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和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和透镜及其应用
2、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 镜后与主光轴平行
画出这四个图
请你说说他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 在图中补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8、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凸透 镜和凹透镜:
(1)比较中央与边缘的厚薄 (2)对文字是否具有放大的作用 (3)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9、三条特殊光线:
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A、11cm
B、12cm
C、20cm
D、以上都不对
分析:∵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f< u<2f
u=12cm 即:f<12cm<2f 得:6cm<f<12cm
u=20cm 即:f<20cm<2f 得:10cm<f<20cm
A′
答:变高。
A
从水下看岸上的物 体,它变高还是变 矮呢?画出光路图。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离 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像 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大,像距变大
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 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屏上 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 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
睛视
的能力太弱,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因 此,来自近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

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眼 眼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
镜 4、眼镜
透镜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即: Φ = 1/f
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透镜焦度乘以100
透镜的焦距单位:米(m),近视镜片为负值,如: -200度,远视镜片为正值,如:+200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画图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画图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画图题专项练习题一、作图题。

1.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a、b、c是烛焰发出的三条光线,请作出a、b、c三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在清水池底水平放置一平面镜,一束光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

要求:(1)画出点光源S;(2)补充入射光线;(3)画出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4.这是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请尝试作出人所看到的物体的像(如图中已知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右焦点重合,即两透镜间的距离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差)5.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相当于投影仪)中成一个像,然后它在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中再次成像。

F1为物镜L1的焦点,F2为目镜L2的焦点,图中已画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A'B'的光路图,以及A'B'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请你画出A'B'在目镜中所成的像及光路图。

6.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A′B′C′。

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扇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透过玻璃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8.图丙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井中无水),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9.如图所示,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水里有个平面镜,请画出此题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已知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通过作图作出点光源S的位置。

11.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

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知识点精讲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透镜知识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例题1】下图中A、B、C、D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答案】B【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

知识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例题2】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

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A.平面镜B.三棱镜C.凸透镜D.凹透镜【答案】C【解析】装有饮料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知识点三: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例题3】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 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3)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1)因为反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上发出的,已知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所以反向延长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F;(2)画出像S′(F)的对称点,可得点光源的位置S;(3)光线a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流传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自己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3、光芒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成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成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何在有雾的天气里,能够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光在流传过程中,部分光碰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流传。

☆清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地点比实质地点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平均介质中不是沿直线流传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流传过程中,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边形成黑色地区即影子。

③日蚀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1 32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地点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地点看到日偏食,在3 的地点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录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 8m/s=3×10 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10 8 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本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法线居中 , 两角相等 , 光路可逆 . 即 : 反射光芒与入射光芒、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居于法线的双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旧平行条件:反射面光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沉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一样的方向,每条光芒恪守光的反射定律。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1透镜(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透镜及其分类:1.概念: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即为薄透镜;2.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透镜的相关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焦点(F):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非实焦点),所以叫虚焦点;(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4.凸透镜和凹透镜总结:【例题1】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⑥【答案】C【解析】解: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①③⑤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②④⑥是凹透镜。

故选:C。

【变式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解:图中的②④⑥,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叫凹透镜;而①③⑤都是中间厚边缘薄,都属于凸透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例题2】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答案】A【解析】解:两束光通过甲后折射光线变的发散了,所以甲是凹透镜;通过乙后折射光线变的会聚了,所以乙是凸透镜。

故选:A。

【变式2】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的方向如图甲、乙所示,则虚线方框内放的透镜是( )A.甲、乙都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凹透镜C.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D.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答案】D【解析】解:由图甲可知,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甲图应是凸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乙图应是凹透镜。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3.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6.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某小组提出的做法如下:①将光屏远离透镜;②将光屏靠近透镜;③将蜡烛远离透镜;④将蜡烛靠近透镜,你认为可行的是( )A .①和④B .②和④C .①和③D .②和③7.小聪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B .图中的透镜到字的距离大于10cmC .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字,所成的像将变小D .图中的成像原理可以应用于投影仪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5cm 10cm f <<B .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10cm 15cm f <<C .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D .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5cm u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C .当cm 25u =时,成放大的像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到2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0.如图所示,装香水玻璃瓶的透明瓶盖,设计有多种形状,其中阳光透过瓶盖会导致香水温度较快升高的是()A.B.C.D.11.如图甲、乙所示是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图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图丁是一款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改变的镜片。

2023年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练习

2023年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练习

第三次课: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光现象1.光旳直线传播一、光源——自身..可以发光旳物体。

二、光旳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旳条件2.光线——理想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

3.解释现象: (1)影旳形成(2)日食、月食旳形成:日食包括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旳实像,可以是放大旳也可以是缩小旳; №1成像条件:孔径必须很小;№2所成旳像与小孔旳形状无关,只与物体旳外部轮廓相似; (4)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三、光速1.c=3.0×108m/s (真空中) 光速在不一样介质中不一样,玻璃水空气真空v v v v >>>2.光年——长度单位。

3.光传播旳特点:(1)光旳传播不需要介质;(2)光沿直线传播;(3)光旳传播速度很快,且不一样介质中速度不一样。

2 .光旳反射 一、光旳反射1. 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或两种介质界面时,有一部分光反射回本来旳介质继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旳反射。

2.光旳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3.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旳。

(互看双眼)二、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旳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旳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旳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旳相似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3. 解释现象: (1)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由于光线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在地面发生漫反射;(2)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运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到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3 .平面镜成像一、试验时注意事项1.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旳原因:即可以看到蜡烛旳像也可以看到背面旳蜡烛,便于精确地确定像旳位置。

2. 玻璃板一定要保证竖直放置,否则无法精确找到像旳位置;3. 玻璃板尽量要薄某些,假如玻璃板太厚将会看到两个不重叠旳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及练习一、两种透镜1.图甲表示_______,乙表示_______,F 表示_____,f 表示_____.2.对光线作用(1)甲:使光线_____ .(2)乙:使光线_____ .(1)如图是应用凸透镜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2)易燃物应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 处.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投影仪(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 、______ 的实像原理工作的.(2)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当透镜向下调节时,屏幕成的像_______,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应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眼睛和眼镜项目物距与物的位置关系像的特点(正倒、大小、虚实)像距应用1.眼睛的成像原理(1)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相当于___ .(2)成像特点:成_________________ .2.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视力的矫正(1)图甲是_____ 眼的成像光路图,图乙是_____ 眼的矫正图.(2)图丙是_____ 眼的成像光路图,图丁是_____ 眼的矫正图.成因矫正晶状体折光能力眼球前后径近视眼太厚太长远视眼太薄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工作原理:二次成像、两次_____ . (2)物镜:成___________的实像.(3)目镜:成___________的虚像.2.望远镜(1)工作原理:二次成像.(2)物镜:焦距大,成像在焦点外侧,成___________的实像.(3)目镜:焦距小,成_______________像.练习1.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2.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3.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4.“一滴水珠可能引发一场火灾”,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请从光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见解5.小亮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距为3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为20 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为8 cm时,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B.12 cmC.16 cmD.20 cm6.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月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8.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 ”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_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 .(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57.52817.53151029.09.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10.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1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2.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14.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 作用的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 _的实像.15.如图描述的是眼的成像情况,请在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16.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选填序号).①照相机②放大镜③投影仪④潜望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课:光现象和透镜及其应用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

2.光线——理想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

3.解释现象: (1)影的形成(2)日食、月食的形成:日食包括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成像条件:孔径必须很小;№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 (4)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三、光速1.c=3.0×108m/s (真空中) 光速在不同介质中不同,玻璃水空气真空v v v v >>>2.光年——长度单位。

3.光传播的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光沿直线传播;(3)光的传播速度很快,且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2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1. 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或两种介质界面时,有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的介质继续传播,但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3.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互看双眼) 二、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3. 解释现象: (1)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光线在积水处发生镜面反射,在地面发生漫反射;(2)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3 .平面镜成像一、实验时注意事项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即可以看到蜡烛的像也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

2. 玻璃板一定要保证竖直放置,否则无法准确找到像的位置;3. 玻璃板尽量要薄一些,如果玻璃板太厚将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巧记口诀:等大,等距,垂直,对称,左右相反,上下一致。

N 水空气O 水空气O N 图1入射角折射角折射角入射角三、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1.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反射光线延长线会聚而成。

2. 虚像相对于物体总是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可用眼睛观察。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是反射光,并非来自像点。

四、平面镜的应用:1. 成像——照镜子;2. 改变光路——塔式太阳能电站、潜望镜等。

五、球面镜1. 凸面镜: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扩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等);2. 凹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产生平行光(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等)。

4.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1. 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二、光的折射定律1. 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 3.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比例关系。

5.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

▲反射与折射的区别: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各在界面的一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在界面的同侧。

三、光的折射现象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4)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5)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5 .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光的色散;颜色分布——外圈红色,内圈紫色。

1. 复色光:能够被分解的光,如太阳光;单色光:不能够被分解的光。

二、色光的混合1.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三原色等比例混合是白色;2. 颜料三原色:品红、青、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是黑色;3. 物体的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三、看不见的光:1. 太阳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可见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2. 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人眼看不见;(1)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取暖;(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3)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夜视仪。

3. 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人眼看不见;(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2)荧光效果——验钞;(3)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一、透镜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 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 焦点:(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一点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的表面凸起程度决定它的焦距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四、3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图例凸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经过焦点经过焦点或由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射向异侧焦点平行于主光轴2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 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

2. 拍摄近景时,镜头前伸;拍摄远景时,镜头后缩。

二、投影仪:1. 成像原理:根据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

△注意:(1)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2)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所以投影片倒着放入。

三、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成像原理: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四、实像和虚像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实像总是倒立的;——上下左右都颠倒。

2.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总是正立的。

3. 实像虚像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能用照相机将像拍成照片。

3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特点像距v 应用大小正倒虚实u>2f 缩小倒立实像f<v<2f 照相机u=2f 等大倒立实像v=2f 测焦距f<u<2f 放大倒立实像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探照灯u<f 放大正立虚像v>u 放大镜巧记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定大小。

口 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4 眼睛和眼睛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眼睛——精密的“照相机”1. 结构: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胶卷);2. 眼睛的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正常眼睛的近点——10cm ,远点——无限远。

二、近视眼与远视眼近视眼与远视眼特 点形成原因成像位置 矫正办法 近 视 眼 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对光偏折能力强(②) 视网膜前凹透镜(图④) 远 视 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对光偏折能力弱(①)视网膜后凸透镜(图③)三、显微镜和望远镜1. 显微镜主要结构物镜、目镜、反光镜(凹面镜),其中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

2. 显微镜工作原理:(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 望远镜主要结构目镜和物镜,均为凸透镜,且目镜物镜f f 。

4. 望远镜工作原理:(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