的。
从乐器的发声中,我们对声音的感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祭祀、庆典等群集性活动的外在性向个人化的内心活动深入的,甚至是向个人心理的潜在活动深入的。
这些活动也决定了音乐对人类自身精神的深入。
而音乐本身也随着乐器本身的变化亦或是发展而趋向于更加复杂、微妙,更加深入地以声音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有它的特性:一是以呈现的方式;二是以激发的方式。
也许,还有第三种,也即是用音乐试图创造我们人类完全没有感受过的东西。
科学家对人类生命本源——基因的研究,对人类未知的极其遥远神秘的外太空的探索,都将带来新的音乐源泉。
可以说,音乐体验或是感受的过程是我们亲近世界、亲近我们自己以及他人感情体验的过程。
它既是体验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者对自己的感情体验的过程,是相互交融、浸透、共鸣的过程。
音乐的感受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无论是普通音乐听众,还是音乐家,音乐带来的感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
甚至可以说,对音乐没有感受力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有着完整心理感受的人。
音乐训练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有很多并非受到过专门训练的人,他们依然可以对音乐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
他们甚至可以对音乐的内涵有相当准确的表述。
而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如果他只是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就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音乐中有着异常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
人们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14年高考三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14年高考三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以下哪个字不是汉字六书中的“指事”字?()A. 上B. 下C. 本D. 未3.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春秋五霸”?()A. 齐B. 晋C. 秦D. 鲁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鸣惊人B. 画龙点睛C. 纸上得来终觉浅D. 一箭双雕5. 下列哪个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杜甫二、判断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整个士族社会阶段,魏晋的精神风貌最为特殊。
魏晋士人的精神风骨,在从秦朝到晚清几千年间,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至酒店,便独酣饮‛。
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
‚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
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
他们公然蔑视礼法。
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
‛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
《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
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
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紧接着就是司马氏建立西晋王朝,新王朝立足未稳,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永嘉之后,北方陷入十六国割据,江左出现了东晋政权。
淝水之战之后,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其后则是南朝、北朝政权的不断更迭。
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
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
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
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
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
正如柳诒徵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
……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
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抑亦所以抵抗君权也。
‛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
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
‛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
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
政治权威的崩溃,意味着儒学也不再是唯一价值体系,魏晋士人们的头脑挣脱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樊篱,思想文化领域获得了一次空前的解放。
这是继春秋之后第二个价值失范、礼坏乐崩的时代。
1.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中许多人纵情越礼甚至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被后人追慕效仿。
B.士人刘伶嗜酒成性,看淡生死,践踏生命。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C.“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
”可见阮籍是个不拘礼法的好色之徒。
D.魏晋士人的精神风骨极其特殊,在从秦朝以来的整个封建社会阶段都是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醉达六十余日,王羲之不就尚书职等,表明他们傲视权贵,视仕途为污秽之地。
B.传统中国社会中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功名利禄来衡量的,这种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C.春秋战国时代士人们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的精神只能从魏晋士人的言行和故事中表现出来。
D.由于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极其相似,因此个性和才情得以充分展示,使得这个时代极富创造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时代的皇权极不稳定甚至被世家大族牵制,皇帝便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B.魏晋投降之后,士大夫们操控朝廷大权,朝代虽然更替,但社会势力稳定不动摇,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C.魏晋时代门第高贵的士人不但瞧不起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以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
D.魏晋是一个价值失范、礼崩乐坏,然而思想文化领域却获得了空前解放的时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 (一)文言文阅读(19分)苏氏自唐始家于眉,阅五季皆不出仕。
天禧中,伯父苏公独勤奋问学,既冠,中进士乙科。
及其为吏,能据法以左右民,所至号称循良。
学者自是相继辈出,皆以公为称首。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
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嘉祐七年八月,无疾暴卒,享年六十有二。
生子三人:不欺,太子中舍,监成都粮料;不疑,承议郎,通判嘉州;公既没,相继而亡;季曰不危,家居不求禄仕。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公之从子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与兄轼皆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涂,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节选自《苏辙集·伯父墓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虽以职事.之事:事务 B.遂直.其冤直:洗雪C.尹以诿.公诿:委托 D.命内侍省推.之推:审查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能据法以左右民,所至号称循良。
②未几,移凤州司法。
③及公往,遂直其冤。
④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⑤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⑥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性格刚直不阿。
尽管凤州知州王蒙正非常重用并举荐他,但苏涣不为其所动,鄙视其仗势骄横,因此受到士人的称赞。
B.苏涣爱惜重视人才。
阆人鲜于侁年少好学行为淳厚,在苏公的礼遇下步入仕途,成为了苏公所期望的好官。
C.苏涣为官公正有方。
面对张宗为奸乱法,宦官干预的情况,苏涣一方面依法秉公办事,一方面又请府尹李绚出力解决,终使皇帝亲命内侍省查清了此事。
D.苏涣对己要求严格。
他不仅出游在外行为举止符合规矩,而且回到卧室都毫无惰怠之色,自己没犯过什么错误,希望晚辈们也能效法学习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2)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公之从子辙。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系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
8.“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2),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3)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4),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淇水汤汤,。
(《诗经氓》)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