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中使用的添加剂
塑料添加剂的常用类型和作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塑料添加剂的常用类型和作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塑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塑料中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改善塑料的性能、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品质。
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建筑材料、农业、医疗等领域。
通过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可以调整塑料的硬度、柔韧性、耐热性、阻燃性等特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塑料添加剂进行详细介绍:概述塑料添加剂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它们在不同类型塑料中的分类;重点讨论常见类型的三种塑料添加剂:增塑剂(塑化剂)、阻燃剂以及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同时还会给出这些添加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最后总结常见的塑料添加剂类型和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添加剂及其作用,在选择和使用塑料时能够根据需求对添加剂进行合理的投入。
通过对各种常用塑料添加剂的解释和说明,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在塑料制品中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并为塑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本文也将探讨未来塑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科技创新方向。
2. 塑料添加剂的概念:2.1 定义和背景:塑料添加剂是指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塑料性能、提高加工工艺或满足特定应用需求而向塑料中添加的一类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塑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阻燃性、稳定性等特性,并且通过调整配比和合理使用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开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壮大,塑料添加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塑料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作用特点,塑料添加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包括增塑剂(又称塑化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2.3 塑料添加剂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塑料添加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塑料材料的可加工性、增强其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升其防火安全性能等。
因此,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包装材料等行业。
塑料 常见添加剂

塑料常见的添加剂
——恭城·苏佬
总述:塑料的添加剂目的就是改变其机械性能或者化学性能使其更适用于严格的工作环境。
1、填料:一般填料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加于塑料配合料中降低颗粒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第二是一般是惰性物质,这样的话可以增加塑料的的硬度、刚度和冲击强度。
2、热稳定剂:其主要作用是能阻止塑料因受热所发生降解。
常用混合金属盐、有特定效果的纯有机化合物。
3、增塑剂:属于低分子物,能增加塑料的柔软性,更容易塑造成型。
4、玻璃纤维:主要增加塑料的强度、刚度,耐温和热变形温度,要获得好的冲击强度,玻纤的表面处理和玻纤的长度至关重要!
5、碳纤维:硬度增加、导电性和耐磨性都能加,但是密度会下降
6、抗静电剂:有涂覆和内加型,原理是增加其导电性和降低摩擦系数
7、铝粉:提高塑料的反光能力,防止老化
8、云母粉:提高塑料的绝缘性。
塑料添加剂手册

塑料添加剂手册1. 引言塑料添加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物质。
这些添加剂能够赋予塑料更优越的性能、改善加工工艺、增强产品的功能等。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常用的塑料添加剂及其功能、应用领域和使用方法。
2. 塑料添加剂的种类2.1 塑化剂塑化剂是常用的塑料添加剂之一,能够使塑料变得柔软、耐折、可塑性好。
常见的塑化剂有A类和B类两种,它们在不同塑料中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有所区别。
2.2 稳定剂稳定剂可以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防止其在高温、氧化、光照等条件下发生变化。
常用的稳定剂有热稳定剂、氧化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等。
增塑剂能够提高塑料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使塑料制品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和韧性。
常见的增塑剂有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它们在不同类型塑料中的应用略有差异。
2.4 加工助剂加工助剂主要用于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包括增加流动性、降低熔融温度、减少粘度、改善模具脱模性等。
常见的加工助剂有润滑剂、流动助剂、分散剂等。
2.5 阻燃剂阻燃剂能够提高塑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阻燃剂有添加型阻燃剂和协效型阻燃剂,它们在不同塑料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
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等领域。
根据不同的塑料特性和目标性能,选择适合的添加剂是保证塑料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4.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成分、安全性评估和使用限制等信息。
4.2 必须遵守当地有关塑料添加剂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3 在使用塑料添加剂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如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4.4 废弃的塑料添加剂需根据当地环境法规进行处置,不得乱倒乱丢。
5. 结论塑料添加剂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种类塑料添加剂的功能、应用领域和安全使用方法,有助于正确选择和应用添加剂,提高塑料制品的性能和品质。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文献。
常用塑料添加剂

几种常用的塑料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按其特定功能可分为七大类:①改善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
②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增塑剂、增韧剂等。
③改善表面性能的添加剂,如抗静电剂、偶联剂等。
④改善光学性能的添加剂,如着色剂等。
⑤改善老化性能的添加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
⑥降低塑料成本的添加剂,如增量剂、填充剂等。
⑦赋于其他特定效果的添加剂,如发泡剂、阻燃剂、防霉剂等。
添加剂是指分散在塑料分子结构中,不会严重的影响塑料的分子结构,而能改善其性质或降低成本的化学物质。
添加剂的加入,能促使塑料改进基材的加工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功能和增加基材的物理、化学特性。
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抗氧化剂(Antioxidant)塑料中的不饱和双键受氧原子、热与光的侵袭而引起断裂产生自由基,由此引起连锁反应,使分子链断裂或形成链交联,而导致塑料成品的强度降低或变脆。
抗氧化剂的功能就在于延缓塑料因氧化而分解,延长塑料产品的寿命。
塑料工业所用的抗氧化剂依功能可区分为:(1)氧化连锁反应抑制剂:如烷基酚(Alkyl phenol)、丁基化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简称BHT)、芳香胺类(Aromatic amines)、苯基–B-耐胺(Phenyl –B-Naphthylamine)、烷对锟(Alkyl Quinone)、烯基双酚(Alkylene bisphenol)、烷基酚硫醚(Alkyl phenolthioether)、水杨酸苯指(Phenyl salicylate)等。
(2)过氧化物分解剂:如刘醇急硫醚系、硫丙酸酯(Thio propionate ester)、有机亚磷酸化合物(Organic phosphites)、二硫磺酸盐系等。
(3)重金属不活性化剂:如酰胺化物、联氨化物、芳香族胺系化合物等。
2、抗静电剂(Antistatic agent)抗静电剂的主要功能是赋予塑料产生导电性,以使其避免因摩擦而造成静电的积存。
cpe在pvc生产中的作用

CPE在PVC生产中的作用CPE是氯化聚乙烯(Chlorinated Polyethylene)的缩写,是一种重要的塑料添加剂。
它广泛应用于PVC(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可以改善PVC 的性能和加工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CPE在PVC生产中的作用。
1.增加PVC的韧性和抗冲击性:CPE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可以有效提高PVC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当PVC中添加适量的CPE时,可以增加PVC分子链的柔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PVC的抗冲击性。
这对于PVC制品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非常重要,因为低温环境下PVC容易变脆。
2.提高PVC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CPE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可以有效提高PVC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
当PVC中添加适量的CPE时,可以形成一种热稳定剂,能够抑制PVC在高温环境下的降解反应,从而延长PVC的使用寿命。
此外,CPE还可以防止PVC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光老化,保持PVC制品的颜色稳定性和外观质量。
3.改善PVC的加工性能:CPE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可以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当PVC中添加适量的CPE时,可以降低PVC的熔融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此外,CPE还可以减少PVC加工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提高加工设备的寿命。
4.提高PVC的电气绝缘性能:CPE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可以提高PVC的电气绝缘性能。
当PVC中添加适量的CPE时,可以形成一种绝缘层,能够阻止电流的传导,从而提高PVC的电气绝缘性能。
这使得PVC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缆套管等领域。
5.改善PVC的阻燃性能:CPE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可以改善PVC的阻燃性能。
当PVC中添加适量的CPE时,可以形成一种阻燃剂,能够抑制PVC燃烧时的火焰传播和烟雾产生,从而提高PVC的阻燃性能。
这使得PVC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
综上所述,CPE在PVC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塑料添加剂

1.硫酸钙(石膏CaSO4) 亚硫酸钙用于聚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等降低成本,提高制件尺寸稳定性、耐磨性2.二硫化钼石墨(C)用于尼龙浇铸制件等提高表面硬度,降低摩擦系数、热膨胀系数,提高耐磨性3.聚四氟乙烯粉 (或纤维)用于聚氯乙烯、聚烯烃及各种热塑性工程塑料提高制件的耐磨性、润滑性4.增塑剂增塑剂的作用: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熔融温度,改善熔体的流动性。
加入它可加大分子间的距离,削弱大分子间的作用力。
常用的增塑剂是一些不易挥发的高沸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
理想的增塑剂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能与合成树脂很好地相溶,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光、不燃及无毒的性能。
缺点:增塑剂的加入会降低塑料的稳定性、介电性能和机械强度,因此在塑料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增塑剂的含量。
5.稳定剂作用:抑制和防止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因受热、光及氧等作用而分解变质,使加工顺利进行,保证塑件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提高热分解温度)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抗御剂等。
光稳定剂是抑制或减缓由于光氧化作用而使高分子材料发生降解的助剂。
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紫外线吸收剂(UVA)、猝灭剂(又称能量转移剂)、自由基捕获剂、光屏蔽剂。
如在聚氯乙烯中加入硬脂酸盐,可防止热成型时的分解;在塑料中加入炭黑作紫外线吸收剂,可提高其耐光辐射的能力。
对稳定剂的要求是,除对聚合物的稳定效果好外,还应能耐水、耐油、耐化学药品,并能与树脂相溶,在成型过程中不分解、挥发小、无色。
常用的稳定剂有硬脂酸盐、铅的化合物及环氧化合物等。
稳定剂用量一般为塑料的0.3%~0.5%。
6.润滑剂作用:润滑剂对塑料表面起润滑作用,防止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粘附在模具上。
同时,添加润滑剂还可以提高塑料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加工,并使塑料表面更加光滑。
常用的润滑剂为硬脂酸及其盐类,其加入量通常小于1%。
需加入润滑剂的常用塑料:聚烯烃、PS、醋酸纤维素、PA、ABS、PVC,硬质PVC更突出。
塑料中常用的主要添加剂种类及作用

塑料中常用的主要添加剂种类及作用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你知道吗?塑料里面居然有好多添加剂呢!这些添加剂就像给塑料施了魔法一样,让塑料变得更厉害、更有用!先来说说增塑剂吧!这东西就好比是塑料的“柔软剂”。
想象一下,塑料原本硬邦邦的,就像一块石头。
但是有了增塑剂,它就变得柔软有弹性啦,就像我们的橡皮一样。
比如说,在我们的塑料雨衣里,如果没有增塑剂,那雨衣穿起来岂不是硬邦邦的,多不舒服呀!再讲讲稳定剂,这可是塑料的“保护神”哟!塑料有时候会受到光啊、热啊的影响,变得容易坏掉。
稳定剂就像是给塑料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能够抵抗这些外界的干扰。
就好像我们在大太阳下要涂防晒霜一样,塑料也需要稳定剂来保护自己,不是吗?还有阻燃剂呢!它是塑料的“消防员”。
万一发生火灾,有了阻燃剂的塑料就不会那么容易燃烧起来,能减少火灾带来的危险。
这就像在危险时刻,有一个勇敢的消防员冲出来保护大家一样,是不是很厉害?着色剂也不能少呀!它是塑料的“化妆师”。
它能让塑料变得五颜六色,特别漂亮。
比如我们的彩色玩具,要是没有着色剂,那该多单调啊!抗氧剂呢,就像是塑料的“保健医生”。
它能防止塑料老化,延长塑料的使用寿命。
不然,塑料很快就会变得脆弱不堪,那多糟糕呀!填充剂就像是塑料的“填充物”,能让塑料更结实,还能降低成本。
这是不是很神奇?这些添加剂在塑料里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努力让塑料变得更好、更有用。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添加剂,我们的生活得少了多少方便和乐趣呀!所以说,这些添加剂虽然小小的,但是作用可大着呢!示例文章篇二:哇塞!说起塑料里常用的主要添加剂,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吗?塑料就像我们的大朋友,而那些添加剂就是它的小助手,能让塑料变得更厉害!先来说说增塑剂吧!它就像是给塑料吃了“大力丸”,能让塑料变得更加柔软和有弹性。
比如说,我们用的那种软软的塑料水管,要是没有增塑剂,它可能就会硬邦邦的,不好弯曲,那多不方便呀!“难道不是吗?”还有稳定剂,这可是塑料的“保护神”。
塑料成型添加剂

塑料成型添加剂塑料成型加工添加剂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
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
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
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
增塑剂一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混溶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它们能够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以及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
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增塑剂分子对聚合物分子链间引力的削弱。
增塑剂是最早使用的塑料助剂。
19世纪下半叶,就曾采用樟脑和邻苯二甲酸酯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
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约80%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天然和合成橡胶。
软质聚氯乙烯平均外加45%~50%(质量,下同)增塑剂。
由于不需或仅少量添加增塑剂的硬质聚氯乙烯的迅速发展,增塑剂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低于聚氯乙烯。
中国聚氯乙烯软质制品仍占很大比例,故增塑剂仍将有较快的发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是最重要的品种。
生产规模较小的增塑剂有:己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具有良好耐寒性),磷酸酯类(具有阻燃作用),环氧油和环氧酯类(与热稳定剂有协同作用),偏苯三酸酯和季戊四醇酯(耐热性较好),氯化石蜡(辅助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
热稳定剂主要功能是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也有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的作用。
用量较大的是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剂。
热稳定剂在软质制品中的用量为2%左右,而在硬质制品中为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塑料成型加工品的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
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
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
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
增塑剂一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混溶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它们能够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以及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
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增塑剂分子对聚合物分子链间引力的削弱。
增塑剂是最早使用的塑料助剂。
19世纪下半叶,就曾采用樟脑和邻苯二甲酸酯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
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约80%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天然和合成橡胶。
软质聚氯乙烯平均外加45%~50%(质量,下同)增塑剂。
由于不需或仅少量添加增塑剂的硬质聚氯乙烯的迅速发展,增塑剂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低于聚氯乙烯。
中国聚氯乙烯软质制品仍占很大比例,故增塑剂仍将有较快的发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是最重要的品种。
生产规模较小的增塑剂有:己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具有良好耐寒性),磷酸酯类(具有阻燃作用),环氧油和环氧酯类(与热稳定剂有协同作用),偏苯三酸酯和季戊四醇酯(耐热性较好),氯化石蜡(辅助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
热稳定剂主要功能是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也有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的作用。
用量较大的是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剂。
热稳定剂在软质制品中的用量为2%左右,而在硬质制品中为3%~5%。
热稳定剂的主要类别有盐基性铅盐、脂肪酸皂、有机锡、有机辅助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
①盐基性铅盐(即碱式铅盐)如三盐基碳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使用最早,目前仍大量采用。
其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均较好,价格低,但有毒,不透明,分散性差。
②脂肪酸皂,主要是硬脂酸和月桂酸的镉、钡、钙、锌、镁盐。
通常将镉皂和钡皂,钙皂和锌皂并用,以产生协同效应。
镉皂毒性大,钡皂也有一定毒性,但钙皂和锌皂无毒。
③有机锡,是近来发展最快的类别。
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许多品种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十分突出,是硬质透明制品必不可少的热稳定剂。
二巯基醋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是应用最广的无毒稳定剂。
④亚磷酸酯和环氧化合物,作为辅助稳定剂常用作复合稳定剂的组分。
复合稳定剂有通用的镉-钡(锌)、耐硫化污染的钡-锌、无毒的钙-锌以及有机锡复合物等类型,多为液态。
抗氧剂即抗氧化剂。
在室温和较高的温度下,大多数聚合物都会发生速度不等的自动氧化反应,它引起塑料发黄、降解和强度下降,凡能抑制或延缓此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抗氧剂。
1918年开始用酚类抑制橡胶的氧化。
30年代烷基酚类、对苯二胺类等现代抗氧剂的最初品种陆续问世。
抗氧剂在塑料中虽用量较少(0.1%~1.0%),但却是聚烯烃、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缩醛等大吨位塑料的重要助剂。
在橡胶工业中,抗氧剂仍习惯称为防老剂。
塑料用抗氧剂主要是酚类主抗氧剂和硫代二丙酸酯、亚磷酸酯等辅助抗氧剂。
主抗氧剂又称链终止剂,其功能是捕获氧化降解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降解反应,其代表性品种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264)和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
辅助抗氧剂又称过氧化物分解剂,其作用是将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
分解为非自由基产物。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和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是最常用的辅助抗氧剂。
主、辅抗氧剂通常并用,以发挥协同效应。
光稳定剂塑料和其他聚合物吸收了紫外光能量,可引发自动氧化反应,并导致降解。
这一过程称为光氧化或光老化,能够抑制或延缓这一过程的物质称为光稳定剂。
20世纪40年代,最先在醋酸纤维素中使用水杨酸苯酯作光稳定剂。
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分别出现了二苯甲酮和苯并三唑类,7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光稳定剂主要用于聚烯烃,尤其是聚丙烯。
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也使用少量的光稳定剂,其用量约0.1%~0.5%。
按其作用机理,光稳定剂有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光屏蔽剂之分。
紫外线吸收剂强烈吸收290~400nm波长的紫外光,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
(UV-531)和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UV-327)是效果最佳的两个品种。
猝灭剂大多是镍的有机络合物。
它能迅速而有效地将吸收能量的激发态分子猝灭(回复到平衡态),从而避免引发光化学反应。
光屏蔽剂可减弱紫外线的透射作用,通常用炭黑。
新型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主要是四甲基或五甲基哌啶醇的衍生物,它们具有捕获自由基、猝灭单线态氧和分解过氧化物的综合功能,因此是很有效的光稳定剂。
阻燃剂大多数塑料具可燃性。
随着塑料在建筑、家具、交通、航空、航天、电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塑料的阻燃性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
阻燃剂是抑制聚合物燃烧性的一类助剂,它们大多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Ⅴ、Ⅶ和Ⅲ族元素的化合物;特别是磷、溴、氯、锑和铝的化合物。
阻燃剂分添加型和反应型两大类。
添加型阻燃剂主要是磷酸酯和含卤磷酸酯、卤代烃、氧化锑、氢氧化铝等。
优点是使用方便、适应性强。
但由于添加量达10%~30%,常会影响塑料的性能。
反应型阻燃剂实际上是含阻燃元素的单体,所以对塑料性能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反应型阻燃剂,如用于聚酯的卤代酸酐、用于环氧树脂的四溴双酚A和用于聚氨酯的含磷多元醇等。
阻燃剂最初在美国使用,20世纪60年代后用量剧增,目前用量仅次于增塑剂。
消耗阻燃剂最多的塑料品种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不饱和聚酯、ABS树脂和聚丙烯。
发泡剂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大类。
化学发泡剂又分为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
它们在聚合物中因受热气化或分解产生气体,从而使聚合物料产生泡孔,故而得名。
物理发泡剂主要是氯代烃或氟氯代烃,如三氯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等。
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
化学发泡剂的主要品种是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和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发泡剂H),前者多用于塑料,后者常用于橡胶。
抗静电剂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
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因而可以使静电及时泄漏。
按照使用方法,抗静电剂分外部抗静电剂和内部抗静电剂。
外部抗静电剂是0.5%~2.0%的稀溶液,用以涂布塑料的表面。
内部抗静电剂是添加型的,用量0.1%~3.0%不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铵盐、季铵盐和烷基咪唑啉等类,是塑料常用的抗静电剂。
防霉剂一些聚合物可被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所降解,尤以霉菌危害最甚。
易滋生霉菌的聚合物有聚酰胺、增塑的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硝酸纤
维素、聚氨酯、天然橡胶等。
塑料工业使用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三丁基锡衍生物、8-羟基喹啉铜、水杨酸苯汞、2-乙基己酸二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