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光现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光现象重点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物体时,有三种可能性:透射、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光遇到物体表面后从物体上弹回的现象。

2.光的折射:光沿着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而且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比例恒定。

3.光的散射:当光线经过粗糙的物体或其中的微小颗粒时,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会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我们看到物体所发出的光。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和分离的现象。

它是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

5.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光的棱镜:光的棱镜是一种能够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的器件。

光经过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和色散现象。

7.光的镜面反射和成像:当光遇到平滑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

通过规则的反射,光线会形成一个虚像。

8.光的像的构成:像是由光线交错而形成的。

光线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通过光学器件(如镜子、透镜)形成像。

9.光的波动理论:光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

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现象。

10.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重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形式。

11.光的衍射:当光经过一个孔或者通过一个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得光能够绕过障碍物并传播到原本无法照到的区域。

12.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振动方向的特定取向。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筛选和分离。

以上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重点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光进行实验和应用。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理解更高级物理概念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

物理知识点大全归纳初中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因为女高音发声体振动频率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响度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⁸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平静的湖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踏入了一个充满奇妙现象和科学原理的世界。

以下是对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于车我们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我们就是运动的。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二、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

噪音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三、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持续吸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四、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总结:
重点知识点:
1.机械运动: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等基本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能
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2.声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能够解释简单的
声学现象。

3.光现象: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物态变化: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过程的特点
和规律。

5.电流和电路:了解电流的概念和方向,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绘制。

难点知识点:
1.力学基础:理解力的概念、单位和矢量性,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计算和分析
方法。

2.压强和浮力: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规律,掌握浮力
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光学作图:能够正确绘制光路图,解决与光学相关的作图问题。

4.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与电流、电压和电阻相关的
复杂问题。

5.电功率: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电能和电功率的关系,能够解决与电
功率相关的复杂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感受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级中学物理知识点

初级中学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5.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7.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8.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9.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光现象
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
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对称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凸透镜成像: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距小于焦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