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上海内河集约化港区规划研究及建议

港口航运 PORT AND SHIPPING上海内河集约化港区规划研究及建议文/ 操志强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摘 要 该文通过开展内河集约化港区相关研究工作,理清内河港区规划和建设情况,梳理当前港区集约化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在预测港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上海市内河集约化港区建设相关建议,以提升内河港口服务能力和效益,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关键词:内河集约化;港区规划;货物运输量预测;陆转水;上海上海内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在“一环十射”、“440公里高等级航道”、“重点航道改造”等市级供电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无论从航道、港区、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在航道建设方面,上海内河已基本实现对外三级航道互通,重点港区三级改造实施的阶段。
随着内河航运事业的转型发展,内河运输船舶大型化、内河运输集装箱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需求不断推动着内河航运创新发展的脚步。
进一步提高高等级航道利用率,提升航道建设投入经济效益,是当前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工作。
现阶段,内河发展和建设重点已由重航道建设向逐步向重港口建设转变,从解决通道建设向提升通道使用港区配套及发挥通道效能转变,从港区分散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向集约化港区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级转变。
1 上海市内河集约化港区规划建设内容1.1 港区规划建设总体要求港区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即通过编制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推进现有码头向集约化港区归并,构建完善的上海市内河航运体系,优化城市内河港区布局,使内河港区布局更加合理,以推进内河航运现代化建设进程,形成完善的内河集疏运体系,节约岸线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发挥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分流陆上交通压力,适应上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内河集约化重点港区规划建设内容根据《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2007-2020),内河集约化重点港区主要包括芦潮港、外高桥、罗蕴、三墩、六团、蕴东、安亭、塔汇、钱桥、漕泾内河港区,具体区位如图1所示。
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问题探讨

内河航道33 k .万 m,占全 国内河航道 的2 %,其 8 中Ⅳ级及 以上航道 约18 0k 0 m,占区内航道里程
的53 .%, 占全 国 Ⅳ级 及 以上航 道 里 程 的 1%。为 2 充分 发 挥 区域 交 通 的综 合 优 势 ,交通 部 组 织 编 制
率 达 ̄ 9 %。 10 1
截 至 2 0 底 , 浙 江 内河 航 道 通 航 里 程 01 年
为97 4k 0 m,居全 国第5 ,其 中Ⅳ级及 以上 高 位
等级 航 道 里 程超 过 13 0k 0 m, 占全 省 通 航 里 程 的
1. 3 %。全省内河港 口共有生产性泊位4 1个 ,年 7 23 综合通过能力35" t 0 0 . f ,2 1年全省 内河港 口完成 3L 货物吞吐量3 8 t . " ,位居全 国第2 “ 3[ L 位。 十一五”
了《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 网规划 》。规划 的整
体 布 局 以长 江 干线 和 京 杭 运河 等 水 运 主 通道 为核 心 ,规 划 航 道 “ Ⅲ级 为 主 体 、Ⅳ级 为 补 充 ” , 以
横”3 5 m 5 高等级航道组成 的干线航道网。预i 4 k 贝 4  ̄2 1年 ,江苏内河货物运输量达到6 亿t 10 5 . 。浙江 7
国家在 “ 十一五 ”规 划 中 ,明确要 求 推进
建 设 上 海 国际 航 运 中心 。根 据 中 央对 上 海 发 展 的
沿线省市 。目前 ,长三 角地 区内河集装箱运量 , 去掉长江沿线集装箱运输量 ,实际内河集装箱运
上海下承式系杆拱桥造价指标

上海下承式系杆拱桥造价指标1 上海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情况与展望内河航道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干线、高等级航道为支线、内河港区为转运枢纽的内河航运网络”。
上海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于“十一五”期间起步,首先完成了“一环十射”航道水系蓝线规划(见图1)。
其中“一环”为黄浦江(上游段)—大芦线—大浦线—赵家沟—蕰藻浜—油墩港—黄浦江(上游段),“十射”包括长湖申线(太浦河)、杭申线(上海段)、苏申外港线(上海段)、苏申内港线(上海段)、金汇港、平申线(上海段)、罗薀河、川杨河、龙泉港(叶榭港)和大芦线航道。
经过“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先后实施了黄浦江(上海段)、赵家沟、苏申外港线、大芦线一期、杭申线(上海段)等多个项目,基本建成“连接苏浙、对接海港”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框架。
目前,大芦线二期、平申线(上海段)、长湖申线(上海段)、赵家沟东段等多条航道正加快建设;苏申内港线西段、油墩港航道已开始实施;吴淞江工程(上海段)也将苏申内港线中段、罗蕰河航道纳入其中,有望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可以预计,上海高等级航道建设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最终支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 跨航道桥梁建设的特点分析上海跨内河航道桥梁作为航道建设的“附属工程”,不同于一般公路或城市桥梁,也不同于跨越大江大河的桥梁,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2.1 需改建桥梁量大面广、数量众多航道建设必然引起原有桥梁的改建,由于上海城镇化发展已经基本完成,航道整治工程大多位于城市建成区,航道建设对路网的割裂非常明显。
“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分布在上海主要区县,总长度约275 km (见表1)。
初步梳理,累计需要建设的跨航道桥梁约170 座,平均约1.6 km 就有一座。
由于通航不达标而改建的桥梁工程投资占到整个航道项目的30%~50%,桥型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航道项目总投资的多少,全面系统论证跨高等级航道桥型方案,为今后航道整治工程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及技术支撑,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投资的目的。
上海内河航运概况

上海内河航运概况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位于北纬30°23′~31°27′,东经120°52′~121°45′。
北接长江,南临杭州湾,东濒东海,西接江苏苏锡地区和浙江杭嘉湖地区,南北长约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控长江之咽喉,扼东海之要冲”。
境内水源充沛,河渠纵横,江河湖泊常年不冻,是航运条件优越的江南水乡地区。
上海属长江的太湖水系,水乡特征突出,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河流受潮汐影响水位每天两次明显涨落,具有感潮河特色。
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得到开发。
隋初上海地区出现第一个市镇-华亭镇,唐天宝五年又设青龙镇,天宝十年建华亭县。
其时吴淞江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水道,直达苏州,作为苏州的门户港,以苏州航线为主,并通过支流连接杭、湖、常等州。
唐宋时期上海地区内河航运主要为粮运、盐运,其他有酒、丝等,出现多舱位平底木板船。
北宋时吴淞江南岸诸多大浦中的上海浦畔,今小东门附近人口增多,商贩积聚,形成集市,曰上海市。
宋景定末咸淳初上海建镇。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华亭镇设置市舶务,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青龙镇设置市舶务,南宋咸淳初上海镇设置市舶分司。
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分司)是封建朝廷在水运比较发达的口岸设置的专门管理航运、外贸等业务的机构,抽解博买。
市舶机构的设置,是该地区港口航运贸易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产物。
元代黄道婆将植棉和纺织技术带回上海,上海地区的植棉和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明代上海成为棉花种植和纺织中心,“衣被天下”。
上海地区内河航运除了粮运、盐运和棉布运输,商业运输也开始繁荣,各地商人运来土货,收购棉花、棉纱、棉纺织品等。
明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吴淞江水患,征用民工10多万,历时2年完工。
一项重要工程是浚范家浜、大黄浦,形成了一条新航道。
新航道总会杭嘉之水,淀山泖荡诸水从上灌之,逐渐宽阔成江,成为主流。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李充嗣率民工自夏驾浦浚吴淞江,废吴淞江下游旧江,另掘拓宋家浜70余里,形成吴淞江下游新航道,与黄浦江合流。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辖范围的划分

1 ・ 7
I
哩 第 4 第1 22 月 3卷 期 0 年1 1
海员培养基地上升 为浙江省 “ 港航 强省” 战略 的重要组 用 5 年时间 , 湖南 、 在 山西 、 湖北 、 河南等有 合作基础 的
成部 分 , 积极争取 国家和浙江省有关 部门的资金支持 , 省份建成 1 个海员 资源基地 县 , 0 同时在浙 江省对 口支 协 调提供税 收和社会 保障等 方面 的政 策支持 , 指导行 援 地 区优先 推进海 员资源储备 工作 , 多元化储 备开发
区两级航道管 理部 门的监管工作 和市 级维护资金 的使
() 4 上海 市航道 管辖范 围 的划 分有利 于厘 清 内河
用带来 不利影 响 。 为进 一步促进 上海市 内河 航道规 范 航道管理 机关 的管 理范 围 , 突破 以往 仅依行 政辖 区划
化管理 , 适应城 市管理 的需要 , 应结合 内河航道管理 的 界或沿袭历史 习惯做法 的限制 , 建立新 的参 考标准 , 并 实 际情况 , 开展针对上海市跨 区的市 、 区两级 内河航 道 为上海市 内河航道应 急事项报告制度 等相关管理办法
提升 海员技 能 “ 比武” 大 活动 的层次 。 取在舟 山建设 户 网站 , 争 通过 网站和其 他形式大力 宣传 “ 山海员” 舟 品 国家级海 员评估 中心 , 打造 海员成才绿色通 道 , 探索海 牌 , 极引进 国内外 知名船员管理机构 , 舟山集聚一 积 在 员人 才培养新 模式 , 采取必要 措施确保 机构及课 程 的 定规 模 的船员 外派企 业 。 做好 对本地 企业 的扶 持和引 质量 , 分发挥 “ 充 比武” 基地 的导 向和示 范作用 。加大 导工 作 , 激励舟 山企业走 出国 门, 组织 舟山企业 加大与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交规划发〔2024〕67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交规划发〔202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推动水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和部省协同,突出保障有力和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二、强化新时代水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一)加强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要求,部组织开展水运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等系统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部省合力,深入推进水运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技术问题、港口岸线资源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政策,以及长江口、珠江口储备港址和长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通道规划等问题研究。
相关省份要结合落实中央精神和本省份工作部署,深入研究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港产城协同、港航贸一体化等重大问题。
(二)科学开展布局规划、总体规划编制。
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的思考

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的思考张锦文【摘要】内河航运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低成本的特点,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经济基础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其对内河航运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国外先进国家内河航运的分析,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提出内河港区等级的分类新方法,同时研究内河航道的布局优化,以改善内河航道的通达性,提高内河港区的使用效率,实现内河运输安全、便捷、高效、生态、环保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Inland waterway shi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contributes a lot to urban construction due to its large capacity and low cos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ghai, we need a higher judging standard in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waterway shipping because Shanghai has turned into the phase of transformation stag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goals based on the new master plan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former Inland Port Allocation Plan in Shanghai,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ranking classification method about inland waterway shipping and focuses on an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inland port allocation plan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acces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ur findings can benefit the goals of inland ranking classification, which includes safety, convenience, high efficienc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内河航运;;内河港区;布局研究【作者】张锦文【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规划院市政规划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确定了本市的发展目标,规划至2040年上海将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上海内河航运概况

上海内河航运概况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位于北纬30°23′~31°27′,东经120°52′~121°45′。
北接长江,南临杭州湾,东濒东海,西接江苏苏锡地区和浙江杭嘉湖地区,南北长约120余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控长江之咽喉,扼东海之要冲”。
境内水源充沛,河渠纵横,江河湖泊常年不冻,是航运条件优越的江南水乡地区。
上海属长江的太湖水系,水乡特征突出,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河流受潮汐影响水位每天两次明显涨落,具有感潮河特色。
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得到开发。
隋初上海地区出现第一个市镇-华亭镇,唐天宝五年又设青龙镇,天宝十年建华亭县。
其时吴淞江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水道,直达苏州,作为苏州的门户港,以苏州航线为主,并通过支流连接杭、湖、常等州。
唐宋时期上海地区内河航运主要为粮运、盐运,其他有酒、丝等,出现多舱位平底木板船。
北宋时吴淞江南岸诸多大浦中的上海浦畔,今小东门附近人口增多,商贩积聚,形成集市,曰上海市。
宋景定末咸淳初上海建镇。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华亭镇设置市舶务,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青龙镇设置市舶务,南宋咸淳初上海镇设置市舶分司。
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分司)是封建朝廷在水运比较发达的口岸设置的专门管理航运、外贸等业务的机构,抽解博买。
市舶机构的设置,是该地区港口航运贸易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产物。
元代黄道婆将植棉和纺织技术带回上海,上海地区的植棉和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明代上海成为棉花种植和纺织中心,“衣被天下”。
上海地区内河航运除了粮运、盐运和棉布运输,商业运输也开始繁荣,各地商人运来土货,收购棉花、棉纱、棉纺织品等。
明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原吉治理吴淞江水患,征用民工10多万,历时2年完工。
一项重要工程是浚范家浜、大黄浦,形成了一条新航道。
新航道总会杭嘉之水,淀山泖荡诸水从上灌之,逐渐宽阔成江,成为主流。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李充嗣率民工自夏驾浦浚吴淞江,废吴淞江下游旧江,另掘拓宋家浜70余里,形成吴淞江下游新航道,与黄浦江合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上海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上海市内河航运要适应上海港集装箱发展的需要,结合上海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的建设,以建设集装箱集疏运通道为重点,加快内河航道整治,全面提升与上海深水港相贯通的内河航道层次,扩大内河运输能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
对全市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战略集中”,将建设范围集中到“一环十射”四级以上内河航道网和集装箱、大宗散货、液体化工、滚装码头建设上来,实现“航道景观化、码头集约化、船舶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1)内河航道规划
在“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规划框架的基础上,首先打造与江浙两省和上海枢纽港相连接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以适应外高桥和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
为保障世博会黄浦江水上游览功能的开发,限制货船穿越黄浦江两桥之间水域,分流黄浦江内河货船,实施客货分流;保障临港新城296平方公里建设规模建材供应的需要。
把连接外高桥港区的赵家沟航道和连接芦潮港港区的大芦线航道规划等级由原来的Ⅳ级调整为Ⅲ级.将连接赵家沟和大芦线的大浦线航道规划等级由原来的Ⅳ级调整为Ⅲ级。
从而形成内河航道浦东环线。
(2)内河港区布局规划
内河港口现代化分为机械化、部分规模化和多功能化。
内河港口面临的是机械化程度低、规模小的问题。
因此,内河港口的现代化应以全面应用实用技术和设备为突破口,尽快实现港口作业的机械化,逐步形成港口规模效益,部分港口还可以向区域物流中心方向发展。
上海内河港口要与上海深水港相衔接,与上海市产业布局相衔接,调整和整治现有码头,形成集约化、专业化内河港区,并实现GIS(地理信息系统)化管理。
(3)船型发展规划
内河运输船舶现代化包括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
我国现有运输船舶船型复杂,当务之急要尽快淘汰水泥船,抓紧淘汰挂浆机船,同时还要指定政府鼓励的船舶标准,采取市场手段,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
随着航道条件的改善,要逐步实现内河运输船舶大型化,主力船型载货量要达到1000吨以上。
(4)信息化建设规划紧紧围绕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这个中心,加快海事信息化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海事工作的科学
性、规范性,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和海事行政执法能力,实现海事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
这是我们共同的物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