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CAD软件STS概述
钢结构CAD软件STS(讲义)第三章

2008 版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1 三维和二维模型方法
三维模型方法:
建立结构整体模型
用SATWE、 TAT进行三维分析计算 接三维分析计算结果进行节点设计 绘制设计图,节点图,构件施工图,布置图 统计结构整体用钢量,钢材订货表,高强度螺栓表
1.4.1 读入设计内力
TAT设计内力
SATWE设计内力
PMSAP设计内力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2 设计参数,连接形式的选择
混凝土框架托钢柱,按柱脚设计(08版改进) 高强度螺栓连接,全焊连接
螺栓直径,等级等参数
梁拼接,柱拼接,柱分段 门式刚架连接 框架节点域补强 选择节点连接形式,比较
节点域的稳定性
软件按照上述要求进行了节点域验算,当验算不满足 要求时,给出了满足要求的最小腹板厚度,并且自动 补强。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6.5 抗震极限承载能力验算
抗震极限承载力验算
(1)Mu≥1.2Mp (2)Vu≥1.3(2Mp/Ln) 且Vu≥0.58HwTwFy 抗震极限承载力验算不满足时的措施 当(2)式不满足时,程序自动调整 当(1)式不满足式,可修改截面,或者使节点塑性铰 外移的连接形式(见图示) 08版改进:悬臂梁、次梁连接设计取消抗震极限承载 力校核
(1)加设盖板(软件采用此方法)
(2)加腋
(3)RBS连接(狗骨式连接)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7 节点修改
类型修改:
1. 针对单个连接或部分连接修改“设计参数,连接形式”
2. 对修改的节点自动重新进行设计,修改后的连接设计
PKPM钢结构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

PKPM钢结构设计CAD软件STS中主要参数的设置郑远林在钢结构设计工作中,目前普遍利用PKPM的STS/SATWE或同济大学的3D3S等软件进行。
这些软件都需要合理地设置各种参数,方能进行正确的计算,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
如果先了解了各个参数的含义,熟悉规范在相关方面的规定,就能作出合理的设置。
本文以应用比较普遍的STS为例,总结一些该软件中部分参数设置的经验,说明与其相关的规范条文,并提出一些建议值,希望可以设计人员参考。
部分建议来源于PKPM工程部的书籍,在此一并采纳,方便读者查阅。
一:结构类型参数图1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的选项钢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框架、门式刚架、排架、桁架等。
门式刚架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结构类型。
这里有一个误区,并非《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以下简称《门规》)第1.0.2条中规定的结构才是门式刚架。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是门式刚架,就可以归类为“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也不能认为只要不满足《门规》的规定,就不能采用门式刚架。
事实上,大多数单层钢结构厂房,都是门式刚架结构。
图1为STS中提供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规范。
若结构为满足《门规》第1.0.2条规定的轻钢结构,则可以选择“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若为不满足此规定的结构,应按实际工程类型选择“1-单层钢结构厂房”、“3-多层钢结构厂房”或“4-钢框架结构”。
设计规范应根据各个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工程的类型作出选择。
一般来说,满足《门规》适用范围的结构,选择“1-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计算”,其他结构可选择“0-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计算”。
对于采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主构件的钢结构房屋,也可选择“2-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计算”。
结构类型选择“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现了轻型房屋钢结构的特点:通过次构件、檩条、金属屋面板和墙面板与主结构的连接,结构具有较强的蒙皮刚度。
STS功能介绍

STS可绘制钢结构施工图,包括多高层钢框架,轻 钢门式刚架,钢桁架,钢支架,钢排架柱等施工图, 节点类型丰富,全部可以自动设计。施工图有构件 图和节点详图,可以达到施工详图的深度。对于钢 框架结构还可以分别接三维、二维计算结果进行节 点设计和绘施工图。 吊车梁、檩条、墙梁设计。交互输入设计数据,按 照设计规范进行验算;对檩条、墙梁,可以分别按 照薄钢规范和轻钢规程计算。
3.三维梁柱连接节点施工图
4.三维柱施工图
5.框架梁施工图
6.框架柱施工图
7. 梁柱节点施工图
8.门式刚架施工图
9.排架柱施工图
10. 钢桁架施工图
11.钢支架施工图
12.檩条平面布置图
13.钢材订货表
STS可以用三维方法和二维方法建立钢结构模型。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入数据,准确快捷,界面友 好,易学易用。 钢截面类型有70多种。包括各种类型的型钢截面, 焊接截面(含变截面),实腹式组合截面,格构 式组合截面等类型。程序自带型钢库。 STS可以进行钢结构截面优化设计。包括轻钢门式 刚架和钢桁架的截面优化。
Ver.2000.1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
PKPMÏ Ð í þ PKPM ³ Á È ¼ ¶ ± Í Ï É ¼
øø ®® ®® WPM µµ ËË ÅÅ ËË WPM ý ¬ ¨Ö â Æ È Î ½ þ É ¼ APM ¨ÖÖ çç ÷ EPM ½½ þþ ³³ ÆÆ EPM ¨ ÷ áá ½½ ææ ââ ÆÆ ½½ ¶¶ ÆÆ Ãà ÉÉ ¼¼ PMCAD PMCAD ¨ÖÖ ÉÉ ¯¯ HPM ½½ þþ °° ÅÅ HPM ¨ ¨ÖÖ ¨· CPM ½½ þþ ÍÍ çç CPM ¨ ¨·
ÅÅ ¤ ãã STAT µµ ÔÔ ËË STAT ¤
PKPM V5软件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软件 STS技术条件(带书签)

目录目录第一章结构分析 (1)1.1 结构三维分析 (1)1.2 结构二维分析 (1)1.3 设计依据 (3)1.4 钢材的设计强度和物理性能指标 (3)第二章二维分析的荷载组合及内力计算原则 (7)2.1 活荷载的予组合和内力组合原则 (7)2.2 荷载效应组合 (8)2.3 吊车荷载分析与排架柱计算 (11)2.4 地震作用计算与地震效应分析 (13)2.5 框架结构地震作用组合效应的调整 (14)2.6 单层厂房地震作用调整 (15)2.7 内力标准组合 (15)2.8 自定义工况 (16)2.9 钢梁刚度放大系数 (17)第三章构件设计技术条件 (18)3.1 按《钢结构设计标准》计算 (18)3.1.1 柱梁自重计算 (18)3.1.2 各种异形截面的截面积和惯性矩的计算 (18)3.1.3 板件的宽厚比等级 (18)3.1.4 梁构件(受弯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稳定计算 (19)3.1.5 梁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 (20)3.1.6 梁构件的腹板屈曲后强度利用 (20)3.1.7 压弯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稳定计算 (21)3.1.8 柱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 (28)3.1.9 柱构件的有效截面计算 (29)3.1.10 铰接排架、刚接排架和实腹梁刚接排架 (29)3.1.11 钢排架柱的计算长度 (29)3.1.12 变截面梁柱和加腋截面梁 (30)3.1.13 结构变形控制 (30)3.2 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 (31)3.2.1 有效截面特性计算 (31)3.2.2 换算长细比的计算 (32)3.2.3 双力矩的考虑 (34)3.2.4 冷弯效应强度设计值的计算 (34)3.3 按轻钢规范GB51022-2015与上海地标DBJ08-68-97计算 (35)STS技术条件3.3.1 设计内力 (35)3.3.2 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有效截面特性计算 (35)3.3.3 考虑屈曲后强度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37)3.3.4 构件的强度计算 (38)3.3.5 变截面刚架构件的稳定计算 (39)3.3.6 斜梁计算 (47)3.3.7 局部稳定验算 (48)3.3.8 结构变形控制 (48)3.4 其他截面类型的构件 (49)3.4.1 钢管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截面的计算 (49)3.4.2 玻璃幕墙铝合金型材的验算 (49)3.4.3 混凝土双肢柱的计算 (49)3.4.4 波形腹板截面设计 (50)第四章节点设计技术条件 (51)4.1 连接计算基本规定 (51)4.1.1 抗震设计调整 (51)4.1.2 基本连接设计假定 (51)4.1.3 基本连接验算 (53)4.1.3.1 焊接连接 (53)4.1.3.2 螺栓连接 (53)4.1.3.3 锚栓连接 (55)4.1.3.4 连接板强度 (55)4.1.3.5 柱脚底板厚度 (56)4.2连接节点设计 (58)4.2.1 梁柱交接节点域 (58)4.2.2 梁柱连接 (60)4.2.3 主次梁连接 (69)4.2.4 梁梁拼接连接 (71)4.2.5 柱拼接连接 (76)4.2.6 柱脚连接 (77)4.2.7 支撑连接 (91)4.2.8 门式刚架连接 (92)4.2.9 桁架、支架节点连接 (97)4.2.10 管桁架节点连接 (98)第五章三维建模二维计算技术条件 (103)5.1 概述 (103)5.2 技术条件说明 (103)5.2.1 导荷节点 (103)目录5.2.2 横向立面的荷载 (104)5.2.3 纵向立面的受荷范围 (105)5.2.4 纵向立面的荷载 (106)5.2.5 计算顺序的确定 (107)5.2.6 弹性支座的刚度 (108)第六章基础计算技术条件 (109)6.1 概述 (109)6.2 地基承载力计算 (109)6.2.1 基底压力计算 (109)6.2.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110)6.2.3 抗震承载力调整 (110)6.2.4 基础底面积确定 (110)6.3 基础计算 (111)6.3.1 基础高度取值 (111)6.3.2 基础冲切计算 (111)6.3.3 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 (112)6.3.4 基础底板受弯配筋计算 (112)第七章工具箱计算技术条件 (114)7.1 钢吊车梁计算技术条件 (114)7.1.1 编制依据 (114)7.1.2 设计用值 (114)7.1.3 计算公式 (115)7.2 檩条计算技术条件 (121)7.2.1 编制依据 (121)7.2.2 荷载组合 (121)7.2.3 计算公式 (121)7.2.4 连续檩条计算 (123)7.2.5 桁架式檩条计算 (124)7.3 墙梁计算技术条件 (126)7.3.1 编制依据 (126)7.3.2 荷载组合 (126)7.3.3 计算公式 (126)7.3.4 连续墙梁计算 (128)7.4 隅撑计算技术条件 (128)7.5 屋面支撑计算技术条件 (130)7.5.1 屋面支撑作用力的计算 (130)7.5.2 强度验算 (130)7.6 柱间支撑计算技术条件 (131)STS技术条件7.7 抗风柱计算技术条件 (131)7.7.1 编制依据 (131)7.7.2 荷载组合 (132)7.7.3 构件验算 (132)7.8 蜂窝梁计算技术条件 (132)7.8.1 编制依据 (132)7.8.2 荷载组合 (132)7.8.3 验算公式 (133)7.9 组合梁计算技术条件 (134)7.9.1 编制依据 (134)7.9.2 施工阶段的验算 (134)7.9.3 使用阶段的验算 (135)7.10 简支梁计算技术条件 (138)7.11 连续梁计算技术条件 (138)第八章钢结构防火设计 (139)8.1 钢结构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139)8.1.1 防火组合 (139)8.1.2 防火设计方法 (139)8.1.3 防火保护材料 (140)8.2 钢结构的温度计算 (140)8.2.1 火灾升温曲线 (140)8.2.2 钢构件升温计算 (141)8.3 钢结构耐火计算与保护层设计 (142)8.3.1 基本钢构件设计 (142)8.3.2 钢管混凝土柱 (143)8.3.3 组合梁 (143)附录A 参考规范手册 (144)附录B 技术条件修改要点 (145)附录C 梁柱标准截面数据 (150)第一章结构分析第一章结构分析1.1 结构三维分析钢结构CAD软件STS可以建立多高层钢框架,门式刚架等结构的三维模型,对于三维模型的整体分析和构件设计,必须配合PKPM系列的SATWE,或PMSAP软件来完成,该部分计算技术条件详见SATWE、PMSAP的用户手册与技术条件。
钢结构CAD软件STS第二章

S b 3(1 .2 N bi N oi )
按无侧移框架柱的表查得 ② 弱支撑框架——Sb不满足上式时,柱的稳定系数为
o ( 1 o )
Sb 3 (1 . 2 N bi N oi )
建议:按有侧移框架柱的表查得
(3)附录D线刚度比计算柱的计算长度 新增横梁远端支撑情况调整
地震反应谱计算时阻尼比取0.05;
活荷载与风荷载取值
1、将屋面活荷载由0.3kN/m2提高到0.5 kN/m2。对于受荷载水平投影面积大于 60m2的构件可取不小于0.3 kN/m2 ;
2、附录A风载计算 ; wk s z w0
明确风荷载采用美国MBMA的规定 ; MBMA风荷载的适用范围是:房屋高度不大于 18米,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 ,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
对单角钢和双角钢T形截面新规范建议了yz的近似计算式 1)等边单角钢 2)等边双角钢 b/t≤0.58loy/b时 yz b/t>0.58loy/b时
0 . 475 b y1 2 2 l oy t
4
2 2
yz
l oy t 3 .9 b / t 1 4 18 . 6 b
支座节点:
插接式、顶接式
拼接节点:
端板高强螺栓连接、端板 焊接连接、直接坡口对焊
3、 能够完成节点承载力校核、连接设计、施工图绘制。
支架结构设计
钢支架的形式与适用范围
立柱、腹杆截面的选用与布置 平面受力(摇摆支架)
计算长度的确定
平面外:左右立柱摇摆支架取整个立柱高度,悬 臂支架取立柱高度的2倍。交叉腹杆取斜杆总长。 平面内:一般按默认-1取。
二、桁架、支架、框排架, 工具箱
钢结构设计软件 《STS》

钢结构设计软件《STS》日期:2011-4-29点击: STS软件可以完成钢结构的模型输入,截面优化,结构分析与构件验算,节点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适用于门式刚架,多、高层框架,桁架,支架,框排架,空间杆系钢结构(如塔架、网架、空间桁架)等结构类型。
还提供专业工具用于檩条、墙梁、隅撑、抗风柱、组合梁、柱间支撑、屋面支撑、吊车梁等基本构件的计算与绘图。
STS软件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与PKPM系列其她软件数据共享,配合使用。
STS三维模型数据可以接口SATWE、TAT、或PMSAP 来完成钢结构的空间计算与构件验算,可以接口JCCAD完成基础设计。
STS二维模型数据也可以接口JCCAD完成独立基础设计。
STS软件可以用三维方法与二维方法建立结构模型。
软件提供70多种常用截面类型,以及用户自绘制的任意形状截面,构件可以就是钢材料,也可以就是混凝土材料;因此软件适用于钢结构以及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
常用钢截面包括各类型的热轧型钢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截面,焊接组合截面(含变截面),实腹式组合截面,格构式组合截面等类型。
程序自带型钢库,用户可以对型钢库进行编辑与扩充。
STS的二维设计程序“PK交互输入与优化计算”用于门式刚架、平面框架、框排架、排架、桁架、支架等结构的设计。
可以计算“单拉杆件”;可以定义互斥活荷载;进行风荷载自动布置;吊车荷载包括桥式吊车荷载、双层吊车荷载、悬挂吊车荷载;可以考虑构件采用不同钢号;通过定义杆端约束实现滑动支座的设计;通过定义弹性支座实现托梁刚度的模拟;通过定义基础数据实现独立基础设计。
内力分析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方法;可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自动计算地震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与竖向地震);荷载效应自动组合。
可以选择钢结构设计规范、门式刚架规程、冷弯薄壁型钢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构件强度与稳定性计算。
输出各种内力图、位移图、钢构件应力图与混凝土构件配筋图,输出超限信息文件、基础设计文件、详细的计算书等文档。
钢结构CAD软件STS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1 三维和二维模型方法
➢ 三维模型方法: 建立结构整体模型 用SATWE、 TAT进行三维分析计算 接三维分析计算结果进行节点设计 绘制设计图,节点图,构件施工图,布置图 统计结构整体用钢量,钢材订货表,高强度螺栓表
➢ 二维模型方法: 单榀建模,计算,二维节点设计,施工图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2 设计参数,连接形式的选择
➢ 混凝土框架托钢柱,按柱脚设计(08版改进) ➢ 高强度螺栓连接,全焊连接 ➢ 螺栓直径,等级等参数 ➢ 梁拼接,柱拼接,柱分段 ➢ 门式刚架连接 ➢ 框架节点域补强 ➢ 选择节点连接形式,比较 ➢ 选择原则根据具体连接情况确定
一 STS-钢框架设计——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8 框架支撑节点设计
➢ 常用截面,双角钢,双槽钢,H形截面,箱形截面 ➢ 可采用焊缝连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 ➢ 支撑与梁柱连接 ➢ 支撑与梁连接 ➢ 支撑与柱脚连接 ➢ 支撑连接计算 ➢ 支撑节点施工图,出图方式 ➢ 支撑构件施工图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4.9 08版改进
适应08版结构建模改进 越层柱 越层梁 广义楼层
新增连接节点类型 钢梁与混凝土柱、剪力墙连接 槽钢次梁截面 双槽钢柱截面[ ]、][,型钢混凝土柱
其他改进 节点设计结果查看和修改 悬臂梁、次梁连接,取消抗震相关设计校核 二级次梁、层间梁连接设计 混凝土结构托钢柱按柱脚设计
一 STS-钢框架设计——
1.3 用SATWE,TAT,PMSAP分析计算
➢ 有无侧移,计算长度系数修改 ➢ 特殊构件定义(铰接构件,门式刚架构件,组合梁) ➢ 考虑特殊风荷载与自定义荷载效应组合 ➢ 净截面和毛截面比值 ➢ 强柱弱梁校核
PKPM结构设计应用第7章 PKPM钢结构辅助设计软件STS

7.2 STS软件设计流程
2. 平面杆系结构的一般设计流程
2)标准截面定义
提供“选择截面库”、“增加”、“删除”、“修 改”、“复制”、“存入用户截面库”、“截面属 性”等功能。“增加”用于定义新的截面,“删除 ”用于删除标准截面,“修改”分为截面参数修改 与截面类型修改两方面,“复制”可复制已定义的 截面进行修改,“存入用户截面库”用于将所有显 示在标准截面定义列表中的数据存入用户定义的标 准截面库文件中,“截面属性”可用于查看已定义 标准截面的特性参数
7.2 STS软件设计流程
2. 平面杆系结构的一般设计流程 2)标准截面定义
7.2 STS软件设计流程
2. 平面杆系结构的一般设计流程 3)梁柱布置
根据定义的标准截面进行梁柱构件的布置。需要指 出的是,杆件当作柱或梁输入并不影响内力计算结 果。但应力验算时,按柱输入,混凝土构件按偏拉 偏压杆件验算,钢构件按压弯杆件进行承载力和稳 定性计算,承载力验算取两端截面;按梁输入,混 凝土构件按受弯杆件计算,钢构件进行上下翼缘的 正应力、剪应力计算和构件挠度计算,应力分别验 算跨中13个截面。
6)补充数据 交互式输入、修改与删除基础计算数据、附加重量
7.2 STS软件设计流程
2. 平面杆系结构的一般设计流程 7)参数输入
用于定义结构分析的各项参数,包含“结构类型参 数”、“总信息参数”、“地震计算参数”、“荷 载分项及组合系数”四个选项卡。具体参数信息应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规范、规程要求填写。
第7章 PKPM钢结构辅助设计软件STS 7.1 STS软件概述
1. STS软件的介绍
PKPM软件的STS模块是专门应用于钢结构分析与设 计的CAD软件。STS即可进行结构二维分析,又可 与PKPM的其他模块配合进行结构三维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STS平面分析程序 新规范版相关修改
➢ 门规 CECS 102:2002 新规程修改 (2003.6)
➢ 薄钢规范 GB 50018 新规范修改 (2003.6)
➢ 普钢规范 GB 50017 新规范修改 (2003.12) ➢ 抗震规范 GB 50011 相关修改
门规 CECS 102:2002 有关修改注意问题
2、附录A风载计算 ;
wk szw0
➢ 明确风荷载采用美国MBMA的规定 ; ➢ MBMA风荷载的适用范围是:房屋高度不大于
18米,房屋高宽比不大于1 ,屋面坡度不大于10度 ➢ 与荷载规范公式比较
wkzszw0 wk gz szw0
➢ 与荷载规范取值计算结果比较
刚架风载荷载规范与门规的比较
以一坡度为1/10,双坡封闭式厂房为例:
2、补充了单轴对称截面,弯矩作用于非对称平面 内时的压弯构件稳定性计算公式;
3、新增了薄壁型钢墙梁的设计规定与构造要求;
➢ 挠度限值:檩条:1/200 门规: 1/150
墙梁:1/150
1/100
且限制墙梁竖向挠度不得大于10mm
➢ 双力矩的考虑
4、冷弯薄壁型钢门式刚架的计算;
普钢规范GB 50017 的有关修改注意问题
H/150 H/400 H/500 H/400
(注:对轻型框架结构,柱顶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均可适当 放宽)
塑性发展系数的考虑与翼缘宽厚比控制
1、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x 、 y的考虑;
1) 不考虑截面塑性发展( x=y=1.0 )的范围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梁
“需要计算疲劳”的梁
2) H形、工形截面翼缘宽厚比对塑性发展利用的限制
2
5u V1
MMeuMMff
1
.0
➢ 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轴心构件截面分类的修改
➢ 新增厚板d类截面, 考虑厚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轴心压杆的整体稳定: N f A
式中 为整体稳定系数,按 fy 分 a,b,c,d类查 235 表
1、结构类型与抗震设计 2、活荷载与风荷载取值 3、柱顶位移与钢梁挠度控制 4、斜梁平面内稳定验算 5、变截面杆件高厚比控制 6、檩条计算修改与设计方法的选取
结构类型与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关于单层钢结构厂 房的规定不适用于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
(注意结构类型选取差异)
➢规程增列当由抗震控制结构设计时,尚应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规程提出抗震构造措施有:构件之间应尽量采用螺栓
1323f5 y T B1523f5 y 应取 x =1.0
2、宽厚比的控制 ;
1) 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2) 抗震规范要求
抗震规范宽厚比控制
焊接组合工形截面腹板屈曲后强度利用
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宜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
规范提出的计算公式与欧洲规范EC3相同,即基 本计算式:
0V.
0.8
htw w0.837k 235fy
➢ 调整方法:
1、调整截面或调整分段点位置;
2、设置横向加劲肋。
檩条计算修改与设计方法选取
➢ 明确规定薄壁型钢的有效截面应按薄钢规范GB50018计算
➢ 门规檩条验算与薄钢规范檩条验算对比
➢ 选择原则: 1、压型钢板屋面(厚度>0.66mm),屋面与檩条有
可靠连接(自攻螺钉等紧固件),设置单层拉条靠近上 翼缘,选择按门规附录E计算;
1、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控制 2、塑性发展系数的考虑与翼缘宽厚比控制 3、焊接组合工形截面腹板屈曲后强度利用 4、轴心构件截面分类的修改与稳定系数的查取 5、单轴对称截面计及扭转效应换算长细比计算 6、计算长度的确定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控制
3.5.1条 对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正文中仅为原则 性规定,并强调当有实践经验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作适 当调整。有关变形的具体数值规定改放在附录A 1) 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改为考虑两种情况:
2、刚度较弱的屋面(塑料瓦材料等)、非可靠连接 的压型钢板(扣合式等),应选择6.3.7-2式或冷弯规范 计算,拉条的约束作用应根据实际拉条设置情况选择。 建议这时应设置双层拉条、交叉拉条或型钢拉条,拉条 同时约束上下翼缘。
薄钢规范GB50018 的有关修改注意问题
1、有效截面的计算 旧规范
新规范
连接;斜梁下翼缘与刚架柱的连接宜采用加腋的方式加强; 该处附近翼缘受压区的宽厚比应适当减小;柱脚的抗剪、 抗拔承载力应适当提高,柱脚底板应设置抗剪键,锚栓应 采取提高抗拔力的构造措施;支撑的连接应按屈服承载力 的1.2倍设计等等。
➢ 地震反应谱计算时阻尼比取0.05;
活荷载与风荷载取值
1、将屋面活荷载由0.3kN/m2提高到0.5 kN/m2。对于受荷载水平投影面积大于 60m2的构件可取不小于0.3 kN/m2 ;
[VT]——恒载+活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容许值, 主要是观感要求;
[VQ]——活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容许值,主要是 使用要求。
2) 附录A.2 风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柱顶水平位 移与层间相对位移限值:
无桥式吊车的单层框架的柱顶位移 有桥式吊车的单层框架的柱顶位移 多层框架的柱顶位移 多层框架的层间相对位移
修正部分:《钢结构》2006年第4期 对规程(CECS102:2002)的勘误和补遗。
2、梁的挠度与挠跨比限值几乎没变化;
相对挠度、绝对挠度的计算。
勘误中明确跨度L为:对单坡屋面为斜梁跨度,对双坡屋面为一个坡面的斜梁的长度。
3、增列:由于柱顶位移和构件挠度产生的 屋面坡度的改变值,不应大于坡度设计值 的1/3;
荷载规范:
门规:
-0.6
-0.5
-1.0
-0.65
h 0.8
-0.5 0.25
-0.55
l
柱脚铰接l/h<2.3, 柱脚刚接l/h<3.0, 荷载规范 计算偏安全,其他情况比门规结果小0~60%
柱顶位移与钢梁挠度控制
1、柱顶位移限值改动较大;
风载作用柱顶位移
计算值 柱顶位移设计值
控
制
h/240
限
值
斜梁平面内稳定验算
1、斜梁在平面内,可仅按压弯构件计算强度,可以不 计算平面内的稳定性
前提:屋面坡度较小时(GB50018, < 1:2.5)
“腹板高度变化超过60mm/m时”,通过控制腹板高 厚比来控制“受剪板幅的屈曲后强度利用”,考虑不利 用曲屈后强度。
w0.8时fv'fv
w37khw
tw 235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