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盗火 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评《普罗米修斯》一课《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主要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遭受惩罚——重获自由”三方面来写。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
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我认为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本节课,文老师运用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灵动的教学细节,让课堂激情跌宕,隽永饱满,营造了一份精彩、一份感动,带领学生体验了读书的美丽、希腊神话的美丽、生命价值的美丽。
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文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句子中又抓住重点词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
在教学中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这一部分时,教师提出要求1、“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普罗米修斯承受痛苦的句子,2、圈一圈,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受到巨大的痛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入文本,品味语言。
让静止的语言符号转化成富有个性的体验。
然后,文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从“锁”和“啄”两个词中,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
如:“锁”的品读,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悬崖上,“锁”字她做足了文章。
她紧紧围绕这个“锁”字,引导学生诵读文字,展开想象,提供画面,体验情景,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遭受到巨大痛苦。
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接着又让学生把薄书读厚。
文中是怎样地锁?死死地锁,还可说成怎样的锁?(紧紧地锁、牢牢地锁……)锁在哪里?锁得普罗米修斯怎么样?(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那么它还不能……)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用上其他的关联词来说说。
普罗米修斯的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的评课稿今天,邱多老师她给我们带来了《普罗米修斯》一课。
《普罗米修斯》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从邱多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课堂有以下优点:一、抓主要人物,理清脉络。
邱老师先直接导入引出“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给人类带来火种的神是——普罗米修斯,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火种,因此受到宙斯严厉的惩罚。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体现了老师的智慧:使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文中的人物不多,,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人物串起来就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利用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简便的好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文章内容更简练,线索更清晰,达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目的。
二、走进画面,感受痛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文5~8小节是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为了让学生得到自主感悟,我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探究,让学生找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的部分,边读边写下体会。
画面一:铁环锁崖1、提取文本语言,感受英雄壮举细心体会重点句,在学习普罗米修斯铁环锁崖一部分时,有些词语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比如“死死地”,我让学生感受地是“死死地”地锁是怎样地“锁”?“死死地”地锁之后,他还既不能怎样也不能怎样?锁住了什么锁不住的是什么?再比如“风吹雨淋”,从这个词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普罗米修斯?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读成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2、个性解读语言,感受英雄壮举在此基础上,师生再次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导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用你手中的笔记录被死死锁住的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四年级上《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四年级上《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他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承受了巨大痛苦,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
下面,我就范老师的这一堂课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抓准线索,条理清楚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范老师抓准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句话出现了三次,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放在盗取天火和受到惩罚上,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二、抓住关键词句悟情。
我们知道,一篇中往往有几个句子是的关键句,从中能够深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句话中,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又在个别重点词上。
所以刘老师抓住的重点句子,句子中又抓住重点词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
例如,在教学中普受到惩罚这一段中,教师提出问题“读读第六小节,从哪些字词看出普受到了惩罚,自己体会体会。
”接着范老师抓住“锁、沉重的铁链、悬崖绝壁、烈日暴雨、凶恶的鷲鹰”等词理解感悟普受到的痛苦,更进一步理解普为人类受苦、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中,范老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人类看到火种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这其实是课后的一个习题,想象人类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那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呢?指导不到位的话,学生就不会说,就感觉停留在表面,进不了情景中。
相反,指导好的话,会成为整堂课的亮点。
所以这一环节我们教研组商量再商量,前后共修改了三次,最后就设计了这样的填空式的说话练习:人类得到火种后是多么幸福啊!男人们正在,他们高兴地说:“!”女人们正在,她们高兴地说:“!”小孩正在,他们高兴地说:“!”他们感激地对普罗米修斯说:“!”在这样的句式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一个学生这样说:男人们正在用火打造工具,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再也不怕凶猛的野兽了!”女人们正在烧烤食物,她们高兴地说:“我们终于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小孩正在围着火堆跳舞,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再也不会受冻了!”他们感激地对普罗米修斯说:“普罗米修斯,谢谢你,你真是我们的大英雄!”学生说得多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人们取得的幸福生活,都是普带给他们的,进一步体会普勇敢、极富同情心的精神。
最新《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时,大方的教态、优美的语言、新颖的情景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普罗米修斯》是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精读课文,第八组要求结合本单元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
这篇神话故事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
郑老师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整堂课围绕神话主题设计“感动中国”节目组颁奖情景,导入部分中国神话故事,过渡自然。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初读部分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她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概括,她先巩固生字词,再出示人物名称,在读熟之后,请学生结合学习卡的小提示,概括人物间的关系,以此帮助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这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渗透了方法的教学,十分巧妙。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范本模板】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七星镇中心小学钱英今天在培训时,我们观看了沈老师在“南湖之春”上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的课堂实录的视频。
本节课,沈老师运用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灵动的教学细节,让课堂激情跌宕,隽永饱满,营造了一份精彩、一份感动,带领学生体验了读书的美丽、希腊神话的美丽、生命价值的美丽。
《普罗米修斯》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沈老师引入的部分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而且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对神话的了解,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童话,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对神话故事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比中外的童话,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沈老师做得是非常成功。
一、抓主要人物,理清文章脉络。
沈老师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的人物名字比较难读,沈老师就把这几个人物单独列出来读一读,这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告诉学生根据主要人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在学生实践之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提示学生用两个词语概括两个神之间发生的事情,并在黑板上写下精心设置的板书。
这样就把原来比较发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学起来也更轻松,老师教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黑板上的板书一出来,就告诉学生试着把这条线窜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指名说,再让学生自己说。
此时沈老师及时地渗透方法,在课件中明确出示了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这也是非常符合我们现在倡导的“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的,我想孩子们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课文,一定能较好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事实证明,对于这么一篇人物关系多而杂的课文,沈老师用了这种巧妙的方法,二、注重语言文字训练,锤炼重点段落。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及说课稿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及说课稿【《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刚刚听了四(7)班姚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这篇课文选自《希腊神话故事》,本文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机智、为人类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课教学精彩之处:一、读中感悟,以情动人本课的重点应该突出宙斯的凶残同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正义,不屈不挠进行鲜明的对比,在感悟中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之伟大,灵魂之纯洁。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我们应该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让学生能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文章所要渲染的氛围,从而使情感在抒发中推向高潮。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着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在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读出普罗米修斯要为人类造福的决心时,重点突出“决心”两字,在引导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心甘情愿为人类受苦时,重点突出“不后悔”,“不屈服”几个词语,学生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学生把关键词读好了,就加深了自身的感悟。
二、发想象,促进思维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无火”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来想象人类更多没有火时的困苦。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感受没有火的痛苦,没有火来取暖,只好忍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没有火来炼制工具,只好用简陋的石制工具;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面对猛兽的侵袭在学习第四小节,老师又让学生想象人们欣喜若狂的样子,说一段话。
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激起,纷纷举手发表想法,这样,老师创造了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是本课的第二个亮点。
本课不足之处也有,让学生想像一下盗火后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时,老师出示了:夜幕初垂,人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躲进洞穴,人们点燃人们敲响人们唱起,让学生说一说。
课前设计好的填空在这时出示似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说的创新的东西比较少,如果这时不出示填空,而让学生把同学们想像到的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效果会更好。
普罗米修斯评课

评蓝老师的《普罗米修斯》一课黄小李《普罗米修斯》是按照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吝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吝捐躯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那个故情形节曲折、生动、动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在课文中,还超级注意人物的个性描述,专门是其中的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机智、勇敢、顽强、极富同情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罗米修斯》语言真挚动人,包括着丰硕的思想情感。
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描述来表现人物形象,本课意在通过研读普罗米修斯在面对紧锁的铁链、悬崖绝壁、恶鹰的啄食、日复一日的折磨眼前的表现来体会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品质。
在教学时蓝老师巧妙地冲破文本重点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效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多种形式的朗诵中增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一、抓住课文空白处,引导学生斗胆想象在行文中,文章按照表达的需要,成心留下了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之“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
针对作者在行文中的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蓝老师在教学这一神话故事时,抓住课文空白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已有的知识储蓄,斗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再也不空白。
如此不但加深其理解,丰硕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硕其感受。
在教学中蓝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细节:一、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气候是转变无常的,普罗米修斯除要经受风吹雨淋的折磨,还可能会受到如何的折磨呢?二、这就是凶恶的鹫鹰,这就是被鹫鹰啄食的普罗米修斯。
同窗们,烈日的曝晒、暴雨的抽打、隆冬的侵袭……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吗?屈服了吗?现在,你心中必然又多了一份对普罗米修斯的情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学生通过如此说的训练,层层深切,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

《普罗米修斯盗火》评课稿篇一:《普罗米修斯》评课稿《普罗米修斯》评课稿二附小邱洁琛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普罗米修斯》首先板书了“神的故事”,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神名,说神名,读神名”,读着说着,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家已了然于胸。
接着引导学生浓缩故事,形成故事梗概,继而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读故事有趣吗”的问题。
这一招可谓一石二鸟:既教了学生概括原文,又自然而然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
再读课文,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两幅画面完全不同的画面,写感受,然后读师生共同读。
两幅不同的画面:人类在黑暗中的凄凉、有火时的温馨已初见端倪。
至此,专家引导“没有火时看不到什么这时人们最需要什么”,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回答:“火”、“火”、“火”。
让人感到好像是黑暗中孤苦的人们发出了越来越强烈的火的呼唤。
水到渠成,专家的问题掷地有声——“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
想象了“没有火”的画面,就该想象“有火”的画面。
王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省略号想象有火的生活多么美好。
“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种情景,心里会怎么想”学生充分回答后,专家进一步引导“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专家抑扬顿挫的说:“对,那就是因为他对人类的爱。
”一个大大的爱字写在了频幕,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接着,找课文中另外的两幅画面,找刺痛人心的画面。
课件“普罗米修斯受难”——普罗米修斯被牢牢锁住的画面,恶鸟啄食他的肝脏,音乐声响起来了——冲击着每一个人视觉、听觉。
本以为在这儿已经达到了高潮,没想到王老师定了定神,用舒缓的口气说:“请你写写高加索山上,英雄的普罗米修斯遥望人类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啊,说啊,每一个人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故事中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的过去。
“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吗愿意的站起来。
”这时老师的话就是号角。
一个个坚定地声音响起来了,一个个激动地身影站起来了,频幕上“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的主题不断闪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
大家下午好:
第一点:王老师是男老师,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队伍中的稀有动物。
是一位帅气的男人,也就有了帅气的课堂。
纵观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精练、干脆。
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第二点: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要有意义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因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这节课中王老师渗透了几种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没有字典,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通过理清主要人物的关系,抓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小结,不仅交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为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3)教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首先指名读第1、2自然段,(用两个字概括)主要讲什么?板书:取火同样的方法从普罗米修斯角度(用两个字概括)6、7自然段的内容,板书:受罚。
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获救。
这样来教会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把书读薄。
在引导学生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拿取火种的危险时。
学生从“驰过”,从喷射着火焰的轮子等(体会危险与不易)然后补充(资料),让学生感悟到普罗米修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为了造福人类要挑战宙斯的权威,要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去拿取火种。
那么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尊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就是把书读厚。
第三点:王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地突破文本重点,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比如:(1)想象,没有火人们生活会有哪些不便?(无温暖、无熟食、夜晚不安宁……)(2)、自从有了火,人类只做了这三件事情吗?关注省略号,想象人类用火还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写排比句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干什么?)(万家灯火、高温杀菌、融化冰块、点烽火台、冶炼金属……)等等。
在想象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的福音,然后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第四点:王老师巧妙取舍教材。
一节课中,该如何截取重要内容进行教学至关重要。
我前天在椒江听了两节人民路小学老师上的课。
说句实话还是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上得课好,其中那天下午的一节《女娲补天》上的是第一课时,却把课文全部上完,足足拖堂20分钟,台上的一个学生上睡着了。
这让我想起了在《小学语文教师》中看到的一块内容:说我们现在的公开课的“遭遇”跟“负重”的春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台春晚,既要营造欢快的气氛,又要弘扬主旋律,既要照顾老中青三代,又要顾及歌舞曲艺受众,还要兼顾其他利益。
春晚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简单变复杂,结果人们普遍觉得春晚一年不如一年。
再看我们王老师,这节课是第一课时他对教材进行了取舍,重点抓住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盗取火种呢?他是怎样取火的呢?那取火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这三个主问题展开教学。
简简单单,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