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物体时,有三种可能性:透射、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光遇到物体表面后从物体上弹回的现象。
2.光的折射:光沿着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而且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比例恒定。
3.光的散射:当光线经过粗糙的物体或其中的微小颗粒时,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会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我们看到物体所发出的光。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和分离的现象。
它是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
5.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光的棱镜:光的棱镜是一种能够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的器件。
光经过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
7.光的镜面反射和成像:当光遇到平滑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
通过规则的反射,光线会形成一个虚像。
8.光的像的构成:像是由光线交错而形成的。
光线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通过光学器件(如镜子、透镜)形成像。
9.光的波动理论:光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现象。
10.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重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形式。
11.光的衍射:当光经过一个孔或者通过一个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得光能够绕过障碍物并传播到原本无法照到的区域。
12.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振动方向的特定取向。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筛选和分离。
以上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重点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光进行实验和应用。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理解更高级物理概念的基础。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光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以及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二、光的反射光线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用平面镜、曲面镜等来实现。
三、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光的色散光线在经过一个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造成的。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分光和彩虹的形成。
五、光的透射当光遇到透明介质的表面时,一部分光进入介质,称为透射光。
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平面镜可以用于观察周围环境;曲面镜可以用于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折射望远镜和显微镜则可以扩大远物和观察微小物体。
七、光的颜色和人眼人眼能够感知不同波长的光,从而识别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三原色理论,我们知道红、绿、蓝是人眼能够感知的三个基本颜色。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八、光的光程差和光程光程差是指光在两个点之间传播所经过的距离差,可以用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或距离。
九、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条纹的性质,干涉可分为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
十、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知识点总结光是我们周围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光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加深对光的理解。
一、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30万公里,是最快的传播媒介。
2.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直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3.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光线在入射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面上的反射角相等。
反射定律适用于平面镜和光的波动传播。
2. 平面镜的成像: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在反射面上有一个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与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相等,且左右呈左右对称。
三、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光在通过透明介质时,会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的折射角度,使得光发生色散。
著名的色散现象包括彩虹和光的折射。
2. 彩虹的原理:彩虹是太阳光在雨滴中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太阳光穿过雨滴时,被折射和反射多次,形成彩虹的不同颜色。
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的关系为:入射角的正弦除以折射角的正弦等于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2. 全反射现象: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
五、光的衍射和干涉1.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物体的狭缝或遇到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使得光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并产生干涉效果。
2.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构成干涉时产生亮纹和暗纹。
光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对光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通过对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读者能够进一步巩固对光学的基础知识,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为了清晰地观察到光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②显示光路的方法:在空气中喷水雾、点燃蚊香,在液体中滴入几滴牛奶等。
③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举例: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实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4、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
1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1、光遇到水面、桌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中,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本实验是一个归纳性实验,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作图步骤:根据两条或多条反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则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
作图时的注意事项:(1)法线一定要画虚线,光线一定要画实线。
(2)当画好光线后,一定不要忘记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③强烈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这些光滑表面时,会产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10^8 m/s,在其他介质中速度会减小。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弱,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 折射率: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对于真空中速度的比值。
4. 光的颜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波长大约在380 nm到750 nm之间。
- 颜色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般的光谱。
二、透镜及其成像1. 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能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2.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光学参数-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 视距:透镜中心到成像位置的距离。
- 放大倍数:成像与物体大小的比值。
三、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两束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2.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传播方向发生偏离直线的现象。
- 单缝衍射: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产生的衍射图样。
四、光的偏振1. 偏振光- 偏振光是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波。
- 通过偏振片可以获得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线偏振光。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三章)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不包括间接发光,如月亮被太阳照射而发光、观看电影时电影银幕。
观看电视节目时电视机的荧光屏属于光源。
二、光的传播1、光线:是对光的一种简单、形象的描述。
实际并不存在。
2、光的传播:①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里说的介质指光能通过的透明物质)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均匀介质可粗略理解为密度相同的透明物质。
③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射手瞄准时的原理及按照灯射向空中是笔直的一束光等。
3、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①小孔成像:平时常见的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光经过树叶空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太阳的像。
小孔所成的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远近有关。
物体离小孔越近,成像越大。
成像的清晰程度跟孔径、物距、像距的大小有关。
孔径较小、物体离孔较远、光屏离孔较近时,光屏上成的像比较清晰;反之,像会越来越模糊。
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真实光汇聚成);形状与物相同;大小可调(物孔距离变小、孔光屏距离变大)像变大。
②影子的形成: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不能通过,在物体的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
③日食和月食月食形成原因:当太阳、地球、月球运动到同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即月球运动到了地球的影子中。
三、光的传播速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3×108m/s;③在水中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3/4;④在玻璃中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2/3。
⑤光速是世界上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即物体运动速度中光速最快。
光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大。
⑥光年是长度单位,其意义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即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一、简单的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
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
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A 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7蜡烛最好点燃在较暗的教室中实验较好:可以使进入人眼更多的蜡烛光的反射光
平面镜成像理论特点:一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像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试找出发光点S,并完成光路
(2)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特点作出AB在镜中的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A点可以看到B点的光路;人眼能看到的镜子上方的范围
2.3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筷子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炎热夏天路面上汽车的倒影、池水看起来变浅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关系:
当光由光疏(光速较大)介质进入光密(光速较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由光密(光速较小)介质进入光疏(光速较大)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池水看起来变浅,筷子看起来变弯。
由于光的折射会使岸上的树看起来变高(试作图分析)
不论光从空气进水还是从水进空气都是空气中的角大
练:试确定法线MN和分界面AB
AO为入射光线,BO为折射光线 AO为入射光线,BO为折射光线由空气中射向水中由水中射向空气中
透镜及凸透镜
①透镜的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光心: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主光轴:球心的连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②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会聚不一定成为会聚光束,只要折射光线比原光线靠近主光轴即为会聚;发散不一定成为发散光束,只要折射光线比原光线远离主光轴即为发散;
·完成光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 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另侧焦点 指向另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传播方向不变
凹透镜成像规律:
正立、缩小、虚像 如防盗门上的猫眼儿。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蜡烛,凸透镜(选焦距较小的),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光屏,火柴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其中v 为像到透镜的距离,u 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f 为透镜焦距。
③
⑤
物远镜则像变大、像远镜;(大大大)
例:用放大镜时,镜离物越远,则像越大
实像时:物近镜则像变大、像远镜(小大大)
物远镜则像变小、像近镜(大小小)
例:照过全身像,要得到大头像应该如何操作相机。
照相机机远离人,镜头缩短。
投影仪的像要变大,应该是投影仪远离屏幕,镜头靠近投影片。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使实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
2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代替光屏直接通过透镜观测;
3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代替光屏直接通过透镜观测;
4 u=f处即焦点是虚实、倒正的分界点
u = 2f处即二倍焦距处是大小的分界点
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成不出像的原因:可能是虚像、可能是像距太大、可能是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6蜡烛烧短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可将光屏调高或将透镜调低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7高空照相,物体离的非常远,镜头与底片距离近似等于焦距
眼球和眼镜
好像一架照相机(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
近视眼:
表现:远处物体的像呈在视网膜前
原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矫正——戴凹透镜使光发散一些(近视镜)
远视眼:
表现:近处物体的像将呈在视网膜后
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
矫正——戴凸透镜使光会聚一些(老花镜)
矫正:戴凸透镜使光会聚一些(近视镜)
10显微镜和望远镜:
目镜和物镜都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的作用都相当于放大镜把像放大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得到放大实像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得到缩小实像
望远镜优点:使人对像的视角变大;比瞳孔收集更多的光
望远镜的物镜可用凹面镜代替以收集更多的来自于星体的光;
2.4光的色散
彩虹就是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路面上的彩色油膜等。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过程。
(实际还有红外线及紫外线)
彩虹就是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路面上的彩色油膜等。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电视的光就是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三原色叠加为白色,
红绿叠加为黄,红蓝叠加为品红,蓝绿叠加为青色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即:透明物体反射与其不同色的所有色光,同色的光进入并通过
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色光,其它色光都被其吸收。
例:1暗室内,只用红光照射绿衣服看到的是黑色的(红光被吸收了,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眼
)
2常见的有色玻璃是不完全透明的物体,同色的光既有反射也有通过。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是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烤箱(利应用热效应特点)
电视遥控器(利用波长较长特点)。
(能看到红灯是由于伴随有红光产生)。
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以外的是紫外线
自然中的紫外线大多来自于太阳
应用: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紫外线灯看起来是蓝色的原因是伴随有紫光产生)防止:过度照射会得皮肤癌;涂防晒油,打防晒伞。
思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中会产生光的折射现象吗?小孔成像实验呢?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中会产生光的反射现象吗?人看到光屏上的像?人看到自己同侧的物体在透镜上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