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2、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直线传播现象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二、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2、概念:(1)一点:入射点(2)二角: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3、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三、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

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3、光路是可逆的'四、光的色散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色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后为黑色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学知识点大汇总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32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光学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实际上不存在的。

③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2、光的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

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要说在前面)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的反射。

镜面反射的条件:反射面光滑平整。

⑵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

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和像大小相等②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的左右相反。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作图时用虚线)(注意: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有关,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就不会变)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理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四、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光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那么光在这种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越大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折射、反射等现象,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点是学习物理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的光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光线在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为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θ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散射:光线经过不透明物质后发生的随机传播称为散射。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光在与平面镜等光滑表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的法线同侧。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其中n₁、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3. 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完全反射回原介质,不发生折射。

三、光的颜色与光的分解1. 光的颜色: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可得到七种颜色的光,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

2. 光的分解与合成:通过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而通过彩色滤光片可以将颜色光合成白光。

四、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的互相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有构成干涉条纹的明暗相间的现象。

2. 光的衍射:光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小孔时发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衍射。

五、镜子1. 平面镜:平面镜是由一块平面反射面构成的镜子,它的反射特点是像与物的形状相似,物距等于像距,直立、虚像。

2. 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薄,厚两薄的上下面都是凸的透明物质,它的折射特点是会使光线发生向透镜的光轴弯曲,形成实像或虚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一、光的产生和传播1. 光的产生:光是由光源产生的,常见的光源有太阳、火把、电灯等。

2.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介质中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为30万公里/秒。

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直线传播”。

4. 光的反射:光线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相交时,光线受到镜面的反弹现象。

5.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折射。

二、光的成像1. 平面镜成像:当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时,在镜中产生一个与物体相似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平面镜成像。

2. 凹面镜成像:凹面镜使光线聚焦,物体产生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凸面镜成像:凸面镜使光线发散,物体产生直立、放大的虚像。

4. 成像规律: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成像规律来描述。

对于平面镜来说,物距等于像距;对于曲面镜来说,焦距等于物距与像距之比。

三、光的色散1. 光的颜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组成的,它们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比如,苹果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红色光。

3. 色散:当光经过三棱镜等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色散。

四、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互相叠加形成交替的亮暗条纹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2. 光的衍射:光波遇到障碍物或边缘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五、光的偏振1. 光的偏振:通常,自然光是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我们把振动方向固定的光叫做偏振光。

2. 偏振片:偏振片是一种能够选择光振动方向的装置。

可以用来产生偏振光和实现光的解偏振。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光学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和光学现象,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来源: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灯泡、荧光灯)。

2. 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激光束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

3. 光速:在真空中,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能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指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而漫反射指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向各个方向散射。

三、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介质的折射率)。

3. 透镜成像:凸透镜能形成实像或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缩小的或放大的虚像。

四、光的色散1. 色散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2.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3.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五、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的增强或减弱现象。

2. 双缝干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的光波相遇时,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 衍射现象: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

六、光的偏振1. 偏振光: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为偏振光。

2. 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光学元件。

3. 马吕斯定律:描述偏振光通过两个偏振片后光强变化的定律。

七、光的应用1.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息。

2. 激光技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的特点,在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利用光学原理放大或观察微小或远距离的物体。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内容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内容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内容一、光的性质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约为3×10^8 m/s,而在其他介质中速度会减慢。

2.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传播,这一性质被称为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3. 光的波动性质:光具有波动性质,它能够产生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 光的能量:光具有能量,它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高频率的光具有更高的能量。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计算反射角度。

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平整的表面并进行反射,而漫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粗糙表面并进行反射。

3. 反射成像:平面镜可以产生虚像,凸面镜可以产生实像,凹面镜可以产生虚像。

三、光的折射1.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称为折射定律。

2. 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越大,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

折射率的计算公式为n=C/V,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3. 折射成像: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时,会产生折射成像,凸透镜可以产生实像和虚像,而凹透镜只能产生虚像。

四、色散1. 色散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折射角,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2. 色散成因:色散的主要成因是光的频率不同导致的折射率差异。

3. 色散对光的分解:当光线通过三棱镜或水晶等材料时,会发生色散,将白光分解成七彩光谱。

五、光学仪器1. 望远镜:望远镜是利用透镜或镜面的成像原理来放大远处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

2. 显微镜: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3. 摄影机:摄影机是一种利用透镜成像的光学仪器,可以将物体的成像记录到感光胶片或传感器上。

4. 投影仪:投影仪是将图像通过光学方法放大并投射到屏幕或墙壁上的光学仪器。

通过对光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光的性质、传播规律以及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日食、月食。

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激光引导航向方向,射击瞄准,针孔成像。

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9.光的色散: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10.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1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原理);< p>(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 p>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

14.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15.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16.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成像
大小像的
虚实像物位置像距
( v ) 应用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这是凸透镜
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时,可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和虚实应用例子
u>2f f<v<2f 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
u2f v=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f<u<2f v>2f 放大倒立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u=f 不成像(呈平行光射出)!!
u<f v>u 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
还有公式 1/u+1/v=1/f
只是凹透镜
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指绝对值)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

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