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2021年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方案工作和技术方案

XX区2021年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大力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要求,保持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常态化,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国发〔2020〕15号)、全国爱卫会《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全爱卫发〔2009〕9号)、XX市爱卫会《XX市2021年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XX爱卫〔2021〕1号)要求,严格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积极防控登革热、疟疾、鼠疫、痢疾等病媒传播疾病,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卫生健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国XXXX文化节和河XX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提供良好保障,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以治理环境卫生,清除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重点,采取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深入广泛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完善三防设施,提倡物理杀灭,科学合理用药,有效降低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C级以上。
二、区域划分—1 —(一)重点区域各宾馆饭店、餐饮、食品加工、商场超市、仓库、医院、集贸市场、旅游景区、居民庭院、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收集容器、地下室及地下人防设施(包括新建地下通道)、下水道、地下暖气管道等为重点区域。
(二)一般区域除重点区域以外的其他单位、行业、公共场所及外环境为一般区域。
三、时间安排及工作重点(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2月1.各镇(街道办事处),各成员单位要成立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动员部署全年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2.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广泛宣传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知识,动员各级各部门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3.积极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资金,做好辖区消杀药品、器械储备工作。
2024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2024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的发病率与季节、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病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为确保2024年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一、加强传染病监测
要做好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疾控机构应建立监测网络,加强疫情信息汇总和分析,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做好防控准备。
二、宣传教育
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传单、宣传栏、网络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传达防病知识,引导大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登革热。
三、环境治理
要加强对蚊虫孳生地的环境治理工作,清除积水容器、消灭蚊虫孳生源,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要利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避免蚊虫传播登革热病毒。
四、医疗救治
建立相应登革热病例应急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响应能力。
及时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检测和隔离治疗,减少疾病传播风险,降低病死率。
五、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邻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流行时,要及时向相关国家通报情况,互相支持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威胁。
以上是2024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全力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同努力,共同抗疫,共同战胜登革热。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三篇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三篇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篇一】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登革热疫情,充分做好前期的防控工作和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切实做好应对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防控登革热工作的责任意识,根据卫计委关于印发《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关于《登革热诊疗指南(20XX年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根据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医院登革热工作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和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一)领导小组组长xxx院长副组长xxxx副院长成员xxxxxxxxxxx。
职责全面负责登革热应急处置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部署,上传下达等工作,确保保项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信息的收集上报。
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技术、人员,物资,及思想准备,进行必要的登革热病人救治及转运演练,确保一旦疫情发生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急诊做好重症或疑似病人的急救转诊等工作的准备和演练,如果有疫情发生,各科医护人员,随时听从调配(二)疫情(国家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防控与医疗救治专家组1.发热门诊管理小组组长xxxx主任成员门诊全体医师职责负责发热预检,一旦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当事人在做好防护和隔离的同时,严格按照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向医务办或院感上报并积极进行诊疗或抢救及转诊,做好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培训。
2.院内医疗救治专家小组组长xxx副院长副组长xxx主任、xxx 主任成员xxxxxxx。
职责组织相关院内专家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配合感染科进行诊疗、抢救及转诊等工作3.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督导小组组长xxx主任成员xxxxxxx职责指导、监督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组长xxxx副院长成员xxxxxxxx。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方案,包括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病毒,当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其他人时,病毒会进入新宿主的体内,从而引发新的感染。
因此,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二、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1)穿着长袖长裤,尽量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
(2)使用驱蚊剂,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产品。
(3)避免在蚊子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外出,如黄昏和清晨。
(4)在室内设置蚊帐,确保睡眠环境的安全。
(5)清除室内外的蚊子滋生地,如清理积水容器、清洗花盆等。
2.社区防控措施(1)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消毒公共场所。
(2)建立蚊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媒蚊的滋生地。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开展蚊虫防治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控水平。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一些登革热疫苗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能够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登革热疫苗,特别是居住在登革热高发地区的人群。
四、环境卫生管理(1)清理积水容器,避免蚊子滋生。
(2)定期清洗花盆、花瓶等室内容器,消除潜在的滋生地。
(3)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蚊子的滋生条件。
(4)定期检查下水道和排水系统,确保畅通。
五、监测和报告(1)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开展病媒蚊监测,发现病媒蚊滋生地和密度变化。
六、紧急响应一旦发现登革热疫情,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疫情控制。
包括加强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医疗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环境清洁:
- 定期清理住宅周围的积水,避免蚊子滋生的场所。
- 清除废弃物、堆积的垃圾和杂草,减少蚊子的栖息地。
2. 防蚊措施:
- 使用蚊帐:在睡觉时使用蚊帐,特别是在蚊子多的季节和地区。
- 穿长袖长裤: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在蚊子叮咬的机会。
- 使用蚊香和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蚊香和驱蚊剂来驱赶蚊子。
3. 个人卫生:
- 经常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蚊子叮咬部位后。
- 避免露出皮肤:尽量避免露出皮肤,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 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蚊子栖息地。
4. 社区合作:
- 增加宣传: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消灭蚊子滋生地:组织社区居民清理环境,消灭蚊子滋生地。
- 监测和报告:建立登革热病例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5. 疫苗接种:
- 接种登革热疫苗:在一些登革热高发地区,可以考虑接种登革热疫苗,增强个体免疫力。
总结: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清洁、防蚊措施、个人卫生、社区合作和疫苗接种。
通过清理环境,减少蚊子滋生地,使用蚊帐、驱蚊剂和蚊香,穿长袖长裤,保持个人卫生,加强宣传和社区合作,以及接种登革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采取这些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登革热的侵害。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具有快速传播、高致病性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降低登革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疫情的传播范围。
2. 原则:科学、综合、协同、依法、可持续。
三、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宣传(1)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视频等,向公众普及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加强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师生和居民的防控意识。
2. 环境治理(1)消灭蚊子的繁殖源,包括清除废弃物、清理堆积的垃圾、排除积水等。
(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蚊虫防治工作,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3)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处理,确保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3. 蚊虫防控(1)采取物理防控手段,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减少蚊虫叮咬。
(2)使用化学防控手段,如喷洒杀虫剂、使用驱蚊剂等,降低蚊虫密度。
(3)推广生物防控手段,如使用蚊子的天敌-蚊子鱼等,减少蚊虫的繁殖。
4. 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和信息上报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建立与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疫情的跟踪和分析。
5. 医疗救治与管理(1)提高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相关培训。
(2)完善登革热患者的管理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加强病例的隔离和追踪,防止疫情的扩散。
四、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1. 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划定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和社区的职责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登革热防控工作。
五、预案评估和调整1. 定期评估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登革热预防措施

登革热预防措施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登革热预防措施:1.清除蚊虫滋生地: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清除蚊虫滋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蚊子喜欢在积水的地方繁殖,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清理花盆、水缸、雨水桶等容器,避免积水。
另外,清理废弃物和杂草,保持环境整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2.使用蚊帐和窗纱:在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使用蚊帐和窗纱可以有效地防止蚊虫叮咬。
蚊帐应该选择密度较高、质地较轻的材料,确保蚊虫无法穿透。
同时,要确保蚊帐的四周没有任何缝隙,以免蚊虫进入。
3.穿着长袖长裤:在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降低被蚊虫叮咬的机会。
此外,选择浅色衣物也可以减少蚊虫的吸引力。
4.使用防蚊液和防蚊喷雾: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液和防蚊喷雾可以有效地驱赶蚊虫。
防蚊液应该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注意避开眼睛和口鼻部位。
防蚊喷雾可以喷洒在衣物上,增加抵御蚊虫的效果。
5.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蚊虫主要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活动,因此尽量避免在这些时间段外出活动。
如果必须外出,可以选择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蚊帐或者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6.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另外,要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7.加强社区宣传和监测:社区应该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和清理社区内的蚊虫滋生地,及时采取措施消灭蚊虫。
同时,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预防登革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个人和社区都要加强预防措施。
通过清除蚊虫滋生地、使用蚊帐和窗纱、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防蚊液和防蚊喷雾、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加强社区宣传和监测,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登革热方案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时掌握蚊虫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切断传播途径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减少蚊虫孳生。
(3)医疗机构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2.严格控制传染源
(1)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2)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3)做好病媒生物监测,掌握蚊虫密度变化,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全民大扫除,清除蚊虫孳生场所。
2.严格控制传染源
(1)对确诊病例实行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2)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
(3)做好病媒生物监测,掌握蚊虫密度变化,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全民大扫除,清除蚊虫孳生场所。
(2)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减少蚊虫孳生。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
2.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分类指导、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登革热疫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预警工作,确保疫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医疗机构要落实病例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由白纹伊蚊传播。
该病起病急、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一个蚊媒密度高的地区,只要有传染源存在就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
自1978年发现登革热以来,至今已发生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防止出现大暴发,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健康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本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调动项目全体人员投入到登革热防制工作中,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指导思想
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措施。
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项目全体施工工人,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将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到不致发生流行的程度。
三、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
组员:***(后勤管理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仓管员)
1、预防控制小组。
在施工过程中,负责对周边环境卫生检查清理,在登革热高发期,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对周边下水道、绿化草地等喷洒农药灭虫灭蚊,防止白纹伊蚊滋生。
2、医疗小组。
发现登革热症状施工人员,及时送到附近医院就诊,对有症状的人员登记检查。
3、后勤保障小组。
由后期管理员负责组织调集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四、预防控制措施
1、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指定预防登革热的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灭蚊工作,筹备专门灭蚊经费,专款专用。
将灭蚊工作落实到实处。
2、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普及登革热防制知识,使工人自觉行动起来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场所,预防控制登革热。
3、组织开展项目范围的经常性防蚊灭蚊行动,通过整治、改善工地生活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控制或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阻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4、定期对办公生活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地面积水。
做好下水道的清疏工作,保障排水通畅,定期对周边草丛、花木、下水道等喷洒灭蚊药品,防止形成蚊虫孳生地。
5、发现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确诊为登革热应积极配合治疗,
防止病情传染及恶化。
6、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7、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8、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五、登革热症状表现
1、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小时内体温达39-40℃),体温突起骤降及双峰热为其特点。
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等全身疼痛。
3、伴有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皮疹:于病程3至7日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疱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至5天。
热退后四肢(尤其小腿前侧)出现密集分布的针尖大小出血点为其皮疹的特点。
5、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可有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咯血、血尿、消化道及阴道出血等。
6、可有肝、脾及表浅淋巴结肿大等。
7、少数有脑炎脑病症状和体征。
8、多器官大量出血。
9、个别出现休克。
六、登革热治疗
1、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隔离、早就诊治疗。
2、一般治疗及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3、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