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诗两首》《再别康桥》课后练习指导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课后练习

【推荐下载】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课后练习
2.清丽、亢奋、乐观,对生活充满撞憬。点拨:此时的感情应和课文中表露的形成对
对大家有帮助。
1、下面两节在全诗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
5
[键入文字]
是我的保姆。
B、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
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2、下面一节以排比句式描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2
[键入文字]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2分)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11
[键入文字]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
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
五、中考题(18分)
雨巷戴望舒
10
[键入文字]
1.给加粗字
注音。(4分)
颓圮()彷徨()()寂寥()彳亍()()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2诗两首再别康桥徐志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诗两首再别康桥徐志摩》作业设计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徐志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再别康桥》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徐志摩的诗歌风格与创作背景;2.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再别康桥》全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并查找相关资料,如徐志摩的其他诗歌作品,以增进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

2. 诗歌朗读:学生需自行朗读诗歌,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尝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意象分析:学生需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康桥”、“金柳”、“青荇”等,探讨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情感解读:学生需深入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特别是诗人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诗人对母校康桥的深情厚意。

5. 笔记整理:学生需整理课堂所学知识,包括诗歌主题、意象分析、情感解读等,形成一份完整的笔记。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朗读诗歌时,需注意语音语调,尽量模仿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意象分析需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清晰、条理;3. 情感解读要深入、具体,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 笔记整理要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方便复习;5.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2. 意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3. 情感解读的独特性和准确性;4. 笔记整理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待提高四个等级,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采取以下方式: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4. 学生可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提高下次作业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时作业31: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时作业31:第2课 诗两首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诗两首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抒情主人公“我"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将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象成美好的理想,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只好在雨巷中孤独行走。

()。

在《雨巷》中,诗人怀着________的心情,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________的“雨巷”,这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

他有着厚重的文学________,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

他撑着长篙在寻梦,于青草深处、星辉________的夜晚放歌。

《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B。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C.《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D。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答案C解析原句语序不当,“一幅”应放在“梅雨时节"前面;“浓重”和“意义"搭配不当;“构成"和“淡淡的哀愁”谓宾搭配不当。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心态B.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时具有这种心态C.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的真实心态D。

高中语文课后练习 必修1 2 再别康桥、雨巷.doc

高中语文课后练习 必修1 2 再别康桥、雨巷.doc

《再别康桥》《雨巷》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解读及训练(含答案):2诗两首 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解读及训练(含答案):2诗两首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知识链接】㈠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㈡背景资料1.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

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

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品时代背景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

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理解为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学设计 Word版含答案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雨巷》【学习目标】1、了解《雨巷》中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诵读、讨论、探究中感受这诗的诗情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理解作者孤独、苦闷和彷徨的感情。

【学习重点】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反复的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象征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诗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中国“左联”成员。

1925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法文,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

建国后在国家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代表作有《雨巷》(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我用残损的手》等。

因《雨巷》获“雨巷诗人”称号。

2、写作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许多热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一二”政变后,戴望舒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再现了处于迷惘时期的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3、丁香:丁香的形状像结,在暮春时节开花。

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4、给下列词语注音。

彷徨..( ) 彳亍..( )..( ) 寂寥凄婉..( )..( ) 颓圮( ) 惆怅5、解释词语。

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太息凄婉6、朗读全诗。

7、听朗读录音,然后朗读、齐读全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2016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一练习:第2课 诗两首 含解析

2016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一练习:第2课 诗两首 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2课一、课内双基1.关于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括号内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89950042()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比喻)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拟人、顶真)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D.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葬的年代。

(排比、拟物)【答案】D(拟物→拟人)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错误!()A.《雨巷》一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B.《再别康桥》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情感温柔细腻,节奏轻缓、徐舒。

C.《再别康桥》全诗表达出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D.“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活泼.【答案】D(活泼——静美)3.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89950044()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三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

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四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

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以上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答案】D(“无限的伤感”一语不对,应为“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课后练习指导
一、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

设题意图: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音乐性、韵律感,积累经典诗篇。

无论是旧诗还是新诗,一般都注意音乐性,讲究韵律。

辨识诗歌韵脚对尝试写诗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如《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其实《雨巷》选段中“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虽然分行,却是一句,那么,押韵的是2、4、5句。

本诗为人称道的地方不少,音节的优美就是其一。

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大约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

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

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姑娘”的含义,以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领悟诗歌欣赏中“诗无达诂”的特点,即文学欣赏中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答案: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

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

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

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

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

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三、《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设题意图:整体感知诗歌思想美、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和结构美,重点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参考答案:一般说来,一首诗能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在于它外在的韵律,继而透过文词感知其优美的意境。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是初读就能把握的。

结构形式上,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向来为人所称道。

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都表达一种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

但相似中有不同,首节的两个“轻轻”末节改成了两个“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比首节又进了一层,让人惆怅不已。

这首诗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意境。

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谐融合。

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